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测试题(本试卷共15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察看法B.实验法C.问卷法D.访谈法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3.体现垂直迁移的详细事例的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观点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观点的学习“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4.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绘是)A.喜欢对问题担当自己的责任愿做企情愿担当专业工作而不业家B..在学校形成的爱惜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因于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运气不佳)学会在适合的条件下应用适合的5.“学会怎样学习”实质上是指(A.培养对学习的浓重兴趣B.学习策略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语言信息掌握系统的科学观点与原理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A.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目前的危机题B.学会自己独立办理近似问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D.C.成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参与前人积累的认7.识在成建果构主存义看来,真实的知识是()在于书本上的系统知A.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B.C.学生记着的信息D.识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学生在阅读时,碰到难点立刻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从头阅读9.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指()A.群体凝集力B.群体规范C.讲堂氛围D.班级人际关系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A.信任感B.自我同一感主动感11.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C.D.勤奋感)A.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C.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B.外在、可控因素外稳定、D.在、不可控因素D.剖析怎样达成学习任务E.总结经验教训12.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观点的是()A.班杜拉B.埃里克森C.皮亚杰D.阿特金森13.教学技术属于()A.心智技术B.社交技术C.操作技术D.语言技术14.评论教学结果最客观和可靠的指标是()A.教学目的B.教学目的C.教学计划D.教学策略15.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后再学“相像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分析。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鉴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16.态度与道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7.经常思考“怎样教好这节课”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处于()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18.老师讲课好,激发学生学习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高级动机D.初级动机19.20世纪50年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其加强学习理论的观点而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接受学习D.信息加工)20.机械学习与存心义学习区分的主要依据(A.学学生是否主动学习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C.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体现仍是由学生发现仍是获得悉识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存心义学习的种类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表征学习B.态度学习C.观点学习D.命题学习技术学习2.心理个体的发展拥有的一般特点是()A.连续性与阶段性B.次序性与定向性C.个别差别性D.不均衡性E.重点性3.根据讲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能够将讲堂纪律分红四种种类()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过程促成的纪律E.自我促成的纪律4.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评论能力发展,一般经过()A.评论他人——评论自己B.从结果——动机C.从片面——全面D.从自律一他律E.从他律一一自律5.成败归因理论的稳定因素包括()A.个人的能力B.工作任务的难度C.个人的努力程度D.运气E.个人的身心状况6.计划策略包括()C.设置思考问题D.剖析怎样达成学习任务E.总结经验教训浏览阅读材料7.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D.学习的定势和态A.功能固着B.原有认知构造C.已有的知识经验度E.相似性)8.与动作技术相比,心智技术拥有的特点包括(E.简缩性A.展开性B.物质性C.内隐性D.观点性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的分为()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术D.态度E.认知策略10.影响讲堂管理的因素包括()学校性质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一般来说,场依存性强的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比场独立性强的学生差。()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3.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学生每日清晨做广播操是一种学习现象()察看学习是与条件反响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6.一切存心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教育心理学能够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存心义学习的形式之一。()归纳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培养主动性。()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接受学习”的首创人是;“掌握学习”的首创人是;“发现学习”的首创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来的教师成长公式是:。教师的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效应被称为。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的与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5.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的动机,另一类是防止失败的动机。6.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迪生用的相近似的事物叫时,才能桑代克等人的研究发现,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产生迁移。认知领域的教学目的分为知识、、应用、、综合和评论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不论是正式群体仍是非正式群体,都拥有、群体规范、群体氛围以及等。10.心智技术的对象拥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心理发展成就动机高原现象4.心理健康5.自我效能感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联合实际,试述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建性。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述教学中应怎样促使学习迁移。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怎样培养学生的态度与道德?阐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试述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试述怎样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八、案例题(本大题共20分)一群还在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唤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的很热闹,此后你们每日都这样喊,我给你们10块钱。”孩子们很高兴,次日仍旧来了,自始自终地嬉闹。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元钱。5元也还能够吧,孩子们仍第三天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然欣喜若狂地走了。第四天,老人只给每个孩子1元钱,孩子们勃然震怒:“一天才1元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此后,他们再也不大喊大喊了。上述案例中,老人用的是心理学的什么原理?2)如果你是教师,谈谈这个故事对教学有什么启迪?教育心理学综合测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惹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而揭露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对条件的控制也最为严格。2【解析】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靠性、自觉性和天真性盘根错节的矛盾,因此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3【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4【解析】略。5【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存心识地拟订相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解析】略。7【解析】建构主义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
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8【解析】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9【解析】题干给出的是群体凝集力的含义。10【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中学阶段,学生应当着重培养的是自我同一性。11【解析】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能力是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12【解析】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是班杜拉。【解析】教学技术属于心智技术。14【解析】评论教学结果最客观和可靠的指标是教学目的。15【解析】鉴别学习是指学会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关系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响。16【解析】态度与道德的形成阶段是:依从、认同和内化。17【解析】处于“怎样教好这节课”目标的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关注情境阶段。18【解析】外部动机是指由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所激发出的学习动机。19【解析】斯金纳提出来的教学方法是程序教学。20【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构造的关系上,把学习分红是存心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二、多项选择题1【解析】存心义学习的种类是表征学习、观点学习和命题学习。【解析】略。【解析】略。4【解析】略。5【解析】根据韦纳的理论,属于稳定的因素是个人的能力和工作任务的难度。6【解析】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问题以及剖析怎样达成学习任务等。【解析】略。8【解析】心智技术的特点是内隐性、观点性和简缩性。9【解析】布卢姆将教学目的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术三大领域。10【解析】略。三、判断题1.x2.V3.x4.x5.x6.x7.V8.x9.V10.x四、填空题1.奥苏贝尔布卢姆布鲁纳2.经验+反省=成长教师希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4.教、学5.追求成功6.原型相同要素/共同要素8.领悟、剖析9.群体凝集力、群体人际关系10.观点性五、名词解释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度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战胜障碍,施展才能,力争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3.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阻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4.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己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5.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可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简答题联合实际,试述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建性。培养创建性认知能力(2)着重创建性个性的塑造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4)培养创建型的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优秀;(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构造完整。3.简述教学中应怎样促使学习迁移。改革教材内容,促使迁移(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使迁移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4)改良对学生的评论4.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详细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迪(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6.怎样培养学生的态度与道德?有效地说服(2)树立优秀的楷模(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赐予适合的奖赏和惩罚阐述题1.试述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1)认识和知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发奋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点,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培养对学习的兴趣(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2.试述怎样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美加工,促使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办理的质量(6)有效运用记忆术(7)适合过分学习八、案例剖析答案解析:(1)老人使用的心理学原理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互转变的原理。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根源于个体本身的内在因素而惹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诱因根源于个体的外部因素而惹起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行为的根本动机,根源于对事物本身的兴趣。而外部动机是事物的附属动机,根源于事物能够带给个体的利益。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能够相互转变。老人使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孩子们制造噪音本来是根源于他们的兴趣,是内部动机。老人经过给他们金钱这种方式,将孩子们制造噪音的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对教育教学的启迪如下: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学习最内在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才能长久,并且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外部动机时,要注意技巧。首先,不能够在学生有学习的内部动机时采取外部奖赏。这样会使学生的动机发生转移,从学习为了兴趣转移为学习为了奖赏。其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0例T3-4N2-3M0期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载量水平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 基于Transformer的零样本识别研究
-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
- 急性有氧运动对手机依赖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
-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铁基普鲁士蓝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基于实证分析的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问题研究
- 铂基中空纳米棒的合成及类酶活性的研究
- 智能家居材料需求分析-全面剖析
- 生殖科护理查房
- 开坯轧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聋哑人辅助交流系统
- 带状疱疹病人的个案护理
- 《中药鉴定技术》课件-五味子的鉴定
- 大数据 AI大模型-智慧统计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2023版)
- 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自杀及其预防课件
- 灰姑娘童话故事
- 铅锌矿的冶炼技术进展与设备改进
- 等离子切割机操作手册与安全操作规程
- 印刷合同:纸袋印刷合作
- 快学Scala(中文版第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