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实录_第1页
《琵琶行》课堂实录_第2页
《琵琶行》课堂实录_第3页
《琵琶行》课堂实录_第4页
《琵琶行》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琵琶行》课堂实录北京市级公开课:李良益师:上课师:在初中我们都学过白居易的诗歌,还记得是哪一首吗?生:《钱塘湖春行》!师:我起个头,看看大家能背下来吗?“孤山寺北贾亭西”一二——生:(齐诵)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师:昨天我们发了一个小片子,白居易简介,我们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白居易更著名的是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了许多长篇叙事诗,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琵琶行》,“行”,大家看书上注释,它是新乐府的一种体裁,主要是叙事抒情。今天我想请两个同学来配合我一起来朗诵这首诗,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男同学帮我读序言,女同学帮我读琵琶女自述身世那段。张羿来读序言,徐一然来读琵琶女那段。来开始!(师生合作朗读诗歌,学生鼓掌。)师: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向我们讲一个动人的故事。大家说说这个故事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呀?生:琵琶女和白居易。师:琵琶女和诗人。(板书:诗人、歌女)师:在这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同学可以为大家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生:我觉得是诗人在一次送别的时候,忽然听到水面上有琵琶的声音,就觉得如听仙乐一样。然后移船过来,同琵琶女互相倾诉,听琵琶女弹琴,自己颇有感触,然后写了《琵琶行》。师:他们互相述说自己的身世,然后诗人写了这首《琵琶行》送给她。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让历经千年之后的我们不在感动。其实刚才我们读诗的时候有感受,有很多句子,我们早就熟悉,是吧?(学生附和)有哪些呀?生:(齐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还有吗?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师:好,下面大家打开笔记本,大家写一下那几句,没学这首诗之前,我们就已经熟悉的名句。我有黑板上写,你们在笔记本上写,看看谁写得快,写得好。(学生笔记,教师板书: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现在大家都用电脑了,这个书写,写一手好字,倒成了一门稀奇的功夫了,希望大家能好好练字。你们写的是这两个句子吗?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两个句子。(学生不抬头,在书写)看来你们写字的速度比我慢多了,我在黑板上板书,你们还没写完两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千呼万唤”一二——生:(齐读)“千呼万唤始出来”……师:这两个句子一看就知道都是省略句,如果要把主语“诗人”和“歌女”放入句子当中去,这个句子应该怎么说?谁“千呼万唤”?生:诗人。师:好,我们一起来说“诗人千呼万唤”一二——生:诗人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笑)师:谁始出来?生:歌女。师:对,是歌女始出来。说着说着就顺下去了。来,我们再说一遍“诗人千呼万唤”一二。生:诗人千呼万唤,歌女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师:这样一读,这句就是一个描写的句子。描写了什么呀?描写了诗人与歌女的什么?生:描写了诗人与歌女相逢那一刻的场面。师:我想问,诗人真的千万次地呼唤吗?生:没有。师:但诗人为什么要说千万次,“千呼万唤”?来,你来说说看。生:(男生)诗人在内心急切地想见到这个人,因为他听到的音乐很动听,所以他急切地想见到弹奏音乐的人。师:“千呼万唤”写出了一个急切的心情。那这个“千呼万唤”用了什么手法?生:夸张。师: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急切想听琵琶女再为自己弹奏。(板书:夸张)师:那么下半句“歌女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了歌女的一种怎样的心态?你来说说看。生:(女生)我觉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写出歌女比较羞涩的神情,然而抱着琵琶才出来。师:羞涩的神情,哪个词你觉得写得最传神?生:半遮面。师:半遮面,好!这个词写出了琵琶女欲说还休,有迟疑,想出来,又不想出来说,是吧。那这属于什么描写?很形象,属于什么描写?生:细节描写。(板书:细节)师:咱们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属于细节描写,很典型很生动的细节。那这两个人物搁在一起,又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效果呀?生:对比。师:对,是对比!一个特别急切,一个迟疑、犹豫,欲说还休。读到这个地方,我们自然会产生疑问,我就会想诗人为什么这么急切想再听琵琶女为他弹奏?而琵琶女又为什么经过别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到底想不想出来,愿不愿意出来?是不是自然有这个疑问呀?大家商量一下,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急切,琵琶女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为什么?同桌前后互相议议看。生:(学生讨论)师:诗人为什么这么急切想听歌女的弹奏?你来说说看,你怎么看?生:(男生)我觉得在第四段,有一句话就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这句话告诉我们,这种音乐,诗人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听不到那么优美的音乐了。师:在当时那个时代听不到这样的音乐了?是这样的吗?生:哦,不,是在当时那个地方。师:是在那个地方听不到那么美的音乐了。此时此刻他在什么地方?生:浔阳江头。师:他为什么到这来了?生:被贬谪来的。师:被贬谪来到这个地方。这个音乐他很熟悉。在诗中哪个地方还可以看出他对这个音乐非常熟悉?一听完怦然心动,特别想再听。(学生底下轻声议论,教师请这位学生)你来说。生:(女生)在序言里有“铮铮然有京都声”一句,作者听到了来自京都的音乐声,他特别师:对,在心灵里有声音,在翻江倒海,勾起了听者的一番思索,一番激动。很好。诗中不有没有倾听和诉说?(学生无声)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后一段,“感我此言良久立”一二——生:(齐声)“感我此言良久立”……师:这一段里,有没有“说”与“听”,有没有共鸣?生:有!师:那是谁在说,谁在听?(附和学生)对琵琶女在说,在弹奏,谁听懂了,谁共鸣了?对,“满座”加上诗人。谁的心中感动最多,共鸣最大?生:江州司马。师:对,诗人是泪湿青衫。我们找了一下这首诗里的“说”与“听”。其实这首诗整个都是在倾听与倾诉。在倾听倾诉中,自己心里有了感动,有了共鸣。大家想想,这里出现的共鸣有没有层次有没有区别?听者心中产生的共鸣有没有层次?(女生举手)好,你来说一下。生:(举手女生)我觉得有层次。刚开始时候,他是听琵琶女的琴声,听到了音乐说的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里只是“似诉平生不得志”,他还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师:这个时候诗人知道对方是用音乐在诉说,他听懂了音乐吗?生:(同一女生)他能听出幽愁暗恨,但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后来,琵琶女用语言来诉说,这样让作者听得更清晰,知道了她平生的经历,最后再听琵琶女的弹奏就觉得“凄凄不似向前声”,听到了如此的琴声就掩泣。刚开始,他只是感觉到了……师:刚开始是两个人都懂音乐,诗人知道她在用音乐抒发感情,然后过渡到对什么产生了共鸣?由对音乐的共鸣到什么呀?生:(同一女生)对整个人生……师:对整个人生,对,有同学已经说出来了,对身世产生了共鸣。当听完琵琶女自诉身世后那个共鸣的句子就是哪句?我们一起读一下那句诗,一二——生:(齐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如果说琵琶女的弹奏排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那么,听完了琵琶的自诉身世后,就让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对自己的身世也发出了感慨,道出了这一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实,在诗歌营造的意境里,在那样一个秋天的夜晚,江上一轮明月,诗人和琵琶女在船上互相倾听倾诉。在诗歌制造的意境中,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也都是一位倾听者,我们听到了琵琶女和诗人的互相诉说。刚才我们也说了,在人失意,在人落寞的时候,是需要一个人来听你说的,有这种感情需要,需要排遣。当我们今天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到了这么一个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共鸣?下面就请大家从这么一个角度——(投影:共鸣——在倾诉倾听中倾诉,在自己人生失意之时倾听,当他人愁恨宣泄之际共鸣,在彼此心灵感动之处)在自己人生失意是,特别想说;当自己在倾诉,在宣泄自己的愁绪时,如果有一个人在听,就是一种幸福了;在诉说倾听过程中,心里产生了共鸣,两就会非常默契。从这么一个角度,来谈谈今天你作为一个倾听者,对这个千古名句的感受。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来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鉴赏文字,把你的真实理解感受写出来。好,开始。生:(写作鉴赏文字)师:(挑四位学生的当场写作,实物投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咱们班谢辰菲同学的鉴赏文字。因为离得较远,我来读。“有着相似境遇的人才能够相互理解,能够向此人倾诉交流又是何等幸福!此时无论此人是否曾经相识,是否有相同的志趣理想,已然不重要了,只需要想到的倾听与理解就足矣。天下之大知音难觅,遇得此人,乃人生之大幸,诗人此时的心情想是激动万分吧!”大家认为谢辰菲写得怎么样?(学生鼓掌)师:鼓掌就是认为写得好。你来说说看,你鼓掌也吗?你为什么鼓掌,你认为它好在哪?生:(女生)我觉得她把诗人面对琵琶女的诉说,心里与琵琶女产生的共鸣都写出来了。然后并且,他也觉得在世上能找到跟自己有相同的经历并且能了解自己,是自己的一个知音,能找到这样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师:好,能找到这样一个人能互相诉说是一种幸福。我想再问你一句。如果从鉴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来说,她的文字好在哪?生:(同一女生)好在她解释了那句“相逢何必曾相识”,如果两人有相同的境遇,不管之前是否认识,聚到一起了,就像认识很久了,能够到聊到一起。师:解释了“相逢——何必曾相识”,而且这段文字里的“有着相似的境遇”是在解读这句诗里的哪个词?生:(同一女生)同是天涯沦落人。师:对,解读了“同是沦落人”。谢辰菲的文字抓住了诗句的关键字词,在作自己的鉴赏,在谈自己的理解。很好,你请坐。这段鉴赏文字,抓住了诗句里的“同是沦落人,不必曾相识”,结合了诗的上下文,把人物之间的感情说得非常好。所以,我们鉴赏诗歌,在你的鉴赏文字当中,需要有人、有物。(板书:有人、物)诗歌鉴赏比较难,在你的鉴赏文字中,必须把诗歌里出现的事、物、人表达清楚,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感情,表达清楚。不能架空,不能脱离文本。我想谢辰菲的这个鉴赏应该是扣住了文本的。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同学的鉴赏。这是咱们班郝思维同学的鉴赏。她说“皓月当空,江船上,她以琴语诉愁事,琵琶铮铮。酒醉里,触动了江州司马郁郁寡欢的心,即兴翻作琵琶行。人生是跌宕起伏的,风光一时,不得志一时,读此诗篇,宛如遇知友,找到了似同之处。我同情他们的落难身世,叹息他们生活在不幸的社会背景下。同时我也学会了依人言行,辩人心境,互相倾诉,共同勉励。琵琶声声,随此诗《琵琶行》回荡九肠。”这个写和怎样?(学生鼓掌)我还是想请同学来说,来,你来,你感觉这个鉴赏怎样?生:(男生)我觉得它好在写出了在旧社会里面……(大家笑)师:旧社会?!生:那个时代相同境遇的人,心灵相通,彼此沟通,就在那样的一个场景里面,内心悲凉,加上景物也很悲凉。师:你说的是,在那个场景里,景物很悲凉,心情也很悲凉,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我也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鉴赏还必须把诗歌的“情”和“境”鉴赏出来,刚才张羿同学说得很好,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悲凉的气氛。任何诗歌,任何有感情的艺术作品,它都是一个特定的环境。我们可以假设,琵琶女的丈夫回来了,也在那东船西舫的听众当中,此时此刻他能不能听懂琵琶女的弹奏?恐怕听不懂吧。那诗人在这个浔阳江边,面对枫叶获花,黄卢苦竹,自己有一种悲凉的心境。我们换一个人来,如果换陶渊明来,面对这样景物,他可能会认为很美,一派大好的田园风光。所以任何诗歌都是独特的“情”放在独特的“境”中,才能产生那个意境,才能打动我们,我们也能理解。希望大家以后鉴赏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作品,要还原当时的意境,落实到特定的情境中去。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再看任宇石的鉴赏文字。师:这是咱班任宇石同学的鉴赏。“《琵琶行》中琵琶女从当年的红极一时以今日的漂沦憔悴,不仅引起了作者白居易对自己坎坷命运的共鸣,更让读者看后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在我们失意的时候,多么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和一双倾听的耳朵,互相理解,彼此的心灵感动,让我们感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写得如何(学生鼓掌)师:语言虽然没有郝思维的漂亮,那么诗意。但我认为他的鉴赏说到了另外一个重点,那就是读诗歌,读文学作品,得有“我”,得有我们自己的情感参与到里面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先以情动人,打动了你,在你心里产生了共鸣,才可能流传下去,才可能广泛的流传。那么《琵琶行》这首诗就是为我们制造了这么一个情境,当人落寞失意,当人痛苦惆怅的时候,我们需要互相的倾听倾诉,我们需要排遣。在这种情境之下,两人的理解,给了我们巨大的共鸣。(投影:凄苦时的理解最知心,不幸中的相怜最感人。)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两句话。生:(齐读)凄苦时的理解最知心,不幸中的相怜最感人。师:“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个“同”是什么相同?是感情需要相同。我想,这恐怕是头天我们在家里写的家庭作业:《琵琶行》为什么千古流传的一个原因吧,因为我们也有感情需要。我想只要有人在,只人有感情,只要你会落寞失意,在落寞失意的时候读到了《琵琶行》,读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你就会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琵琶行》还终将流行,不将流行千年万年。昨天我们在家里写家庭作业:《琵琶行》何以流传千年。大家还写到了另外一个原因,很多同学说了,对音乐的描写特别精彩。我们可以想像一下,音乐是千变万化的,而且音乐是时间性的,转瞬即逝的,过了马上就没有了,不像东西摆在那,过了一会儿还可以再看。用文字把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音乐写下来相当难。可以说对音乐的描写,《琵琶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绝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描写音乐的那段文字,我们感受一下。从哪个地方是描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