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5篇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5篇
岁月如河,曲折曲折,目标便是永恒的航向;岁月如路,坎坷不平,信念便是坚定的高帆。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篇1
这是一节品读课。首先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然后让学生“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后让学生“记”下来,积累心得。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一、听一段故事
1、激情导入:
20__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屏幕展现或板书: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见老师教学用书)。
2、进入课文:
⑴初步感知,把握内容。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屏幕展现或板书速读课文,概括提炼:
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本环节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区分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柱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用“人物+事件”的思路逐一完成)
提示:
①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见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⑵深入情节,理清思路。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全文,请看课后习题:
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研读课文,相互讨论,形成统一熟悉:
①第一句话照应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工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第二句话照应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第三句话照应爸爸去世。
二、说一些感受
1、说一说爸爸:
⑴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活动,老师相机点拨。屏幕展现或板书探究部分结果,如:大爱无言。
爸爸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布满爱心。
爸爸擅长教子,总是逼“我”去闯练。
爸爸注意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爸爸特殊爱花,每日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⑵述说自身感受──仿照“爸爸,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文中的爸爸或自己的爸爸说一句恬。
2、说一说英子:
⑴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学习非常用功,被选作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⑵以“英子,你真是好样的打头”,说一句(段)话。
三、品一处妙笔
林海音,这位20世纪60年月就蜚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她的作品风靡海内外,广为流传。下面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来感受其魅力。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析文章妙要。
(可从文题、结构、穿插、照应、语气等方面入手)
四、做一点积累
老师小结,回扣全文;学生积累,整理心得。
板书呈现
听一段故事──概括内容
说一些感受──体会大爱
品一处妙笔──赏析妙要
做一点积累──小结积累
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熟悉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3、感受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课前打算: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
放《父亲》这首歌,创设情境。
刚才我们怀着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倾听了一首为我们的父亲唱的颂歌。听着这美丽的旋律,感受着父爱的深沉与博大,我们怎能不去感谢给予我们生命与厚爱的父亲呢?在一篇课文里同样有一位父亲值得我们去歌颂。
多媒体显示题目,板书。
2、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
二、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学习,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
想一想:
文中情节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如何引出的?
小组讨论沟通,老师视情节引导:上下文联系起来,详细语句……
(二)合作探究
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你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相互质疑
小组中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靠集体的才智战胜一切困难.
灵活安排:
学生可指名求教,其他学生也可自告奋勇准时求助.
(四)老师导学
通过刚才的求救及救助,我感受到了同学们思维火花的碰撞,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大家愿不愿意帮我去制服它们?请大家自由闯关!
多媒体显示:
自有闯关每人仅限一关,聪慧的你闯哪一关?
第1关:本文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2关:你认为“花”在叙述构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第3关: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4关:你知道末尾“我”默念的花的含义么?
在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简要板书(见板书设计)
(五)体验与反思
多媒体显示:谈一谈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长大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都含有父亲的呵护,你的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呢?请畅说欲言。
(六)老师总结
文中的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我们也体会到了我们的父亲对我们的关爱,那么,就让我们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谨记:生活中,有个人叫父亲,有种爱叫父爱。
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篇3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文章。教学的重点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文章中传神的描写。老师可精心设置一个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引发对全篇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位长妈妈,她给鲁迅讲的故事使我们对百草园更产生了一种神奇感。其实关于长妈妈还有很多好玩而令人感动的事情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我们今日就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
二、漫谈感受。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如有不熟悉的字,可查字典,自行解决。
2、如对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假如学生不能解决,老师可适当点拨,但不宜过于深入)。
3、谈谈自己读完此文后的感受(不限话题)。
同学们的话题可能涉及: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阿长的性格特点;对阿长的感情;文章的语言特点。
老师归纳。
三、讨论形象。
设问: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说出理由或举出例子)
讨论、沟通,老师归纳补充:
1、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生得黄胖而矮喜欢切切察察对我管得很严,喜欢到母亲那儿告我的状;夏天睡觉喜欢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无法翻身。
2、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淳朴、和善而又迷信: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不识字,没有文化;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一年只能告假几天回家;对生活并无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信任儿童金口,郑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睁开眼就向她祝福。
3、是民间文化的载体,知道许多规矩:有迷信的成分,如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也有落后的成分,如认为孩子拔草、翻石头就是顽皮。更多的是有益的成分,如要孩子恭喜、吃福橘,是吉利文化;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是珍惜劳动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是讲究形象;不说死掉而说老掉了,是避讳修辞;而关于长毛的传奇,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熟悉太平军。
4、是一个倾心关注孩子的人,心地和善,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要孩子干净、平安、有教养,总是为孩子操劳(讨论这一点,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最令人感动的是为我买来《山海经》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而且她一向似乎并不擅长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此时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的心理;后来,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愿做,即是别人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没有阿长那样热心,而且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别人不能做,她却能够成功,因此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件事,使又惊又喜,感激不尽,也令读者为之肃然起敬。
四、体会感情。
1、设问: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讨论、明确:不大佩服产生敬意憎恶感激(新的敬意)怀念这是文章的线索。
2、设问:1—17段对阿长多用抑笔,大写他如何憎恶厌烦阿长,但在这些布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对阿长的怜悯与怀念吗?
课堂讨论、沟通:憎恶厌烦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详细描写中却流露着怜悯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详细的描写中饱含怜悯。
3、读课文最后两段,体会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五、探究写法。
1、详写与略写。
设问:文章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略写,这样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详写与略写的内容略)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动情点,成为情思的触发点,同时构成文章内容的高潮。这样写,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传神的描写。
设问:文章对阿长的描写有些什么特色?
讨论、沟通,老师归纳:
第一、擅长抓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如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既绘形又绘声。
第二、善用比喻。一个大字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阿长的睡相。
第三、善用修饰语。如写阿长的叮嘱,用郑重一词,写阿长因我不开口说恭喜的神情,用惶急一词,正确地写出阿长的神态。
小结: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殊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动作、语言,这是在我们的写作中需要学习和加强的。
六、沟通体会。
学生自主发言,将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的体会告知给同学们,沟通一下。
老师总结:阿长的形象;的感情;详略结合的写法;传神的描写。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对童年的回忆。在记忆中,既表达了对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对当时生活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文中,似乎用较多地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这些材料的背后却隐藏了对阿长纯朴、和善的品行的赞美,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在本文中,用孩子的视角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欢乐周末团队历奇小组(计划书)
- 项目管理制度 (二)
- 襄阳枣阳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玻璃、陶瓷制品生产专用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邮政专用机械及器材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高纯度丙烯酰胺及聚丙烯酰胺项目建议书
- 学习动力与教育环境的互动关系
- 教育创新论坛国际在线教育平台的挑战与机遇
- 教育国际合作打破教育壁垒的实践研究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卷(附答案)
- 汽车之夜活动方案
- DB33∕642-2019 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 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监考工作培训
- GM∕T 0036-2014 采用非接触卡的门禁系统密码应用指南
- 钱江杯优质工程检查表
- 内蒙古高中毕业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评语表成绩单身体健康检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NMRV减速机说明
- 小升初火车过桥问题
- 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动叶调节原理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