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旅游、轻工业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商贸、旅游、轻工业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商贸、旅游、轻工业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商贸、旅游、轻工业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商贸、旅游、轻工业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XX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PAGE88PAGETOC\o"1-3"\h\z1 城市概况 81.1. 自然条件概况 81.1.1. 地质地貌 81.1.2. 气候气象 81.2. 资源条件概况 91.2.1. 水资源 91.2.2. 矿产资源 91.2.3. 旅游资源 91.3. 经济发展概况 91.3.1. 第一产业 101.3.2. 第二产业 101.3.3. 第三产业 102 规划指导思想 112.1 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 112.2 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 112.3 规划依据 112.4 规划期限 122.5 规划指导思想 123 城市定位和城市性质 123.1 城市定位 123.2 城市性质 133.2.1 即墨城市的性质 133.2.2 XX都市圈核心区的北翼 133.2.3 主导产业——商贸、轻工业、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 143.2.4 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153.3 城市发展策略 163.3.1 强化“XX即墨” 163.3.2 寻求产业发展的空间 163.3.3 创建高质量城市 164 城市规模 174.1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 174.1.1 市域总人口预测 174.1.2 市域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 194.1.3 城市人口预测 214.2 城市用地规模 224.3 城市规划区 225 城市总体布局 235.1 城市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235.1.1 城市建设现状 235.1.2 现状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存在问题 235.2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45.2.1 现状自然条件分析 245.2.2 城市用地适建性评价 245.2.3 城市周边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和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265.3 规划用地布局 275.3.1 规划城市发展方向 275.3.2 规划结构 276 市域核心地区发展规划 316.1 市域核心地区发展的原则和模式 316.1.1 规划原则 316.1.2 市域核心地区土地使用分区模式 316.2 市域核心地区规划布局 326.2.1 发展方向 326.2.2 规划结构 336.2.3 规模选择和确定 336.2.4 远景城市规模的可行性 336.2.5 规划布局 347 居住用地规划 357.1 城市居住现状 357.2 规划原则 357.3 居住用地布局 357.3.1 居住用地的构成 357.3.2 居住用地布局 367.4 旧村改造的规划设想 367.5 近期建设 378 公共设施规划 388.1 规划原则 388.2 行政办公 388.2.1 现状概况 388.2.2 规划布局 388.3 商业金融 398.3.1 现状概况 398.3.2 规划布局 398.4 专业市场规划 408.4.1 市场发展现状概况 408.4.2 专业市场布局规划 408.4.3 大型商贸中心与专业市场协调布局 418.5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418.5.1 现状概况 418.5.2 规划布局 418.6 体育设施规划 428.6.1 现状概况 428.6.2 规划布局 428.7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438.7.1 现状概况 438.7.2 医疗卫生设施布局 438.8 教育设施规划 438.8.1 现状存在的问题 438.8.2 教育设施规划原则 448.8.3 教育设施规划布局 448.9 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449 工业用地规划 469.1 现状概况和问题 469.1.1 现状概况 469.1.2 现状存在的问题 469.2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69.2.1 指导思想 469.2.2 规划原则 479.2.3 规划目标 479.3 工业用地布局 479.3.1 工业园区的建设 479.3.2 对原有城区内部工业企业的搬迁改造 4810 仓储用地规划 4910.1 现状概况 4910.2 仓储用地规划布局 4910.2.1 物流中心建设 4910.2.2 直接为城市生活、生产服务的普通仓库用地 5010.2.3 危险品仓库 5011 绿地系统规划 5111.1 现状概况 5111.2 规划目标 5111.3 规划结构 5211.4 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5211.4.1 公共绿地 5211.4.2 生产绿地 5311.4.3 防护绿地 5411.4.4 居住区绿地 5411.4.5 道路绿地 5411.4.6 附属绿地 5411.5 城市周边地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地和郊野公园 5512 对外交通规划 5712.1 现状概述 5712.2 对外交通规划原则 5712.3 公路规划 5712.3.1 高速公路 5712.3.2 一般公路 5812.3.3 城市出入口规划 5812.4 对外交通站场 5812.5 预留XX市轨道交通 591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6013.1 现状及主要问题 6013.2 规划原则 6013.3 道路网布局 6013.3.1 道路布局 6013.3.2 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6313.4 城市公共交通 6413.4.1 公交线路规划 6413.4.2 公交场站设施 6414 城市给水规划 6514.1 现状概述 6514.2 规划用水量预测 6514.2.1 城区居民生活用水 6514.2.2 工业需水预测 6614.2.3 即XX城区需水量预测 6614.3 水源规划 6714.4 水厂规划 6714.5 管网布局规划 6815 城市排水规划 6915.1 现状及存在问题 6915.2 规划原则 6915.3 排水体制 6915.4 污水量预测及暴雨公式 7015.5 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 7015.6 城市污水管网规划 7015.7 城市雨水管网规划 7016 城市电力规划 7216.1 现状概述 7216.2 规划原则 7216.3 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预测 7216.4 电力设施规划 7316.4.1 发变电设施 7316.4.2 供电网络 7317 城市通信规划 7417.1 现状概述 7417.2 发展目标 7417.3 电信局所规划 7417.3.1 局所数预测 7417.3.2 局所规划 7417.4 电信网络建设 7517.5 邮政设施规划 7517.5.1 现状概述 7517.5.2 市区邮政网点规划原则 7517.5.3 局所规划 7517.6 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7617.6.1 现状概述 7617.6.2 设施规划 7618 城市燃气规划 7718.1 现状概况 7718.2 气源规划 7718.3 用气量预测 7718.3.1 用气指标 7718.3.2 供气范围及热化率 7818.3.3 用气负荷 7818.4 燃气设施规划 7919 城市供热规划 8019.1 供热现状 8019.2 规划原则 8019.3 供热量预测 8019.4 供热设施规划 8120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8220.1 环境质量现状 8220.2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8220.3 环境保护规划对策 8320.3.1 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调整 8320.3.2 空气环境整治对策 8320.3.3 声环境治理对策 8320.3.4 水环境整治对策 8320.4 环境保护分区 8420.5 城市重点污染源处理对策 8421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 8621.1 环境卫生现状 8621.2 规划原则 8621.3 环境卫生发展预测 8621.3.1 粪便清运量预测 8621.3.2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8721.4 城市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8721.4.1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8721.4.2 特种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8721.4.3 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8821.4.4 粪便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8821.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8821.5.1 公共厕所布局原则 8821.5.2 废物箱规划原则 8821.5.3 垃圾转运站布置原则 8921.6 垃圾处理厂规划 8922 城市防灾规划 9022.1 城市防洪规划 9022.1.1 现状概况 9022.1.2 防洪规划原则 9022.1.3 防洪标准 9022.1.4 防洪工程建设 9022.2 城市抗震规划 9122.3 城市消防规划 9122.3.1 现状概况 9122.3.2 消防标准 9122.3.3 消防设施布局 9122.3.4 重点消防区域 9222.4 城市人防规划 9222.4.1 人防工程面积预测 9222.4.2 人防工程布局 9223 近期建设规划 9423.1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与规模 9423.2 规划原则 9423.3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9423.4 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9423.4.1 居住用地 9423.4.2 公共设施用地 9523.4.3 工业用地 9523.4.4 道路系统 9523.4.5 给水工程 9523.4.6 排水工程 9523.4.7 供电工程 9623.4.8 电信工程 9623.4.9 燃气工程 9623.4.10 供热工程 96专题研究一市域核心地区发展研究 97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971.1.1 城镇的动态发展与规划的动态研究 971.1.2 动态发展与概念规划 971.1.3 研究的内容和原则 981.2 关于城市规模的确定 981.2.1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历程回顾 981.2.2 城市规模选择和确定 991.2.3 远景城市规模的可行性 1001.3 市域核心地区发展的动态演进 1001.3.1 市域核心地区的发展分析 1001.3.2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011.3.3 城市周边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和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1031.4 市域核心地区协调发展的原模式 1041.4.1 用地分区的新思路 1041.4.2 市域核心地区土地使用分区模式 104专题研究二城市景观与形象研究 1062.1 研究目的 1062.2 研究内容 1062.2.1 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分析 1062.2.2 民俗民风 1082.3 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化过程分析 1082.3.1 1949年以前的古城格局分析 1082.3.2 1950—1980年的城市景观格局演化过程 1092.3.3 1980年后至今的城市景观格局演化过程 1092.4 城市景观及形象的发展目标及战略 1112.5 城市景观框架规划 1132.5.1 景观框架的含义 1132.5.2 景观特色区 1142.5.3 景观通道 1142.5.4 景观节点 1152.5.5 城市周边自然景观控制区 115

城市概况即XX地处XX半岛西南部,是XX市所属的县级市,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20゜17′~121゜23′、北纬36゜18′~36゜37′之间。即XX东临黄海,南依XX崂山区和城阳区,西接胶州、平度二市,北靠莱西、莱阳二市,东北部隔丁字湾与烟台海阳县相望。市域纵距36.25公里,横长76.25公里,陆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海上大小岛屿23个,海岸线长183公里。即XX辖18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1033个行政村,人口总计111.1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即墨扼XX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刚竣工的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又拉近了即墨与全国各地的距离。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XX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拥有海陆空便利的交通网络。自然条件概况地质地貌即墨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鲁东隆起区的胶莱盆地东南部。市域内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变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断裂构造以市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中即墨城阳大断裂是胶东半岛规模较大的断裂。分布在境内的主要地层有中生界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和白垩系王氏组。市区地层为白垩系青山组,自下而上的岩层为:正常沉积的火山碎屑岩,中酸性及基性火山熔岩与凝灰岩,中性集块岩,酸性集块岩和凝灰质角砾岩。土壤以棕壤和砂姜土土类为主。即XX域受崂山山脉和胶潍河谷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形成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和西部低洼区,分别占陆域总面积的35.2%,35.4%和29.4%。市域平均海拔高度54.5米,最高为四舍山主峰326.8米,最低为金口滩1.7米。即XX域有山体110座,河流30条,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45座。全市森林覆盖率15.1%。海域在城市东部,沿岸岗岭起伏,计有7个岬角,9处滩涂和7个港湾,海岸线全长183公里。海域拥有约400平方公里浅海水面并远及深海水域,计有岛屿23个,其中住人岛屿5个。最大岛屿为田横岛,面积1.3平方公里。即墨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潮差4~5米,海浪平均波高1.5米,波长18米。气候气象即XX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由于滨临黄海,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点。气温:历年平均气温为12℃,极端高温38.7℃,极端低温-18.6℃。历年平均冰冻日数为80.85日。历年平均冻土深度30.15厘米,最大冻深62厘米。历年平均无霜期自东向西196~234日不等。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26小时,日照率62%。降水:降水分布东多西少,东部年均773毫米,西部61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00.3毫米,最小420.3毫米。历年平均降雪深度7.8厘米,最大雪深15厘米。降雪一般发生于12月至次年3月。风向:常年盛行风向为南南西风,其次为西南风和北北东风。: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高82%(7~8月),最低58%(3月)。气压:历年平均气压为1014.1毫巴,平均最高月气压1023.9毫巴(1月)。资源条件概况水资源即XX属于缺水地区,其地表水以天然降水为主,径流除一部分蓄入水库外大量渲泄入海,且市域东部因河道积水面积小、比降大,不易蓄拦;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亦主要地集中于市域西部,东部地区地下水贫乏。矿产资源市域内已发现矿种有重晶石、膨润土、锆英砂、玄武岩、砚石、麦饭石等,其中重晶石和膨润土矿的储量分别在300和500万吨以上。因受品位低、埋深大、储量小等因素的制约,其矿产资源不具备规模性开发价值。旅游资源即XX临海多山,自然景观多样,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主要的景区与景点有:①温泉。位于温泉镇的东温泉,占地6.5平方公里,泉水温度最高达93℃,含有多种化学元素。②田横岛。面积1.3平方公里的田横岛,距海岸仅3公里,因田横五百壮士在此就义而闻名于世,现已成为XX市海上旅游开发项目之一。③鳌山卫。鳌山卫是明代沿海二十四卫之一,乃旧时的军事重镇。境内山峰为崂山余脉,有鹤山等景点,为观山望海之佳处。鳌山卫海滨沙软潮平,同样具有开发价值。④马山石林。马山是距离即XX区最近的风景区(7公里)。马山石林其地质形态及结晶结构之特殊世所少见,且发育好,规模大,对地质教学与科研具有重大意义,现已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概况2000年即XX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9.81亿元,其中5项经济指标在1999年已获全国百强县,2000年同比增长17%,“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年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86亿元,年均递增22.8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7.7亿元,年均增长16.4%。2000年一、二、三产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23.9:42.6:33.5调整为20.7:43.1:36.2,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减少了3.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即XX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和国家“八五”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另外红薯和大豆亦有相当的产量。花生是即墨的主要经济作物,其产量在国内外名列前茅。2000年,即XX农业总产值完成41.63亿元,同比增长10.1%,农业增加值完成22.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46.2:0.4:15.9:37.5调整为40.8:0.6:18.6:40.0。第二产业即XX工业总产值2000年完成166.12亿元,同比增长7%。在全部工业中,国有、集体、股份制、三资、个体私营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依次由1999年的1.5:15.0:9.5:18.5:55.5调整为1.3:7.2:11.0:20.1:60.4。国有工业、集体工业比重降低,股份制、三资、个体私营工业比重越来越大。即XX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制鞋、电器机械、食品饮料、化工橡胶等五个主体行业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体系,2000年五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4.7%。第三产业2000年即XX第三产业总产出为709739万元,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6.2%。在第三产业中即XX的各类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000年,即XX各类市场成交总额1702627万元,比1999年增长18.2%。目前已形成各类市场140多处,其中专业市场26处。

规划指导思想本次规划编制的背景《即XX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经批准实施以来,在其指导下,即XX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自1996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以来,即墨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即墨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在市域范围内,尤其是在烟青一级路沿线开发势头迅猛。为适应市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在市域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空间布局、功能分工、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从而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城区内部,近年来,随着北部工业园、服装工业园、环保产业园、小商品城的规划建设,中等城市的基本骨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迅速扩大。此外,《即XX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的近期建设年限已经达到;而原有的远期规划发展目标部分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需要重新明确市域内的产业布局、确定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作出修编,以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求。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根据即XX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针对原有的规划和建设中暴露出的新问题,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主要重点包括下列方面和内容:即墨城市定位和城市职能即XX域产业、人口、城镇的合理布局即墨城区与XX市区、城阳区等其它城区(城市)的关系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和远景合理发展空间的确定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城市风貌特色和城市景观的创造。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即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规划指导思想根据本次规划的思路和规划的重点,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如下:即XX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要依据XX省和XX市城镇体系对即墨城市发展的要求,要从XX大都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即墨与区域内的其它城镇(城区)之间的协调统筹规划,达到整体的效益最优。规划从即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在规划布局、城市形态结构上,既要立足现实,又要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合理的范围内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合理确定城市基础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协调区域性的大型基础设施的配置,从而保证和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规划要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优化,为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充分利用即墨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环境等自然条件,突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正确处理好城市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融城市于自然环境之中,以建设具有即墨城市风貌特色的、具有良好生态和环境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城市定位和城市性质城市定位XX城市结构中即墨的地位从现状XX城市发展的情况来看,东部的XX城市更趋向于沿主要交通走廊由南向北的带状发展形态,即以北向交通干线为主轴,连接XX主城区、李沧区、城阳——空港城区、即墨城区等四个城区组团。在与XX的联系紧密度来看,即墨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五市”中即墨的地位在XX市所辖的行政区范围内,分布了五个县级市,分别为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即墨城市在五市之中地位也比较特殊。即墨城市的规模和实力较其他四市为大。即墨城市的规模比其他各市大1/3到一倍左右,经济规模的对比也有大致相同的结果,较大的城市规模使即墨城市的人气旺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拥有坚实的基础。即墨城市的区位条件也较其他四市为优。即墨是五市当中距离XX市最近的,紧邻XX市区即墨可以称作是XX的“北大门”或陆上“前厅”。即墨应该将自身与XX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墨紧邻XX的这一区位条件,使即墨未来的地位介乎独立“城市”和大XX“城区”之间。从其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保持这种相对模糊的地位是有利的:既可以利用和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又可以享受具有一定独立性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可以利用其相对较大的城市规模,成为较大范围的区域中心,吸引周边地区的产业和人口,扩大城市规模,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从总体上看,即墨应该是“大XX”城市结构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大XX”的一个城区。但是,从有利于即墨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即墨城市仍应保留作为一个城市所应有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为它位于大都市的城区边缘,亦可看作是都市圈内城镇群的核心区的组成部分,有与独立城市相应的各项设施和机构,承担着辐射和带动本行政辖区的中心职能,重要的是,它具有保持一定独立性所必需的较大的城市规模。即墨城市与城阳城区的关系即墨城区与城阳的距离很近,同处大XX都市圈核心区北翼,区位相同,发展条件相似。城阳和即墨城市,在发展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即墨城市历史悠久,规模大,人气足,传统产业有特色,第三产业发达;城阳是新建的城区,工业发展快,经济实力强,大型文体设施多,城市环境好。应该看到,两者的优势有一定互补性。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两者如果适当加以组合,可以形成整体的发展优势。整体协调、优势互补是两者双赢的最佳途径。城市性质即墨城市的性质通过对即墨的城市地位、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等各方面的分析,本次规划把即墨城市的性质定为:XX都市圈核心区的北翼,以商贸、轻工业、旅游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XX都市圈核心区的北翼在以上的城市定位的分析中,通过对XX城市结构的分析和即墨城市地位的论证,已经充分地说明了即墨城市在XX城市结构中的位置。从总体上看,即墨应该是“大XX”城市结构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大XX”的一个城区。但是,从有利于即墨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即墨城市仍应保留作为一个城市所应有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为它位于大都市的城区边缘,有与独立城市相应的各项设施和机构,承担着辐射和带动本行政辖区中心的功能,重要的是,它具有保持一定独立性所必需的较大的城市规模。在城市性质中,“北翼”的表述一方面明确了即墨在“大XX”城市结构中的位置,强调了即墨城市与XX城市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度弱化即墨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的身份。如上文所述,即墨这种介乎“城市”和“城区”的身份地位对它的发展是有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即墨定位在XX都市圈的核心区,是一个与XX市区联系密切的城市,是XX都市圈核心区的北翼。主导产业——商贸、轻工业、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从城市主导产业方面考虑,即XX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轻工业和农副产品方面:即XX域范围内及周围各地区除了农副产品外,没有矿产资源,资源的短缺决定了即XX以农副产品加工和轻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即XX地处XX近郊,交通发达,通讯便捷,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实力雄厚,其中轻工业尤为突出。即XX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与调整,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制鞋、电器机械、食品饮料、化工橡胶等五个主要行业为代表的工业产业结构体系。2000年,这五个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4.7%。另外,这些行业还培育出了即发、锚链、红领、亨达、好事中、老酒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的企业和名牌,为加快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即XX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较好的工业基础,轻工业实力雄厚,同时北京申奥的成功,XX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协办城市,第二产业迁出的步伐加快,即XX无疑是其最为理想的工业疏散地区,因此,轻工业将是即墨城市的主导产业之一;从另一方面来看,即XX域有发达的农副业基础,尤其是渔业、畜牧业和蔬果生产方面有丰富的产出,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成为城市主导产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商业贸易方面:即XX交通便捷,商品丰富,市场潜力大,市民有经商传统,商业贸易发达。即XX2000年度第三产业总产值为709739万元,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6.2%。在第三产业中即XX的各类市场占有较大份额,2000年,即XX各类市场成交总额1702627万元,目前全市已形成各类市场140多处,其中专业市场26处,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即XX区。在XX市五个县级市中,即XX2000年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排名第一,这说明即XX的第三产业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规划应充分考虑发挥其以市场为龙头的商业贸易优势,并注重物流中心的培育和发展,将即XX建设成为内外贸易繁荣的胶东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之一。旅游方面:即XX域内山川秀美,尤其是沿海一带,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田横岛、温泉、鳌山卫、华山高尔夫球场等是城市周边吸引游客的重要景区和设施;城市商业繁荣,有发展购物旅游的潜力。总体上看,即墨有较好的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条件,特别是旅游服务、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集散方面,有很大发展潜力。因此,城市空间形态和交通方面要特别注重与东部鳌山卫——温泉旅游功能区的联系。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国内有许多关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可以通过与其中一种指标体系的比较,看出即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距离和可能性。该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即墨城市现状情况的比较如下:1、经济发展方面:指标要求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1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要求占GDP60%以上,即XX现状人均GDP1.03万元(RMB),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36.3%;2、社会发展方面:指标要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以下,每万人医生数达到50人以上,即墨城市现状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3.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5‰左右,每万人医生数30人;3、生活质量方面:指标要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米以上,即墨城市现状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平米;4、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指标要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米以上,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即XX现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7平米,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通过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即XX现状除了在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方面已达标外,其它各个方面与指标要求均有一段距离,但这只是就目前水平而言,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即墨城市是可以达到现代化标准,从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是因为:1、经济发展方面,即XX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潜力大,今后也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经过今后20年的发展,人均GDP也肯定会达到和超过相应指标。2、社会发展方面,由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口会逐年下降,而非农人口则会逐年上升,从而非农人口的比重会逐年增加,另外,人均GDP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这样又促进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口控制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3、生活质量方面,即XX近几年房地产业跨入了成熟发展期,已成为即XX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面积的扩大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4、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即墨城市周边有山,城中有水,但现状城市中公共绿地很少,这是此次规划将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不久的将来,即XX公共绿地的规模会有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也将随之增长。总的看来,即墨城市虽然目前与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一些标准有一定差距,但达到标准是必然的。但对于城市来说,关键的不是规模的扩大和指标的达标,而应该追求与规模相适应的最高运作效率和最佳运作环境,应侧重于“城市精品”的营造。城市发展策略强化“XX即墨”面向XX、依托XX、融入XX、服务XXXX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世人皆知的旅游胜地,城市的知名度很高,即墨城市紧邻XX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XX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XX的城市知名度,依托XX、服务XX,融入“大XX”的经济体系和城市结构中去,求得城市更好的发展。寻求产业发展的空间营造优势、协作互补即墨所处的XX城市周边地区有很多同等级的城市,如城阳区城、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平度市等,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是:胶州,主导产业是机械、建材、食品加工和仓储运输业;胶南重点发展机械、轻纺、食品加工和旅游相关产业;平度围绕国家级常设农业技术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轻工、机械、食品工业;莱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以化肥为主的化工工业。从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来看,有趋同的倾向,如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即墨产业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竞争的需要,大力营造优势产业,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注意与同级城市产业的协作互补,尤其是与城阳产业发展的协调。创建高质量城市高建设水平、高环境品位、高市民素质XX城市本身是很有特色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城市形象深深印入每个游客的脑海。但随着XX城市范围的扩大,城市外围地区已很难体现这一城市特色了。北方城市由于气候原因,环境基础较差,即墨如何改变北方城市容易产生的灰、黄、粗、大的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特色,创建高质量城市,必须要坚持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环境品位,提高市民素质,城市的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内部功能的整合和完善上,把即墨建设成为“精品城市”。

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市域总人口预测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口径,即XX域人口为111.12万人;而根据《即墨统计年鉴》中数据,2000年底即XX域人口为106.63万人。其中的差异在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了市域的实际居住人口。为此,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基期年的人口数。但是,由于无法获得此统计口径的历年数据,为此,假定这两种统计口径的人口数据历年的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在预测中凡是涉及历年人口变动规律分析,均采用《即墨统计年鉴》中数据分析。综合增长法综合增长法的计算公式为P=P0(1+a+b)n其中:P0为计算基期总人口数,取2000年底的全市域人口数;a为规划自然增长率;b为规划机械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从即XX历年人口增长表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即XX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即XX“十五”计划中,也提出2005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0‰以内,到2015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0‰以内。即XX近几年的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负增长。预计在规划期内,即XX机械增长变化不大,保持在年-2.0‰以内。规划期内的即XX域人口增长将以人口的自然增长为主。即XX1991——2000年人口增长情况表年份总人口(万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总增长率(‰)1991103.634.141992103.832.781993104.074.141994104.485.561995104.907.281996105.406.82-2.534.291997105.745.14-1.803.341998106.135.25-1.983.271999106.313.19-1.841.352000106.634.33-1.902.43计算基期总人口取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的2000年底即XX域总人口数111.12万人。由以上分析确定,规划近期(2005年)即XX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机械增长率为-2.0‰,2005年后至规划远期(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机械增长率不变,仍为-2.0‰。据此得到:2005年即XX域人口P2005=111.12*(1+5.0‰-2.0‰)5=112.80万人2020年即XX域人口P2020=112.80*(1+3.5‰-2.0‰)15=115.36万人`市域人口预测模型法分析校核线性增长模型线性公式:y=ax+b其中:y为人口数量;a、b为参数;x为规划年份取1991——2000年即墨统计年鉴10年的全市总人口数据进行线性回归预测。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经验公式:y=0.3572x+103.15(其中,R2=0.991)令x=2005,得到y2005=108.51万人令x=2020,得到y2020=113.87万人非线性增长模型非线性公式:y=aebx其中:y为人口数量;a、b为参数;x为规划年份取1991——2000年即墨10年的全市总人口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预测。经非线性回归预测,得到经验公式:y=103.16e0.0034x(其中R2=0.991)令x=2005,得到y2005=108.56万人令x=2020,得到y2020=114.24万人考虑到回归模型法用的人口统计数据与综合增长法用的人口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以2000年底参照,取两者比值k=111.12/106.63=1.04。因此,预测的人口数应为:线性模型:p2005=108.51*1.04=112.85万人,p2020=113.87*1.04=118.42万人非线性模型:p2005=108.56*1.04=112.90万人,p2020=114.24*1.04=118.81万人即XX10年人口数据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模型拟合得较好。但是,时间序列的回归模型作为一种经验公式,用来进行预测时年份越短,预测的可信程度越好,即误差越小。预测所得到的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可信度就相对较差。市域总人口预测取值综合以上的预测方法,确定即墨全市域总人口预测值为:2005年,即XX域总人口P2005=113万人2020年,即XX域总人口P2020=115万人市域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2000年,即XX域总人口为111.12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域的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根据本次规划中实际调查得到数据为41.4万人,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7.26%。由于无法得到历年实际市域城镇人口的数据,在预测中采用根据市域非农人口、非农劳动力等进行推算。非农人口增长法假定户籍非农人口与城镇实际居住人口发展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对未来规划期非农人口分析预测,可以推测出市域城镇人口规模。取1991—2000年10年中,即XX市域非农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回归预测,得经验公式:y=0.6177x+5.895R2=0.974则规划期的非农人口为:P2005=15.16万人,P2020=24.42万人。现状城镇人口与非农人口比值K=42.3/12=3.5。如果无较大的人口政策变化,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两者的比值也将保持在这一水平。因此规划近、远期k仍取3.5。则预测规划期内城镇人口为:UP2005=15.16*3.5=53.06万人UP2020=24.42*3.5=85.47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种预测方法是建立在对市域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分析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事非农劳动的劳动力分析预测,以它乘以带眷系数得到非农产业人口,再以非农产业人口驻城比例来估算市域城镇人口。取1991——2000年10年即XX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经验公式:y=0.89x+21.35R2=0.991则规划期的非农产业从业人口为:p2005=34.70万人p2020=48.05万人现状非农劳动力驻城比K1=30.5/42.3=70%,平均带眷系数K2为1.76。随着城市发展,非农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驻城比K1应不断提高。带眷系数K2不变,仍取现状的1.76。其中,驻城比K1值可看作是一定的政策驱动力,规划目标取近期80%,远期90%。因此,规划期内应加强政策调控,“放低城市门槛”,逐步提高非农劳动力的驻城比例,促进城市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保证城市化水平高速度、高质量的稳定发展。则规划期城镇人口为:UP2005=34.70*80%*1.76=48.86万人UP2020=48.05*90%*1.76=76.11万人市域城镇人口预测取值综合上面两种算法,即XX域城镇人口预测值取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综合取值。考虑到回归预测的方法,远期的预测数据的可靠性相对较低,确定即XX域城镇人口的预测为:UP2005=51万人UP2020=77万人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即XX域人口预测和市域城镇人口预测计算结果,得到即XX城市化水平预测值:2005年为45%,2020年为67%。城市人口预测根据实地调查情况,即XX现状城市建成区范围界定为:2001年即XX行政区划调整前的通济街道办事处(除李家营、魏家村外),环秀街道办事处(除林家土桥头、石泉村、三里庄村、同建村、烟台前村、千南庄、后南庄、东柞村、西柞村、东叫村、西叫村、东山前、西山前外),潮海街道办事处(除黄家西流、刘家西流、辛戈庄、前辅、后辅外),经济开发区(除南杨头、舞旗埠、南庄外),以及北安办事处的营东村、营西村、秦家庄、兰家庄和龙山办事处的大留村、东程、西程、刁烟。以上范围内的常驻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常驻流动人口)即为即墨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合计为24.6万人。即XX区总人口历年变化年份总户数(户)总人口(人)男性(人)女性(人)自然增长率(‰)综合增长率19912750310099351120498375.9419922888210515053209519417.424.12%19932982610855754833537247.293.24%19943094911151856207553118.892.73%199533209118571594775909410.426.32%19963437212494662347625998.735.38%19973553612908164238648437.013.31%199851785171206850228618419995313617575387326884322.66%20005413917899388878901151.84%从表上可以看出,即XX区人口的平均综合增长率为3.7%左右。与市域人口情况相比,即XX区每年的人口增长率远高于市域人口增长率。综合增长率预测法预测公式:P=P0(1+a)n其中P0为计算基期人口数,取2000年底的城市人口数;a为综合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由历年人口统计资料分析来看,即XX区人口的机械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底即墨城市人口为2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7.5万人,非户籍人口(即常驻流动人口)7.1万人。假定现有的城市户籍政策不变,采用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分开或不分开两种预测算法对即墨城市人口进行预测。(1)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分开计算:户籍人口的综合增长率近期取4.0%,规划远期取3.5%,则户籍人口:P2005=17.5*(1+4.0%)5=21.29万人P2020=21.29*(1+3.5%)15=35.67万人2000年底,城市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K=24.6/17.5=1.4规划近期城市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仍取1.4,则2005年城市人口为:P2005=21.29*1.4.=29.8万人。规划远期,城市人口与户籍人口比值将有低、中、高,三种方案,分别取K=1.2、K=1.3、K=1.4三种情况计算,则相应的城市人口p2020=42.8万人,p2020=46.3万人,p2020=49.9万人。(2)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统一计算: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统一计算,以2000年城市人口24.6万为基数,城市人口综合增长率近期取3.5%,规划远期取3.0%,则城市人口P2005=24.6*(1+3.5%)5=29.2万人P2020=29.2*(1+3.0%)15=45.5万人综合上面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即墨城市人口预测值:P2005=30万人P2020=45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校核根据前节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计算结果,规划远期即XX域的城镇人口为近期51万人,远期77万人。按以上的预测的城市人口近期30万人,远期45万人计算,可得到规划城镇人口与市域城镇人口比值约为0.6。考虑到市域内其他城镇的人口规模,这一比值处于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城市人口预测取值为此,预测即墨城市人口规模为2005年30万人,2020年45万人。城市用地规模根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规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人,以利于有效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规划远期(2020年),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4平方米/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1平方公里左右。城市规划区依据即XX城市发展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将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确定为城市规划区”,考虑到目前即墨城市和即XX域现状特征,确定即XX城市规划区包括即墨的通济街道办事处、环秀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北安街道办事处、龙山街道办事处、龙泉镇、华山镇、大信镇的全部地域。即XX城市规划区的总面积约为442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城市建设现状即墨的城市历史久远。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发展形态明显地表现出了一般小城市依托交通主干道两侧发展的特征,即沿鳌蓝路和烟青路十字形发展的。1981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因烟青路由青石路向西拉直改线,而确定城市发展主导方向是向西扩展;1989年修订总体规划,又根据当时兴建的烟青一级路以及东部平坦的地理条件而确定城市主要向东发展,控制行政新区向西发展,规划城市形态为“L”型。但由于行政中心的西移,其所产生的引力牵制了城市向东发展的速度,并且由于新兴路、鹤山路的建成,使城市形态又回到烟青、鳌蓝十字架比较均衡的态势,市区重心又向西移动。从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即墨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随之带来了即墨城市的迅速扩大。城市建城区由九十年代初的10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2000年末的32平方公里。在1996年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向西扩展、向东扩展。尤其是XX服装工业园、XX北部工业园、即墨经济开发区等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中等城市的骨架已经基本形成。现状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城市骨架已经形成、城市功能有待完善,现状来看,即墨中等城市骨架已经形成、但是城市功能有待完善。文化娱乐、教育科研、体育等公共设施用地规模小、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过大,土地使用效率不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墨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31平方米,大大超越了国家有关的标准。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发展的模式上属于一种外延的城市化,土地使用效率不高。公共绿地不足,公共活动空间较少城市中心区公园数量不足,分布也欠合理。公园内的设施陈旧、不完善。城区内缺少集中的广场。城市建成区内公共绿地偏少,绿化质量不高。城市自然景观资源有待进一步利用即墨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山水环绕,墨水河、龙泉河、马山、盟旺山、驯虎山构成了特有的自然环境。目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在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上未能充分利用山、水等自然条件,构造出富有个性城市的特色。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现状自然条件分析地形概况:即XX区位于市域中南部,墨水河和龙泉河的交汇处。市区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约35米。水文地质条件:即XX区地处墨水河中游冲积小平原地带,地下含水层多为透镜体,层次为1-2层,厚度为2-5米,含水层顶界面5-8米,底界面10-13米,地下埋深4-6米,单井出水量30-50立方米。这种山前冲积平原含水层受天气降水和河流补给影响,水量不稳定。墨水河与龙泉河贯穿市区,并于城区西南部汇流。墨水河(原名淮涉河)源于三里庄乡东南岭一带,自南而北入城,在城内是东西流径,出市域流向西南注入胶州湾。历年最高洪水位25米(1980年8月29日),百年一遇洪水量780立方米/秒,五十年一遇流量660立方米/秒,十年一遇390立方米/秒。每年枯水季节,河床干涸。龙泉河(原名石头河)源于华山镇梁家疃以北,向南流向城区在城区西南与墨水河交汇,为季节性河流。工程地质条件:即XX区地质情况为:第四纪砂层覆盖城区,墨水河至大韩村一带为白石砂岩,石棚一带是安山岩。旧城区地隔覆盖黄亚粘土,深10米左右,下部为基岩。龙泉河以北、营上以南地带为黄色亚粘土,隔土厚度随地面升高而变薄至基岩裸露。地震地质条件:即XX区西部长阡和辛家庄西有一条宽约18米的局部断裂带。市区地处地震烈度6度以下地区。结论:即XX自然条件较好,除去山体、河流等外,地势平坦,几乎无不可建设用地,传统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不适宜使用。为此,根据现实情况采取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区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的方法。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城市用地的各项“可建性”的要求,包括自然保护区、历史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地等,主要是分析用地的“可建性”——即哪一些用地可以用来开发,哪一些用地则不能开发,或是又特别的控制要求。三是城市用地的适建性评价,评价城市用地开发的难度、适宜的开发类型,目的是分析用地开发的“优先度”,有利于提高效益、滚动发展。城市用地适建性评价即墨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评价是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区域发展条件等三个方面分析得到。最终的目的是确定即墨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以及各个方向适宜建设的用地类型和开发时序。自然条件:在自然条件评价中,确定山体、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等方面。凡是划入此类地区的均为不可建设用地。山体和自然保护区即XX区正西的马山自然保护区、正东的盟旺山、正南的驯虎山均列为不可建设地区。城市的向东则是崂山山脉,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水源及水资源保护区城南的石棚水库及周边地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水源和水源涵养地,列入城市水源保护地。城市东北部的龙泉河及上游地区,也属于重要的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城市正北的宋化泉水库,也是重要的水资源。以上地区均为列入不可建设开发地区。区域交通条件:根据即墨城市的特点,确定影响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交通条件有高速公路、公路。由于胶济铁路距市区较远,站场的等级较低(南泉站)。为此,不再把铁路列入分析条件之中。高速公路:对即墨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的高速公路主要有三条:青威高速公路(规划)、青银高速公路和济青高速公路。它们从两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青威高速在市域正北的规划出入口、青银高速在马山的出入口、济青高速在即墨城西南的出入口可以带动城市发展,而另一方面,青威高速和青银高速对城市用地的阻隔作用阻碍了城市向北和西南的直接扩展。公路:即墨城市周边有四条主要的公路:东西向的青威路、鳌蓝路和南北向的烟青路、青烟一级路。沿此可带动城市呈十字型发展。从即墨的城市用地的发展历史来看,明显地表现出了一般小城市依托交通主干道两侧发展的特征,即沿鳌蓝路和烟青路十字形发展的,使目前城市形态形成了烟青、鳌蓝十字架比较均衡的态势。区域发展条件:XX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就XX市域的城镇发展而言,XX市区强烈的吸引和辐射作用,对即墨城市用地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XX市区在即墨城市的正南方,区域中心城市对即墨的城市发展又强烈的吸引作用,拉动城区向南发展。另一方面,区域中心城市XX对整个胶东地区的经济辐射由南向北,此发展轴线起到了将即墨城区向北部推动的作用。由于目前即墨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南部城市的边界,没有了继续向南发展的余地,区域中心城市对即墨城市用地发展的作用就主要体现在沿发展轴向北推动。即XX域发展的影响从即XX域的内部分析,市域内存在两条主要的发展轴线。市域西端的蓝村为胶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人口集中,产业发达。位于市域东部的鳌山卫是即XX域的另一发展重点,鳌山卫码头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