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_第1页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_第2页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_第3页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_第4页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没有走不完的路只有吃不完的醋第1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除C,H,O主要来自大气之外,其余元素主要靠土壤供应,包括:大量元素:N,P,K,Ca,Mg,S

微量元素:Fe,Mn,Cu,Zn,Mo,B

所谓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第2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水溶态:溶解于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有效性很高,很容易被作物吸收。交换态:被吸附于土壤胶体上的养分离子,有效性高。缓效态:存在于某些矿物中,如固定于矿物中的K,有效性较低。难溶态:存在于土壤矿物中的养分,难溶解,难被利用,基本无效。有机态:主要存在于有机质和微生物中的养分,经过转化以后,才能被吸收。第3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一节、土壤氮素一、土壤氮素的形态和含量(一)形态

1、有机态

2、无机态第4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有机态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形态,约占土壤全氮量的95%以上;按溶解度和水解的难易程度有可以分为三种:(1)水溶性有机态N:〈5%,易水解称为速效N;(2)水解性有机N:50-70%,可以被酸、碱、酶水解成为可溶性或无机态N。(3)非水解性有机N:〉30%,不溶于水,也不能被酸、碱、酶水解。第5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无机态N一般只占土壤全N的1-2%,最多不超过5-8%。主要是NH4+,NO3-,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第6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含量土壤全N量与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相关性,全N一般占有机质含量的5%左右。除少数土壤外,我国大部分土壤全N含量大都在0.2%以下。第7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土壤氮素的转化三种主要转化过程:--有机N的矿化作用;--脱N作用;--氮素的固定作用。第8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土壤有机N的矿化作用包括氨基化、氨化和硝化等三个步骤。以蛋白质为例:(1)氨基化作用:蛋白质水解成为肽,最后变为氨基酸的过程。(2)氨化作用:氨基酸进一步分解成为NH3的过程。(3)硝化作用: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第9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土壤的脱N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第10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为氧化二氮等气体逸失的过程2HNO32HNO2N2ON2

2NO第11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应设法加以控制。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土壤条件有:(1)氧的供应:通气性越差,反硝化作用越强烈。(2)土壤反应:强烈影响反硝化作用的速率,最佳:7.5-8(3)温度:最适30-35°C(4)有机质:含量高,反硝化作用强。第12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硝酸盐淋失NO3-易溶于水,又难以被土壤胶体吸附,所以容易随渗漏水淋失这是土壤氮素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途径。第13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3、氨的挥发土壤中的NH3,NH4+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作用形成的NH3的挥发;挥发性铵肥(氨水、碳酸氢铵等)自身分解产生NH3挥发;质地粘重、腐植质含量高、含水量高、石灰和碱性物质含量少的土壤,氨的挥发少。第14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氮素的固定作用通过矿物的、生物的或化学的作用将土壤氮素固定为暂时不能被植物利用的状态的过程,称为氮素的固定过程。包括微生物对氮素的同化作用、2:1型矿物对NH4+的晶格固定作用、以及土壤某些有机质与亚硝酸反应而产生的化学固定作用。这种作用是暂时的,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重新释放。第15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影响土壤有效N的因素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质地温度湿度酸度施肥第16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2、质地

3、温度

4、湿度

5、酸度

6、施肥第17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有机质含量与全氮量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第18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砂质土壤有机含量较低,但有机质的分解较快,所产生的有效N较多。第19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3、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第20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4、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第21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5、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第22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6、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第23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二节、土壤磷素一、形态与含量(一)形态

1、有机磷

2、无机磷第24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有机磷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变异很大,从<10%到80%。有机磷主要包括核酸类、植素类、和磷脂类。有机磷经过水解后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第25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无机磷可以分为三类:---磷酸钙(镁)化合物---磷酸铁(铝)化合物---闭蓄态磷第26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磷酸钙(镁)化合物(Ca-P)主要存在于石灰性、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这些化合物是(依溶解度大小):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磷酸八钙磷酸三钙磷酸二钙:弱酸溶性,可利用磷酸一钙:水溶性,可利用第27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磷酸铁、铝化合物

(Fe-P,Al-P)存在于酸性和强酸性的土壤中磷酸铁多于磷酸铝第28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3)闭蓄态磷(O-P)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在氧化铁胶膜未去除之前,磷酸盐难以被利用;在淹水还原的条件下,氧化铁胶膜因还原而溶解,其中的磷有效性提高。第29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闭蓄态磷在红壤中居多,有的可占无机磷的90%以上。南方水稻土中的闭蓄态磷约占无机磷的40-70%。第30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含量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在0.02-0.11%(P)之间。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从南到北逐渐增高,砖红壤的全磷量小于0.004%。全磷含量与磷的有效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全磷含量高,不等于有效磷含量也高。第31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土壤的固磷作用及其机制目前我国一般作物对化学磷肥的利用率不到30%,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土壤对磷具有强大的固磷能力。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作用。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主要有四种:化学沉淀机制、表面反应机制、闭蓄机制、生物固定机制。第32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化学沉淀机制游离磷酸根与Fe2+、Al3+、Ca2+等离子及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形成磷酸铁、铝、钙等沉淀的过程。

如:

Fe3++H2PO4-+2H2O=2H++Fe(OH)2H2PO4第33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表面反应机制在酸性条件下,H2PO4-与土壤固相表面的OH发生配位体交换反应而被吸附。但与这种方式而被吸附的磷酸根在碱性条件下仍然是有效的。第34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3、闭蓄机制指土壤磷酸盐被不溶性的铁(铝)质或钙质胶膜包被而失去有效性的过程。胶膜的溶解度低于磷酸盐。第35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4、生物固定机制指土壤中的有效磷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暂时失去有效性的过程。当有机质分解后,磷又可以重新释放出来。第36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三、影响磷素有效性的因素固磷强度低,有效性高。主要影响因素:pH值有机质Eh值土壤温度土壤矿质胶体性质第37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1、pH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磷都遭受强烈的固定。pH6-7之间,土壤磷有效性最高。第38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2、有机质有机质分解产物可以络合铁、铝等金属,使被固定的P溶解出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磷有效性也高第39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3、土壤Eh淹水种稻,Eh降低,磷的有效性高;但淹水对磷酸钙的溶解度的影响不明显。第40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4、土壤温度温度升高,有机P分解加快,有效P升高第41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5、土壤矿质胶体的性质无定形氧化物>结晶氧化物>1:1型粘土矿物>2:1型粘土矿物第42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第三节、土壤K素第43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一、形态和含量(一)含量土壤K的含量比N,P高。我国多数土壤全K含量变化在15-20g/kg。最低的为广西的砖红壤,仅3.6g/kg,最高的为吉林的风沙土,达26.1g/kg。第44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形态:1、矿物态K:指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K,约占全K的90%以上。只有在矿物被风化后才有效,属于无效态K。2、缓效态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K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K。它们一般不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但通过适当的耕作,可以使之释放出来。3、速效K:包括水溶性和交换性K,仅占全K的1-2%。第45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二、土壤K的固定--从速效K变成缓效K或无效K的过程,成为K的固定。--粘土矿物晶格的固定是最主要的固定方式,晶格固定降低了K的有效性。第46页,共48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日K的固定主要发生在2:1型粘土矿物中不同的2:1型矿物对K的固定能力的大小顺序如下:蛭石>伊利石>蒙脱石速效K丰富的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