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1页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2页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3页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4页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自然辩证法论文内容摘要: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介入救治确诊病例达总确诊人数的92%,中医药抗疫成为此次中国抗疫的亮点,在国外引起宏大反响,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医文化复兴的考虑。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来看,中医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它是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以及疾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古代中华人民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中医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遭到了层层阻碍。疫情后,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中医一定要加强抗疫疗效,找准自个的立足点,建立大科学意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让中医文化真正发展壮大,走出国门,成为中国的新名牌。本文关键词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系统科学;疫情防控;发展创新;中医复兴;自然辩证法;Abstract:WiththeoutbreakofCOVID-19,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fightagainstCOVID-19,helpingtocure92percentofconfirmedcases.TCMhasbecomeahighlightofChinasfightagainstCOVID-19,whichhasarousedgreatresponseabroad.Atthesametime,italsotriggeredthethinkingoftheculturalrevivalofTCM.FromtheperspectiveoftheoverallconceptofTCMandthetreatmentbasedonsyndromedifferentiation,TCMbelongstothecategoryofsystematicscience.Itisadisciplineaboutthelifeactivitiesofthehumanbodyandthelawofdiseasechange.ItisthewisdomcrystallizationsummarizedbytheancientChinesepeopleonthebasisofpractice,anditisthetreasureoftheChinesenation.However,inthefaceoftheimpactofforeignculture,thedevelopmentofTCMculturehasbeenhindered.Aftertheepidemic,facingnewdevelopmentopportunities,TCMmustenhanceitsanti-epidemicefficacy,finditsownfoothold,establishasenseofgrandscience,developandinnovateonthebasisofinheritance,sothatTCMculturecantrulydevelopandgrow,goabroad,andbecomeanewbrandinChina.Keyword:COVID-19;systemsscience;epidemicpreventionandcontrol;developmentandinnovation;reviv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aturaldialectics;2022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面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开场大规模爆发,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强、传染率高、传播范围广泛。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52029264例,累计死亡病例5086390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549841例,新增死亡病例8518例[1]。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与组织的沟通,在溯源、检测及特效药等方面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并开展多层次的国际科学技术沟通活动,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筹的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组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医院新冠肺炎视频诊断会议[2]。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全程介入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全程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国家对中医药的信任,也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的转折点。1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医发展迎来新契机1.1从先前中医防疫谈中医药文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中医药介入抗击疫情的案例就不在少数,中医学在与各种疫病作斗争中积累了很多经历体验。在建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0年,国内大规模爆发鼠疫天花等传染病,国家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政策,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药品缺少、医疗条件差,中医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主力军。1952年1956年,乙型脑炎开场出现并迅速传播,中医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1958年1959年、1966年1967年、1976年1977年我们国家出现了3次流脑疫情,在该疫情中,清热解毒、息风通窍的方剂被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从传统中药中分离出来,对抗疟产生了深远影响,屠呦呦等人最初是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研制出了青蒿素。非典爆发的高峰时期,中医药积极介入治疗,按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期治疗[3]。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SARS具有稳步降温、减少重症患者激素用量、维持血氧浓度、缩短异常感觉和状态持续时间、减轻病毒对机体造血功能的影响等多方面的优势[4]。同样,在之后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中医药同样对防治起了重要作用。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首要原则,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古人最早的预防医学的思想,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已经构成。1.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药深度全经过救治1.2.1张伯礼院士所带领的中医团队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奉献新冠疫情发生期间,中医走在了抗疫的一线。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多种诊疗方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担起了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大旗。在这里次新冠疫情的救治经过中,汲取了非典救治中的教训,在疫情开场之初就参加了中医药的救治,中医药抗击疫情从介入者变成了重要一员。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决非纸上谈兵。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在改善高热、呕恶、便秘异常感觉和状态,在控制病情进展、稳定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靶器官保卫、维护心肺肾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参与,全程干涉,中医药正在深度参与诊疗全经过[5]。2020年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6]。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d总计收治患者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转诊他院。据张伯礼院士介绍方舱医院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此之外还要打太极、推拿、做针灸等。截止到休舱,实现了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示清楚用中药完全能够到达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的目的,其疗效主要具体表现出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曾讲此次新冠疫情在张院士的全程、深切进入推动下,中医对疫情参与的深度、广度、力度是史无前例的。1.2.2以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2020年1月,潍坊市临朐县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潍坊市卫健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防控中的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与临朐县中医院联合推出了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当地新冠疫情的防控起了重要作用。高树中校长指出,中医学是从治疗瘟病起家的,从(伤寒论〕到温病四大家都是如此。古代名医们从与瘟疫的实战中总结出了很多弥足贵重的经历体验方式方法,譬如鼻腔用药、针灸等外治方式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对瘟疫,任何的粗心大意和惶恐都是极其有害的,上工治未病,只要恬淡虚无,才能真气从之,只要精神内守,才能病安从来。这就强调了攘外必先安内,自个的身体强健了,病邪就无法入侵。除此之外,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外治专着(理瀹骈文〕提出根据病在上、中、下三焦,分别有三个第一捷法,即上用嚏,中用填,下用坐,就是上焦病用鼻腔取嚏法,中焦用脐疗法。新冠肺炎是上焦病,外治方式方法首先考虑鼻腔给药,如涂鼻、药气、药物燃烧熏鼻等。于是,临朐县中医院推出了一整套疫情防控方案[7]:连花清瘟胶囊去皮涂擦于鼻腔或熏鼻;药艾条悬灸足三里、大椎穴;制作中药辟瘟香囊分发佩戴并在公共场所悬挂。这些方式方法简单好操作,在疫情之初,对当地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2.3以北京、黑龙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中医在北京的新冠肺炎病例中,为了观察中医药的疗效,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中医药疗法能够快速缓解口干、鼻干、干咳等异常感觉和状态,在治疗经过中参加滋阴补气的中药,对于减轻异常感觉和状态有很大帮助,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9月,黑龙江疫情再次出现,基于之前疫情防控经历体验,针对此次疫情,采取一人一测、一患一方的原则,组建中西医结合团队,共同查房、讨论病例,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开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式方法。在这里次疫情防控经过中,中药方剂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救治效果显着主要表如今中医药抗病毒治疗、预防重症转危,提高本身抵抗力这3个方面。1.3从中西医比拟的角度谈中医复兴疫情中,关于中西医疗效的比照。2月8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透解祛瘟颗粒临床使用有关规定的通知〕,同意将透解祛瘟颗粒用于广东省30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治疗,并称该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患者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总体异常感觉和状态明显好转,无一例患者转重症[8]。中医的重点之处在于辨证论治,不良作用小,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对症治疗。西医在新冠疫情中,由于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而且不良反响相对较大,愈加突出了中医的优势。中医用独特疗效证明了自个的作用,这势必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加上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在各种疾病的历练和温病的抗争中总结了难得珍贵的经历体验。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瘟疫的流行都挺过来了,在没有西医学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是靠着中医方药,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瘟疫的考验,在这里次疫情中,中医用疗效打开了一扇窗,大家对中医的认可度普遍提高,更多的人愿意相信中医。但中医复兴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中医的传承者要把握住这次机遇。2从系统科学角度谈中医发展中医思想具不具有科学性?答案:是肯定的。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精气学讲、阴阳五行学讲、脏腑学讲、经络学讲等几大部分。这些学讲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整体观和辩证法的指导思想之下构成的,脏腑学讲是对人体功能系统的科学揭示。中医文化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显着的疗效。中医学的思想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出。中医始于(黄帝内经〕,此书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比方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外界因素对人体本身的影响。亦或者,强调万物的相生相克、对立统一、三因制宜,这无不具体表现出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中医思想中的藏象、阴阳五行、经络循行等思想构成了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对古今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华而不实的思想也一直沿用至今。从整体角度来看,中医是最早讲究系统思想的,中医思想中的整体思想与辨证论治具体表现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辩证思想。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属于最早的科学开端。系统科学即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而构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在研究经过中注意把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平衡性及时序性等基本特征。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式方法已经广泛地浸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中医药文化同样具有系统科学的特点。系统自然观以为世界的复杂性在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世界的任何部分,就是研究相应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它将研究和处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即整体来对待。而中医思想讲求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也是把人体当作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而非胡乱猜想。中医系统的科学性还表如今它有一套完好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我们借鉴祖先的经历体验,以(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医籍作为理论支撑,对古代中医乃至近当代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发挥了宏大的作用。3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角度谈中医复兴3.1传播现在状况3.1.1国内的传播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推动了医学传播的发展,为医学传播学提供了一系列需要理论考虑和解答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新兴学科的成色[9]。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开场主动阅读和搜集医学方面的信息,对于医疗学科的关注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国家对中医政策上的肯定与支持,也促进了人们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由于中医防控疫情的疗效显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支持和认可中医。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推动了中医院校在内的全国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招募生源人数的增加,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兴盛。总体来讲,疫情推动了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那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1.2国外的传播与发展2007年8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初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好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10]。针灸文化是中医传统文化的一个精华真髓,当前已遭到很多国家的认可。早在之前,中医针灸就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特朗普签署法案,将中医的针灸、推拿等列入替代性疗法,替代止痛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在国际上再次引发了关注,我们国家同世卫组织合作,共享中医药介入疫情防控的情况,把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为英文,同其他国家分享,中医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度也有了很大提高,调查报告显示,中医药仅次于中餐,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排名第二[11]。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向海外传递的明信片。3.2传播的可行性正如强调指出的,中医药是我们的国宝,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气力[12]。当下,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以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厅厅长颂萨表示:泰国也将考虑在适宜情况下尝试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患[13]。我们要捉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向国外传播,提高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3困难和挑战中医在向国内、国际传播的经过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壁垒。(1)西医的飞快发展对中医造成了一种降维打击,对中医的传播和认可度方面造成了一种冲击。(2)对中医文化本身自自信心缺乏,长期在一种质疑、否认的气氛下,甚至还被当成一种安心抚慰剂。(3)在医院的生存困难,根据西医标准来制定中医标准,缺乏话语权,经常被边缘化。(4)中医产业发展滞后,相关产业链条较少,单纯依靠中医理论难以生存下去。(5)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问题,中医术语深奥难懂,翻译的准确性遭到影响,难以在国际传播。(6)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显着作用与中医药参加重大疫情防控制度不健全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14]。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想真正实现中医复兴,必需要健全中医药介入疫情防控机制,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人才培养形式,加大防控硬件投入,加强自自信心,更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国际中医化人才。4中医复兴将来路向之探寻求索4.1中医复兴要找准立足点中医要想实现复兴,必需要找到立足点,站稳脚跟。首先要夯实理论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自个的优势。通过与西医的比照,找准自个的定位,比方西医更多地依靠于器械,甚至被称为是建立在器械上的技术,而中医能够发挥望、闻、问、切四诊疗法的优势,诊察疾病反响在人体的异常感觉和状态,进而判定疾病的性质,为辨证论治提供根据。但是辨证论治要建立在精准判定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模棱两可,这样中医能够暂时避开西医的锋芒,争取到属于自个的生存空间。其次,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库[15],能够通过建立中医知识科普工作室,让中医专家进行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还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公众介入进来,使业界了解人们对于中医的需求,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使中医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4.2中医复兴要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中医复兴要抛弃原有的关于中医复兴的旧思想,扬弃复原论,发展整体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实现中西医结合有机统一,单纯中医西化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中医是从远古到农耕社会漫长的发展经过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是从乡间田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的,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象征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阴阳五行学讲纵然神秘,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思想都有自个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我们很难讲它是封建迷信、是不科学的。近当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我们祖先的中医思想,但是也没有学明白,总体来看中医当前的情况是继承大于创新,中医的创新还是那样任重而道远。正如张灿岬先生所讲:亡中医者,中医也,非西医也[16]。纵观西医,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产物,是从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它和中医的个体体验形式差异不同很大,是两个时代、两种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差异不同对待,理性分析,探寻求索各自的人才培养形式,争取使西医、中医更好的发展。4.3中医复兴要有大科学观4.3.1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观现代大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它以不断分化和高度综合为构成经过,以学科穿插文理浸透的多学科群为内生方式,以广泛的学术沟通和大规模集体攻关为发展条件,以科学的整体介入协同解决全球问题为实现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在大科学体系中价值显着[17]。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观是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立足于哲学的高度,把科学和技术放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大范围去考察、认识和研究。它不是着眼于狭小、分散的局部或局限于科学和技术本身的领域,只对科学和技术的单一性进行考察。它以为,科学和技术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4.3.2中医的大科学观在2020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18]。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启蒙,站在人类文化发展时空观的高度,把古今中外哲学体系下的科学和近代物理、化学体系下的科学,并列纳入我们科学体系之列的立场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大科学观。中医当前的发展主要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历体验,它的基本理论框架没有改变,后人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并加以应用。中医要想真正实现复兴必需要站在全局角度,要有大科学意识,培养大科学观。与传统的大科学观相比,中医的大科学观要在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立足于生命科学的本质,把中医、西医放到人类社会去考察、认识和研究。它不是着眼于本身的领域,只对中医本身进行考察,而是扬弃陈旧狭隘的科学观,不故步自封,把高度提升为生命科学领域,将中医学与当代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医与科学地融合并进。5小结由于长期以来大家以为中医是封建迷信的,所以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这种大科学观正是中医的救赎观,正是中医复兴所需要的价值观。中医要想实现真正的复兴,必需要在大科学观中找到适宜的定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医更要在大科学观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在辨证论治、治未病方面的优势,做到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诊疗形式。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本身免疫力,使病毒无法入侵,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新冠肺炎。同时,要把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发展到海外,用切实的疗效为中医正名,只要这样,中医才能摒弃过去的一些偏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医的传承者们,要明确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找准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个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当代医学诊疗手段,辅助中医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绝对的中医西化。中医复兴不仅仅仅是每个中医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医复兴在路上!以下为参考文献[1]中华网.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5亿例[R].新华社,2021:11.[2]李红,陈倩.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科技合作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J]科技智囊,2021(6):65-69.[3]田维毅,袁端红,王文佳当代中医疫病理论与实践[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21:378-383.[4]李家杰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里程碑-中国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