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组织与引导

李冬梅博客:/ldmpku第1页第1页课堂是动态、改变,由教室环境、教学设备、学生和教师等诸多原因共同影响着,假如缺乏了恰当组织和引导,即使是详细分析了学情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也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组织与引导是信息技术教学一个关键环节。第2页第2页主要内容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投入12营造宽松友好课堂气氛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34注重个体差别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第3页第3页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1第4页第4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积极权交给学生。实现这一点不但需要在课前教学设计中精心策划教学策略,还需要在课堂上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机智调整、施用教学策略。第5页第5页案例: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性师:同窗们,我们将要学习这一学科叫什么?生:(看教材后回答)信息技术。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有:软件,计算机,程序、信息等。不少学生还在做着其它学科作业。)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信息及其特性”。首先探讨信息概念。师:信息从哪里来?请一位同窗说说。第6页第6页案例: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性这时,老师启动了事先用VB编写课堂随机点名器,点出了第一位学生名字,全班哄堂大笑,放下了手中作业,都想听听这位幸运同窗怎么回答问题。生1:从网上,电视里,报纸中。师:网上,电视里,报纸中信息从哪里来?生2:从生活中。师:从生活哪些地方来?(这时,所有学生或互相讨论或翻看教材积极思考起来。)第7页第7页【学生反馈】老师好,我叫XXX。初三就读于北大附中但并没有上过这里计算机课。故今天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课,大惊。第一,惊于课堂点名方式,所有数字化。(更惊是第一个被计算机点到就是我T-T)第二,惊于您阐述信息技术方式,“十万个为何”办法让我们不得不抛开书本,动用大脑思考。第三,惊于信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通过一整节课“为何”狂轰滥炸,当前本人对信息技术有下列理解:……第8页第8页【案例反思】切入点一:问题“信息从哪里来”设计。切入点二:“课堂随机点名器”第9页第9页当前,大多数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教室上。在这种环境下调动学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是要让学生尽早、尽快亲自动手实践去积极探究。这是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大原则,不但教学设计时要遵循,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铭记在心。因此,教师课上必须精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而精讲对教学切入点要求更高,既要起到引入作用又要节约时间。显然,单纯铺垫是不合时宜,哗众取宠热闹场面更需杜绝。第10页第10页第一:点评作业将点评作业作为新课引入是我经常使用办法。由于留给学生较大自创空间,作业中经常会涌现出令人振奋、技术超前闪光点,其中不少正是将要学习新内容。把新课引入与作业点评结合起来,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我课堂导入办法一:第11页第11页第二:课前充足准备更能产生意想不到“引入”效果长期以来,我将每次课教学内容、范例、教学资源、作业评价等放在教学网站上。教学进行几周以后,学生习惯了在课前上网查看作业情况,浏览教学内容,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您今天只要讲讲某某点就能够了”,这时我知道,新课引入完毕了。我课堂导入办法二:第12页第12页

2激发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宽松、自由活泼课堂气氛

第13页第13页学生到底愿不愿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有无信心和兴趣去学习?除了选好切入点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认同,体验到成功和高兴。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自由活泼课堂气氛。第14页第14页1.需要教师亲和力

2.需要对学生兴趣感兴趣3.需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4.需要时刻激励学生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第15页第15页含有亲和力教师,首先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16页第16页含有亲和力教师,是平和、宽容,是善于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只有拥有放松情绪、愉悦心情,才有勇气去迎接学习挑战。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情绪。教师要以平等友好心态,微笑温和话语与学生交流,尊重、理解每个学生权利、价值观和感觉,保全学生面子,杜绝直接批评、嘲弄、挖苦,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情绪安全感。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17页第17页含有亲和力教师,是充斥激情。这种激情来自对职业热爱,对专业精益求精,对工作无私奉献,来自崇高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这种激情感染着、激励着学生,唤起学生热情,营造着课堂活跃气氛。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18页第18页含有亲和力教师,是机智。机智教师是敏感,能够及时捕获学生情绪改变,发觉学生困难,感知学生潜力。机智教师是智慧,能够及时采用恰当语言和行动稳定学生情绪,化解学生困难,激发学生潜能。教师机智源于对学生爱,对教学不断反思。源于广博知识,深厚专业功底。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19页第19页含有亲和力教师,是善于勉励学生。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希望得到必定和认可,在不断认可勉励下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学生学习更是这样。课堂上教师一句赞赏话语、一个轻抚动作都是对学生信任和激励,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情感和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长期连续勉励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使学生迸发出强烈求知欲望。

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20页第20页含有亲和力教师态度,是公平公正、谦虚、耐心;是善于倾听、观测学生;是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1、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教师亲和力

第21页第21页学生兴趣是什么?也许有老师马上会说游戏。诚然,游戏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但绝不是学生兴趣所有。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学生兴趣是变幻无穷,教师课前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采集学生兴趣点,以学生熟悉主题为背景,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进去,设计含有挑战性实践内容。课堂上要观测学生表现,及时捕获学生兴奋点,加以引导和利用。

2、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对学生兴趣感兴趣

第22页第22页课堂是学生学习场合,不是教师表演舞台。成功信息技术课堂不是教师滔滔不绝讲演,也不是学生疲于应对令人眼花缭乱各式活动,而是学生在宽松自主课堂气氛中,集中精力思考、平心静气实践。实现这一点,一是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二是课上教师从主角地位退下来,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三是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尽也许避免再次切屏,避免喋喋不休讲解,把安静空间还给学生。3、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第23页第23页【教学环节1】学生收点名邮件,上教学网站查看上周作业情况,浏览上榜作品及本周教学内容。(时间:课前及课上前5分钟)【教学环节2】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本周教学内容(通常切屏)。(时间:25-30分钟)【教学环节3】学生上机实践完毕本周实践内容(作业),老师随时提供指导与帮助。(时间:55-60分钟)【教学环节4】学生提交作业。(时间:下课前)

案例:我常规课堂:

第24页第24页老师每次上课都让学生自己进行常规性操作,并把教学内容详细地发到网上,给予了学生尽也许大自主空间,在需要时候给予帮助,这一点是很好。这能够让我们愈加独立地完成作业和教学任务,培养了我们自己能力,是很好教学方式。【学生感言1】第25页第25页我觉得比较好是老师解说重点在于原理,而不是详细细节操作,能够留给我们更多时间自己摸索开发细节。作业形式也没有给我们很大限制,留给我很大自由发挥空间。【学生感言2】第26页第26页来自教师激励。课堂上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敏感地接受着。有时肢体动作激励作用比语言更有效,教师一个赞许点头、一个善意微笑、一个关注眼神都都会增强学生参与学习信心。另外,教师敢于在学生面前挑战难题并以身示范对学生也是一个激励;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浓厚兴趣和热情也会感染学生;教师耐心辅导、积极关怀、委以重任信任、真切盼望对学生都是默默激励。

4、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时刻激励学生

第27页第27页来自同窗激励。当学生从他所尊敬同伴身上看到盼望行为时,他们会自觉地学习这种行为。这种学习动机就是替换动机。展示学生好作品就是一个激发学生替换动机好做法,这种办法无论是对作为榜样被展示者,还是对受同伴鼓舞、跃跃欲试其它学生都是一个较好激励。另外,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更进一步理解,这时同伴榜样影响是全方位,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替换动机,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归属感和同伴认同感。

4、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时刻激励学生

第28页第28页来自本身激励。所有学生都希望取得成功。人生来就含有好奇心,就有冒险和表现愿望。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是来自学生本身最好激励。4、创造积极友好课堂环境,需要时刻激励学生

第29页第29页

3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

第30页第30页对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当教师把时间交给学生,把思维想象空间还给学生时,课堂学习活动将是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充斥激情和创造、焕发智慧和灵性过程,动态生成问题不但在量上发生了改变,更带来质(深度和广度)改变。课堂组织与引导不但要按课前预设进行,更主要是处理课堂动态生成。

第31页第31页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引领学生思维,应当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研究重中之重。由于国情所限,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不但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完毕本该在课后进行巩固实践。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动态生成主要表现在学习新知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两个方面。第32页第32页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是一个由学生、教师、计算机等原因共同决定动态生成过程,其中每一步骤都会产生问题,一些问题可能在预设中已经想到,一些问题则是不确定、随时发生。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动态生成也会有很大不同。此时,教师要一直坚持一条标准:学生在学习。老师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发课堂动态生成。1、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动态生成,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第33页第33页激发课堂动态生成,教师要敢“放”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要快“收”随时关注全体学生思维,及时捕获学生提出每一个责问、怀疑和观点

处理课堂动态生成,还要善“收”准确判断学生对问题理解,快速提炼问题本质,并做出恰当、果断决定,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动态生成策略:第34页第34页第一、要眼到、耳到、思维到、手到(快速操作)。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动态生成办法:第35页第35页第二、教师要对所教内容有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解和把握已经将知识内化,根植在脑海里,能够随时调出与随机生成问题进行对比,做出恰当决议。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动态生成办法:第36页第36页第三、教师心里始终要坚持教学内容大方向。在学生生成一些偏颇、缺点乃至失误问题时,适度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予以有效引导和点拨,对于学生生成富有创意但陈说不清问题,要采用简明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优势所在,当学生生成问题不完整时,要及时追问补充加以完善。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动态生成办法:第37页第37页“让对象动起来”文本中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细说。案例:第38页第38页一堂好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动手实践时间段,动态生成应当是此起彼伏,由于任何事情只有亲自动手做了才会发觉问题,此时教师也应当是最繁忙,要时刻关注全体学生一举一动,本着激励学生探究原则,及时解答举手提问学生,善于发觉有问题不敢举手学生,更要帮助那些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学生。处理实践中动态生成原则:第39页第39页普遍性问题:一定是前期教学过程中没有探讨清楚,这时教师需要补讲,但要尽也许避免再次切屏。个性问题:要个别辅导,即使是没有学到或教材以外内容,只要教师会就要详细解答,勉励学生探究。决不能以“这个以后会学到,到时再说”“这个我们学不到”等往返避学生问题。假如碰到教师也不会问题,一定要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需要下去研究,并尽早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处理实践中动态生成办法:第40页第40页

4注重个体差别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

第41页第41页学生个体差别是所有学校和课堂普遍存在现象。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除了来自社会、家庭、文化背景、性别、学习方式与能力等方面差别外,尚有本学科特有起点水平差别。处理这些差别不但要在预设中予以关注,设计开放多元化学习任务,还要在课堂组织与引导中尤其注重,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第42页第42页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那些低水平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情境,把适合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给高水平学生提供详细挑战性问题和活动,勉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我在课堂上从不批评学生,用自己一言一行随时激励着学生,由于学生成长需要勇气,学习更需要勇气。处理个体差别策略一:第43页第43页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要尤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提供高效帮助。任何学习情境对不同学生都有不同体验。对一个学生起消极作用事情对另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主动挑战。因此,当两个学生在不同场合请讨教师帮助解释同一个问题时,教师要能够做出不同反应。要能够平静地帮助其中一个学生进行反思,同时,勉励另一个学生继续努力,独立思考。处理个体差别策略二:第44页第44页有老师会说,全班六七十个学生我怎能关注得过来?是,这确实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一大难题。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觉下列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