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命题方向与复习策略第1页/共90页一、中考的性质二、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命题的趋势和方向三、我们怎么教?
——课堂教学有效复习策略
第2页/共90页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南,
也是学业考试的依据。
基于标准的考试,基于标准的教学和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是教育活动的一个整体,其核心是课程标准。第3页/共90页一、考试的性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其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录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第4页/共90页学业考试的意义在于推测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学习状况。学习的本质是知识的构建。学习的基本活动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归纳、综合和创造。第5页/共90页
考试的内容应该是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试题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创设什么情景,都不能脱离这个基本要求。第6页/共90页二、中考考什么、怎么考?1、命题的依据和原则2、中考的内容范围(知识、能力、方法、观念)3、中考命题趋势方向第7页/共90页1、中考命题的依据和原则初中化学毕业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根本的命题依据。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命题的基本原则。第8页/共90页(1)试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着力体现对《化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考查和评价方式的落实,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出对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积极的导向作用。第9页/共90页(2)试题坚持把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掌握的,对其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全面而有侧重地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
主干知识。(3)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合理提取真实的素材背景。在真实的情境中突出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探索形式新颖、角度灵活的考查方式,拓展新的考查视角。
第10页/共90页(4)重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知识内容的考查注重过程性和应用性,考查内容的载体和素材注重真实性、时代性和生动性,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当体现开放性,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第11页/共90页中考化学考查的能力要素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印象和感性知识。第12页/共90页实验能力(1)识别常用仪器和较为典型的实验装置图的能力。(2)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课标》中规定实验的能力。(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及处理简单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4)根据实验试题的目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和提纯操作的能力。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第13页/共90页思维能力(1)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2)能科学严谨地分析实际问题,能通过比较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迁移等思维活动,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对学过的化学知识合理地进行重组、迁移、运用。(3)具备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中相关的简单分析与计算的能力。第14页/共90页科学探究能力
能依据题示情境和探究目的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设计简单的探究方案,收集有效证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解释或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和正确的表述。第15页/共90页鸡西2012-31.实验课上,小舟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1)小帆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无色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第16页/共90页小玉认为小帆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2)小玉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③--------------④--------------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氢氧化钠(3)小玉的实验可靠性高的原因是①
②
第17页/共90页答案:31.(1)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或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2)①足量的(或过量的或适量的)可溶性的钡盐溶液或钙盐溶液均可,不写足量的(或过量的或适量的)不给分,或不写溶液也不给分。③生成白色沉淀④生成蓝色沉淀(3)①排除干扰因素(或排除碳酸钠的干扰),②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其它合理答案即可)难度系数:0.235第18页/共90页鸡西2010-33.实验探究:小亮同学在实验室里将石灰水和氯化铵溶液混合时闻到了一种刺激性气味。他对此现象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这种气味是氨气的气味。他还想进一步探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假设氨气完全挥发),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情况呢?【猜想假设】猜想(1)只有CaCl2猜想(2)CaCl2和Ca(OH)2猜想(3)CaCl2和NH4Cl
第19页/共90页猜想步骤现象结论猜想正确【实验探究】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进行探究:【反思评价】小亮做完实验后,联想到在家里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通过这个实验的探究,小亮同学感悟到学习化学真的很有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第20页/共90页猜想步骤现象(1)取样品滴加酚酞试液,另取样品再滴加NaOH溶液均无现象(2)取样品滴加酚酞试液或CuSO4溶液等溶液变红或有蓝色沉淀产生(3)取样品滴加NaOH溶液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此空1分,合理即可)(此空1分,合理即可)难度系数0.319第21页/共90页
通过阅读所给材料,获取有用信息并有效地加工信息,根据题意运用有关化学知识及相关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自学能力第22页/共90页哈尔滨2012-29.(5分)我国某重工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特种汽车——超长臂混凝土泵车,在哈尔滨市路桥改造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泵车的长臂由某种合金制成,它主要利用了该合金的物理性质是
;
(2)泵车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3)泵车工作时产生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会污染空气。化学科技人员研制了一种净化装置,使两种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另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第23页/共90页2、考试内容范围
按照2011版《化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五个一级主题,即: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这五个一级主题下属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试题背景资料的选取不受《课标》和教材的限制。第24页/共90页书面考试的命题,应注意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着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及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通过模拟科学研究过程,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分析推理以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等。实验考试的命题可以通过考查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信息加工等能力。
3、中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第25页/共90页命题时,不宜考查学生对有关概念的记忆和复述,而应重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考查学生从定性、定量角度分析物质的组成;要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考察学生运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命题时,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变化规律分析有关化学现象的能力;在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应注意基础性,不宜涉及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不宜涉及反应物不纯、原料损耗并存的计算第26页/共90页命题时,不宜强调对化学与社会相关知识的简单记忆,而应该从科技发展的前沿、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物质的观点。第27页/共90页明确中考命题趋势,把握复习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几个值得思考的变化﹡“课程目标”中再次强调“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新增了“增强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将原来实验稿中“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修订为“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课程基本理念”中新增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学习情境”。将原来实验稿中“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修订为“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第28页/共90页﹡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增加了“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补充增加了大量的学习情景素材。﹡在“科学探究”主题下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这个二级主题,新增加8项学生实验要求。同时在“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二级主题中新增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和“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这两项内容。第29页/共90页
(四)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的修订1.教学建议《标准(实验稿)》
《标准(2011版)》(一)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二)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三)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六)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七)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革(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1.全面体现三维目标2.整体规划教学目标3.科学设计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三)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1.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2.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第30页/共90页98年黑龙江省中考题中的氯酸钾不加二氧化锰制氧气的现象。鸡西2012-8.菜地里绿色蔬菜叶片边缘发黄,小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买化肥改善现状,以获得好收成,他提出买的化肥是()A.NH4ClB.Ca3(PO4)2
C.KClD.CO(NH2)2得分率0.39中考命题如何引领教学方向第31页/共90页
笔试型实验试题在考查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方面也能有所作为。
笔试型实验试题通过对实验细节的考查
,可以将做实验和不做实验的学生加以区分。第32页/共90页检验瓶中氧气是否充满的方法:→
瓶中加水:
10%20%30%40%50%
带余烬木条: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排水集气法收得氧气后,2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第33页/共90页(2)如果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下一步实验研究时应向第6只集气瓶中加入▲%(取整数值)的水后,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
(3)从已取得的实验数据分析,用“使带火星木条是否复燃”的方法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充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第34页/共90页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年6期的一道题
预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瓶中留有30毫升的水,应向空集气瓶中注入多少毫升的水?(瓶子的容积是310mL)第35页/共90页设加入水的体积为x,列式:(310mL–x)*21%+(x-30mL)=280mL*90%解得:X=274.6mL第36页/共90页1、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完全溶于400g水中。取其溶液一半,向其中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和滤液。再将沉淀投入到20%的200g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3.6g。求:(1)所取碳酸钠的质量;(2)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保留1位小数)问题一:下面这两道计算题,您认为那一道更好些,
为什么?第37页/共90页2、有些胃药里含有氢氧化铝,以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下面是某种胃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的组成为:氢氧化铝140mg,维生素U50mg,颠茄提取物10m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若患者按上述方法服用,请计算每日可中和胃酸(HCl)多少毫克?第38页/共90页1题至少要分三步,设三个未知数才能解答,过于繁难。这种难题也许能把考生区分开来,可从实际效果来看,它会把教学引向这样的方向:大量时间被用来训练各种各样的人为编造的繁难的计算题;相反,在实验、科学探究等对于学习科学来说极其重要的方向,所花的功夫和时间却极少,甚至没有。鉴于此,计算题的难度应控制在课标要求的范围内,不要盲目拔高。2题素材来源于实际生活。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难度也与课标要求相适宜。第39页/共90页3、t℃时,将一包质量为23.0克的Na2O和Na2CO3混合物,加入到120克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中刚好完全反应,得到NaCl溶液,如果将该溶液蒸发掉3.5克水,刚好是t℃时NaCl饱和溶液,(1)写出氧化钠、碳酸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20克质量分数为18.25%的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下面这两道计算题,您认为那一道更好些,为什么?
第40页/共90页4、普通牙膏常选用细粉末状且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铝、碳酸钙、二氧化硅中的一种做摩擦剂,以增强刷牙的效果。现取某牙膏50.0克放入烧杯中,再加入密度为1.05g/ml的稀盐酸190.5ml(足量),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的质量为239.0克。试通过计算说明:此牙膏含有哪种摩擦剂?摩擦剂在此牙膏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41页/共90页问题二:如果在考试中使用题3,对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导向?问题三:题4的素材,您在课堂上会怎么用?探究案例1:牙膏中摩擦剂成分的探究第42页/共90页甲溶解度\克温度/℃乙0试题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小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答案:AB第43页/共90页什么样的题算好题?
一道好题应该不是所有学生都难以“下咽”的苦果,恰好相反,应该是所有学生“品尝”时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一道佳肴。
第44页/共90页1、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2、注重对思维过程的考查。
3、具有教育功能。4、表述科学、简洁、生动。第45页/共90页课标中要求中考命题的原则:
要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第46页/共90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怎么考考查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内容考知识不能排除记忆,但考知识决不等同于考记忆。知识与能力不能割裂,在一道试题中两者常融合在一起,不同试题在两者之间可有所侧重。第47页/共90页过程与方法怎么考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获取信息/批判性思考;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综合性学习。
第48页/共90页学业考试的性质要求学科命题要控制难度,体现基础性。对此,不少人的理解就是一套试卷中要有足够的所谓“送分题”,以此来保证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的要求。“送分”的办法一般是用填空或者选择题的形式直接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简单呈现和机械组合。第49页/共90页1、以下是溶液的一些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答案:B2、将白醋、食用油、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答案:B考知识不等于考记忆第50页/共90页问题一:上面这两道题考查溶液概念的试题,它们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利弊?问题二:这两种考法,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51页/共90页考基础不等于考生活常识下列物质中,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是()A、啤酒B、食盐水C、纯净水D、食醋答案:C
(09雅安)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答案:C第52页/共90页考方法不等于背名称将人体按功能分解成八个系统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
A、
分类法
B、
综合法
C、
归纳法
D、
调查法
答案:A
第53页/共90页陕西2012-18(4分)分类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所学物质的分类归纳,请仔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组物质所属的类别_____。(2)在分类所列举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归类错误,这种物质是___。(3)选择分类物质中的一种,写出一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条件所需物质不受所列物质限制)。第54页/共90页18题:化学方程式正确率较高
1.第一空:答案为“碱”,答成“碘”;部分学生将“碱”和“碱性”、“碱溶液”、“氢氧化物”不能区分。
2.第二空:物质分类不清,不知道KMnO4,NH4HCO3是盐。
3.第三空:方程式条件混乱,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KMnO4制O2时,错写MnO2作催化剂,H2O2制O2时,错用“△”等。第55页/共90页2010全国新课标高考理综(14分)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ABCDEF4mol/LH2SO4/mL30V1V2V3V4V5饱和CuSO4
溶液/mL00.52.55V620H2O
/mLV7V8V9V10100第56页/共90页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③该同学观察到是现象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猜想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57页/共90页科学探究能力怎么考?核心--设计实验(方案、操作)、科学方法考查方式:1、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的能力2、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解释、评价的能力4、综合考查科学探究的较完整过程(含多个要素)
5、考查科学探究的设计调查、研究计划等能力注:不提倡考查单纯的探究名词等第58页/共90页
(4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观察不到现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若还能设计出其它方法,每一种正确方法奖励4分,最多奖励4分。第59页/共90页X78.25%74.88%Y21.05%15.26%CO20.04%3.68%H2O0.66%6.18%气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6分)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右表所示:(1)请你判断:X是_____,Y是____。(填化学式)(2)请你回答:因参与新陈代谢而被人体消耗的是_____。(3)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0页/共90页这道题的情景直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考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水蒸气的检验等,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两点,一是科学探究目标中的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如解释数据)、比较差异、推测等能力,二是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试题设置了一定的梯度,特别是第(4)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第61页/共90页16.(8分)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确定了“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1)测量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剌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右图)。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与理由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给你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方法现象验证鳔内含O2验证鳔内含CO2第62页/共90页化学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本题设置的情景是:小明对生活中的现象(鱼鳔)发生了兴趣,并进行探究,情景真实有趣,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理念。本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目标有:气体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氧气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过程与方法目标有:科学探究能力中的“比较差异”、“分析评价”能力,同时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试题情景给学生一起启迪:好奇心和兴趣是探究和创新的原动力,应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注意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价值。
第63页/共90页如验证鳔内含O2,学生平时练习的验证氧气,都是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而试题的要求是验证含有四分之一氧气的气体,显然用此方法是无法验证的。由此可见,此题也给题海战术出示了一张黄牌,一味的死做题,可能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有阅卷表明:该题大约有70%的学生没有得分,平时题海战术造成的弊端显而易见。第64页/共90页实验探究题: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第65页/共90页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第66页/共90页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第67页/共90页正确或错误理由甲组乙组交流与评价:
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第68页/共90页科学探究能力如何培养?案例:物质的溶解性的教学片断第69页/共90页总策略——重视基础,讲究方法中考化学总复习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教材单元课题复习;第二阶段按五大主题内容题复习,此阶段打乱教材顺序,按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等五大块复习,目的在于提升综合能力,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阶段,全面提高应试能力。复习时,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三、课堂教学有效复习策略第70页/共90页1、科学分配,合理规划,提高复习效度
复习中,教师要做到勤于记载,精于归纳,善于提高。将学生不足的内容专题化,专题内容题型化,题型设计能力化,总体安排:二轮一冲刺(1)第一轮复习时间: 新课结束至五月初。目标: 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和初步运用能力。方法: 以课本为载体,以考点为依据,以知识的联系为基础,以适用为目标,突出重点,达到章节过关。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为主,学、练结合,考试说明条文化、题型化。每课一练,每单元一测。第71页/共90页进行逐章梳理归类
逐章梳理归类的目的是巩固落实好“双基”,逐章复习时,除了要抓住每章“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这三方面内容进行简明的疏理外,还要研究每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应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生长点”等要素。同时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归类的复习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第72页/共90页
(2)二轮复习时间:30天左右。目标:全面梳理,系统归纳,纵横联系,加工内化。方法:以专题为载体(学科内综合为主),以能力为目标,
以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主要错误素材为重点,以补为
主。以练为主要课堂复习模式。每专题一练,一周一
测。专题内容:专题一般按五大主题的二级主题来设置,但还要细
化、具体化、课时化。第73页/共90页
(3)第三轮——冲刺复习,综合训练(此轮往往穿插在第二轮中进行)时间:二到三个星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方法:以综合试题为载体,重点查漏、补缺、
纠错,强化学生解题速度、规范解答和
状态的调整,以练为主。第74页/共90页2、回归教材,强化基础,形成知识网络。3、学有所思,归纳提炼,活化重点知识
第75页/共90页4、强调规范,学会表达,减少无谓失误
科学规范是科学交流的基础。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规范书写;简答题中用学科规范的语言准确简练地描述化学过程、现象、结论;计算题中文字表达、物理量、单位的规范书写等是每一届初三的薄弱环节,每年中考试卷中由于化学用语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规范丢分的同学很多,所以平时复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要养成规范用语、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只有养成了规范的答题习惯,才能减少过失性失分。
中考试题历年来都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考查,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应切实加强化学用语规范化的练习。第76页/共90页从中考阅卷的情况来看,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现象非常严重,这些情况主要表现在: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不规范(字母大小写和不正确的书写);化学专业用语错字、别字;随意简化专业性语言(如“向上法”“向下法”或“上排法”“下排法”等)或自造专业术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可逆或不可逆或单箭头表示等不符合题目要求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反应条件未注明;计算列式不带单位;模棱两可答题等。
第77页/共90页5、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要注意试题中的限制性因素任何开放性试题都不是无原则性的开放,都是有限制性的开放。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教学乃至诊断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我们平时教学和复习备考时,除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外,我们认为老师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夯实基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考试题正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三维立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否认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同时,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包括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材对学生思维多向度的限制,也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多元的答案。第78页/共90页(2)训练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考对学生进行的能力考查,从命题上看,它着重反映的是考生认知过程本身。从认知过程所涉及的方法来看,一般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与具体这些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掌握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3)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分析新情景材料的能力。为了体现公平,新情景材料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编制一些新的情景材料,通过让学生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读懂材料,弄清情景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发挥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理清关系,掌握材料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意图,正确把握题目设问指向的能力等。第79页/共90页6、重视实验,加强探究,提高解题能力(1)更新实验复习方法①复习课要做实验。②反对完全在黑板上“做实验、讲实验”。③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单一实验为综合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2)改变实验复习模式。①不要将实验部分的复习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而应该贯穿在整个学科的复习过程中。②在实验复习时,创设实验情景,改变实验条件,注重实验能力的迁移。③定期、有条件地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第80页/共90页实验探究题是中考拉分题,也是全卷中最难的题。分值一般在10—15分左右。探究题得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全卷总分。同学们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复习过程中,要善于进行专题总结,形成正确清晰的思路。同学们在复习时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正确理解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对做过的习题不要死记硬背,强调从探究题中感悟方法,提炼规律,在开放题中注重思维发散,在迁移题中学会信息运用,在讨论题中训练组织能力。③以课本上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灵活变通,评价反思,改进创新;④对于已经做过的试题不拘泥于给出答案,而要拓展思考,悟法开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敢于批判。⑤重视实验基本操作和课本重要成套实验的注意要点,为设计新实验打好基础;第81页/共90页7、教材习题,灵活创新,提高复习效度
化学教材既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在中考试题命拟时,命题者反复研读课标,反复分析课后习题,力求做到使试题内容回归教材。
课后习题可以说就是中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医疗器械采购计划编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管道燃气设备安装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IT运维企业员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朝阳区校园安全设施维护与保安服务一体化合同
- 索尼公司管理案例分析
- 二零二五年成都事业单位劳动合同范本(含合同续签及终止补偿)
- 二零二五年度英文汽车租赁与研学旅行合同
- 2025年度音乐工作室DJ艺人聘用合同
- 二零二五年程海流域水资源保护与节水合同
- 2025版KTV租赁合同卫生安全标准约定
- 机床备件采购管理办法
- 2025年家庭护理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暑期社区教育活动方案
- 建筑大厦工程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
- 汽车车身涂胶设计规范
- 法医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试卷备考攻略
- 2025年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高校学科重塑路径研究
- DB12T 1444-2025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