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PAGEPAGE4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一、单选题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A、贵族政治B、古代民主政治C、古代官僚政治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A、自然景色B、文化景观C、奇异地貌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A、直线性B、跳跃性C、渐变性(传承性)D、突变性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A、智圆行方B、行规守矩C、极尽浪漫D、融汇贯通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A、分析理性B、实用理性C、非实用理性D、创造性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A、魏九品中正制B、秦三公九卿制C、唐三省六部制D、宋三省六部制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A、道德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人本主义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A、形式逻辑B、辩证逻辑C、伦理学D、自然哲学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A、道德观B、逻辑观C、阴阳观D、五行观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A、个人理想B、国家民主C、群体道德与和谐D、个人尊严与自由30.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____A、隆礼重法B、性恶论C、性善论D、四端说31、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指____。A、《诗》、《书》、《礼》、《乐》、《易》B、《诗》、《书)、《礼》、《论语》、《孟子)C、《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D、《诗》、《书》、《礼》、《易》、《春秋》32.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____。A、秦朝
B、宋朝C、元朝D、明朝33.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____。A、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B、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C、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D、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34.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____。A、仁、义、礼、智、信
B、仁、义、礼、智、勇、C、忠、孝、仁、爱、信
D、知、礼、义、廉、耻35.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____。A、道器用B、人才学C、本原用D、法刑赏36.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____举行的。A、乡一级
B、县一级
C、州一级
D、省一级37.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A、朱熹
B、王阳明C、张载D、陆象山38.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____。A、殷商
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39.文化是群体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有____。A、超个人性B、历史性C、地域性D、民族性40、中国古代哲学中,提出“知行合一”说的是____A、朱熹B、孟子C、张载D、王阳明41.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正确的是____A、什么也不用做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C、不做什么也就等于什么都做了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42.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____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43.《老子·五十八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____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辩证思维D、抽象思维44.魏晋时期的玄学也被称为____A、新佛学B、新儒学C、新易学D、新道家45.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____A、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B、社会的和谐问题;C、帝王的统治之术D、经济的发展问题46.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道家和佛学思想方法而形成的学说被称为____A、理学B、玄学C、心学D、郑学47.在先秦诸子中,曾与儒家一起并称为显学的是____A、法家B、墨家C、道家D、兵家48.既主张“隆礼”,又要求“重法”的是____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49.主张“致良知”的是____A、朱熹B、张载C、周敦颐D、王阳明50.提出仁政说和性善论的是____A、孔子B、曾子C、孟子D、荀子51.“化性起伪”的命题源自____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5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是____A、仁义孝悌B、重义轻利C、谦和礼让D、真诚守信5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一语出自____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54、提出“心统性情”说的是A、张载B、孔子C、朱熹D、王阳明二、名词解释1.宗法制2.天人合一3.“仁”4.三纲五常5.直觉6.三才之道7.“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8.人性论9.合理外推10.涅槃11.“致良知”12.民族思维方式13.本、原、用14.中和之美15.存异三、判断题1.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2.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开放的文化。3、中西文化应该趋同。4、中国传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农耕自然经济。5、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最有名的,被时人称为“显学”。6.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7.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8.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不讲个性。9.宋明理学将道德提高为本体,重建了人的哲学。10.中国历史上的三教是指儒、法、道三教。11.庄子哲学是以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本体论哲学。12.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的思考。13.子思主要发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14.唐宋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15.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顺任自然,长生久视,修性养生,超迈逍遥。16.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的特点。17.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自然宗教。18.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派别是张载的气本论、朱熹的理本论和王阳明的心本论。19.王阳明的心学的一大特点是“以正人心为本”。20.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21.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当下自识本心,强调自性是佛,平常是道。四、简答题1.简述文化的含义?2.简述华夏文化形成的过程。3.中国传统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带来什么结果?4.在思维的属性方面,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5.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6.中国哲学的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及其共同点是什么?7.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8.试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优劣。9.惠能禅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0.为什么说秦以后宗法制已名存实亡?11.中国“月令图式”的辩证性包含什么意义?12.漫谈你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现状等)13.简述孔孟荀人性论的区别。14.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有哪些?15.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与欧洲的人文主义异同。16.简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17.简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8.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19.试述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0.如何理解《周易》所包含智慧。(以乾坤两卦为例)21.试比较唐代文化与宋代文化有何不同?22.中国古代儒道互补系统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填空题1.文化是人类______和______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____。2.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____、____、____和____。3.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时期。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___。5.神话传说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____、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___”拓疆期,后为利用“____”交流期。7.理学“二程”指的是程颢和____。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___朝的____制。9.周易包括____和____。1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_____。11.人性论是中国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的“性善论”、____的“性恶论”及____的“性三品说”。13.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14.“民为贵,社稷为重,____”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15.宗教历史可分为____和____两个阶段。16.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______、____、____。17.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人西藏地区.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敦,俗称____。18.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____称为佛教四大名山。19.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20.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___和____。21.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思想。22.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和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23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____。24.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____仁之端,____义之端,____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25.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主要有___、___和___。26.群己关系的价值观来看,儒家和道家分别突出___原则和___原则27.宗法制形成于__代,__代以后名存实亡。28.__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参考作案一、单选题1A2C3A4B5C6A7B8B9D10C11D12D13A14D16C17A18B19A20B21B22C23C24B25D26C27B28B31D32A33A34A35C36D37A38C39A40D41B42B43C44D45A46A47B48D49D50C51C52B53C二、名词解释1.宗法制:宗法制是古代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其主要精神是嫡长子继承制。2.天人合一:就是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3.“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表现为“爱”。但与“博爱”不同,其“爱”是“有差等”的,包括两种:上对下之“爱”,含情爱和恩爱(关怀、同情、支持、扶助、指导,等等;下对上之孝,含情爱和敬爱(尊敬、报答、服从、仰慕,等等)。4.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5.直觉:在一瞬间产生某种直接的、大致的想法,但这种想法较笼统,不精确,以致不知从何说起。简单地说直觉是过去知识、经验和思维形式的简单组织。6.三才之道:天地人为三才,天道即阴阳之道,地道即刚柔,人道即仁与义。7.“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就是在看似互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一种时空结构,以便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自此事物了解彼事物的目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8.人性论:中国古代对人性善恶及善恶性质的讨论,是中国人文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9.合理外推:这是中国传统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的一种方法。10.涅槃:梵文音译,意译“灭”、“灭度”、“无为”等;或称“般涅槃”,意译“圆寂”,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就是在熄灭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11.“致良知”:就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需从良知上去扩充善念,消除恶念,保持良知不偿失,这样的人就不会发生与良知相违背的言论行为。人们进行的这种道德修养的过程称之为“致良知”。12.民族思维方式:就是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和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及公认的观点。13.本、原、用:这是墨子提出的用于推理条件的“三表法”。本,历史经验;原,人们的感觉经验和见解;用,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14.中和之美:中国传统文学的特征之一。指的是在审美范畴中,内心情感的不偏不倚,以及矛盾对立面的和谐统一、相济相成的外在表现的美的形态。15.存异:这是中国“和”文化结构的起点和基础。即组成“和”系统的各个要素必须是具有自己不同于基他要素的个性,相互间才会有吸引力,才能组成系统。这是系统形成的第一步。三、判断题1.(×文化具超个人性。也就是说,文化不可能是个人创造出来的。)2.(×任何能够称之为传统的文化,都没有性格上的封闭和开放之分,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可能是既有封闭的一面,也有开放的一面,只是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3、(×文化“趋同”意味着各地文化不再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制约,文化的进化就会停止。)4、(√)5、(×不是易经,而是易传)5、(×是“儒墨”)6.(√)7.(√)8.(×中国文化讲中和,既有个性,又能融会贯通。)9.(√)10.中国历史上的三教是指儒、法、道三教。(×中国历史上的三教是儒、道、佛三教)11.(√)12.(√)13.(√)14.(×隋唐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15.(√)16.(√)17.(×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人为宗教)18.(√)19.(√)20.(√)21.(√)四、简答题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又被称为“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独特的生存方式与发展的本质,它与动物界,与自然界有着本质的区别。狭义文化又称为小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主要偏重于了解积淀在具体物质之中的,体现在人的行为模式上的人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与其兼容的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2.黄河中上游华夏文化圈的形成:姬姓黄帝部落→华族和夏族→华夏文化圈;姜姓炎帝部落→融合进华夏文化圈。黄河下游齐鲁一带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各部落,他们开创的文化形成黄河东部的东夷文化(鸟夷)文化圈。黄河东西两大文化圈相向发展,在中原汇合起来,形成华夏共同体。3.(1)抵消了绝对的悲观主义,产生“乐感文化”;(2)培养出浓厚的历史感──预测的手段之一;(3)导致“应变”的习惯产生。4.中国的思维方式偏向于辩证、整体性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功能(干什么用),属于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智慧”。西方的思维方式偏向于分析、具体地看待问题,注重研究事物的实质(是什么),属于知性思维,这种思维水平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智商”。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以“仁”建构起来的。(1)“仁者爱人”,“爱人”是“仁”的核心内容。(2)“仁”是“忠恕”的合体,“忠”,就是务求自己。基本含义是对别人尽心尽力,是人们在一定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责任感;“恕”指从自己本心推己以及于人,一方面,己之所欲,施之于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孝悌是为“仁”的根本。(4)实行“仁”的原则是“为仁由己”。“为仁由己”思想,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的特征。6.中国哲学有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即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和宋明理学。一般来说,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这四大思想传统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智慧,它们的哲学基本上是人生哲学,也相应地是一种实践哲学。7.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征,即其地域性.但其文化又能超出原有地界,因而带有一种普遍性质.这是因为①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有一些东西为全人所共有。②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8.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道德性,而人的道德性在人初生时就萌芽了,称为“善端”,包括“侧隐之心”、“羞恶之必”、“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在人长成后,可发展为“仁”、“义”、“礼”、“智”。荀子的的“性恶论”则认为人性分两类,一是“天性”,是人兽共有的自然之性;一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道德性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伪”性。人要具备道德之性,就要“化性起伪”。9.一是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心即佛”、“见性成佛”。二是无念为宗。三是提倡不诵经义、不习禅定的简易修持方法。四是提倡顿悟成佛。认为佛性本有,心性本净,无须渐修渐悟,只要顿悟本性,即可“立地成佛”。五是主张即事修行。修行无需出家,“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所谓“悟在刹那间”、“悟在担水砍柴间”。认为行坐卧皆是坐禅。10.(1)地主制经济取代领主制经济,宗法统治失去经济基础;(2)中央集权式的官僚等级制取代宗法等级制,宗法统治失去政治基础。(3)多子分继财产制削弱了宗法继承制(嫡长继承制)。11.(1)带有有机论色彩的过程性思维;(2)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3)“月令”图式──普遍联系;(4)缺乏严密论证的非知性思维。12.略。(可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现状等)13.(1)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重视后天的社会环境,以此做为人性分析基础。(2)孟子认为人皆有四端之心,这是不学而成的良知良能,四端经由涵养即成仁义礼智四德,所以人性善。(3)荀子认为生之谓性,不学成能,不事而成的是人的自然需求,如饥餐渴饮。顺此而为必会产生争夺,造成恶果,所以要隆礼重法,化性起伪。14.(1)天人合一。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因而可以达到统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肯定在天地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3)贵和尚中。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而实现“和”的根本途径在于保持“中”道。(4)刚健有为。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15.欧:产生于近代,是针对神学的产物。其提倡独立、尊严、平等、自由,以个人为主。中国:产生于古代,比欧洲早两千多年,甚至在周初就已萌芽。其是儒家的国家学说的基础,提倡和谐、道德,以群体为主。中欧人文主义相同之处是都突出人的文化和本质,只是视点不同而已。16.(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3)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17.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18.(1)民族凝聚功能;(2)精神激励功能;(3)价值整合功能等。19.(1)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局面;(2)典型的大河使中国文化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汽车销售合同协议书样本简单
- 2025合同驱动的能源管理系统
- 2025客房销售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网络广告制作合同
- 2025混泥土浇筑合同
- 2025年婚礼摄影服务合同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
- 2025合同之各类型详细划分
- 2025跨国技术合作合同(中英文对照)
-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2023-2024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 2024年地基基础(基桩静荷载试验)知识考试题库(供参考)
-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谁是最可爱的人》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
- 保密管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 毒理学新技术
- 2024全新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
- 新生儿贫血护理查房课件
- 电信电源专业应急预案
- “0”何去何从-小数近似数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论文
- GMW 17408-2017 Flexible Expanded Rubber And Rubber-Like Materials原版完整文件
- 人工智能在智能工厂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