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_第1页
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_第2页
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_第3页
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_第4页
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6W逻辑主线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藏粮于地”的问题探究为例摘要:本文以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如何‘藏粮于地’”专栏为主题,在归纳整理粮食、耕地和国家安全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整体融合式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即通过一条主线”粮食与地的关系“,探究人与地之间的关系,进而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观,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关键词:藏粮于地;问题探究;教学设计;6W;【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本节课以“6W”(Who—Where—When—What—Why—How)为逻辑主线,就“如何‘藏粮于地’?”展开教学,Who(谁来做)、Where(在哪里——地理位置、地理分布)、When(什么时候——地理过程)、What(是什么——地理特征)、Why(为什么——因果关系)、How(怎么做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地理联系)等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在质疑交流过程中获取知识,围绕“人与地的关系”这条线索讨论如何保护耕地资源,培养学生的环境资源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材分析】如何“藏粮于地”,是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2019年版)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问题探究”部分,旨在检验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熟悉程度与运用能力。内容呈现如下:“藏粮于地”的含义是什么(what)?→为什么“藏粮于地”(why)?→如何“藏粮于地”(how)?本课题内容研究较复杂,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关键点,教师采用“6w”即“藏粮于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教学逻辑展开,教师借助多媒体和具体的案列呈现问题线索,增加学生的真实情景感,学生意识到保护耕地重要性从而上升到国家意识。【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新闻上报道我国粮食安全和耕地资源的知识,但是没有仔细研究过相关政策文件,多数学生对于这方面内容关心较少;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内容,对粮食状况和耕地资源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加深对粮食安全与耕地关系理解,并落实到行动中如何藏粮于地,将“知”更好地转化为“行”。【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分析中国耕地资源状况,说明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2、通过读耕地和粮食的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体会耕地安全对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教学重点】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藏粮于地的措施。【教学难点】藏粮于地的可行方案。【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新闻导入、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学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环节一、新闻导入师:教师播放新闻:2021年,“中国主要粮食产量超30年断层式第1”的视频,学生了解中国粮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有网友评论说:虽然这个事情上了热搜,但是我们要有两个清醒的认识。第一,我们不是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时代,而是活在一个没有饥饿的中国。2020年全球还有三分之一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第二,从放弃耕地红线靠国际市场解决问题,到粮食生产过剩需要自降产能,这些年一直有人试图忽悠我们。教师提问:(1)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你认为我们还需要担心粮食安全问题吗?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2)你是否赞同这位网友的看法?你认为应该怎么样才能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设计意图:热点事件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热评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正确理性看待当前粮食状况,同时带着疑问”如何将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进入今天的课堂,引发学生好奇,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环节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比较“藏粮于仓”和“藏粮于地”的异同(what)材料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策略有效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然而,在过去数十年中,为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农业一直沿循高产入、高产出的模式。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的同时,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退化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什么是“藏粮于仓”?其优缺点是?(2)结合课本知识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与“藏粮于仓”相比强调的重点有何不同?生:分析所给的材料,结合课前文献查阅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设计意图:教师按照时间线索推进教学情节,我国之前一直采用“藏粮于仓”的策略,现在转变为“藏粮于地”,学生思考二者的不同,将二者联系起来更好的总结“藏粮于地”的优势,同时易于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探究二探究为什么要“藏粮于地”?(why)材料一:耕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的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1年),我国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2]。材料二: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条件所决定的土地质量差异。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公报公布如下:全国耕地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4.76等,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2]。材料三: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农业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促使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从产量上看,我国的粮食安全不存在问题。但是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库存压力和巨大的仓储财政负担,并产生大量的陈化粮,造成粮食浪费。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的进一步升级,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且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世界粮食市场也发生异动,粮价上扬、一些国家宣布禁止出口粮食。

教师提问:(1)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2)你认为需不需要担心粮食安全吗?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3)综上所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藏粮于地”?设计意图:教师展现我国耕地资源状况的图表,用数据证实更为客观、科学,同时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教师呈现“藏粮于地”的资料,提供部分角度供学生借鉴思考,学生从图表资料中总结“藏粮于地”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考虑其他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三探究如何“藏粮于地”?(how)材料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目前我国的耕地现状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下降以及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近年来,我国耕地总量基本稳定,但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的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全国针对各自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因地施策。教师提问:(1)结合材料和课本,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耕地?(2)分析“藏粮于地”的典型案例,你认为“藏粮于地”的成功之处在于?(2)结合身边实际你认为有哪些可行方案?举例说明。生:分析所给的材料,结合课前文献查阅思考问题,小组讨论。设计意图:教师展现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材料,学生学会发现耕地所面临的问题,从问题切入,抓住保护耕地的关键方面。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当地如何“藏粮于地”发散学生的地理思维,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进一步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环节三、板书设计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图5板书设计图设计意图:教师将“藏粮于仓”到“藏粮于地”的转变用逻辑框架呈现出来,按照“6W”的教学逻辑将“藏粮于地”是什么?为什么要“藏粮于地”和怎么做?串联起来,用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形成严谨的结构框架,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环节四、作业师: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当地有哪些藏粮于地的措施,了解相关粮食耕地政策,写一篇心得体会。生:学生完成布置的作业。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当地“藏粮于地”的具体措施,将乡土地理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从小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问题探究为主,围绕6w逻辑主线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进行提问,层层递进,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耕地的利用和影响,通过新闻热搜,引导学生从辨证角度看待粮食、耕地安全与国家安全,教师提供问题线索,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继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为“‘藏粮于地’是什么?为什么‘藏粮于地’?如何‘藏粮于地’?”教师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既考虑“地”对“人”的影响,也考虑“人”对“地”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最后升华思想与家国情怀和人地协调观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选择适合学情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将人地协调观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