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页,共148页。中医学的标准称谓是:传统的中国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第二页,共148页。中医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教条的照搬古代方药。中医学在起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就是吸取了各个时代、各个学科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
3第三页,共148页。《黄帝内经》引进了《易经》的阴阳分析理论应用于医学科学,完善发展了阴阳理论的思维模式。
4第四页,共148页。中医学的学科兼容性非常广泛,涉及古代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炼丹制药、心理学等许多学科。5第五页,共148页。中医认为望诊是首要的诊断方法,所以《难经·六十一难》称“望而知之为之神”。
《灵枢·本脏篇》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6第六页,共148页。《黄帝内经》就认识到感染热病后“口燥舌干而渴”,继而“舌上黄身热”,病危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7第七页,共148页。敖氏著《金镜录》论伤寒舌诊
申斗垣的《伤寒观舌心法》则集当时舌诊大成
梁玉瑜的《舌鉴辨证》载图149舌,对舌诊论述非常详细
8第八页,共148页。望诊还包括望面色、望神气、望形态、望头颈五官九窍、望皮肤、望脉络、望排泄物和分泌物等,都是由偶然发现到理论的升华,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中医望诊理论体系。
9第九页,共148页。古人只能用肉眼直接观看身体的各部位而望诊。后来发现眼镜能矫正视力,对近视或花眼者能看的更清。这眼镜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都在用着,没有任何的非议。
10第十页,共148页。再后来逐渐有了放大镜,也普遍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显微镜,能看更细小的东西,甚至能看清细菌和病毒。
11第十一页,共148页。又发明了内窥镜,能看体内的病变情况,对气管、消化道、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内里的疾病都能诊断清楚。这内窥镜还是用的光学镜片,不过又接了管子而已。
12第十二页,共148页。以及现在普遍使用的X光、超声、核磁共振、红外线等透视、扫描、成像技术,对全身各个器官,包括骨骼都能扫描清楚。只是借助了射线、声波等物理工具罢了。所有这些现代医技检查方法,都属于中医诊断的望诊范畴,并非一些人认为的只属于西医应用的工具。
13第十三页,共148页。你能说出眼镜、放大镜、显微镜、内窥镜哪一种不能用吗?界限在哪个工具呢?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可分为中医和西医,医学诊断检查中的物理工具可没有区别。
14第十四页,共148页。所以应该有胃镜下的病理辨证、眼底镜下的病理辨证等微观的、病理性质的辨证方法。和影像学的辨证方法等。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全面诊断,使中医对病症的定位、定性以及定量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诊断的结果也更加准确可信。
15第十五页,共148页。中医的诊断将不再局限于辨证,还包括辨病,乃至于对亚健康状态的预见性诊断和调整。我们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就主张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治未病”思想。
16第十六页,共148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17第十七页,共148页。我们利用设备检查,还是望诊,不过是借助了镜子、管子、射线、声波等物理工具罢了。这样望诊是眼睛延伸的望诊,是诊断方法的改进,正是大中医思想的体现。
18第十八页,共148页。大中医思想是本来的面目;
不能是目前萎缩的局面。《三国志》记载华佗在中药麻醉下开展腹部手术“断肠、湔洗、缝腹”,以及给关羽治骨伤,欲为曹操做开颅手术治疗“头风病”等等。19第十九页,共148页。华佗不但重视疾病的治疗,还重视运动、健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促进疾病恢复的功能锻炼。华佗创立编排“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肢体活动锻炼人的体质和肢体的活动功能,实开外科手术、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先河。20第二十页,共148页。几十年前,毛主席的白内障手术也是我们的国医大师唐由之先生用金针拨内障方法实施的。如果今天给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我们的国医大师也可能结合超声乳化等方法。这些方法只是应用的物理工具,医疗设备没有中医或西医的属性。21第二十一页,共148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所以中医的二元阴阳理论是宏观无限包容、微观无限分割的。22第二十二页,共148页。《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推之可十,十之可百;推之可千,千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
阴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23第二十三页,共148页。无限分割,以至无穷。也就是说,宏观到天文、地理,微观到细胞、基因,都是中医学研究和应用的范畴。
24第二十四页,共148页。我在《健康报》2009年11月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不能再让中医类研究生彻骨痛苦了”25第二十五页,共148页。中医理论不仅是整体和宏观的,更重要的是中医在阴阳理论的指导下,同样具有微观分析的特性。只有掌握了中医学无限分割、无限微观的理论,并且应用到临床当中,利用微观、细胞、基因层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医的发展,才能使中医学具有广阔的前景。26第二十六页,共148页。27第二十七页,共148页。医学到了很高的境界,就没有中医、西医的区别了。就是应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学、科学技术和方法,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的疾病。
28第二十八页,共148页。大中医思想是先进医学体系的集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广泛包容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集预防医学、养生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为一体。既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同时也是将来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前瞻研究潜能的科学医学大系。
29第二十九页,共148页。《黄帝内经》阴阳理论思维模式奠定了大中医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中医学典型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恒动观点等,都是建立在《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基础上的,所以中医学是以阴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医学。不仅是传统的,也应该是非常现代的。
30第三十页,共148页。《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基本思维体系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整体可分性、唯物辩证性,以及发展进步的性质。是认识自然、认识人体、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科学的指导理论。
31第三十一页,共148页。“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32第三十二页,共148页。“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精相搏谓之神(《素问·本神》)”。
33第三十三页,共148页。“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灵枢·经脉》)”。“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天年》)”。
34第三十四页,共148页。形体属于阴,精神属于阳;实质器官属于阴,生命的活动及功能属于阳。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产生精神活动和具有生理功能。这种形与神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阴阳的对立统一,称之谓“形与神俱”。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活,无形则神无附。
35第三十五页,共148页。《素问·生气通天论》说: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
36第三十六页,共148页。“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37第三十七页,共148页。《灵枢·阴阳系日月》指出:“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中说:“有名无形者,以无形而合有形也”。
38第三十八页,共148页。阴阳学说可以指导无限分割的研究。即便是研究原子,也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分别带正电荷和负电荷,可以用阴、阳分别表示;人体的细胞、基因等,再微小的物质,也有实体和功能、能量之分,同样具有阴阳的属性。
39第三十九页,共148页。我们应用阴阳学说也要根据时代的科技水平与时俱进,使阴阳分析穷其细、研其精、追其名。如遇到面色晄白、舌质淡、脉细的心血虚患者,古代只能笼统诊断为心血虚。因为血属阴,阴血中还有阴阳可分,并且阴中有阴,现代就要利用检验方法分析清楚是红细胞的减少还是血红蛋白的减少,什么原因造成的心血虚。以便采取对证的治疗方法。
40第四十页,共148页。《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是非常科学的,不仅强调宏观认识世界、认识人体,具有整体观念,同样强调无限可分的微观认识方法。
41第四十一页,共148页。“天为阳,地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42第四十二页,共148页。“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第四十三页,共148页。《素问·五脏别论》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44第四十四页,共148页。脏腑实体器官和各种物质属阴,外在表现的各种功能活动属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45第四十五页,共148页。急性疾病、热性疾病多为阴阳偏胜;慢性疾病、寒性疾病多为阴阳偏衰;虚弱性疾病常表现为阴阳互损;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出现阴证和阳证的互相转化。
46第四十六页,共148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
47第四十七页,共148页。“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48第四十八页,共148页。“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
49第四十九页,共148页。《灵枢·岁露》就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50第五十页,共148页。“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51第五十一页,共148页。《素问·阴阳别论》说: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如“温热为阳,寒冷为阴。生长为阳,消杀为阴。气为阳,味为阴”;
52第五十二页,共148页。《灵枢·根结》说:“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多孰少?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阳气盛而阴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补何泻?
53第五十三页,共148页。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合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久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54第五十四页,共148页。就是用“阴道偶,阳道奇”的变化运算表示天地、寒暖、春夏秋冬、盛衰、枯槁、湿雨、奇邪、离经、开合、九针应用治疗疾病的原理等等,以至于多的“不可胜数”的道理。
55第五十五页,共148页。“医有《内经》,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56第五十六页,共148页。万生于一,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至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总不出于一与二也。便是对“阴阳”二进制数学的精辟论述57第五十七页,共148页。凡吾身于未有之时,便可因知其肇基于父母,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而预占其禀赋之象矣,所谓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耳目口鼻以应天,血气骨肉以应地。
58第五十八页,共148页。医而明此,乃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的数学运算,上适合天文,下适合地理,中适合人体身心及其疾病变化。所以《灵枢·脉度》说“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
59第五十九页,共148页。由此可见,《黄帝内经》阴阳学说的思维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不但指导医学的持续发展,对现代科学和计算机二进制的计算方法更有重要贡献,在继承《易经》阴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阳是奇数;阴是偶数。
60第六十页,共148页。明朝张景岳的阴阳二进制计算方法就已经达到了当今科学应用的程度。所以我们的中医学,绝对不能是目前萎缩的局面,而是本来面目的大中医思想
61第六十一页,共148页。大中医思想指导糖尿病的
研究与防治大中医思想的宏观理论,注重糖尿病防治的整体观念把防治糖尿病和时间、空间联系在一起,强调整体性、统一性、长期性。
62第六十二页,共148页。把患者身上的其他疾病联系起来看待;把患者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居住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活饮食环境、以及心理、生理、病理、运动等状态联系起来看待。
63第六十三页,共148页。从时间轴分析,糖尿病前期的身体状况、糖尿病患病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辨证分型、防治措施各有不同。
64第六十四页,共148页。从空间全面分析,要考虑发病类型的不同,糖尿病有原发和继发不同类型。对于继发性糖尿病,要把糖尿病看做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在治疗原则上,要充分关注原发病的治疗。如肝源性、胰源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等。还要考虑糖尿病合并的代谢性疾病的不同。
65第六十五页,共148页。对于动脉硬化以及由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肾、足、视网膜等血管病变等,治疗和保健也必须和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保健调整结合起来。
66第六十六页,共148页。糖尿病的治疗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应回归到疾病、病人、环境的整体观念考虑,用宏观思维治疗、保健、养生、康复。67第六十七页,共148页。正因为大中医思想的宏观性、整体性,糖尿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应该包括易患人群、卫生行业、社会整体参与的三级防控:
68第六十八页,共148页。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提倡膳食平衡,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比例,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限盐、防止能量的过度摄入,预防和控制肥胖。
69第六十九页,共148页。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耐量筛查,不仅要查出隐性糖尿病患者,未注意的显性糖尿病患者,还要查出有并发症倾向的患者,并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70第七十页,共148页。三级防控: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按照健康档案进行严格的疾病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进行血糖的自我检测。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等综合方法,使血糖控制稳定,预防并发症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71第七十一页,共148页。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伤残,加强康复等措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72第七十二页,共148页。大中医思想的微观理论,注重糖尿病防治的个体区别和病理调整中医历来主张治疗疾病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同为糖尿病,往往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如在类型上,是遗传因素为主,还是环境因素为主;是原发性糖尿病,还是继发性糖尿病;
73第七十三页,共148页。是1型,还是2型;是体型肥胖、体型中等,还是消瘦;在并发症的发展上,有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早就出现,有的出现的很晚,甚至不出现视网膜病变。有的患者一开始就合并大血管病变,有的则没有明显的大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
74第七十四页,共148页。治疗上,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反应性差异也较大,有的胰岛素抵抗明显;有的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很早出现。在药物剂量方面,更需要考虑年龄、体重、性别、种族、体质、合并症等差异。同时注意时间季节对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地域气候对人体代谢的影响等因素。
75第七十五页,共148页。肥胖对糖尿病的发病和治疗效果都是最具影响的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和临床证实,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改善糖尿病病情,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76第七十六页,共148页。肥胖导致全身的损害和免疫力的低下。①肥胖对人体的损害相当于亚临床低度的炎症状态;②脂肪细胞的增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的降低;③肥胖成为连接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免疫的桥梁,成为联系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桥梁,也成为代谢综合症的中心环节。
77第七十七页,共148页。针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液粘稠度、高渗透压、高血凝、血瘀等病理机制从微观层面,治病求本,力求根治,早干预、早治疗。如果还是沿用古代养阴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现代的糖尿病以燥热瘀滞为主的病理状况,当然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78第七十八页,共148页。大中医思想的“治未病”理论,注重糖尿病防治的提前干预《黄帝内经》就主张“治未病”。这正是中医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糖尿病防治的关口要前移。所谓前移,是指对于潜在的证、可预见的证,提前干预,在疾病形成的全过程中重视预防。79第七十九页,共148页。从提倡健康饮食,文明生活,健康生活方式做起,首先预防肥胖。从肥胖阶段预防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积极进行干预,防止形成2型糖尿病;从发现糖尿病起即着手并发症的预防。
80第八十页,共148页。大血管并发症往往出现在代谢综合症的背景下,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微血管并发症主要由高血糖的刺激作用,或者称为糖毒性引起,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也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最基本的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眼底和肾脏的损害等。
81第八十一页,共148页。从血脂、血糖异常,到大血管病变,再发展到微血管病变,也是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的演变过程。
82第八十二页,共148页。在糖尿病前期、早期,甚至在单纯肥胖患者,就应该应用通瘀、清热、解毒、降脂的治疗方法,先减肥。同时治疗糖尿病也在其中。不能等到久病才去通络,这就是见微知著、防止传变和发展。也是我提出应用大黄早期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83第八十三页,共148页。大黄是很好的减肥药,上海焦东海教授研究大黄减肥成果较多,92年在苏州大黄学术研讨会,我们一起交流。那时我就已经在《中医杂志》1992年1期8页发表了“大黄降糖、降压等作用”的文章。
84第八十四页,共148页。在92年全国大黄学术研讨会上,我作了“大黄降糖机理初探”的学术报告。正是针对当代人糖尿病病理机制提出来的以泻热毒、破积滞、降脂化瘀通经脉为主的新方法。
85第八十五页,共148页。实际上,也是长期临床过程中,用大黄,和不用大黄所得到的不同治疗结果的总结。当然,现在无论临床、还是实验都证明大黄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如果针对当代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还应用养阴为主的治疗方法,疗效就可想而知了。
86第八十六页,共148页。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论是非常完整的,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方面。主要阐述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摄精神、养生健身、增强体质、饮食调摄、预防疾病,以及病后调理、防止复发,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糖尿病是慢性过程,需要多种措施、长时间的调养保健,更适用于治未病思想的指导。87第八十七页,共148页。用中医发展的观点,
正确认识当代糖尿病。《古今录验方》说:“消渴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脂似麸片甜者;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者,数小便者,皆是消渴病也。”88第八十八页,共148页。当代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有三个70-80%现象。一是肥胖病人占70-80%;二是大便干的病人占70-80%;三是“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或者只出现一个、两个症状的占70-80%。
89第八十九页,共148页。要结合时代的特征、饮食结构、生活水平、人体的体质、医疗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用中医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当代人的糖尿病。
90第九十页,共148页。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770年的殷朝的甲骨文字中,记载的当时人们患的16种疾病中,就有“尿病”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在我国数千年来,常把糖尿病叫作消渴病。《说文解字》解释说:消,欲饮也。
91第九十一页,共148页。《黄帝内经》除了“消渴”病名,还有“脾瘅”、“消瘅”等称谓。如《素问·气厥论》篇“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描述了糖尿病的多饮多尿。
92第九十二页,共148页。东汉张仲景《金匮》一书中论述更多,张仲景描述消渴病人以多尿为特征,“其人一日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隋代(公元600年)甄立言已经记载消渴病人尿是甜的。
93第九十三页,共148页。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创立了不少以清热滋阴为基本法则的治疗糖尿病方药,在消渴门中载方52首,所创的玉泉丸一直沿用至今。金元时期,刘河间提出“燥热”学说,后朱丹溪又发展了滋阴理论,用滋阴降火法治疗糖尿病。
94第九十四页,共148页。明清时期,关于糖尿病的专著增多,不同学派纷纷涌现。民国时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创立了玉液汤、滋脾饮等治疗糖尿病的方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影响。
95第九十五页,共148页。印度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始见于其梵文古医书,此书的年代和规模都相当于我国的《黄帝内经》。阿拉伯人的著作(850—892年)中,还说明了下肢坏疽和糖尿病的密切关系。西方国家直到1675年,英国人才发现糖尿病人的尿“甜如蜜”。1790年定为“DiabetesMellitus”(糖尿病)。
96第九十六页,共148页。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1。精神和神经因素。
2.生活环境和肥胖。
3.遗传因素。
4.免疫反应。
5。年龄因素。6.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
7.妊娠因素。
97第九十七页,共148页。8.环境因素
9.其他因素:一些灭鼠药、氧自由基,甚至有人提出牛奶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之中。98第九十八页,共148页。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99第九十九页,共148页。《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
100第一百页,共148页。从多方面产生过于多的热量。一方面郁积蕴热;令一方面胰岛素不足,及胰岛素抵抗致使糖不能利用,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多,乳酸堆积,酮体产生,出现一派热像。这就为我们治疗糖尿病的新思维提供了立论根据。
101第一百零一页,共148页。研究发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普遍存在的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液粘稠度、高血浆渗透压、瘀血现象,在某种程度是也影响了胰岛素在血液当中的运送。这些因素的存在,也是我们确立泻热通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的根据。
102第一百零二页,共148页。2型糖尿病患者诸多症状的核心是肥胖,在肥胖基础上的胰岛素抵抗导致了高胰岛素血症,出现糖、脂代谢紊乱,肥胖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受体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103第一百零三页,共148页。当体重减轻时,靶细胞数目可以恢复增多,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减肥祛脂,是当代糖尿病重要的治疗原则。同样也是我们应用大黄为主要药物的原因。通过泻热降糖、降脂减肥、增加胰岛素靶细胞的敏感性以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104第一百零四页,共148页。《黄帝内经》认识的糖尿病两大类型:“脾瘅”与“消瘅”,类似于肥胖型糖尿病和消瘦型糖尿病根据《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105第一百零五页,共148页。《灵枢·五变》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106第一百零六页,共148页。王冰注:“瘅,谓热也。”张景岳注:“瘅,热也。五殊五气之所化也。”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五》注“瘅,热也,内热消瘦,故为消瘅。”
《灵枢·本脏》曰:“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
107第一百零七页,共148页。一般糖尿病过程的四个阶段——郁积蕴热、燥热炽盛、郁热阴虚、脉损体伤。尤其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导致体内气机不畅,热量储存,蕴热生火。
在长期郁积蕴热的基础上火热严重,甚至生毒伤津血。
108第一百零八页,共148页。《证治要诀·三消》说:“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久久不殆,气尽虚。”
络损(微血管)和脉损(大血管),以此为基础致脏腑器官损伤。《证治要诀·三消》说:“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视,或手足偏废无风疾,非风也”。《圣济总录》有:“消渴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开阖不利,能为水肿。”
109第一百零九页,共148页。糖尿病的并发症
1。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糖尿病肾病。
5。糖尿病足。
110第一百一十页,共148页。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糖尿病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与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相同。
111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48页。糖尿病鉴别诊断需注意:1。肝源性糖尿。2。肾性糖尿。3。饥饿性糖尿。4。妊娠期糖尿。5。假性糖尿。6。其他因素,如慢性疾病、应激等。
112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48页。糖尿病的治疗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们认为,糖尿病应该系统治疗,程序化治疗,阶梯性用不同的方法治疗。也就是整个过程的辨证施治。
113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48页。对患病初期和轻症患者,首先用饮食治疗法、运动治疗法;对于仅用饮食和运动治疗法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加用中医中药治疗;应用以上治疗法仍不能理想控制者,加用口服降糖化学药物;对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法。以上治疗法兼用、综合治疗的,往往起到理想的效果。114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48页。饮食治疗法。
运动治疗法
心理调节
中医中药治疗法
115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48页。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原则,找到当代人糖尿病的病因,辨别当代人糖尿病的病理,有针对性的,用现代中医的思维,科学的治疗。营养过剩,体形肥胖,痰脂淤积,燥热炙盛。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凝、血瘀、血液粘稠度及渗透压增高。
116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48页。分析患者病程变化、中医证型转化、胰岛β细胞损伤程度、血清胰岛素浓度等特点,提出了治疗当代糖尿病应以清热泻火为主的治疗方法。
117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48页。大黄无毒,且有降血糖作用。《中医杂志》1992年第二期刊登了我的论文。临床组方时以大黄为主药,泻热毒、破积滞、降脂化瘀通经脉,从而实现降糖的作用。
118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48页。还辅以西洋参养真阴虚火自降,生津液消渴遂解。二药配伍,一治其实,一养其虚,相得互助,功效倍增。佐以石膏清肺胃之热止消渴,桑椹子补肾滋阴固糖等等
119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48页。93年我领导科研组申请了省科委的立项“大黄方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1997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随后,我们又相继研究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都获得省市科技奖励。2009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120第一百二十页,共148页。121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48页。122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48页。糖尿病的代谢呈现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粘度、高渗透压、瘀血等病理改变,只有大黄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起到治疗作用。目前,大黄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已经得到公认,而祛瘀更是大黄历来就广泛应用的功能,不论内用、外用,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23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48页。糖尿病辨证分型,有许多角度,如上、中、下三消角度,虚实寒热角度,兼火、湿、痰、瘀角度等。因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通过临床实践我认为,参照病程阶段,根据郁积蕴热、燥热炽盛、郁热阴虚、脉损体伤不同病理侧重点更得心应手。虽然患者有个体差异,但瘀滞、燥热、虚损都不同程度存在。只是病程阶段不同,表现的轻重不同。
124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48页。郁积蕴热阶段:糖尿病发病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种是肥胖型糖尿病,其发病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病位在胃,现代人过食和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过食和少动都使谷气难消,日久形成食郁;食郁化热则形成热郁;食阻于中又缺少运动,使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郁、血郁;食郁不化或食郁伤脾则生湿生痰,形成六郁(食郁、气郁、火郁、痰郁、湿郁、血郁)。
125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48页。治疗重在消导、祛瘀、泻火、化湿。直击其病理根源。代表方:主用承气类,重用大黄。另一种是瘦型(非胖型)糖尿病,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精神类型相关,病位在心、肝、肾,气郁血滞,郁而化热,消烁肌肤,形成心火、肝热,治疗重在清泻心肝之火,兼顾护阴液。代表方:大黄百合地黄汤。
126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48页。燥热炽盛阶段:根据病位不同选方。以胃热为主用大黄白虎汤;以肺热为主用大黄麻黄杏仁石膏汤;以肝热为主用大柴胡汤;以肠热为主者,实热用承气类(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湿热用大黄葛根芩连汤;以热毒为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127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48页。郁热阴虚阶段:在此阶段的初期,往往会出现虚实相兼的情况,而且临床上这种患者占门诊病人的比例很大。虚实相兼常见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脾虚胃热,代表方为大黄半夏泻心汤;第二种类型是气阴两虚兼内热,代表方为麦门冬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第三种类型是寒热错杂,代表方为大黄乌梅丸
128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48页。脉损体伤阶段:脉损、络损、脏腑损是糖尿病的最终归宿,高血液粘稠度,血瘀是其根源。治疗重点是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为抵当丸、大黄蛰虫丸。在活血化瘀通络的同时,注意保护脆弱的络脉,防止出血。脉损体伤阶段并发症较易出现,临床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29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48页。痰(湿)热互结证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130第一百三十页,共148页。治法:清热化痰。方药:小陷胸汤(《伤寒论》)加减。大黄全瓜蒌半夏黄边枳实加减:口渴喜饮加生石膏、知母;腹部胀满加炒莱菔子,焦槟榔。偏湿热困脾者,治以健脾和胃,清热祛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131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48页。形体肥胖,腹部胀大为形体症状;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为热盛症状;脘腹胀满,易饥多食为肠胃症状;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为痰(湿)热日久有损伤气阴症状。132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48页。DM中90%以上为T2DM,T2DM中有80%的患者形体肥胖。形体肥胖,痰浊内停而化热,为痰热互结。痰热互结证是T2DM糖尿病期的主要证型之一。133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48页。
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为主。通过相关研究提示清热化痰法可能通过调整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调节糖、脂代谢,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同时考虑到痰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治疗时在小陷胸汤的基础上加用了针对火热的大黄、中焦气滞加枳实。
134第一百三十四页,共148页。热盛伤津证症状: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方法:清热生津止渴。方法:消渴方(《丹溪心法》)或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大黄天花粉石膏黄连生地黄太子参葛根麦冬藕汁甘草
135第一百三十五页,共148页。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方法:王泉丸(《杂病源流犀烛》)或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大黄天花粉葛根麦冬太子参茯苓乌梅黄芪
136第一百三十六页,共148页。并发症期肝肾阴虚证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137第一百三十七页,共148页。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麦味地黄汤(《寿世保元》)加减。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加减:视物模糊加茺蔚子、桑椹子;头晕加桑叶、天麻。
138第一百三十八页,共148页。
阴阳两虚证症状: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黧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水肿者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加减。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布草洗涤与客户体验中心建设合同
- 2025版外墙粉刷与外墙防霉防藻合同
- 2025年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发聘用合同范本
- 河北省赤城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多股东企业股权变更及简单转让合同
- 2025年特色小镇拆迁房产权交易合同
- 河北省安新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海南省屯昌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托管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场地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年汽车吊考试题及答案
- 湖北自考《沟通与项目管理》18969复习资料
- python少儿编程课程-第3课:数据类型
- 教学课件-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傅龙海
- 安徽省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表
- 2024-2026年度中国信创硬件产业发展建议报告
- 家长参与度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研究
- 中学生宿舍日常与管理
- DB37T 5133-2019 预制双面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
- 使用拐杖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顺产产后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