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1页
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2页
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3页
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4页
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合饲料产业可行性研究

虽然过去5年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总体仍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爬坡过坎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产业加快升级。从生产体系看,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加工装备、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从经营体系看,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不够紧密,产品销售环节多费用高。从监管体系看,技术支撑机构人才装备建设滞后,基层监督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风险管控和日常监管没有全面落实到位。从政策体系看,饲料工业是微利行业,但在应对大宗原料价格波动、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建厂用地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抗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业整合融合需求更迫切我国饲料行业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十三五期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优势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饲料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在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优势,为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融入养殖大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东南亚、东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饲料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走出去对我国饲料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也日趋重要。总的看,行业内部整合、全产业链和全球化发展将成为饲料企业做大变强、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蛋白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2015年,全国蛋白饲料原料总消费量675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过80%,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豆粕5050万吨,基本依靠进口大豆生产,菜籽粕1060万吨,30%依靠进口菜籽生产,鱼粉150万吨,85%靠进口。未来5年,我国蛋白饲料原料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00~125万吨,约为十二五期间的一半;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部分地区推广粮改豆和苜蓿等优质牧草种植,将适度提高自给能力;再加上进口品种和来源地增加,蛋白饲料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有望得到改善。但是,我国耕地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蛋白饲料原料依靠进口的格局不会改变。提高饲料安全保障水平(一)健全规范标准制定《自行配制饲料使用规范》,指导养殖者严格遵守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针对主要饲料添加剂和单一饲料品种,制定生产企业设立条件,指导各地规范生产许可审批。制定《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标准规范,引导宠物饲料产业快速发展。修订《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制定《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修订完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和饲料添加剂产品标准。针对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制定检测标准。(二)健全监管体系将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纳入农业执法能力建设规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范围,推动地方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改善执法条件,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针对新型非法添加物、霉菌毒素、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突出问题,加强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整合饲料行政许可、质量安全监测、生产统计等信息系统,构建饲料行业管理大数据平台。(三)健全监管制度加强省级行政许可专家审核队伍建设,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条件;加强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工作,着力提高审批效率;落实简政放权、清理中介要求,规范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开展部级和省级示范创建,实现生产许可换证与规范验收同步审核;鼓励饲料生产企业建立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全程追溯管理。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完善年度监测计划,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强化检打联动和检防联动。(四)健全监管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完善监管档案记录。以瘦肉精等突出问题治理为重点,健全跨省案件通报协查、涉嫌犯罪案件移送、重大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为重点,探索建立安全风险快速预警机制。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抽查等信用信息公开,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5年末,全国共有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厂6772个,比2010年减少4071个。年产量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48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5%,分别比2010年增加18家和14.5个百分点,其中年产量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达到32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国共创建部级示范企业83家,省级示范企业238家。饲料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境外投资建设饲料厂上百个,销售收入近百亿元。饲料行业市场供求情况及市场容量分析(一)饲料总产量持续增长,猪饲料产量占比最大2021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9,344万吨。其中,猪饲料13,077万吨,同比上涨46.57%;蛋禽饲料3,231万吨,同比下降3.61%;肉禽饲料8,910万吨,同比下降2.90%;水产饲料2,293万吨,同比增长7.96%。猪饲料和肉禽饲料是我国工业饲料的主要生产品种。2010年至2021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从5,947万吨增长至13,07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43%,猪饲料占比约为40%。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生猪存栏量大幅萎缩,猪饲料产量亦有所下滑,猪饲料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43.95%下降至33.48%。在国家各项稳产保供措施支持下,2020年生猪行业产能恢复开始加速,能繁母猪量以及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对猪饲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二)后猪瘟时代,猪饲料需求稳中有升我国猪饲料行业总体面临着新的需求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猪肉在我国肉类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消费量总体较为稳定。受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传统的饮食习惯影响,国人形成了对猪肉的偏爱。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猪肉产量比例达到40%以上,生猪养殖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重要地位。近10年来,猪肉产量在国内肉类产量占比超过50%,远高于其他肉类,是产量最多的品种。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大国,亦是第一大猪肉消费大国。2020年全球猪肉产量达到9,669.80万吨,我国猪肉产量达到4,113.33万吨,占比高达42.54%。因此,尽管我国猪肉产量较高,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均需要向国外进口猪肉,如在2020年我国总进口猪肉为528万吨,同比增长115.5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人对高品质的禽肉产品以及各种肉类加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猪肉的产量和消费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从而进一步拉动猪饲料的需求增长。其次,生猪存栏数明显上升。截至2019年12月末,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分别为3,080万头和31,041万头,供给处于历史底部位置。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保持快速恢复势头。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020年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15个月环比增长,生猪存栏连续11个月环比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2月末生猪存栏达到4.07亿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4161万头,分别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2.1%和93.1%。因此,受益于生猪养殖持续加快恢复,生猪基础产能不断提高带动猪饲料的需求也逐步回升。再次,养殖盈利相对丰厚,养殖场户的生产积极性普遍较高。由于过去两年爆发非洲猪瘟疫情、政府对养殖环保要求趋严,部分小规模养殖户被迫退出行业,去产能较为彻底。生猪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养殖盈利空间越大,越容易增强养殖户补栏信心,从而制定相应的补栏计划。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规模猪场全口径监测数据,2020年上半年有6,177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2019年空栏的规模猪场有10,788个复养。散养户补栏积极性也在恢复,4,000个定点监测村小散养殖户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实现增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亦有助于刺激猪饲料需求的增长。2020年度,受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及生猪价格保持高位等因素影响,下游生猪养殖规模持续提升。2021年,全年生猪养殖规模仍保持高位,饲料需求相应较为旺盛。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29,344.3万吨,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猪饲料产量13,076.5万吨,比上年增长46.56%。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0万头,能繁母猪数量仍处于高位,生猪产能将持续释放。根据2021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提出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十四五期间将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因此,从长远来看下游生猪养殖仍存在持续稳定饲料需求。饲料行业发展概况(一)饲料的相关概念饲料是指经加工制造后可供动物食用的产品,能够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促进动物生产及保持健康。与饲料主要相关的概念包括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是指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用于加工制造饲料但不属于饲料添加剂的饲用物质。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制造、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一般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按照不同成分、功效又细分为不同类别。(二)饲料的分类按照来源分类,饲料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微生物、矿物质、人工合成或提纯的产品。按照形态分类,饲料可分为液体、粉状、颗粒、膨化和块状等类型。按照饲养对象分类,饲料可分为猪饲料、禽饲料、反刍料、水产料等饲料。按照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分类,饲料可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按照是否运用生物发酵生产技术分类,饲料可分为常规饲料和生物饲料。根据以往分类方式,最为典型的是按照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进行分类,饲料一般可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预混合饲料是由两种(类)或者两种(类)以上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为主,与载体或者稀释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为复合预混合饲料、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维生素预混合饲料的统称。预混合饲料是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浓缩饲料浓缩饲料是由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浓缩饲料与其他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可配制成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按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的饲料产品。配合饲料属于饲料终端产品,可直接用于动物喂养。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是饲料加工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营养成分和不同浓度的饲料产品。其中,预混合饲料是饲料生产的核心和基础;在预混合饲料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等原料后即可加工成浓缩饲料;在浓缩饲料的基础上添加适量的能量饲料原料即可加工为配合饲料。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及环保问题日趋重视,常规生产工艺所生产出的饲料产品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寻找高效、生态健康型饲料就成为养殖业的新思路和新方向。而生物饲料因采用了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在产品安全及功效、环保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常规饲料,成为了饲料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2018年,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授权北京生物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了团体标准《生物饲料产品分类》(T/CSWSL001-2018),将生物饲料正式定义为:使用《农业农村部饲料原料目录(2013)》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的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向好十二五期间,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2015年达到96.2%,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连续5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瘦肉精等违禁添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及时发现苯乙醇胺A等新型非法添加物,消除了问题隐患。铜、锌等微量元素类饲料添加剂超量使用情况受到严格管控,2015年配合饲料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9.2%和99%,分别比2010年提高2.8和5.9个百分点。提高饲料原料保障能力(一)稳定蛋白饲料原料供应促进蛋白饲料原料进口品种和来源地多元化,适度增加油菜籽等其他品种进口,积极开拓加拿大、南亚、东欧、俄罗斯等地的供应潜力。加强蛋白饲料原料供需形势监测分析,建立权威专业的信息发布机制,增加对蛋白饲料原料国际贸易价格的影响力。加强合成氨基酸新品种推广应用,推动饲料配方中减少蛋白原料添加比例。(二)稳定能量饲料原料成本坚持以国内为主保障能量饲料原料供应,引导饲料生产企业增加玉米饲用消费。加强玉米替代技术储备,适时适度使用小麦、早籼稻、大麦、高粱等其他谷物。(三)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推广粮改饲,按照以养带种、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甜高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加强北方牧区饲草料储备,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大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力度,推行节水高效人工种草,推广冬闲田种草和草田轮作。加强优质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装备研发和营养价值评价,推广草料结合的全混合日粮和商品饲料产品。(四)持续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用体系,支持牛羊养殖场户改善贮存利用设施,购置处理机械,增加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气爆、压块等处理技术,发展以秸秆为基础原料的全混合日粮。支持专业化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发展。(五)促进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按照能用尽用、高效利用的原则,充分挖掘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支持对马铃薯、甘薯、木薯、甜菜、苎麻、桑叶等作物以及果蔬、糟渣、基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进行脱水干燥等加工,转化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使用的饲料原料;对油籽加工副产物进行生物发酵、物理脱毒等加工,降低抗营养物质含量,提升蛋白品质。饲料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饲料行业周期性饲料行业的下游产业为养殖业,养殖业市场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