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_第1页
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_第2页
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_第3页
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_第4页
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生应激的学习材料第1页/共56页重点与难点重点应激与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反应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变化难点应激的概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细胞反应第2页/共56页内容应激的概念应激的认知评价关于应激的非特异性第3页/共56页应激(stress):应力或压力,指作用于物体引起物体变形的单位面积的力。二十世纪30年代,Selye将其从物理学领域引入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第4页/共56页应激的概念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全身性非特异性普遍性应激第5页/共56页应激时的全身性反应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血液重新分布呼吸增快支气管扩张骨骼肌紧张胃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凝血时间缩短血糖、血游离脂肪酸升高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增多情绪、行为反应等第6页/共56页应激的非特异性如下情况都可以引起上述全身性反应:高度疲劳脊髓横断损伤亚致死量的甲醛、吗啡、阿托品注射过凉、过热等第7页/共56页

应激的普遍性第8页/共56页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1.配偶死亡10023.子女离家292.离婚7324.姻亲纠纷293.夫妇分居65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284.坐牢63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26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327.入学或毕业266.个人受伤或患病5328.生活条件变化257.结婚50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248.被解雇47交际等)

9.复婚4530.与上级矛盾2310.退休45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20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4432.迁居2012.妊娠4033.转学2013.性功能障碍3934.消遣娱乐的变化19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如出生、过继、老人迁入)39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正常)1915.业务上的再调整3936.社会活动的变化18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37.少量负债1717.好友丧亡3738.睡眠习惯变异1618.改行36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1519.夫妻多次吵架3540.饮食习惯变异1520.中等负债3141.休假1321.取消赎回抵押品3042.圣诞节1222.所担负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29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11生活变化单位(LCU)量化表(Holms,1981)第9页/共56页应激概念的形成ClaudeBernard(1813-1878)——

法国生理学家提出的内环境稳定学说是应激概念的基础第10页/共56页应激概念的形成WalterCannon

(1871-1945)——美国生理心理学家提出稳态的概念提出交感神经兴奋在机体紧急情况下起重要作用的紧急学说第11页/共56页1929年Cannon发现动物在格斗-逃跑反应(fightandflightresponse)时,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出了交感神经在机体紧急情况下起到重要作用的紧急学说(emergencytheory)。第12页/共56页应激概念的形成HansSelye

(1907~1982)——加拿大内分泌学家把“应激”这一术语从物理学领域引入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观察到应激时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提出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的概念第13页/共56页30年代末,Selye将牛卵巢和胎盘的提取物注射到大白鼠体内,大白鼠出现肾上腺皮质肥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胸腺和淋巴结萎缩等强烈的躯体变化,进而发现,烧伤、寒冷、多种有毒物质都能引起相似的现象。他认为这些变化是机体适应性反应的表现,因而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应激综合征(stresssyndrome),并提出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在全身适应综合征中起主要作用。第14页/共56页从经典的应激概念形成之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应激研究十分活跃。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及热休克蛋白的研究,为应激研究领域增添了新的篇章。第15页/共56页应激概念的发展70年代Mason在上述应激经典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激首先应当是心理学(psychological)而不是生理学概念——心理应激(mentalstress)Mason将应激的研究重点从生理、病理学转移到心理学。第16页/共56页RichardLazarus(1922-2002)——美国心理学家首创威胁评价概念,提出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17页/共56页Lazarus1966年首创威胁评价概念。他认为事物引起应激是由于它们威胁人的安宁。只有当人与事对人们构成威胁时才能成为应激原,这种威胁可以是躯体的伤害,但更多的是属于心理社会的性质。

第18页/共56页应激概念的基本点应激是由应激原引起的应激是以神经内分泌反应为主的全身性非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适应性、防御性反应;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应激状态。第19页/共56页应激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意义

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持久、强烈的应激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第20页/共56页关于GAS过于强调生物性忽略了应激的认知社会因素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第21页/共56页应激的认知评价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al):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第22页/共56页应激的认知评价模式第23页/共56页原发性评价

该评价需要得出的结论是:事件对我是否有威胁?与应激原有关:

1.应激原的种类

2.威胁程度

3.威胁紧迫性

4.细节的明晰度第24页/共56页原发性评价与人格因素有关:

1.动机

2.信念系统(价值)3.智力资源(认知水平)第25页/共56页继发性评价该评价要得出的结论是:我能否应对这一事件?与应激原的关系:

1.危险动因的定位

2.更替应对策略的灵活度

3.情境性约束第26页/共56页继发性评价与人格的关系:

1.潜在的损失

2.自我资源

3.应对部署第27页/共56页认知性再评价评价“是否应激”?个体通过原发与继发性评价,衡量了全部应激情境因素,运用人格归因及自身应对能力评估应激原并做出再评价,首先要判断“是否应激?”不应激:无关;良性的;积极的。应激:威胁;危害/丧失;挑战。第28页/共56页认知心理应激作用过程第29页/共56页由于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得认知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被肯定。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证明,个体的认知特征与某些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甚至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第30页/共56页关于应激的非特异性第31页/共56页MasonJW指出,一切有效的应激原都伴有心理成分。他通过测定不同内分泌腺的反应,提出不同的应激原各自优先激活特殊的激素反应系统,这种系统再促使许多激素定型地、按不同程度地释放。“非特异性”遭遇挑战第32页/共56页飞行跳伞、临阵作战等应激时,如果个体能把握周围形势,出现主动进攻与积极情绪时,有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当个体处于情况不明、行为难定、被动和焦虑状态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不同的情境因素下激素的分泌有差别第33页/共56页不同的情境因素导致不同的反应模式将新生动物与母亲分离完全分离不完全分离:分离后能嗅到母亲的味道或听到声音

完全分离者血浆糖皮质激素升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不完全分离者,而不完全分离者的行为变化(如哀鸣等)却比完全分离者更为显著。反映完全分离引起的是无望,不完全分离引起的是主动应对。第34页/共56页心理适应影响应激在应激情境之前,个别受试者因对应激情境已有良好的适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不升高。直升飞机上从事抢救伤员的医护人员,反复飞行中虽有随时被击落的危险,而尿中皮质素含量可保持正常水平。他们因反复暴露对应激情境已有良好的心理适应。第35页/共56页时间与空间影响应对能力Lazarus认为空间与时间能影响应对能力,过去的经验及成功的应对可使人坚强,并为应对技术增加新的策略第36页/共56页在应激反应中可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应激反应中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胃肠蠕动增加,大汗淋漓、晕厥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现象,此时机体处于静止退缩状态。第37页/共56页应激反应的整体模式应激反应强度不单纯决定于应激原的强度,还与个体对应激情境的认知与评估、心理应对方法、以往适应经验、个性、社会支持因素等均有关系。从而展示人类应激反应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模式。第38页/共56页1.在热休克蛋白及内质网应激等研究方面取得的快速进展,为应激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2.最近20年来,各种转基因动物及基因敲除动物的应用,为应激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工具,必将推动应激研究深入进展。补充三点第39页/共56页补充三点3.心理应激已成为当前应激研究的前沿,而急性期反应和应激诱导的细胞反应在心理应激可能并不出现。广义:将各种全身性非特异性防御反应都包括在应激概念之中。狭义:仍保留经典应激概念,将应激概念局限在神经内分泌反应。第40页/共56页不同的情境因素下激素的分泌有差别去甲肾上腺素(即总的交感神经活性)在血容量的适当分配和血压的稳态调节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例如在直立、寒冷暴露、中等量失血、运动、锻炼、盐摄入变化等过程中发挥调节。第41页/共56页不同的情境因素下激素的分泌有差别肾上腺素水平(即肾上腺髓质激素系统的活性)则对整体或代谢性的威胁发生反应,如低血糖、失血性低血压,超过缺氧阈值的锻炼、窒息、情绪应激、休克等。

第42页/共56页主要参考文献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RicePL:Stress&Health第二版2000徐斌、王效道、刘士林主编:《心身医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1999李兴民、王明旭主编:《现代行为医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李新旺主编:《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第43页/共56页谢谢各位!第44页/共56页应激管理的目的要使人们产生最高效率,至少要有一些应激,应激太少或应激太多其结果被认为是一样糟。因此应激管理的目的,不是彻底消除应激,而是把唤醒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上。第45页/共56页关于应激的非特异性Selye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在极度或有害的环境刺激作用下,机体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等的活动远远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并处于濒死的危险,此时外部的需求远远超过机体适应的应对能力。机体通过复杂的生理反应来适应这些需求,这些反应与需求的来源无关,将其称之为“对需求的非特异性反应”。第46页/共56页第47页/共56页

Simeons认为人的脑没有进化到能够区别象征性及躯体性威胁,因此不能对这些应激原做出不同的反应。脑仍然保持将所有对我们安宁的威胁都看作同样的危害。

第48页/共56页RichardS.Lazarus:拉扎勒斯(1922-),美国应激理论的现代代表人物之一,对情绪和适应作了大量的研究。关于应激反应的对付过程,他提出了认知评价的重要性,认为生活过程中的其它因素都是以认知评价为转移的。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v-95第49页/共56页W.GaryCannon:坎农(1871-1945),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对情绪的研究十分著名,他的情绪理论被称为坎农―巴德学说。191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50页/共56页例如,有人对穿着打扮评头品足,这本身并无直接伤害,但如果计较这些而将其解释为一种威胁,则就足以引起应激反应。第51页/共56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