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化圈与近代国际的关系_第1页
伊斯兰文化圈与近代国际的关系_第2页
伊斯兰文化圈与近代国际的关系_第3页
伊斯兰文化圈与近代国际的关系_第4页
伊斯兰文化圈与近代国际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伊斯蘭文化圈與近代國際關係西亞(一)教學模組主題單元一編寫:國立台灣師大附中姚翰玲製圖者:姚翰玲、康嘉芬、廖俊瑋伊斯蘭文化圈與近代國際關係一、西亞地區的民族、文化與宗教的關係:(一)伊斯蘭世界(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擴散(三)文化、歷史與集團組織(四)結語1.伊斯蘭教主要教派

2.伊斯蘭教主要朝聖地

3.學生活動一:我要去西亞朝聖(一)伊斯蘭世界

(一)伊斯蘭世界哪些國家穆斯林人口比例最高?哪些國家穆斯林人口數最多?穆斯林人口眾多的國家的分佈,有何地理意義?

西亞、中亞北非、東非南亞、東南亞伊斯蘭教有兩個主要教派:遜尼派、什葉派。遜尼派和什葉派人口的分佈有何特色?伊斯蘭教主要教派:1.遜尼派:是伊斯蘭教中實力最強的一派,視哈里發為其宗教領袖和政治領導人,所以始終得到官方的支持。2.什葉派:伊斯蘭教中最大的少數派。也稱為「阿里派」。他們打著還權於先知家族的口號,以權力繼承合法主意為政治基礎,逐步取得一些國家的政權。3.蘇菲派:既非政治性派別,也不屬於教律學和神學的派別,代表了穆斯林的一種處世哲學和行為方式。至13世紀又進一步發展出神秘主義,並積極以「教團」傳播伊斯蘭到海外。遜尼派教徒總人數較多,分佈也較廣。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中都是主流教派。什葉派教徒分佈較集中。如:伊朗伊拉克巴林葉門亞塞拜然。2.伊斯蘭教主要朝聖地(一)所有穆斯林的聖地麥加和麥地那1.麥加

Mecca:Kaba,themountainofThaur,、themountainofNur(Light);2.麥地那Medina:theMosqueoftheProphetinMedina.(三)三大宗教的聖地:耶路撒冷

Jerusalem:theTempleMountinJerusalem,withtheDomeoftheROCK(四)其他:

伊斯坦堡Istanbul:Imams,thegreatSufisaintAbdal-Kadiral-Jilani,andseveralotherreligiousheroes.(二)什葉派穆斯林還有幾個另外的聖地:1.納傑夫Najaf,位於伊拉克,阿裏葬於此地。該城也是2003年美伊戰爭主戰場之一。

2.卡爾巴拉Karbala,位於伊拉克,侯賽因殉難並埋葬於此。ItisstillcommemoratedtodayasAshura.

3.馬什哈德Mashhad,位於伊朗,什葉派第八伊馬目阿裏·裏達埋葬於此yearSaudisNon-saudisTotal1416/1996784769108046518652341417/1997774260116859119428511418/1998699770113234418321141419/1999775268105673018319981420/2000571599126755518391541421/2001549271136399219132631422/2002590576135418419447601423/2003610117143101220411291424/2004592368141970620120741425/2005629710153476921644791426/200657314715574472130594沙烏地阿拉伯朝聖部ministryofhajikingdomofsaudisarabia/main/l.htm麥加朝聖人數統計麥加人非麥加的阿拉伯人非本國人總計麥加朝聖人數統計3.學生活動一:我要去西亞朝聖(1)小組完成一份「西亞重要宗教聖地朝聖旅行」企畫書內容包括:時間、交通工具、食宿、朝聖地點地圖、朝聖活動內容、朝聖地重要景觀、當地生活資訊等。(2)分組口頭報告:朝聖活動內容、朝聖地重要景觀。(二)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擴散西亞在歐亞長程海、陸交通網絡中的地位阿拉伯半島民族的崛起

異質的自然地理‧生態系統,制約著人類的生產方方式。不同的生產方式構成不同的文化型態。這些不同的文化圈孕育著相互交易的基本條件,促成人類團體之間的互相交易,並因此在歷史上漸次形成長距離交通網絡與異文化之間的互動。1.歐亞非長程貿易交通網絡的形成海上之路草原之路絲綢之路西亞位居歐亞非三洲海陸長程貿易網絡必經之路古代歐亞貿易路線—絲路伊朗高原--兩河流域—東地中海路線/silkroad/index.html「絲綢之路」:敘利亞或是土耳其出發沿伊拉克、伊朗高原經歐亞通廊到達中國以中亞綠洲農耕定住民的駱駝商隊為主力,往來於綠洲都市之間而結成,核心都市是撒馬爾罕。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安納托利亞高原肥沃月彎溫帶森林溫帶草原地中海樹林沙漠高山草原灌木洪氾區草地除了高山地區較濕潤,其餘高原、平原多為沙漠或乾草原游牧民族與綠洲農業民族的生活空間古代歐亞貿易路線—西亞/owtrad.html波斯灣、紅海以及橫越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印度洋、紅海間的海路:藉由貿易風「草原之路」(黑海北方草原出發,經南俄大平原、中亞草原經蒙古到達中國)以遊牧民族為主力,沿著北亞—歐俄草原線行進。「海上之路」(以埃及為中繼站,連結紅海航路、綠海—波斯灣、印度洋、南海、東海)埃及商人發現印度洋季風之後,漸次被開發出來,並逐漸構成以印度洋為中心的複雜網絡,連結印度洋西部交易圈、孟加拉灣交易圈,通往南中國海交易圈。西元第一世紀羅馬帝國首度在地中海建立統一的政權,使通往東方的貿易通商更趨發達,紅海貿易因之活躍。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以及半島中部的麥加、麥地那等沿岸諸綠洲因此發展。2.阿拉伯半島民族的崛起西元第五世紀,當羅馬帝國陷入分裂之際,在西亞世界薩珊王朝迅速建立起西亞區域的霸權,從而形成薩珊王朝的波斯帝國與建都於拜占庭的東羅馬帝國東西長期對峙的局面。在兩強的爭霸中,眾多小邦紛紛被捲入,而連結東地中海,經小亞細亞與肥沃月灣以迄波斯的交通動脈遭到長期戰亂的破壞,功能大為降低。這種局面促使原本處於東西兩大霸權邊陲地帶的阿拉伯半島應運崛起。(三)文化、歷史與集團組織伊斯蘭帝國疆域範圍種族、語言及近代國家的分佈

主要政治、經貿組織戰爭的威脅伊斯蘭歷史上的主要王朝:(一)穆罕默德聖遷麥地那,伊斯蘭紀元開始(622AD)(二)正統哈里發時代烏瑪雅王朝(661-750)定都大馬士革(Damascus,Syria)(阿拉伯帝國)(三)黃金時期阿拔斯王朝AbbasidCaliphsofBaghdad(750-1258)定都巴格達(Baghdad)(伊斯蘭帝國)(四)帝國的分裂後烏瑪雅王朝EmpireofCordoba(西班牙Spain):(750-1492).

(法蒂瑪王朝Fatimids開羅埃及)(909-1171)邊境諸省的分離(北非、波斯、中亞)(五)新崛起的伊斯蘭帝國蒙古攻陷巴格達,阿拔斯王朝殘存於開羅突厥系遊牧民政權的興起:1.鄂圖曼土耳其(定都伊斯坦堡)TheOttomanCaliphate(1290-1924)2.薩法維王朝(波斯)SafaviddynastyofthePersianEmpire(1502-1722)3.印度德里蘇丹DelhiSultanateinNorthernIndia(1206-1526)蒙兀兒王朝MughalEmpireinIndia(1526-1857)阿拉伯帝國/islamhistory.htm波斯族系突厥族系閃族族系鄂圖曼土耳其帝國/islamhistory.htm2.種族、語言及近代國家的分佈

世界主要語系分佈兩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島國家主要語言敘利亞Syria

Arabic(official);Kurdish,Armenian,Aramaic,Circassianwidelyunderstood;French,Englishsomewhatunderstood伊拉克Iraq

Arabic,Kurdish(officialinKurdishregions),Assyrian,Armenian(什葉派)葉門Yemen

Arabic(什葉派)約旦Jordan

Arabic(official),Englishwidelyunderstoodamongupperandmiddleclasses科威特KuwaitArabic(official),Englishwidelyspoken黎巴嫩Lebanon

Arabic(official),French,English,Armenian阿曼Oman

Arabic(official),English,Baluchi,Urdu,Indiandialects卡達QatarArabic(official),Englishcommonlyusedasasecondlanguage沙烏地阿拉伯SaudiArabia

Arabic巴林Bahrain

Arabic,English,Farsi,Urdu(什葉派)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ArabEmirates

Arabic(official),Persian,English,Hindi,Urdu北部國家主要語言阿富汗AfghanistanAfghanPersianorDari(official)50%,Pashtu(official)35%,Turkiclanguages(primarilyUzbekandTurkmen)11%,30minorlanguages(primarilyBalochiandPashai)4%,muchbilingualism伊朗Iran

PersianandPersiandialects58%,TurkicandTurkicdialects26%,

Kurdish9%,Luri2%,Balochi1%,Arabic1%,Turkish1%,other2%(什葉派)土耳其Turkey

Turkish(official),

Kurdish,Dimli(orZaza),Azeri,Kabardian地中海岸國家主要語言以色列IsraelHebrew(official),

ArabicusedofficiallyforArabminority,Englishmostcommonlyusedforeignlanguage加薩走廊GazaStripArabic,Hebrew(spokenbymanyPalestinians),English(widelyunderstood)約旦河西岸WestBank

Arabic,Hebrew(spokenbyIsraelisettlersandmanyPalestinians),English(widelyunderstood)阿拉伯語主要分佈地區/wiki/Arabic伊斯蘭教與西方基督宗教,這兩大文化的接觸,激盪出阿拉伯民族,也促使西方定義出(依文化劃分的)歐洲的界線。當歐洲近代國家興起後,逐步擴張,競逐通往印度洋及至亞洲的海路通道。西亞地區成為英、法、俄三大勢力的角力場。埋下二十世紀本地紛亂的主因之一。西亞近代歷史Themapashistoryasitewhichoffersapersonalizedmultimediaatlasofworldhistory動態呈現中東地區二十世紀的歷史德國博物館世界歷史地圖亞洲部分:15~20世紀http://www.zum.de/whkmla/histatlas/asia/haxasia.htmlWHKMLAHistoricalAtlas,AsiaPage美國賓州大學中東歷史發展相關地圖/%7Ers143/map.htmlOtherMapsRelatingtoIslam'sHistoricalDevelopmentPBS廣播教育資源-中東(16~20世紀政區圖)/wgbh/globalconnections/mideast/maps/demotext.htmlPBSGlobalConnections.MiddleEast3.主要政治、經貿組織政治組織:反映出地緣、文化歷史及宗教的影響阿拉伯聯盟伊斯蘭國家組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經貿集團GCC:CooperationCouncilfortheArabStatesoftheGulf資料來源:/wiki/Trade_bloc#Most_active_regional_blocsAgadirAgreementfortheEstablishmentofaFreeTradeZoneetweentheArabicMediterraneanNations人均GDP集團排名第四Mostactiveregionalblocsasof2004Regionalbloc1Area(km²)PopulationGDP(PPP)($US)Memberinmillionspercapitastates1Agadir1,703,910126,066,286513,6744,0754AU29,797,500897,548,8041,515,0001,89653ASEAN4,400,000553,900,0002,172,0004,04410CACM422,61437,816,598159,5364,2195CARICOM462,34414,565,08364,2194,409(14+1)3CCASG/GCC2,285,84435,869,438536,22314,9496CEFTA298,14828,929,682222,0417,6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