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害虫的资料_第1页
甘蔗害虫的资料_第2页
甘蔗害虫的资料_第3页
甘蔗害虫的资料_第4页
甘蔗害虫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蔗害虫的资料第1页/共46页2二、甘蔗害虫种类甘蔗害虫种类很多,据记载在我国已有360多种。钻蛀蔗茎内和在蔗茎表面为害的:蔗螟类、木蠹蛾类(蔗褐木蠹蛾、蔗黑木蠹蛾)、粉蚧(甘蔗粉蚧灰粉蚧)为害叶片的:粘虫类、蝗虫类(蔗蝗、东亚飞蝗、棉蝗、印度黄脊蝗)、蚜虫类(甘蔗绵蚜、甘蔗黄蚜)甘蔗蓟马、甘蔗扁飞虱、甘蔗扁角飞虱为害地下部分的:蔗龟类(突背蔗龟、光背蔗龟、大头霉鳃金龟)、天牛(蔗根土天牛、长牙土天牛)东方蝼蛄、大蟋蟀、白蚁类(家白蚁、土垄大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蔗根蚜黄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甘蔗粉蚧甘蔗绵蚜蔗根土天牛第2页/共46页3第3页/共46页4三、广西甘蔗害虫生态区系结构特点

1.沿海蔗区:白螟是该带的特有种,也是蔗根天牛、蔗龟、蔗根蚜为害地带;

2.右江河谷阶地蔗区:条螟、玉米螟为害带,蔗龟也相当严重;

3.桂西南及桂南台地蔗区:二点螟、绵蚜、蓟马为优势种,也构成蔗根天牛及螨类的为害地带。

4.桂东及桂东南平原、盆地蔗区:甘蔗扁飞虱、黄螟带。

第4页/共46页5三、广西甘蔗害虫生态区系结构特点

5.桂中平原沿河蔗区:由于蔗区沿河分布,土质多为冲积土,小气候湿度大,构成扁飞虱、扁歧甘蔗羽爪螨的为害带。

6.桂中台地蔗区:旱情严重,构成二点螟、绵蚜虫为害带。

7.桂北盆地蔗区:是构成二点螟和台湾稻螟为害带。

8.桂北高寒山区蔗区:褐纹金针虫是该区的特有种。第5页/共46页6

甘蔗螟虫俗称钻心虫,是发生最普遍,为害较严重的甘蔗害虫,发生严重的面积约占甘蔗种植面积的40~60%。常见有种有:属卷叶蛾科的黄螟;属螟蛾科的二点螟、条螟、白螟;属夜蛾科的大螟。黄螟二点螟条螟大螟第6页/共46页7一、分布与为害(一)二点螟

Chiloinfuscatellus

(Snellen)分布:又叫粟灰螟,国内分布广泛分布,北起黑龙江,南迄海南省,西从宁夏,东至台湾等省都有发生。是全国各蔗区重要害虫。为害:苗期:1龄群集叶鞘内侧取食——枯鞘

2龄后蛀害生长点——枯心苗

拔节以后:蛀茎为害——螟害节。在非甘蔗种植区,为害粟及糜子、高粱、玉米等。枯心苗螟害节第7页/共46页8一、分布与为害(二)黄螟

Argyroploceschistaceana

(Snellen)

分布:黄螟在我国华南一些主要产蔗区为害严重。为害:仅为害甘蔗,属单食性害虫。为害状与二点螟相似,早春枯心苗多为黄螟所造成。

第8页/共46页9一、分布与为害(三)条螟

Procerasvenosatus

(Walker)

分布:从华南至东北均有分布。为害:条螟又叫高粱条螟,除甘蔗外,还为害玉米、高粱、粟等禾本科植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心叶——花叶蛀食生长点——枯心蛀茎——螟害节第9页/共46页10一、分布与为害(四)白螟ScirpophaganivellaFabr.

分布:雷州半岛、海南省、广西的合浦、云南的曲江、德宏、台湾南部。为害:初孵幼虫蛀害心叶——心叶展开后常有褐色条纹或小孔。生长点被破坏而引起侧芽萌发——蔗株顶部呈现扫帚状。第10页/共46页11二、生活史和习性

1.几种蔗螟生活史和习性比较虫名二点螟黄螟条螟年发生世代56~74越冬幼虫,残茎、枯心苗终年为害老熟幼虫,叶鞘内侧为害高峰6~9月3~6月,10月5月,10~11月食性寡食性单食性寡食性第11页/共46页12二、生活史和习性

1.几种蔗螟生活史和习性比较虫名二点螟黄螟条螟幼虫为害特点1龄为害叶鞘内侧,可跨节,蛀孔不黄,虫道直1龄为害生长点,不跨节,茎外有横的曲折缺刻1龄取食心叶,可跨节,蛀孔黄,虫道纵横。化蛹部位被害茎地下茎或叶鞘内叶鞘成虫趋光性不强弱弱产卵部位块产,叶背散产,叶鞘基部块产,叶片第12页/共46页13二、生活史和习性

2.几种蔗螟生态学特性比较虫名二点螟黄螟条螟气候因素喜干燥,高坡旱地为害重喜湿,低洼蔗地为害重不耐高温,夏季为害减轻栽培制度连作、留宿根,因越冬基数大,受害重。品种茎硬受害轻,基部叶片易脱落受害轻天敌以寄生卵的赤眼蜂为主第13页/共46页14三、甘蔗螟虫的防治蔗螟的发生期不一致,加上世代重叠、栽培制度的复杂性,使蔗螟防治较困难。

1.农业防治(1)减少越冬虫源数量。①低斩收获蔗株。②及时清理蔗头及枯叶残茎,(3)适时进行剥叶,可以减少螟害节。(4)合理布局和轮种套种。(5)选择抗虫品种。第14页/共46页15三、甘蔗螟虫的防治

2.生物防治(1)释放赤眼蜂。(2)利用红蚂蚁。(3)利用性外激素和性诱剂。第15页/共46页16三、甘蔗螟虫的防治

3.药剂防治(1)沟施颗粒剂。(2)喷雾。第16页/共46页17一、分布和为害为害甘蔗的蚜虫主要有甘蔗绵蚜

CeratouacunalanigeraZehntner、甘蔗黄蚜Melanaphissacchari(Zehntner)、蔗根蚜Geoicaluxifuga,均属同翅目,蚜虫科。

甘蔗绵蚜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国内各甘蔗种植区广泛分布。除为害甘蔗,还可在芦苇、大芒草等野生主寄主上生长繁殖。

第17页/共46页18一、分布和为害黄蚜又名高粱蚜,华南主害甘蔗,零星发生,在东北、华北严重为害高粱。群集于蔗叶背面中脉附近刺吸为害,引起煤烟病、生长不良。

蔗根蚜除甘蔗外,尚取食陆稻及禾本科杂草等植物。多发生于高旱地的宿根蔗。以其成蚜、若蚜群集根部吸食汁液,使蔗根暗褐色,须根萎缩卷曲,叶片早枯,植株变矮,产量和含糖量下降。可水旱轮作或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第18页/共46页19一、分布和为害

甘蔗绵蚜以成虫和若虫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刺吸为害,可造成以下损害:叶片发黄,植株矮化,生长不良;引起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蔗茎含糖量下降;留作种苗萌芽率低,留作宿根则发株差。甘蔗绵蚜引起的煤烟病第19页/共46页20二、发生规律

1.世代:在广西一年发生20代左右。为害高峰:

春:5月~6月,主害秋冬植蔗;

秋:8月~11月,主害春植蔗、宿根蔗,全年主害期。

2.越冬:以有翅成虫在禾本科植物上(如广西在大芒草上)或秋、冬植蔗株上越冬。

3.行孤雌生殖;

第20页/共46页21二、发生规律

4.适温偏旱环境有利于绵蚜的发生;避风地区受害严重;秋植比春植和宿根受害严重,宿根又比新植严重栽培制度复杂受害重;叶片软宽受害重。

第21页/共46页22三、防治方法

1.越冬期防治:在3月越冬成虫迁飞之前,在其越冬产所全面检查,必要时施以药剂,减少越冬虫源数量。

2.生长期防治:应在早期点片发发生阶段进行。(1)喷雾。可用10%吡虫啉、40%乐果。(2)乐果涂茎。乐果10倍液,环涂。(3)施放烟雾剂。

甘蔗绵蚜点片发生期第22页/共46页23一、分布和为害

蔗龟类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主要种类有:突背蔗龟AlissonotumimpressicolleArrw、光背蔗龟AlissonotumpauperBurmeister、痣鳞鳃金龟LepidiotastigmaFabricius等。

种类:国内常见的是突背蔗龟和光背蔗龟两种,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在广西部分蔗区如贵港市、龙州县偶尔严重发生。

寄主:食性复杂,除为害甘蔗还可取食花生、玉米、黄豆等作物。

第23页/共46页24一、分布和为害为害状:成虫:在土中啮食蔗苗基部,造成半圆形缺口,使蔗苗一侧叶片枯萎,甚至整株枯死,直接影响产量。幼虫:取食蔗根,并在地下茎部蛀成孔洞,遇风易折倒。第24页/共46页25二、发生规律

1.世代:每年发生1代。

2.越冬:以幼虫在土内越冬。

3.成虫习性:蔗龟成虫昼伏夜出、对450W水银灯有强趋光性、有假死性。成虫羽化出土依赖降雨。

4.幼虫习性:1、2龄幼虫取食腐殖质,3龄幼虫为害蔗根和地下茎。

第25页/共46页26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水淹法。春夏季在成虫发生期进行,可逼迫成虫出土,进行集中捕杀。

轮作。

深耕。

灯光诱杀。在成虫出土活动期的4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利用黑光灯诱杀。

2.化学防治:种植时药剂盖种。蔗龟成虫为害初期药剂淋施。第26页/共46页27一、分布和为害

甘蔗蓟马

ThripsserratusKobus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区)。

为害:以成虫和若虫在甘蔗心叶、叶尖卷缝内锉吸叶片汁液,令叶片呈不规则的黄色或淡黄色细小斑块。严重时叶尖卷缩,呈黄褐色或紫红色,植株矮黄,影响甘蔗产量。叶尖卷缩不规则黄白斑点第27页/共46页28二、发生规律

1.世代:年发生10余代。5~6月是为害高峰期。

2.越冬:广西南部蔗区可终年为害。

3.成虫习性:成虫产卵在甘蔗心叶内侧或叶尖端部的组织中。

4.幼虫习性:1~2龄若虫行动活泼,3龄行动迟缓,特称“前蛹”。4龄基本上不活动,称“蛹期”。

成若虫均具背光性。

藏于心叶卷缝内的成虫第28页/共46页29二、发生规律

5.环境对发生的影响:蓟马的发生和甘蔗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苗期若遇旱或下雨积水,管理不善,使甘蔗生长缓慢,蓟马为害就严重;反之,甘蔗生长旺盛,心叶展开快,不利于蓟马的生存和取食。

甘蔗蓟马为害苗期甘蔗第29页/共46页30三、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深耕,施足基肥,遇旱灌水,遇雨排水,使甘蔗生长迅速。

2.化学防治:在发生严重时,可用50%杀螟腈、40%乐果乳油、10%吡虫啉等药剂喷施。重点喷于心叶,连续施用2~3次,隔7天1次。第30页/共46页31一、分布和为害为害甘蔗的粉蚧主要有灰粉蚧、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sacchariCockerell,属同翅目,粉蚧科。

分布:我国各省蔗区均有分布。

为害:以成若虫群集在蔗苗基部或青叶鞘包着的蔗茎节下部根带上刺吸汁液,使蔗株生长衰弱,同时排泄蜜露于蔗茎表面,引起煤烟病。甘蔗粉蚧第31页/共46页32二、发生规律

1.世代:年发生8~10代。5~6月是为害高峰期。

2.越冬:以若虫在蔗根、蔗种及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3.成虫习性:主要行孤雌生殖,产卵或产初龄若虫,有翅成虫极少发生。

4.幼虫习性:一龄若虫通过爬行分散到邻近植株,从叶鞘缝隙钻入较嫩蔗茎的根带上聚集为害。成若虫均畏光,只要将叶鞘剥除,便会转移到其他蔗节为害。

第32页/共46页33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无虫种苗。(2)合理轮作。(3)及时剥叶。

2.化学防治:(1)种苗消毒。(2)喷药。在虫口密度大的蔗田,在剥叶后可选用药剂喷雾防治。

第33页/共46页34一、分布和为害在我区为害甘蔗的天牛主要是蔗根锯天牛(又名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granulosus

寄主:该种不仅为害甘蔗,对定植初期的柑桔、龙眼、荔枝幼树和木薯、椰子、油棕、竹子等经济作物为害也很严重。

为害状:以幼虫蛀食蔗种、幼苗、蔗茎基,苗期受害造成死苗;中后期受害至枯萎或折断。以沙质壤土的蔗区受害较重。蔗根土天牛为害造成缺苗第34页/共46页35二、发生规律

1.世代:年发生1代(两年1代?)。5~6月是为害高峰期。

2.越冬:以幼虫在宿根蔗蔸内或蔗蔸附近土中结茧越冬。

4~6月为成虫羽化期。

3.成虫习性:多在雨后出土,在寄主植物附近有机质含量高、湿度适中的沙壤土产卵。

4.幼虫习性:幼虫孵出后以有机质或幼根为食,稍大后啃食主根或地下茎。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

老熟幼虫结茧第35页/共46页36三、防治方法

1.轮种:可水旱轮作,或灌水防治。

2.种前清理:提倡机耕全垦、多犁多耙,尽量杀死土中的幼虫和蛹。

3.人工拾检:犁翻后拾捡土面上的幼虫和蛹室。

4.药剂防治:下种时药剂盖种。宿根蔗在开垄松蔸后,在土壤湿度大时撒施颗粒剂后施肥盖土。第36页/共46页37一、甘蔗白蚁类

1.种类与为害种类:常见种类有下列5种:家白蚁、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歪白蚁。

发生特点:在我国南方蔗区,以干旱的山岗地,特别是新垦地最严重。为害状:在下种期,白蚁从蔗种两端切口侵入蛀食,食尽时只剩下一层外皮。生长中后期,则从地下茎基部蛀入,令蔗株生长不良、叶色发黄,甚至折断。

第37页/共46页38一、甘蔗白蚁类

2.防治方法

(1)垦前清理。可通过深翻、施用灭蚁专用药等方法将白蚁杀灭,力求全面彻底。

(2)种苗处理。50%辛硫磷、40%乐斯本浸种,有良好的保苗效果,持效达2~3个月。

(3)大田防治。甘蔗生长中后期,可选用75%辛硫磷、5%丁硫克百威淋施或撒施于蔗苗基部,然后覆土。第38页/共46页39二、甘蔗飞虱

1.种类与为害为害我国甘蔗的飞虱在10种以上,分布于南方各省蔗区,以甘蔗扁角飞虱和甘蔗扁飞虱为主。甘蔗扁角飞虱以成、若虫群集蔗株中下部或叶背刺吸甘蔗的汁液,引起甘蔗流糖,引发烟煤病和赤腐病。成虫产卵时刺伤中脉。甘蔗扁飞虱成、若虫则喜群集于未展开的心叶内及幼嫩叶鞘内侧刺吸汁液,被害心叶呈淡黄色,叶片僵硬直立。第39页/共46页40二、甘蔗飞虱

2.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剥叶,促进通风透光,合理施肥,促使甘蔗早生快发,提高抗虫能力。

(2)药剂防治。施放烟剂或选用40%乐果、25%扑虱灵、10%吡虫啉喷雾。第40页/共46页41三、甘蔗蝗虫

1.种类与为害为害甘蔗的蝗虫种类达35种,但常见的有异歧蔗蝗、等歧蔗蝗、斑角蔗蝗、中华稻蝗、印度黄脊蝗、东亚飞蝗(散居型)、中华蚱蜢等。在广西,蔗蝗中,以异歧蔗蝗较为常见。近年东亚飞蝗在广西柳州、北海等地蔗区发生为害较重。异歧蔗蝗食性杂,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和咬食野生杂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