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星大道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道路区位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大足城区由东西向、南北向各一条街,发展至今的庞大区域,形成龙岗-棠香组团老城区和与之对应的开发新区,新区内设施较为完善,交通畅通。但多数大型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集中布设于现有老城区,导致新区与老城区间大量早晚高峰通勤交通量。五星大道是大足城区的重要主干路,道路起于双塔中学,经清明桥路、棠凤路、二环南路、龙景路、龙南路、三环南路,止于渝蓉高速,是大足区的重要主干路网骨架,在城市路网中极为重要。五星大道作为承担大足南北向交通和新老组团交汇的主干路,早晚高峰和节假日交通量极大,干道通行不畅。为缓解大足高峰交通,特针对五星大道提出较为可行的缓堵对策。图1-1项目地理位置图1.2工程简况1)工程名称:五星大道改造工程2)工程地点:大足区3)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4)设计行车速度:50km/h5)现状路幅构成: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1m(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11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8.5(40.5)6)改造路幅构成:2.5(非机动车道)+3.5×2+3.25×2(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3.5×2+3.25×2(机动车道)+2.5(非机动车道)=38.5(40.5)7)设计范围:五星大道起于五星大道与S309省道衔接点,沿南向延伸,穿清明桥路,跨濑溪河,随后与一环南路东段及棠凤路平交,止于二环南路,道路全长2257.964m。里程桩号范围:K0+000~K2+257.9648)设计内容:路基路面、交通工程(标志标线)、信号、电气、绿化景观等。1.3设计依据(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重庆市大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签订的合同(2)业主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3)重庆市大足区规划管理委员会2021年第3次审议纪要1.4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1)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检查井盖》(GBT23858-2009)《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16)(2)建设部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12)(3)交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4)地方标准《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3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DB50/T548.3-2014)1.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本项目设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的款项执行。1.6图纸分册情况本次设计共分三册,其中第一册为《设计说明》;第二册为《图册》,第三册为《初步设计概算》,本册为第一册《设计说明》。2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2.1设计原则(1)保证道路实现城市交通、管网载体、城市功能区划分及景观等功能,维护片区控规布局的合理性与完整性。(2)设计中应始终贯彻“安全、环保、舒适、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努力打造“安全环保、舒适畅通、贴近自然、节约资源、和谐发展”的精品工程。(3)设计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精打细算”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路线方案在符合总体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尽可能减小对周边建筑和市民的影响,减少拆迁,节约资源。(4)尊重自然,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理念”,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坚持“最小程度破坏、最大程度保护、最强力度恢复”。处理好道路建设与沿线环境的协调,使工程顺应自然,融入自然。(5)道路方案应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社会、生态环境,遵循“标准灵活、合理优化”的原则,从建设、运营、养护、管理等方面认真做好总体设计,因地制宜的确定工程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在造价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6)贯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设计思想。注重道路安全性、舒适性和地域性的有机统一,在道路设计中充分考虑道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道路使用者的营运安全。设计中还应重点考虑人行系统,解决好行人过街和换乘的问题。(7)充分注重道路景观大足区景观、城市形态、规划布局、人文景观、沿线建筑风格等景观要素的结合、协调。(8)坚持客观、科学的态度,积极采用现代交通设计理念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综合运营成本,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9)结合大足区相关意见,确保施工过程中棠凤路运营的安全和自身施工、运营的安全。2.2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结合区域路网规划和道路功能定位等因素确定。其主要技术标准见下表。表4-1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目单位采用值规范值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km/h503车道数8机动车道+2非机动车道(双向)4标准路幅m2.5(非机动车道)+3.5×2+3.25×2(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3.5×2+3.25×2(机动车道)+2.5(非机动车道)=38.5(40.5)5设计荷载BZZ-10011抗震设防烈度6度,按7度构造设防12设计年限年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3道路工程3.1设计理念(1)保证道路实现城市交通、管网载体、城市功能区划分及景观等功能,维护片区控规布局的合理性与完整性。(2)遵从“以人为本、功能合理、结构安全、经济实用”等原则;(3)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综合布线。(4)道路平面线型指标满足相关设计规范要求,并与沿线环境、城市景观协调。(5)设计需满足道路净空要求和长江水位要求;(6)设计需结合已建成平面交叉及规划控制标高进行;(7)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等因素;(8)尽量结合周边地块协同设计,增强道路的服务性。3.2横断面路幅设计现状路幅构成: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1m(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11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8.5(40.5)改造路幅构成:2.5(非机动车道)+3.5×2+3.25×2(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3.5×2+3.25×2(机动车道)+2.5(非机动车道)=38.5(40.5)3.3机动车道路面设计(1)概况道路所经地区为V2城区,雨量充沛。路面土基干湿类型以中湿为主。(2)主要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km/h2)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3)设计年限:15年。4)设计标准轴载:BZZ—100(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设计参数1)设计参数①土基模量:根据沿线的地质、水文条件及路基填挖高度和路床填料(CBR试验)等因素综合考虑,本段道路土基模量E0最小值采用30MPa进行结构厚度计算。②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参数: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中推荐的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参数范围,设计参数取值表结构层20oC抗压回弹模量(MPa)15oC抗压回弹模量(MPa)15oC劈裂强度(MPa)沥青玛蹄脂碎石SMA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120018001.0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50018001.0C25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厚度表结构层材料机动车道厚度(cm)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4PC-3乳化沥青粘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6PC-3乳化沥青粘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PC-3乳化沥青粘层C25混凝土253.5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本次设计根据规划,结合周边地块性质及小区出入方便等因素,道路2侧设置2.5m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范围内铣刨2cm厚的沥青路面,再铺设2cm厚的红色SMA-13,技术要求应符合《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218-2014)的相关要求。4人行系统设计4.1人行系统概述为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根据具体人流去向近期采用加划人行过街斑马线的方式组织行人过街。4.2人行过街设施设计本道路全线共设了4对人行过街横道线。4.4无障碍设施设计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要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道横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其中单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20,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与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10mm。在交叉口处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与人行道的行进盲道连接。5交通工程设计5.1设计原则设计遵循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简洁、不重复、清楚明晰且结合地方实际的原则,并从本段交通标志结合交通标线以及其它设施综合考虑的角度出发,设置完善的标志、标线、安全护栏等。(1)首先应确保安全: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障行人和车辆运行安全,保障道路自身安全。(2)重视环境保护:不破坏周边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3)行车舒适:从驾乘人员角度出发设计交通工程系统,力求做到在本段行车舒适。(4)景观协调:交通工程设施应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5)结合本段与规划道路的具体情况,为实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新理念,全面提高道路的设计通行能力,并考虑将来路网改造,对部分路段预留相关设施。(6)设计流程为先进行交通流组织设计,再进行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其它安全防护等项目的设计。(7)为适应当地生活习惯,标志板面上的地点地名均采用中文、拼音对照。5.2交通标志设计本段交通标志主要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等几类。针对本段内容分述如下:1)禁令标志:为φ800mm圆形,红圈白底黑图案,主要设置了限制速度、禁止停车等标志,保障全路段车流畅通及车辆、行人安全。2)指路标志:为矩形,蓝底白字,主要设置有丁字交叉路口等标志。3)材料选用:=1\*GB3①标志板上的反光材料采用V类反光膜。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板,其耐候、耐腐蚀、机械性能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0827-2009)。指路标志板厚度3.0mm;警告、禁令标志板厚度2.0mm。小型板后配铝滑槽,大型标志板采用分块拼装。交通标志立柱、支杆均采用钢管,所有钢构件必须采用热浸锌做防锈处理。=2\*GB3②标志板须保证板的平整度、卯的质量,对接缝应进行严格的处理,版面的柳丁头应打磨平滑;标志板边角要导圆。=3\*GB3③贴反光膜时要求底板平整、清洁、干燥、同时贴膜车间应保持清洁、温度、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否则将导致气泡和皱褶的产生。=4\*GB3④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和横梁)可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焊接钢管;凡钢管外径152mm以上的立柱和横梁应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Q235)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2008)的规定,钢管应采用整料不允许焊接。柱帽及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结构钢板。标志结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防腐处理,镀锌应保证锌层的厚度及均匀性。标志的立柱、横梁、加劲肋、法兰盘、抱箍、抱箍底衬等钢构件镀锌层厚度不得低于0.084mm,螺栓及标志基础的地脚螺栓、螺母、垫片等坚固件的镀锌层厚度不得低于0.05mm。5.3交通标线设计本次设计路面标线主要由各种线条、导向箭头、路面文字等构成。(1)线条具体包括:车道分界线为实线,线宽为15cm;车道中心线(双实线)、车行道边缘线线宽为15cm。(2)导向箭头:导向箭头具体位置应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配合,并结合本段的实际情况在需要的位置增设。(3)交通标线要求:①标线采用热溶型涂料,厚度为1.8mm,厚度允许偏差±0.25mm,宽度允许偏差±5mm,长度偏差±50mm,横向偏位±30mm。喷涂后边缘无明显毛边,顺直平滑。材料的软化点为90~120℃,逆反光系数白色≥200mcd/m2、黄色≥100mcd/m2,涂料的耐磨耗性、耐碱性、耐气候性必须满足《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要求,涂料的玻璃珠含量为20-30%。②玻璃珠指标应符合《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22-2009)规定,玻璃珠密度2.4-2.6g/cm3,折射率≮1.9;玻璃珠要求光圆整洁,内无杂质,成圆率≮70%。用作热熔涂料标线的面撒珠粒度直径(μm)筛网目数玻璃珠质量%850200850-60020-305-30600-30030-5030-80300-10650-14010-40<106<1040-5(4)其它标线如平面交叉导流标线等标线尺寸、颜色及布设间距按《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执行。(5)振动型反光道路标线涂料的组成(成分和热熔标线涂料相差无几,只在热熔标线涂料配比的基础上加入部分成型剂)①热塑性石油树脂:

13-15%②玻璃微珠:

18-25%③颜料:2-10%④重钙粉:35-40%⑤石英砂:

20-25%⑥增塑剂

2%—5%⑦成型剂(助剂):

2-5%(6)路面标线的导向箭头和文字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执行。6信号工程设计6.1设计原则交通监控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应以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流程为主线,完成各个子系统的高度集成和共享,实现交通信息采集、整理、存储、管理与发布的高效化、精确化。在设计中,应将使用单位的实际需求放在首位,同时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和稳定性,选择先进性、实用性强的系列产品,子系统化结构设计,既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可为今后系统发展扩展留有较强的余地。系统应是标准和开放的,系统选用的设备和软件全部采用通用的主流标准,如图像编码采用H.264/MPEG4技术、系统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等,接口标准通用。6.2设计范围及内容设计范围:五星大道起于五星大道与S309省道衔接点,沿南向延伸,穿清明桥路,跨濑溪河,随后与一环南路东段及棠凤路平交,止于二环南路,道路全长2257.964m,里程桩号范围:K0+000~K2+257.964。设计内容:机非分隔带中监控实施的拆除,还建到对应里程桩号人行道位置;新增路口的信号灯控制设施;平交路口新增车道引起的信号灯及电子警察设施的增加。6.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前端的信号机、视频车检器、电警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中心的信号控制平台(中心信号控制平台由交管部门建设,本项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预留接入中心平台接口)。系统能够实现数据接入和共享,除了视频设备采集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数据外,还实现了其他检测方式提供的排队长度、速度和行驶轨迹等数据接入。整体信号控制系统采取两级控制策略,一级为边缘控制,即前端所有检测检测器的数据全部输入信号机,由信号机根据实时数据自动切换预制方案或自适应调整优化方案;二级为云端控制,即所有前端的信号机、视频检测器全部通过内网网关接入后端平台,由平台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和所在时段,自动切换选择相应的配时方案和控制策略并直接下发具体方案给每一个信号控制机执行。“边缘感知、按需汇聚、分级应用、多层管控”的设计理念形成云-端多级的信号控制系统,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交通控制需求,并提供评价功能、运维功能和保障功能,以及对接第三方的能力。6.3.1系统功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基础功能、控制功能、评价功能、查询统计功能、运维功能、保障功能和对接第三方信号控制系统的能力。基础功能、控制功能和保障功能是由信号控制平台和信号机共同承担的,一部分不需要路口之间相互协调的控制功能及信号机自身的基础功能均是在信号机端实现。但是特殊场景下的如公交优先、有轨电车优先、瓶颈控制、可变车道控制、潮汐车道控制和不停车关联路段控制则是由信号机和平台端共同实现,控制逻辑在信号机端,配置和监控、展示界面在平台端。控制评价、查询统计、运维及对接第三方等功能涉及到数据分析处理和信号控制系统的统一管理,则都是在平台端实现。6.3.2系统构成前端设备:信号机、信号灯、智能检测设备网络传输子系统:交叉口局域网、接入线路和中心网络后端平台:信号机配置工具、信号控制平台机6.3.3布设场景1、路口场景城市路网结构以路口为基本单元,满足路口的信号控制需求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信号控制应用场景。信号控制路口最为关键的是要保证安全与效率。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路口信号控制要能满足常规的信号灯作用,对道路的各向车流的通行权进行时间上的分配,避免车流冲突造成事故。且在路口出现突发事件或严重拥堵的状况下,允许人工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如人工干预控制来遏制事态发展。从效率的角度来说,路口的通行效率提升有助于干线、区域的通行效率提升。保证路口的通行效率是交通信号控制的需求。根据不同的路口交通流特征,对路口可以采取不同的路口信号控制策略。2、干线场景城市路网主要是由路口与干线组成的,干线即城市主要干道。干线在城市交通中起着类似于“动脉”的作用,承担着城市中或区域中主要交通流,对于干线的控制也是交通信号控制中重点关注的应用场景。干线上各路口之间的关系紧密,一个路口的交通流状态会对上下游路口的交通流状态产生影响,因此,无论是为了提高干线的通行效率,还是为了缓解道路的交通压力,对于干线的控制思路都是协调控制。3、区域场景城市路网,是由众多个路口组成了众多条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次路,不同等级的道路又组成了区域的路网结构。因此,每一个路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路口与路口之前、道路与道路之间的交通流都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要通过信号控制的手段对区域交通进行优化,那么对某一个交叉口的信号进行控制,其相邻路口的交通流也会随之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交通流状况。当需要取得较干线协调控制更大范围内的协调控制效果以提高路网内的整体通行效率时,可采用区域协调控制方式。此时,需要将区域内多个交叉口及它们之间的道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根据交通流运行的规律,以某一控制目标来对该系统内各个交叉口的信号配时进行协调控制。6.3.4本工程布点情况本次五星大道改造项目在K1+060、K1+795、K1+995处增设人行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应增设控制设施,保证行车行人安全。6.4电子警察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由前端子系统、传输与后端管理子系统两部分组成,实现对路口机动车闯红灯、逆行、压线、不按所需行进方向驶入导向车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抓拍、记录、传输和处理,同时系统还兼具卡口功能,能够实时记录通行车辆信息。6.4.1前端子系统负责完成前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存储与上传,主要由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补光单元、综合管控一体机等相关组件构成。路口交通违法信息与卡口信息全部采用IP方式传输。6.4.2传输与后端管理子系统传输部分:负责完成数据、图片、视频的传输与交换。建设视频专网,其中路口局域网主要由点到点裸光纤、光纤收发器组成;中心网络主要由接入层交换机以及核心交换机组成。后端管理部分:负责实现对辖区内相关数据的汇聚、处理、存储、应用、管理与共享,由中心管理平台和存储系统组成。中心管理平台由平台软件模块搭载的服务器组成,包括: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图片服务器、录像管理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本次高清电子警察系统仅设计前端子系统,在综合管控一体机处预留接入管辖交巡警平台接口。6.4.3本工程布点情况在K0+420处既有悬臂杆上增设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管理机非分隔带改造后增加的机动车道,增设设施接入既有系统。在K0+500处既有悬臂杆上增设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管理机非分隔带改造后增加的机动车道,增设设施接入既有系统。在K1+165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在K1+165处人行道上还建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还建设施接入既有系统。在K1+34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在K1+340处人行道上还建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还建设施接入既有系统。在K1+650处既有悬臂杆上增设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管理机非分隔带改造后增加的机动车道,增设设施接入既有系统。在K1+710处既有悬臂杆上增设900w一体化电警抓拍单元、频闪灯,管理机非分隔带改造后增加的机动车道,增设设施接入既有系统。本次五星大道改造项目在K1+060、K1+795、K1+995处增设人行道,电子警察系统对应增设控制设施,保证行车行人安全。6.5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作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的基本骨架,在治安防控和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道路交通状况监控、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刑事治安案件的侦破等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和办案效率。同时,对于交通管理业务而言,道路监控为其提供了实时道路状况、过车信息,有助于交通秩序维护、交通指挥调度以及应急处突决策等。6.5.1系统结构由前端一体化监控单元或监控球完成对常规道路断面的全覆盖监控和全天候录像,同时实现车辆捕获、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车身颜色识别、车流量统计等智能分析功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可安装在街道、公路两边的立杆横杆或龙门架上,对道路进行监控,并实现视频图像结构化描述(提取车辆特征信息)。单个230万像素监控前端支持同时分析最多3个车道的过往车辆,并对5~6个车道进行监控,600万像素最多分析车道数则可增至4个。6.5.2系统功能道路全断面视频监视全天候高清视频录像机动车通行记录抓拍非机动车通行记录抓拍行人通行记录抓拍机动车车牌识别机动车车身颜色识别机动车车型判别功能机动车车标识别机非人图片分类检卖交通参数采集统计6.5.3本工程布点情况在K0+26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球机,在KO+26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0+48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球机,在KO+48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0+77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球机,在KO+77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0+82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枪式摄像机、监控球机,在KO+82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枪式摄像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1+33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球机,在K1+33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1+40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枪式摄像机,在K1+400处人行道上还建枪式摄像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在K1+430处拆除设立在机非分隔带中的监控球机,在K1+430处人行道上还建监控球机,确保监控覆盖范围。6.6卡口监测记录系统本系统的设计基于分布式系统的集中管理策略,采用分层结构设计,从逻辑关系上看主要分为三层:前端子系统—传输子系统—后端管理子系统。后端管理子系统由交管部门建设,本次前端卡口监测记录系统预留接入后端管理子系统接口。以自建路口局域网、专用接入网、中心视频专网、现有公安光纤网络资源为传输通道,构建网络传输子系统,实现卡口前端子系统与后端管理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6.6.1系统结构卡口监测记录系统系统由卡口前端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和后端管理子系统组成。实现对通行车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与集中管理。1、前端子系统负责完成车辆综合信息的采集,包括车辆特征照片、车牌号码与车牌颜色等。并完成图片信息识别、数据缓存以及压缩上传等功能,主要由卡口抓拍单元、补光灯、爆闪灯、终端服务器、外场工业交换机、光纤收发器、开关电源、防雷器等设备组成。2、传输与后端管理子系统传输部分:负责系统组网,完成数据、图片的传输与交换。因道路卡口监测记录系统的安全性需要,一般通过租用运营商光纤链路组建专网,每个前端点位到中心一条裸光纤,对于市区较密集的点位可通过EPON方式组网,对于偏远地区也可采用无线方式组网。后端管理部分:负责实现对辖区内相关数据的汇聚、处理、存储、应用、管理与共享,由中心管理平台和存储系统组成。中心管理平台由搭载平台软件模块的服务器组成,包括: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图片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6.6.2系统功能高清成像视频检测车牌识别车辆跟踪交通违法辨识交通参数采集卡口监测6.6.3本工程布点情况在K0+160处M型门架上双向各增设900w卡口摄像机、测速雷达、频闪灯及爆闪灯,管理机非分隔带改造后增加的机动车道,增设设施接入既有系统。6.7技术要求6.7.1信号机控制符合GB25280-2016《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并提供有效期内国家检测报告,确保与当地交警部门信号控制后台均实现无缝对接;集中协调式信号机,模块化设计,4U标准机架式设计;单机不少于16组信号灯输出,信号控制相位可任意设置为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相位。有扩展至32信号灯输出组的能力;具备“节假日”、“星期”和“普通”等多种模式,不小于255个日计划调度方案;不小于20个配时方案(日计划),每个配时方案支持不小于48个时段,支持控制方案总数不小于255个;信号机具备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功能,手动控制应当有明确的当前状态指示,具备人行按钮控制,支持无线手动控制,支持警卫任务定制;支持动态自适应协调控制,感应协调控制,具备出口拥堵控制,自适应控制下的倒计时支持—闪断、RS485、电力载波等功能;与视频检测系统无缝对接,实现视频交通检测下的信号控制,支持电子警察虚拟线圈存在型检测,可不切割地感线圈,实现出口拥堵控制、事件检测控制、匝道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功能:周期流量(含饱和度)和统计流量应当能同时记录并上传,通信中断至少应具备保存3天以上的流量数据;独立黄闪控制、故障保护至少支持绿冲突、红灯全灭、红绿同亮、过流、检测器、通信等;车辆检测具有基本32路检测能力,具备扩充为64路检测器的能力。信号机具有检测器虚拟逻辑运算功能;信号机参数设置及查询至少支持三种方式:手持数据编程器、ANDROID手机/平板电脑、远程中心设置;具备2个以上EIA-RS-232C、2个以上EIA-RS-485和一个以太网接口通讯接口;交通信号机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大于等于12万小时,具有第三方检测报告;有可视化窗口,彩色触摸液晶屏,可直接显示/控制/修改信号机参数。6.7.2信号灯车行圆盘灯Ф400三灯三色,PC面罩,进口超高亮LED芯片,开关电源,通过公安部检测,符合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并提供有效期内检测报告。支持黄灯闪通,与当地交巡警常规和重要应急处突线路技术要求一致。车行辅灯Ф300三灯三色(含倒计时器),PC面罩,进口超高亮LED芯片,开关电源,无须单独供电,外壳为压铸铝,通过公安部检测,符合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并提供有效期内检测报告。支持黄灯闪通,与当地交巡警常规和重要应急处突线路技术要求一致。人行灯Ф300二灯二色+双色倒记时点阵显示,PC面罩,进口超高亮LED芯片,开关电源,无须单独供电,外壳为压铸铝,通过公安部检测,符合GB14887-2011《道路交通信号灯》并提供有效期内检测报告。具有与信号机实现有线通讯的功能,支持接收信号机开/关屏命令,与当地交巡警常规和重要应急处突线路技术要求一致。车行倒计时LED显示管管芯采用进口一级管芯,降压多分组并接方式;中心光强(亮度)≥5000CD,功耗<=25瓦,视角不小于30度。点阵式动态显示,32级以上亮度调节,同相位倒计时同步时间不大于0.1秒。外壳材料为镀锌钢板,显示单元全密封。表面平滑,无划伤,无缺料,无开裂、无明显变形;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振动而无零件损坏、松动的现象;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无需单独供电,从信号灯取电,控制主板在信号灯灯色切换时能正常工作。支持跟随方式(学习式)、通讯方式(实时型)和自适应控制定程显示(显示时间自动学习);支持无通信电缆模式下手动关闭和开启倒计时。支持单相位和双相位计数和显示。支持一个信号周期内2次以上红灯和绿灯时间计数和显示。寿命大于100000小时。工作环境:-20℃——+70℃,湿度不大于95%(温度为25℃)。工作电源:220VAC±15%,50Hz。支持AC36~48V低压交流供电。具有与信号机实现有线通讯的功能,支持接收信号机开/关屏命令,与当地交巡警常规和重要应急处突线路技术要求一致。6.7.3电源防雷器外壳材料PA,阻燃等级,符合UL94V0,黑色,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标准DINVDE0110-1,保护等级IP20,额定电压UN230VAC,电涌保护器额定电压UC275VAC/350VDC,额定频率fN50Hz(60Hz),接地导线电流IPE≤0,3mA待机功耗PC≤125mVA,最大放电电流Imax(8/20)µs40kA,额定放电电流In(8/20)µs20kA,雷电测试电流(10/350)µs,峰值limp3kA,最大吸收能量(2ms)550J,防护等级Up≤1,35kV,残压≤1kV(5kA),≤1,15kV(10kA),≤1,35kV(In),≤950V(3kA),响应时间≤25ns分支布线所需的最大备用保险丝125A(gL),短路电阻IP,带有最大备用熔断器(有效)25kA,容量3nF。6.7.4车辆检测器2通道4线圈,可扩展至最多16通道32路线圈。自动调谐,当接通电源或手动复位后,检测器会进行自动调谐,调谐时间为±3s。自动调谐范围,10~2500µH。线圈工作频率10kHz~200kHz,四级可调,轮询方式避免串扰,线圈的实际工作频率由其几何形状及匝数决定;检测灵敏度0.01%-1.28%16级可调;ASB自动灵敏度提升,有效防止误动作;响应时间:标准10毫秒;高速5毫秒;自动漂移跟踪,检测器以ΔL/L的比率对环境进行自动跟踪补偿;防锁检测,检测器采用自动恢复技术来克服磁感应变化的锁定影响;流量检测准确性≥99%。测速精度≥98%,0~255km/h;占有率检测精度≥95%;通信方式:异步,半双工;RS-232/RS485光隔2400bps~115.2kbps;可选光隔存在/脉冲信号输出;数据采集类型:双线圈型(流量、速度、占有率)、单线圈型(进出线圈时刻)数据上传周期:5秒-60分钟可按用户要求设置;电源:AC:220V±20%,50Hz±5Hz;DC:9V0.5A;5V1A;功率消耗:盒式≤5W;机架式≤50W;工作温度:-25℃~+70℃;机箱外壳防护等级IP65;平均无故障时间:≥50,000小时;外形尺寸:盒式:136(高)X30(宽)X165(长)mm;卡式:10-19英寸机架。6.7.5警卫任务控制面板非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现场控制路口信号机的专用控制面板,实现对路口信号灯运行方案的控制,面板为可视化定制产品,与现场路口形状吻合。能即时(10秒钟以内)实现路口进口任一方向(最多5个进口方向)所有信号灯为绿灯放行状态,其它进口方向以及人行信号灯为红灯状态。能即时(10秒钟以内)实现路口所有信号灯全红、黄闪(人行信号灯无显示)、关灯等状态。能即时(10秒钟以内)实现路口运行方案中的阶段保持和转换。阶段保持是指路口信号灯灯色固定在当前阶段不转换,直至有下一步操作为止。能即时(10秒钟以内)实现上述几种状态的转换。在通过信号机专用按钮实施控制时,路口所有倒计时器、待行屏等设施处于无显示状态,直至取消专用按钮控制模式6.7.6环网交换机交换机适合在工业环境中,通过工业等级认证,IP30防护等级。1000M光口,100M7电口,网管型,支持SW-RING环网冗余技术,与内环现有网络一致符合IEC61850-3,IEEE1613(变电站标准),NEMATS2(交通控制系统)。工作温度-20~70摄氏度,能够在强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交换机采用标准的以太网技术设计,支持以下国际标准IEEE802.3、IEEE802.3u、IEEE802.3z、IEEE802.3ab、IEEE802.3ad、IEEE802.1D、IEEE802.1Q、IEEE802.1p、IEEE802.1X支持工业以太网协议Modbus/TCP。交换机应用模块化设计,提供前面板出线或者后面板出线方式,电源或端口都应根据现场需要进行更换。网络拓扑结构:支持总线/星形拓朴、环形结构。环网自愈时间不超过50ms;。交换机支持QoS功能,对数据流量进行分级。交换机支持RMON功能,能够提供网络监视和预测能力。支持多种安全功能,基于MAC地址锁定功能、基于IP的地址访问列表和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功能(IEE802.1X)、SSL。认证:提供信产部入网证书复印件6.7.7汇聚交换机交换机适合在工业环境中,通过工业等级认证,IP30防护等级;24口1000M,工业级支持工业以太网协议Modbus/TCP;应具有高度的实时性,收发延迟不超过50μs;网络拓扑结构:支持总线/星形拓朴、环形结构。环网自愈时间不超过50ms;无风扇设计,环境温度:-10℃--6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0年以上。6.7.8监控设备箱控制箱应以壁厚不小于1.5mm的不锈钢喷塑制作,喷塑层厚度不小于60μm,为全封闭、全天候、防腐蚀、防风雨型,防护等级IP65;控制箱应配备通用锁,锁具有防水功能;机箱内部线路板的布设应易于维护,机箱尺寸应考虑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光终端盒、电源、避雷器、接线端子等的要求,以及光缆弯曲半径;每套机箱内配置电源接线端子1个,电源避雷器1个,网络避雷器1个;机箱的所有进出线孔均应密封,并做防水处理,以满足防风雨及防潮的需要;机箱应有良好接地。6.7.9高清网络快球1080P,200万像素高清高速球,2.0M,20X光学变焦1/2.8"CMOS,H.264/M-JPEG带音频报警,室外支架装24VAC/24VDC6.7.10环保卡口抓拍一体机9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靶面尺寸≥1英寸图像分辨率≥4096×2160,帧率1-25帧可调内置双图像传感器支持前端存储:32GBeMMC,最大支持128GmicroSD(TF)卡扩展支持采用不可见光或不可见光与可见光联合方式进行补光支持驾驶室人脸提取,人脸小图可供后端进行人脸比对支持黑白、彩色和融合照片输出可选支持黑白、彩色视频流输出可选支持黑白、彩色、融合照片图像参数单独调节支持非机动车辆识别,包括三轮车和二轮车(摩托车、电动二轮、自行车),三轮车白天夜间识别捕获率≥99%,准确率≥99%;二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电动二轮车)捕获率白天、夜间≥99%,准确率≥99%支持驾驶非机动车未戴头盔检测,记录有效率≥98%压线、超速、逆行、专用车道、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等多种违法行为检测支持二轮车驾驶员、三轮车驾驶员、行人人脸捕获功能,捕获率≥98%支持车牌、车身颜色、车型、车标、车款、危险品车、遮阳板、挂饰、年检标签等车辆特征识别工作温度-45℃~+90℃6.7.11LED补光灯高品质LED灯珠,数量≥16颗色温≤3500k光通量≥1400lm最佳补光距离16-26米补光功率<30W触发方式:电平量触发电源范围AC220±20%可在-40℃~70℃温度环境正常工作防护等级达到IP67寿命不小于50000小时脉冲信号自检,无需设置,自动根据摄像单元数字脉冲信号进行高频闪光补光6.7.12LED频闪红外白光爆闪一体灯LED色温≤4000K≥16颗LED灯珠支持白光爆闪红外爆闪切换补光距离18-32米可在-40℃~70℃温度环境正常工作防护等级:IP66回电时间≤60ms7电气工程设计7.1电气工程设计范围7.1.1工程概况重庆市大足区五星大道进行疏堵改造,改造后路幅为:2.5(非机动车道)+3.5×2+3.25×2(机动车道)+0.25(路缘带)+6(8)(中央分隔带)+0.25(路缘带)+3.5×2+3.25×2(机动车道)+2.5(非机动车道)=38.5(40.5)。五星大道起于五星大道与S309省道衔接点,沿南向延伸,穿清明桥路,跨濑溪河,随后与一环南路东段及五星大道平交,止于二环南路,道路全长2257.964m。本次设计包含道路照明系统、道路照明供配电系统、道路照明安全接地系统设计;既有3台箱式变电站利旧,3台变压器低压电源均为380/220V。7.1.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设计合同及委托书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及验收规程》CJJ89-201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167.《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9.《2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10.本院相关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及图纸。7.2供配电系统7.2.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压照明设备均为三级用电负荷,各照明回路采用AC380/220V供电,LED单灯在开关电源后采用DC24V供电。7.2.2供电电源及变压器选择本工程道路照明总容量约为50kW。本工程照明设备采用既有三座户外箱式变电站供电。箱变进线电源引自城市10kV电网或由环网供电,箱变低压出线采用220/380V电压,三相供电。7.2.3配电方式路灯箱变的供电半径可覆盖本项目全部供电区域,要求正常运行情况下,照明灯具端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90%至105%。7.2.4无功补偿所有路灯灯具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在箱变内再设集中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5。7.2.5电能计量箱式变电站采用低压集中计量(广告和景观照明分别独立计度);计量表的选择及参数要求应遵循当地主管单位要求设置。7.3照明系统7.3.1照明布置方式(1)五星大道照明采用莲花型华灯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方式,选用Ⅱ类配光中投射半截光型LED灯具。每座华灯总功率320W,由4盏80W的LED灯具组成,每盏灯具旋转对称,旋转角90°。杆高15m,每盏灯臂长1.5m,仰角10°。道路扩宽处及交汇区采用增大灯具功率及缩短灯杆间距方式以满足交汇区照度要求,标准路幅段灯杆间距36米左右。(2)灯具位置采用道路里程桩号定位,具体布置详照明平面图。7.3.2灯杆、灯具、光源、电器主要参数要求(1)灯杆路灯采用同质热浸锌静电喷塑材质金属灯杆,其制作应符合相应行业标准。(2)灯具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具,灯具的仰角8°,防护等级为IP65,外观颜色采用蓝色或建设方指定的其他颜色。灯具连续点燃3000h的光源光通量维持不应小于96%;灯具连续点燃6000h的光源光通量维持不应小于92%。(3)光源光源采用高光效、寿命长的LED灯。(4)电器每座路灯的相线及中性线应装设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在供电的进电侧。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额定电流为3A,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7.3.3照明控制模式及技术要求(1)前期采用时间控制和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并预留控制接口,后期统一接入路灯管理处的四遥控制系统,在箱变内预留控制器的位置。要求道路开关灯的天然光照度水平为:开灯和关灯时的天然光照度水平为20lx。(2)本工程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新型节能技术,采用上半夜稳压节能,下半夜降压减流节能,要求节能效率不得小于20%,解决了夜间过压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并有效地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在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的照度标准,解决了在传统的间隔关灯方式夜间照度不均匀的问题,该系统配备远程通信接口,供路灯管理处远程四遥控监控,在箱变内统一安装。(3)当智能照明系统出现故障时,采用备用节能设计半夜间隔关灯方式(关掉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以节约电能。7.3.4照明线缆及敷设(1)供电干线采用YJV-0.6/1kV单芯铜芯电缆,采用AC380/220V三相五线制低压供电,电源由箱式变电站供给。由供电干线引上至顶部灯具的分支线采用BVV-0.3/0.5kV-3(1x2.5)的绝缘护套线,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的接线顺序为:L1、L2、L3、L1、L2、L3的三相跳接顺序。(2)在每处灯杆旁均设置一个分线手孔井,在电缆保护管过街处,其两端均设置手孔井。灯具的分支线与照明干线的接线方式采用电缆绝缘穿刺线夹的分线方式。检查井用UPVCφ75mm的塑料管接入附近的雨水系统,亦可采用自然渗漏的方式。(3)电缆芯线的连接采用压接,所有的连接接头必须在检查井内,保护管内不得有电缆接头。(4)在每一个接线井内的电缆应留有0.5m长的余量。(5)手孔井外壁需进行防水处理,防水具体做法参照西南11J201柔性防水屋面做法,按照III级防水处理。(6)机械敷设电缆时,铜芯电缆最大允许牵引强度不宜大于70N/mm2。(7)照明管道在人行道下采用4孔(BWFRPΦ100x(2)电缆保护管埋地暗敷,沿灯杆外侧敷设,在车行道下采用4孔(BWFRPΦ100x(3)电缆保护管埋地暗敷。(8)照明管道在人行道下埋深不应小于0.5m,在绿地和车行道下埋深不应小于0.7m。7.4照明节能措施7.4.1光源、电器的选择;灯具效能标准及选择光源采用高光效、寿命长的LED灯;灯具效能限制为110W/m;灯具效率不低于90%。灯具的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7.4.2配光曲线的选择与要求LED灯具纵向配光类型为中配光,横向配光类型为窄配光。色品容差不大于7SDCM,在寿命周期内光源的色品坐标与初始值的偏差不应超过0.012。7.4.3照明功率密度的控制,LPD标准值及设计值本工程照明功率密度值:LPD=0.76W/㎡或0.67W/㎡(满足规范要求次干道LPD≤0.8W/㎡)。7.4.4照明管理和控制措施照明节能设计采用智能型照明控制系统,上半夜稳压节能,下半夜减流节能,解决夜间过压照明造成的能源浪费,有效地延长LED灯的寿命。也可采用半夜间隔关灯方式(关掉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以节约电能。在半夜灯运行方式下,保证在道路的直线段,路面亮度不低于所有灯具全开时的50%;道路交叉口,路面亮度不低于所有灯具全开时的100%。当智能照明系统出现故障时,采用备用节能设计半夜间隔关灯方式(关掉不超过半数的灯具),以节约电能。7.4.5供电节能措施采用能效等级为1级的SC(B)13型节能变压器;箱式变电站内部电器元件选用绿色环保,低能耗产品;合理选用铜芯配电电缆及分支电线;所有路灯灯具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在箱变内再设集中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5。变压器设置在负荷中心位置,尽量保证三相负荷平衡。7.5安全措施7.5.1防雷及过电压保护措施与要求(1)在箱式变电站内高压进线设置避雷器,低压总进线端设置浪涌保护器;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2)道路灯杆利用自身金属杆作为接闪器,要求壁厚不小于4mm。利用金属灯杆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与基础钢筋接地作可靠连接。(3)对安装高度在15m以上或其他安装在高耸构筑物上的照明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配置避雷装置。7.5.2接地型式的选择与要求(1)道路照明配电采用TN-S制接地系统。(2)本工程设置专用PE线,为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PE线采用与相、零线同截面的铜芯线,且同管敷设。沿道路照明管线纵向通长敷设一根-40x4mm热镀锌接地扁钢作为接地体,该接地体首端与箱式变电站工作接地可靠连接;该接地体除在道路一侧第一盏路灯基础和最末一盏路灯基础重复接地外,还要求每隔150m再设重复接地;接地极为两根长2.5m水平间距5.0m的L50mmx5mm角钢接地体,要求其上部埋深不小于0.8m,底部制成尖角形,两根角钢之间采用-40mmx4mm热镀锌扁钢联接,灯杆基础钢筋、镀锌扁钢、灯杆、基座等金属体均应与PE线可靠联接,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Ω。(3)箱式变电站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钢管接地极DN50L=2.5m,上端部埋深0.8m,水平间距5m,接地极连接采用热镀锌扁钢-50mmx5mm,实测接地电阻不大于4Ω。所有接地装置等金属件的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4)沿道路照明管线纵向通长敷设一根-40x4热镀锌接地扁钢作为接地体;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1\*GB3①变配电箱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2\*GB3②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拦等;=3\*GB3③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4\*GB3④路灯的金属灯杆和金属外壳;=5\*GB3⑤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7.5.3接触电压的控制与保护(1)在每个照明出线回路设置断路器对回路故障予以隔离;在每个单灯回路相线设置单相熔断器对单灯故障予以隔离。(2)为提高末端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满足熔断器灵敏度校验,相线与零线等截面配置。7.5.4末端短路电流的控制与保护每座路灯的相线及中性线应装设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安装在供电的进电侧。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额定电流为3A,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s。7.5.5电缆分支方式的选择与要求由供电干线引上至顶部灯具的分支线采用BVV-0.3/0.5kV-3(1x2.(5)的绝缘护套线,采用绝缘防水穿刺线夹与照明干线连接;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的接线顺序为:L1、L2、L3、L1、L2、L3的三相跳接顺序。7.5.6结构安全措施与要求(1)要求灯杆设置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灯杆基础回填土密实度≥95%,管道回填土密实度≥90%;基础开完后应将坑底夯实;若土质等条件无法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沉降措施。灯杆基础预埋钢筋笼应与灯具安装螺栓可靠连接,螺栓预留安装位置应有防腐蚀措施。桥梁等易发生强烈振动的场所,道路照明路灯灯具应设置防坠落措施。(2)路灯手孔井井盖类别定为D400,试验荷载≥400F/kN,井盖试验允许变形值应符合GB/G23858-2009表7相关要求。要求井座底面支承压强≥7.5N/mm2。7.5.7防盗安全措施与要求箱式变电站应具有防损坏及倾覆报警措施;道路照明低压配电电缆应设置防盗措施。设计采用防盗手孔井;手孔井盖、户外路灯配电柜,均应设置需使用专用工具开启的闭锁防盗装置和防盗措施。灯杆检修门要求设置合页式防盗绞链,并配用专用钥匙。8绿化景观设计(1)设计范围设计总长约6150m。其中清明桥到二环南路长约2300m(罗汉桥段长约100m),二环南路起,到渝蓉高速上跨桥为止,长约3850m。红塔中学至二环南路现状中分带绿地为8m宽,局部地段没有中分带;两侧非机动车道宽约1.1m。二环南路起,到渝蓉高速上跨桥为止,没有中分带,两侧非机动车道宽约3m。(2)现状植物景观现状以香樟、雪松、重阳木、桢楠、黄葛树、小叶榕、银杏、紫薇、海棠、碧桃等乔木,灌木以桂花球、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为主,城市区段林下以草坪+时令草花为主。现状绿化简洁大气,植物长势很好,效果佳。(3)改造设计思路延续现状中分带绿化空间模式,最大限度利用现植物,有季相色叶景色变化。红塔中学至二环路南中分带8m(有一半的中分带保留现状),二环路南至渝蓉高速中分带6m。中分带绿化方案全线拉通,与现有的中分带景观一致采用大规格香樟+雪松,间隔8m栽植。采用50m长现状景观乔木组合(疏林草坪)+30m长色叶植物组合(乔灌草多层次)为一个景观单元进行进行交替布置。50m长现状景观乔木组合,延续现状的1株香樟+2株雪松(间距8m栽植)的组合方式,能保持中分带视线通透,开阔大气,乔木下平坦草坪为主,色带用调整为流线型,色带单元扩大到20m为一个单元,采用木春菊、地被海棠、一串红等时令花卉,尺度做大。30m长色叶植物组合包括紫薇、美人梅、桂花球等组合为景色变化单元。此方案最大限度延续现状中分带绿化景观格局,疏林草坪景观单元+带开花小乔木、桂花球的景观单元相得益彰,对比明显,给居民和游客带来景观空间的新意。9施工要求9.1路面工程9.1.1面层1)沥青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中A级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A级道路石油沥青70#技术要求试验项目70#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5~+1.0T0604延度(10℃)cm≥15T0605延度(15℃)cm≥100T0605软化点(R&B)℃≥46T0606闪点℃≥260T0611动力粘度60℃Pa.s≥180T0620含蜡量(蒸馏法)%≤2.2T0615密度15℃g/cm3实测记录T0603溶解度%≥99.5T0607薄膜烘箱试验163℃×5h质量损失%≤±0.8T0610针入度比%≥61T0604延度10℃cm≥6T0605应用于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SMA-13的改性沥青应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中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剂量以内掺法计量为准。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材料采用4%SBS改性沥青(96%AH-70石油沥青+4%SBS改性剂)。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试验方法针入度(25℃、100g、5s),不小于(0.1mm)40~60JTJT0604-2000针入度指数PI≥+0.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JTJT0605-1993软化点(TR&B),不小于(℃)60JTJT0606-2000运动粘度(135℃),不大于(Pa•s)3JTJT0625-2000闪点,不小于(℃)230JTJT0611-1993溶解度,不小于(%)99JTJT0607-1993弹性恢复(25℃),不小于(%)75JTJT0662-2000离析,软化点差,不大于(℃)2.5JTJT0661-2000RTFOT后残余物质量损失,不大于(%)±1.0JTJT0610-1993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JTJT0604-2000延度(5℃),不小于(cm)15JTJT0605-19932)粗集料根据重庆市内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能,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力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加工,其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中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表面层其它层次石料压碎值(%)≤30≤30洛杉矶磨耗损失(%)≤35≤35表观相对密度≥2.45≥2.45吸水率(%)≤3.0≤3.0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的颗粒含量(%)其中粒径小于9.5mm的颗粒含量(%)≤20--≤20--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软石含量(%)≤5≤53)细集料沥青面层的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机制砂及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中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表观相对密度≥2.45坚固性(>0.3mm部分)(%)-含泥量(<0.075mm的含量)(%)≤5砂当量(%)≥50亚甲蓝值(g/kg)-棱角性(流动时间)(s)-4)填料沥青混合料的填料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中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项目指标表观相对密度(t/m3)≥2.45含水量(%)≤1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0~100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5)沥青混合料①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沥青面层混合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5.3条及附录B的要求,见下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混合料类型SMA-13AC-20CAC-25C通过右边筛孔(mm)的质量百分比(%)31.510026.510090~10019.090~10075~9016.010078~9265~8313.290~10062~8057~769.550~7550~7245~654.7520~3426~4524~402.3615~2616~4416~421.1814~2412~3312~330.612~208~248~240.310~165~175~170.159~154~134~130.0758~123~73~7②混合料性能要求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中面层AC-20C和下面层AC-25C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类型SMA-13AC-20CAC-25C马歇尔稳定度,KN≥6.0≥8.0≥8.0流值,mm-2~4.52~4空隙率(VV),%3.0~4.02~43~5矿料间隙率(VMA),%≥1710≥12.5沥青饱和度(VFA),%75~8555~7065~75马歇尔残留稳定度,%≥85≥80≥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80≥75≥75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250020002000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两面各75两面各75动稳定度,次/mm≥3000≥6000≥6000③抗车辙剂的性能要求为提高沥青混泥土路面的性能,在本路段路面6cm中面层沥青混凝土AC-20中加入抗车辙剂,掺量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公斤,并应符合下表所列的技术要求:指标要求粒径≤4mm密度1.0±0.1g/cm3软化点≤130℃熔融指数≥8g/10min添加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动稳定度≥2800次/mm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选用抗车辙剂必须取得《重庆市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证书》,并在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6)粘层、透层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沥青透层油的洒布;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透层油用乳化沥青PC-2,粘层油用乳化沥青PC-3。②在基层养生结束并清除基层表面松散颗粒的尘土后,洒布透层沥青,透层沥青洒布量0.8~1.2Kg/m2,洒布透层沥青的基层上应禁止除施工车辆外的一切车辆通行,施工车辆在其上通行也应慢速行驶,严禁在其上调头,转弯,防止透层沥青局部脱落,对局部脱落的地方要进行修补;待满足相关要求后铺筑沥青砼下面层。③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洒布前,应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施工。④粘层油的洒布量为0.3~0.6L/m2,并不能污染环境。7)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压实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以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0C后,方可开方交通。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筑的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8)质量标准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标准应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16)要求:压实度:实验室标准密度的95%,平整度:σ不大于2.0mm,IRI不大于3.3m/Km厚度容许偏差:总厚度-10%,上层厚-5%中线高程:±20mm横坡度:±0.5%宽度:0,+300mm抗滑构造深度(砂铺法):不小于0.55mm横向力系数SFC60:不小于54弯沉值:不大于设计值9.1.2稀浆封层稀浆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矿料级配、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所提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品种及代号试验方法PCRBCR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阳离子(+)T0653筛子剩余量(1.18mm)不大于%0.10.1T0652粘度恩格拉粘度-1~103~30T0652沥青标准粘度s8~25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5060T0651针入度(100g.250C.5s)0.1mm40~12040~100T0604软化点,不小于0C5053T0606延度(50C),不小于cm20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97.5T0607与矿物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1d,不大于%11T06555d,不大于%55T0655稀浆封层矿料级配通过下列筛孔的质量百分比(%)筛孔尺寸(mm)9.54.752.30.150.07510070~9045~7028~5019~3412~2517~185~15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实验项目稀浆封层快开放交通型慢开放交通型可拌合时间(s)25℃≥120≥180粘聚力试验(N.m)30min≥1.2—60min≥2—负荷车轮黏附砂量(g/m2)≤450湿轮磨耗损失(g/m2)浸水1h≤800浸水6d—轮辙变形试验的宽度变化率(%)—9.1.3基层、底基层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碎石质地坚硬,并符合规定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混凝土拌和养护应采用饮用水,浇筑混凝土模板采用钢模板,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31000MPa,混凝土弯拉强度不小于4.5MPa。混凝土在浇筑抹平后,应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拉毛压槽深度为1~2mm。1)质量标准砼弯拉强度:≥4.5MPa平整度:不大于3mm;横缝拈折度:允许偏差10mm;板宽允许偏差:-20mm;厚度允许偏差:±10mm;纵断面高程允许偏差:±10mm;路拱横坡度:±10mm且不大于±0.3%;2)混凝土外观质量要求①混凝土表面不得有脱皮、印痕、裂缝、石子外露和缺边掉角现象。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5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②路面侧石直顺、曲线圆滑。③路面拉毛纹理适宜。④伸缩缝必须垂直,全部贯通。3)水泥混凝土板胀缝、纵缝、缩缝(施工缝)②横向接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传力杆的平缝形式;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其他情况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形式。横向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宽度为3~8mm,槽内填塞填缝料。4)材料要求①水泥用于混凝土板的水泥应采用强度高,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并且其物理性能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多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及化验单,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应经试验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结块或变质水泥不得使用。②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重庆市采用特细砂,细度模数不小于1.2。③碎石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筛孔尺寸(mm)4020105累计筛余量(%)0~530~6575~9095~100石料强度等级2级(饱和极限抗压强度80~100MPa)针片状颗粒含量<1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④水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清洁,使用非饮水时,应经过化验,硫酸盐含量(按SO4)计不得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⑤钢筋钢筋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