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隧道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_第1页
莲花山隧道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_第2页
莲花山隧道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_第3页
莲花山隧道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_第4页
莲花山隧道监测实施方案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永宁高速工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量测莲花山隧道实施方案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二○○九年十月编制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永宁高速公路隧道监控工程部编制:校对:审核:日期:2009年10月8日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4第二章地质超前预报和量测的依据……………….7第三章地质超前预报和量测的目的…………….8第四章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方法…………….10第五章测点布置原那么、各隧道量测测点及断面布置………….32第六章信息反响与预测预报…….36第七章质量保证方案及措施…….38第八章量测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措施……………….41第九章人员与组织机构…………….43第一章工程概况1.1概述福建省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永宁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重点干线公路“泉州至南宁〞的重要组成局部。永宁高速公路是东部沿海地区通往中部地区重要的省际通道,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防交通干线和快速入闽通道。本工程路线位于戴云山以西,穿越的地貌单元较复杂,地貌上属闽西中低山-重丘-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山体较多陡峻。其中中低山地貌,海拔标高一般在500~1300米,相对高差150~420米,山间河谷深切,“V〞型谷发育,水流湍急;丘陵地貌区一般丘顶浑圆,相对高差50~250米,河谷低平,河曲发育。山间盆地地形较为平缓,多为村镇或垦为农田。本次实施J2,J3合同段包括梧地隧道、星东隧道、石壁前隧道、莒林隧道、高宝隧道、莲花山隧道、曾家顶隧道、七里坑隧道、雷公铺隧道共9座隧道,如表1-1所示。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方案监测工期约为20个月。表1-1合同段监控隧道一览表合同号土建合同段隧道名称类型左〔右〕设计长度(m)标准长度(m)SJ2A5梧地隧道别离式、小净距左洞1405.51685右洞1783星东隧道别离式左洞307283右洞390A6石壁前隧道别离式左洞2040.52055右洞2217莒林隧道别离式左洞801.5863右洞819高宝隧道别离式左洞256.5254右洞330SJ3A8莲花山隧道别离式左洞3564.54018右洞3920曾家顶隧道小净距左洞186.5602右洞577A9七里坑隧道小净距左洞555729右洞1097雷公铺隧道小净距左洞398685右洞696本隧道位于永宁高速公A8合同段。隧道按规定的远期交通量设计,采用双孔四车道单向交通。隧道设计技术标准:左洞:ZK48+543~ZK48+766,全长223m〔明洞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右洞:YK48+534~YK48+817,全长283m〔明洞明挖施工,暗洞按新奥法施工〕。〔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隧道设计速度:100km/h。〔3〕隧道照明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4〕隧道建筑限界表1隧道建筑限界项目净宽(m)净高(m)行车道(m)侧向宽度(m)检修道(m)主洞10.755.03.75×20.5+1.00.75+1.0紧急停车带13.255.0///车行横通道4.55.0///人行横通道2.02.5///〔6〕隧道路面横坡:单向坡。〔7〕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5%。〔8〕设计荷载:公路-I级。〔9〕洞内中间段照明亮度:4.5cd/m2〔10〕洞内卫生标准纵向通风时,CO允许浓度:隧道长度L≤1000mδ=300PPm,隧道长度L≥3000mδ=250PPm(其余内插取值),烟雾允许浓度:0.0065〔1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1.2自然地理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本隧道场址区属低山地貌,山体海拔约310~780m,相对高差约470m,洞身最高点海拔782.9m,地形起伏大。进洞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0~25°,自然山坡稳定,出洞口自然山坡坡度约25~30°,自然山坡稳定。洞身处沟堑较发育,主要分布在隧道近进口段的近北西向的有3条,近出口段的近南北向的有1条,沟内常年有水,但水量较小,受季节影响变化大。沿线地表植被发育,主要为林地。2.水文地质条件本隧道区地表水主要分布在隧道洞身上部的3条小溪中〔分别分布在里程桩号约YK63+865,水深约0.2-0.3m,水面宽约0.5-0.8m、YK64+210,水深约0.1-0.3m,水面宽约0.3-0.5m、YK66+119,水深约0.3-0.5m,水面宽约0.8-1.0m〕,水量受季节影响大,一般水量较小,雨季水量较大。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和构造带裂隙水,前两者赋存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底部及基岩强风化裂隙带中,水位受地形、地貌及降雨影响变化大,其富水性及导水性一般较弱;构造带裂隙水赋存于3条节理裂隙密集带中,其富水性及导水性好,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地下水主要承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向沟谷排泄,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勘察期间隧道进、出口段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略高于洞底,洞身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风化层孔隙裂隙带、节理裂隙密集带。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高于隧道顶板,雨季施工应先搞好洞口段地表截排水后再开挖。依据本次勘察期间简易注水试验及水位恢复试验的资料,进、出洞口地下水稳定水位一般分布于强风化层中;洞身地下水主要聚集在上部较破碎基岩的节理裂隙中、节理裂隙密集带中,本隧道区下部基岩裂隙大多微张,间隙小或被钙质充填物胶结,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因此,地下水量总体不大。预计施工时左右洞最大涌水量为3183m3/d。根据初勘阶段对地下水采样分析成果判定:判断该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1.3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隧道场区表层为第四系坡积层,其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漳平组〔J2Z〕粉砂岩、细砂岩,岩层产状主要为130°∠65°、160°∠42°。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隧道区内地层自上而下为:坡积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湿。成份以粘粉粒为主,粘性较大,手搓有少许砂感。局部夹有5-10%碎石或角砾。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硬塑,湿。母岩为细砂岩或粉砂岩,组织构造已完全破坏,原生矿物均已风化成土状。砂土状强风化粉砂岩:灰黄、黄褐色,岩芯呈砂土状,手捏即散,组织构造基本破坏,矿物成份已风化成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碎块状强风化粉砂岩:灰黄、黄褐色,岩芯呈3-8cm碎块状,矿物成份风化剧烈,块体已通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锤击易碎。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弱风化粉砂岩:紫红色,岩芯一般呈5-8cm碎块或10-25cm中短柱状,岩质较新鲜,砂质构造,中薄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以50-75度为主。属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微风化粉砂岩:紫红色,岩芯一般呈12-45cm中长柱状,岩质新鲜,砂质构造,中薄层状,节理裂隙不发育。属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砂土状强风化细砂岩:灰黄、黄褐色,岩芯呈砂土状,手捏即散,组织构造基本破坏,矿物成份已风化成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块状强风化细砂岩:灰黄、黄褐色,岩芯呈3-8cm碎块状,矿物成份风化剧烈,块体已通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锤击易碎。属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弱风化细砂岩:浅灰色,岩芯一般呈5-8cm碎块或10-28cm中短柱状,岩质较新鲜,砂质构造,中厚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以50-75度为主。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微风化细砂岩:浅灰色,岩芯一般呈12-48cm中长柱状,岩质新鲜,砂质构造,中厚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以50-75度为主。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1.4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物探资料及区域性地质资料,隧道区共发育有3条节理裂隙密集带,详见隧道区构造特征一览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及?永安至宁化高速公路线路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福建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2006.11〕,本场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中硬场地地震动反响谱特征周期为0.35s,近期未发生过较大地震,为地震相对稳定区。通过本次勘察的野外地质调绘,隧道区除在出口附近发现一小规模的崩塌(崩塌体体积约360m3,岩性主要为坡积土及碎块状强风化细砂岩,主要是因为建设县道对坡角进展开挖形成临空面引起的,目前崩塌体已去除,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对隧道出口的稳定性影响小)外,未见其它明显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洞身部位未发现防空洞、采空区等。隧道进出口山坡自然坡度较陡,隧道开挖时假设支护不当,易产生滑坡或崩塌现象,洞身易发生崩塌。据当地区域地质资料,本区为低地应力区,发生岩爆可能性较小。本隧道围岩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未见煤系地层及其它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的地层分布,可不考虑有害气体的影响。隧道区构造特征一览表表3编号位置产状宽〔m〕构造特征对隧道影响评价走向倾向F212C(节理裂隙密集带)YK65+660ZK65+65545°ES18根据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及钻孔揭露:岩芯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质风化剧烈,略具蚀变现象与隧道轴线斜交,降低围岩级别,且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及富水带,影响隧道涌水量F212D(节理裂隙密集带)YK66+140ZK66+13845°ES8根据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法等物探方法及钻孔揭露:岩芯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质风化剧烈,略具蚀变现象与隧道轴线斜交,降低围岩级别,且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及富水带,影响隧道涌水量F212E(节理裂隙密集带)YK66+755ZK64+76020ES22m主要是根据钻探发现。与隧道轴线近垂直相交,降低围岩级别,且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及富水带,影响隧道涌水量1.5莲花山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进出洞口稳定性评价雷公蒲隧道进口位于斜坡下部,进口段山体坡度约25~35°,覆盖层不厚,围岩级别为Ⅴ级,侧壁稳定性稍好,洞顶岩土体厚度小,易坍塌,应加强支护措施。出口位于斜坡下部,出口段山体坡度约15~25°,主要由崩积含砾粉质黏土和强风化石英砂岩组成,岩体破碎-较破碎,为软岩,洞顶厚度小,围岩稳定性极差,易坍塌,应加强支护。另外,右线进口偏压不严重,左线出口洞口偏压较严重。〔1〕洞身稳定性评价雷公蒲隧道洞身处于中风化砂岩和石英砂岩中,K70+337~K70+369段一挤压构造破碎带发育,为较软岩,侧壁较稳定,拱部无支护可产生小坍塌。地下水贫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开挖时主要呈潮湿状或点滴状出水。洞身通过破碎带时,应加强支护,以免产生较大规模的坍塌。其余地段总体岩体裂隙不发育,岩石较硬,薄-中厚层状,围岩稳定性较好,围岩级别为Ⅲ、Ⅳ级;侧壁较稳定,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地下水较贫乏,隧道涌水量不大。第二章方案编制依据根据永宁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合同中的有关内容,为掌握隧道在施工期间围岩发生的变形,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结合J2,J3标段内隧道所穿越地层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该公路隧道的构造特点,制订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以利于本工程工作的实施,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的制订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标准:〔1〕永宁高速公路隧道的相关设计文件〔2〕?永宁高速公路A9合同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七里坑隧道现场地质调查报告?〔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招标文件范本?〔2003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标准?〔JTGD70-2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J042-9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50086-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JTJ064-94〕〔9〕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隧道?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第三章地质超前预报和量测的目的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超前预报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进展,通过现场勘察及使用各种量测仪器和传感器对围岩与支护构造的工作状态进展测量,掌握隧道围岩与支护构造的工作状况和安全信息,及时预见事故和险情,并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参数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在采用新奥法修建的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支护体系当中,可以根据围岩及初期支护构造的力学与变形信息来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通过对J2,J3合同段内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与支护构造变形与力学特性的现场监控量测以及围岩前方的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到达如下的目的和任务:1、监控量测的目的本工程隧道按锚喷构筑原理,鉴于隧道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复杂,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展,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使隧道构造既安全,满足其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展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1〕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构造的工作动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2〕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3〕积累资料,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历;〔4〕为确定隧道提供可靠的信息;〔5〕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展预测和反响,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2、监控量测的任务〔1〕制定可靠的监控量测方案,为隧道的安全和优化施工及地下水的自然状态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撑;〔2〕指导并校核施工单位的日常量测和掌子面观测;〔3〕负责对典型断面的量测断面的测点埋设、量测,对开挖后的围岩状态做出评价,对量测数据及时分析整理并及时向业主、监理单位通报;〔4〕对支护构造型式,支护参数和二次衬砌支护时间提出建议,并书面通知监理及业主;〔5〕参与由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参加的支护构造型式及参数、围岩类别变更及其它一些变更讨论会议;〔6〕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迅速向有关部门〔业主监理土建施工承包人〕发出警报并及时提出处理方案,对支护构造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作出评价;〔7〕对本隧道水压力对支护衬砌受力影响进展监测和评价;〔8〕每周和每月提交监控量测报告。每季度在原方案根基上向业主和监理提交修正下季度工作安排,工作完后向业主提交系统的、完整的监控报告及其原始资料,报告的电子文本;〔9〕根据施工需要向业主提出召开监控工作会议的建议。第四章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方法4.1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与工作方法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主要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及设计资料和已经揭露的地质情况,采用仪器设备和地质数学方法,对隧道围岩级别变化、不良地质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优化方案并指导施工,有效地控制灾害。根据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本次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包括:〔1〕预报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级别与设计是否吻合,并判断其稳定性,随时提供修改设计、调整支护类型、确定二次衬砌时间的建议等;〔2〕预报前方可能出现塌方、滑动的部位、形式、规模及开展趋势;〔3〕预报围岩裂隙发育状态,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的地点、涌水量的大小及对施工的影响;〔4〕对隧道将要穿过不稳定岩层或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做出预报,以便提早改变施工方法,做好应急预案;〔5〕浅埋隧道地表出现下沉或裂缝时,预报对隧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程度;根据永宁高速公路提供的?永宁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施工监控招标文件?,主要采用如下二种方法进展预报:声波探测法;地质雷达探测法。〔2〕声波探测声波探测是弹性波测试方法中的一种,其理论根基建设在固体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理论上。采用的频率一般为1k~15kHz和50k~1000kHz两个主要频段。声波仪主要由发射系统、承受系统和记录显示系统组成。该方法是以人工激振的方法向介质〔岩石、岩体等〕发射声波,在一定的距离上承受介质物理特性调制的声波,通过观测和分析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振幅、频率等声学参数,确定隧洞前方的岩体构造特征。声波对裂隙反响很敏感,遇到裂隙即发生介面效应〔反射、折射和绕射〕;耗损波能,波形复杂,波速减缓,此外波速的大小还和岩体强度有关。声波测试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岩面测试和孔内测试两种,其中孔内测试又分为单孔和双孔测试两种。A.岩面测试是在已开挖地段进展的,由于隧道开挖放炮形成许多张裂隙,所测波速外表岩石比实际岩体的波速略低。B.孔内测试分为单孔和双孔测试两种:单孔测试是把发射源和接收器放在同一孔内,但只能测到钻孔周围一倍波长左右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双孔测试是把发射源和接收器放在不同的钻孔内,测试两孔之间的岩体波速。C.孔内测试按耦合方式又分为干孔和湿孔两种,湿孔测试是向钻孔内灌水耦合,但由于水充填了裂隙影响测试结果,往往使测试波速偏高,岩石越破碎,偏差越大。干孔测试是在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外面套上环形胶囊,然后再向胶囊内注水,使接收器、发生器和孔壁耦合,其测试结果比较真实。〔3〕地质雷达探测预报地质雷达是利用超高频窄脉冲电磁波探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发射天线向隧道掌子面前方发射电磁波信号(频率106~109Hz),在电磁波向掌子面前方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如空洞、裂隙、岩溶、富含水等)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由接收天线接收反射波。实际上,电磁波在介质界面产生反射就是因为两侧介质的介电常数不同,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烈,反之反射信号越差。在对地质雷达数据进展处理和分析的根基上,根据雷达波形、电磁场强度、振幅和双程走时等参数便可推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构造。目标体到掌子面的距离为:(4-1)式中:为目标体到掌子面的距离,单位为m;为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为m/ns;为记录的反射电磁波双程走时,单位为ns;为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拟采用加拿大Sensors&Software公司生产的pulseEKKOPRO地质雷达〔如图4-1所示〕或其它型号探测效果较好的地质雷达。开展地质雷达探测以前,必须依据以下条款检查探测适应性:图4-1pulseEKKOPRO地质雷达1〕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之间应存在明显电性差异且电性稳定;2〕探测对象与探测距离相比应具有一定规模,探测距离不宜过大〔40m以内〕;3〕探测目的体在探测天线偶极子轴方向上的厚度应大于所用电磁波在围岩中有效波长的1/4;4〕掌子面不能被极高电导屏蔽层如金属板等覆盖;5〕探测工作区内不能有大范围的金属构件或无线电发射频渊等较强的人工电磁干扰;测网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根据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技术文件或合同规定布置测线,应使检测成果具有代表性,并能真实地探测区域的工程地质情况;2〕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对象的大小与探测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仪器参数选取应符合以下规定:1〕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天线和仪器参数,应得出试验结论。2〕记录时窗的选择由最大探测距离、上覆地层的平均电磁波波速以及雷达反射信号的质量来确定,要保证所有可用信号全部被采集。3〕采样间隔宜根据天线中心频率而定;现场工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根据工程图的要求,绘制测线分布的截面图;2〕应详细查验测区内及附近电磁干扰情况和干扰源位置、特性;3〕现场测量时,应去除天线和天线电缆附近的金属物;4〕检查工作应均匀分布在不同测线段,重点选择在主要异常地段或质量可疑地段。检查工作量不得少于总工作量的5%~20%。建议本工程以地质雷达法为主要预报方法,声波法为次要预报方法进展经常观察判断有关地质情况。4.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法4.2工作流程应在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对量测数据进展处理、计算和分析,具体工作流程见图4-2所示。图4-2工作流程图4.2根据?永宁高速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和施工监控招标文件?,本次监控量测内容总共分为9项,具体内容如表4-2所示。表4-2隧道主要监控量测工程表编号工程名称仪器设备要求及目的量测类别1洞内围岩观察及预报地质罗盘数码相机岩性、岩层产状、构造面、溶洞、断层描述,支护构造裂缝观察。必测2洞内位移监测〔超、欠挖情况监测〕收敛计根据位移、收敛状况、断面变形状态等判断:周边围岩体的稳定性;初期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方法是否妥善;二次衬砌的浇注时间等。3拱顶下沉监测高精度全站仪或水准仪监视隧道拱顶下沉,了解断面的变形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4浅埋隧道地表下沉监测高精度全站仪或水准仪从地表设点观测,根据下沉位移量判定开挖对地表下沉的影响,以确定隧道支护构造。根据边坡变形量判定开挖对边坡变形的影响,以确定边坡加固、隧道支护构造。选测5围岩内部位移监测洞内钻孔安设多点杆式位移计通过测定围岩内部不同位置的位移,建设其深度的关系曲线,判断:①开挖后围岩的松动区、强度下降区和弹性区范围;②锚杆长度的适宜性;③对相邻隧道施工影响。6锚杆轴力监测钢筋应力计、频率计根据锚杆所承受的拉力,判断锚杆布置是否合理。了解围岩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7喷砼应力监测应力计、频率计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情况;8围岩压力监测压力盒频率计判断复合式衬砌中围岩荷载大小,判断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各自分担围岩压力情况。9钢拱架应力监测钢筋应力计、频率计量测钢拱架应力,推断作用在钢拱架上的压力大小。判断钢拱架尺寸、间距及设置钢拱架的必要性。1.洞内围岩观察〔1〕观测内容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岩质各类和分布状态,近界面位置的状态;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构造、构造;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石煤层情况;溶洞的情况;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湿度等;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开挖后已支护段: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外表的观测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曲现象;是否有底鼓现象。〔2〕量测目的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及围岩级别;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喷层外表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构造的可靠程度。〔3〕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利用地质素描、照相或摄像技术将观测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进展详细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4〕测试仪器地质罗盘、地质锤、钢卷尺、放大镜、秒表、手电、照相机或摄像机。〔5〕量测频率目测应在隧道开挖工作面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立即进展,每个监测断面应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两张素描剖面图。2.周边位移监测〔超欠挖情况监测〕〔1〕量测内容量测隧道内壁两点连线方向的相对位移,同时对所测断面的超、欠挖量进展测定。〔2〕量测目的a.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测量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b.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c.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d.对超欠挖量进展测定,评定开挖质量,用以指导施工。〔3〕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在侧墙和拱顶设置测点,利用收敛计,采用一根在重锤作用下被拉紧的普通钢尺作为传递位移的媒介,通过百分表测读隧道周边某两点相对位置的变化。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4〕监测仪器:钢尺收敛计,如图4-3所示图4-3钢尺收敛计〔5〕测点布置通过在开挖后坑道内壁面设置锚固点,采用收敛计测定坑道围岩壁面发生的收敛位移,围岩收敛量测的布置如图4-4所示,每个量测断面设置5个锚固点,即图中的点A、B、C、D和E点。通过测定测线AE、BD、CE的位移变化,可以确定出其发生的收敛位移和大变形。图4-4围岩收敛位移量测图〔6〕量测频度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工作面距离选取,见表4-3所示。表4-3隧道收敛位移和拱项下沉量测频度表位移速度(mm/d)距工作面距离频度备注>5(1~2)D1~4次/1天1.D为隧道宽度2.当位移速度>5mm/d时,应视为出现险情,及时发出警报。1~5(2~5)D1次/2天0.2~15D1次/1周<0.2不监测注:〔1〕从不同的测设得到的位移速度不同,量测频率应按速度高的取值;〔2〕假设根据位移速度和据工作面距离两项指标分别选取的频率不同,那么从中取高值;〔3〕后期量测时,间隔时间可加大到几个月或半年量测一次。3.拱顶下沉监测〔1〕量测内容拱顶下沉量量测,是对隧道拱顶的实际位移值进展量测,是相对于不动点的绝对位移。〔2〕量测目的a.通过拱顶位移量测,了解断面的变化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b.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c.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3〕埋设及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在拱顶中心用凿岩机钻成孔,然后将带膨胀管的收敛预埋件敲入,旋紧收敛钩,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收敛构上,读钢尺数,再读出基准点上的标尺数,用全站仪或精细水准仪进展测量。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4〕监测仪器:精细水准仪、钢尺、标尺等仪器。〔5〕测点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如图4-4中的C点所示。〔6〕监测频率见表4-3所示。4.浅埋地表下沉监测〔1〕量测内容量测浅埋隧道洞口开挖成形后,地表岩土下沉量。〔2〕量测目的a.通过地表下沉监测,了解地面的变化状态,判断隧道拱顶的稳定性;b.根据下沉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d.为设计优化运气参数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施工的安全。〔3〕埋设及量测方法基点布设:埋设在隧道开挖纵、横向4倍洞径外的区域,埋设2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参照标准水准点埋设,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测点布设:在测点位置挖长、宽、深均为200mm的坑,然后放入地表测点预埋件〔自制〕,测点四周用砼填实,在预埋件顶端安装全站仪反射贴片,待砼固结后即可量测。地表下沉量测每一个断面布置5个点,断面的间距5~10m。量测:用高精度全站仪进展观测。要求a〕观测应在仪器检验合格前方可进展,且防止在测站和标尺有振动时进展;b〕尽量选择在每一天同一时间内进展观测;c〕在气候变化较大时,需对气压和气温进展校正。观测坚持四固定原那么,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施测顺序固定,且应每隔30天用精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展基点与水准点的联测,其误差不得超过±0.5mm〔n数据简要分析:可绘制时间-位移与距离-位移图,曲线正常那么说明位移随施工的进展渐趋稳定。如果出现反常,出现反弯点,说明地表下沉出现点骤增加现象,说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状况,应立即采取措施。〔4〕监测仪器:GP3130R3全站仪、水准仪、钢尺和标杆等仪器。〔5〕测点布置埋设在隧道开挖纵、横向4倍洞径外的区域,埋设2个基点,以便互相校核,参照标准水准点埋设,所有基点应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原始高程,见图4-5所示。测点测点图4-5浅埋地表下沉量测图〔6〕监测频率对于小净距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每10~20m布设一个断面。每断面布设至少5个点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先行洞和后行洞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B为隧道毛洞开挖宽度。对于别离式隧道每5~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5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1周。5.围岩内部位移监测〔1〕量测内容从隧道内或在浅埋隧道地表围岩内钻孔,在孔内安设测试元件,量测沿钻孔不同深度岩层的位移值。〔2〕量测目的a.确定围岩随深度变化曲线;b.找出围岩的移动范围,深入研究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关系;c.判断开挖后围岩的松动区、强度下降区以及弹性区的范围;d.判断锚杆长度是否适宜,以便确定合理的锚杆长度;e.判断相邻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3〕埋设及量测方法1)测点安装(a)在预定量测部位,用特制直径140mm钻头,钻一深40cm的钻孔,然后再在此钻孔内钻一同心的直径为48mm的小孔,孔深由试验要求确定,钻孔要求平直,并用水冲洗干净。(b)矫直钢丝,并截成预定长度,将钢丝连接在钻孔锚头上。(c)把锚头末端插入安装杆,然后将锚头推进到预定深度,在操作时要注意定向,防止安装杆旋转,千万不能将安装杆后退,以免安装杆和锚头脱落。(d)紧固锚头,假设用楔形弹簧式锚头,那么用30~50公斤力拉钢丝,如果锚头不滑动,即可认为锚头已经锁紧;假设用压缩木锚头,那么等待压缩木吸水膨胀后,亦用30~50公斤力拉钢丝,假设拉不动,那么可认为锚头已经紧固。(e)重复以上2、3、4操作步骤,安装剩余锚头,每根钢丝必须穿过楔形弹簧式锚头上的环或压缩木锚头中间的铁管,要注意防止钢丝互相缠绕。(f)把与各锚头连接的钢丝分别穿过测筒上的各个导杆,并把测筒的上筒用固定螺丝、木楔及水泥砂浆固定在孔内,然后拉紧钢丝,并用螺母夹紧在各个导杆上,这时要注意调整导杆距离,使之有15mm的伸长量。(g)把下筒与上筒相接,并用木楔塞紧,假设是电测下筒,还需仔细安装,调整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的量程,并引出电缆,盖上盖板。当试验点离开挖面很近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爆破飞石损坏电缆及测筒。(h)开场初读数〔如果用百分表测读,应每次翻开盖板〕。为保证读数的稳定性,第一次读数的建设应不小于24小时。(i)开场阶段,每天应至少进展一次测读,随着开挖面的远离,测读间隔时间可以酌情延长。2)量测与计算将钻孔伸缩计测筒上的电感式位移传感器与数字位移计连接,并翻开位移计电源开关,即可进展读数。然后根据实际位移与读数的标定数字回归方程,即可算出钻孔伸缩计四个测点的实际位移。〔4〕仪器设备采用多点位移计,多点位移计如图4-6所示,使用3~4点钻孔伸长计进展量测。它由四个钻孔锚头、四根量测钢丝、一个测筒、四个电感式传感器和它的量测仪器-数字位移计组成。图4-6GBW-901型多点位移计〔5〕测点布置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在侧壁和拱顶设置共5个测孔〔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测孔内布设3~5个测点〕,测孔布置如图4-7所示,测点布置见图4-8所示。图4-7多点位移计量测布置图图4-8洞内多点位移计沿深度方向分布〔6〕监测频率与隧道周边位移量测一样。6.锚杆轴力监测〔1〕量测内容量测锚杆轴力的大小〔2〕量测目的了解锚杆受力状态及锚向力的大小,为确定合理的锚杆参数提供依据;判断围岩变形的开展趋势,大致判断围岩内强度下降区的界限;评价锚杆的保护效果;掌握岩体内应力重分布的过程。〔3〕埋设及量测方法测点安装:安装前,在锚杆待测部位并联钢弦式钢筋计,然后将锚杆按设计进展安装和注浆,记下钢筋计型号,并将钢筋计编号,用透明胶布将写在纸上的编号严密粘贴在导线上。注意将导线集结成束保护好,防止在洞内被施工所破坏。量测:采用频率计采集钢筋计频率,根据钢筋计的频率-轴力标定曲线,将量测数据直接换算成相应的锚杆轴力。〔4〕量测仪器振弦式钢筋测力计,如图4-9所示。图4-9GJJ-10A振弦式钢筋测力计〔5〕测点布置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断面和拱顶和侧壁设置5个测孔〔根据实际情况,每个测孔内布设3~5个测点〕。将带有丝扣的钢筋计旋紧而成锚杆测力计,每根锚杆连接3~5个钢筋计,每个量测断面布置5根测试锚杆。通过测试锚杆的应力来确定锚杆的受力状态,以判断锚杆设计的合理性。锚杆轴力量测断面布置如图4-10所示,锚杆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见图4-11所示,各孔内的传感器数据采用频率计进展采集。为分析数据准确性,钢拱架内力量测点设在同一位置。钢筋计钢筋计图4-10锚杆轴力横断面量测布置图图4-11锚杆轴力测试沿深度方向分布〔6〕量测频率锚杆轴力量测频率见表4-4所示。表4-4锚杆轴力量测频率表开挖〔天〕频度开挖〔天〕频度1~152~4次/天30~901次/周16~301次/天>901次/周7.喷砼应力监测1)量测内容量测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压力。2)量测目的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情况;检查隧道偏压,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3)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埋设土压力盒或应力计进展量测。4)测量仪器土压力盒或应力计、频率读数仪。5)测点布置每个断面布置5个测点,见图4-12所示。图4-12喷层接触压力量测点布置图6)量测频度与锚杆轴力量测频度一样。8.围岩压力监测(1)量测内容量测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的压力;(2)量测目的了解初期支护对围岩的支护效果;了解初期支护的实际承载情况及分担围岩压力情况;检验隧道偏压,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3)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埋设土压力盒进展量测。压力盒布设在围岩与初衬之间,即测得围岩压力;压力盒布设在初衬与二衬之间,即测得两层支护间压力。测点布设∶应把测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断面的关键部位上〔如拱顶、拱腰、拱脚、边墙仰拱等〕,并对各测点逐一进展编号。埋设压力盒时,要使压力盒的受压面向着围岩。在隧道壁面,当测围岩施加给喷砼层的径向压力时,先用水泥砂浆或石膏把压力盒固定在岩面上,再慎重施作喷砼层,不要使喷砼与压力盒之间有间隙,保证围岩与压力盒受压面贴紧。记下压力盒型号,并将压力盒编号,用透明胶布将写在纸上的编号严密粘贴在导线上。注意将导线集结成束保护好,防止在洞内被施工所破坏。量测:采用频率计采集压力盒频率,根据压力盒的频率-轴力标定曲线,将量测数据直接换算成相应的锚杆轴力。(4)量测仪器土压力盒、频率读数仪,土压力盒如图4-13所示。图4-13振弦式土压力计(5)测点布置围岩接触压力的测定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埋设压力盒的方式进展量测。为便于压力盒的安装,采用在围岩与二次衬砌之间埋设压力盒的方式进展测试。每个量测断面布置5个压力量测点,以确定围岩作用在支护体系上的压力,并判断支护类型的合理性。围岩压力量测的布置如图4-14所示。压力盒采用钢弦式双膜压力盒进展测定,其受围岩作用而发生的变形由频率读数仪采集。图4-14围岩接触压力量测图(6)量测频度与锚杆轴力量测频度一样。9.钢拱架应力监测〔1〕量测内容测试钢拱架中内、外钢筋的轴力和型钢钢架内、外侧的应变,从而计算其所受到的轴力和弯矩。〔2〕量测目的a.了解钢拱架与混凝土对围岩的组合支护效果;b.了解钢拱架的实际工作状态,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c.判断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保证施工安全,优化支护参数。(3)埋设及量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利用地质素描、照相或摄像技术将观测到的有关情况和现象进展详细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每个监控断面沿隧道周边在钢拱架内、外侧侧壁对撑地布设5对钢筋应力计进展监测。1)具体布设方法:钢格栅的钢筋计分别沿钢架的内外边缘成对布设。安装前,在钢拱架待测部位并联焊接钢弦式钢筋计,在焊接过程中注意对钢筋计淋水降温,然后将钢格栅或钢拱架由工人搬至洞内安装或立好,记下钢筋计型号,并将钢筋计编号,用透明胶布将写在纸上的编号严密粘贴在导线上。注意将导线集结成束保护好,防止在洞内被施工所破坏。2)量测:根据钢筋计的频率-轴力标定曲线可将量测数据来直接换算出相应的轴力值,然后根据钢筋混凝土构造有关计算方法可算出钢筋轴力计所在的拱架断面的弯矩,并在隧道横断面上按一定的比例把轴力、弯矩值点画在各钢筋计分布位置,并将各点连接形成隧道钢拱架轴力及弯矩分布图。(4)测试仪器钢筋应力计、频率读数仪见图4-15所示。图4-15频率读数仪〔5〕测点布置在左右洞适当位置共设置5个监控量测点,量测点布置如图4-16所示。图4-16钢拱架应力量测布置图〔6〕监测频度同锚杆轴力监测。4.3报警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J042-94〕规定,隧道周边最大允许相对位移〔指实测位移值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如表4-5所示,具体数值:拱顶下沉允许变形量为30mm,水平收敛允许变形量为15mm。表4-5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覆盖层厚度(m)围岩级别<5050~300>300Ⅱ~Ⅲ0.10B~0.30B0.20B~0.50B0.40B~1.20BⅣ0.15B~0.50B0.40B~1.20B0.80B~2.00BⅤ0.20B~0.80B0.60B~1.60B1.00B~3.30B注:B为隧道收敛基线长度,单位:米。表4-6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压力〕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2Un/3应加强支护ⅠU0>2Un/3应采取特殊措施表中:U0——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表4-7围岩稳定性判据急剧变位缓慢变位基本稳定收敛位移>1.0mm/d1.0~0.2mm/d<0.2mm/d单点位移>0.5mm/d0.5~0.1mm/d<0.2mm/d拱顶位移>1.0mm/d1.0~0.2mm/d<0.2mm/d注:〔1〕相对位移值系指实测位移值与两点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2〕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3〕Ⅰ、Ⅱ、Ⅴ级围岩可按工程类比原那么选定允许值范围。二衬施作那么应在满足以下要求时进展:各测试工程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监测戒备值也可由设计单位提出,经有关单位认可后执行。4.4监测进度方案安排(1)监测进度=1\*GB3①中标即日开场着手仪器的购置、检测、标定和调试等。=2\*GB3②监测安排根据总承包要求及工程进度而定,在隧道施工前根据总包通知进场,至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两月完毕。(2)方案工期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与施工监控方案监测工期约为20个月。4.5报告和报警制度提交由仪表量测的数据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上,原始记录表格存档以供需要时查用。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专门程序进展计算处理,监控单位每天监测的数据用电子版发给施工单位和总监办。每周每月监控工作的进展和监控成果汇总分析后,形成周报和月报,打印报施工单位,监理,业主。周报每周二报送上周情况。月报每月初上报。隧道二衬完成后,监控单位应提交每条隧道的总结报告,并于所有隧道完成后提交综合报告。假设地质预报和监控中出现特殊情况〔检测出的数据异常、发生紧急情况等〕应当日即使通过联系总监办、工程部,必要的时候告知业主。监测技术负责人参加工程现场例会,汇报最近一段时期的监测情况,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严格按有关各方讨论的具体报警值分两个阶段报警。当监测值超过预警值的80%时,在电子版中注明,以引起有关各方注意。当监测值到达预警值,除在电子版中注明外,专门出文通知有关各方。监测技术负责人参加出现险情时的排险应急会议,积极协同有关各方出谋划策,提出有益的建议,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在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过程中提交如下资料:〔1〕公文根据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的变形情况进展预测,当有不安全时,及时向业主及施工方提交监控联系单或专门的计算分析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周报和月报将每周和每月监测工作的进展、仪器埋设、监测成果图表汇总及阶段性的结论、建议汇总,并按正规报告格式提交。〔3〕总报告在隧道的主体工程完成以及隧道跟踪监测工作完毕后一个月内提交监测分析总报告〔书面及磁、光盘文件〕。第五章测点布置原那么及隧道测点、断面布置1.量测测点布置原那么监测断面分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监测断面,主要监测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J042-94〕中规定的必测工程,在隧道进、出洞口、围岩类别变化处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可以适当加密;另一种是代表性监测主断面,主要监测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标准?〔JTJ042-94〕中规定的选测工程,代表性监测主断面在每种围岩类别中、进出洞口、地质条件复杂区段等部位。隧道的测点和断面的布置严格按照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测点布置原那么如下:〔1〕快速埋设测点,在距离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2〕地表沉降观测点,每个测点水平距离间隔为3m,并在横向4倍洞径外的区域,埋设2个基点。〔3〕每种围岩类别选择假设干各比较有代表性的断面布置选测工程量测点。〔4〕必测工程按围岩级别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测点,Ⅴ级围岩按5~10m间距布点,Ⅳ级围岩按20m~30m间距布点,Ⅲ级围岩按50~100m间距布点,Ⅱ级围岩按100m~150m间距布点。〔5〕选测和必测工程测点尽可能的布在同一断面,为分析这一断面的受力情况及稳定状况提供准确度。〔6〕测点与基线的布置视具体施工方案的变化进展修改和调整,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穿插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加设测点。2.七里坑隧道测点、断面布置按照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及根据测点的布置原那么,七里坑隧道的测点和断面的布置按以下方案布设。洞内外观察断面间距25m〔隧道全长范围内〕;洞周收敛位移和拱顶下沉量量测断面间距定为Ⅴ级围岩按5m~10m间距布点,Ⅳ级围岩按10m~20m间距布点,Ⅲ级及以上围岩按40m~5m间距布点。浅埋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洞口30m范围内10m一个断面,洞口平缓、埋深较浅处可加密至5m,其余地段根据现场情况需要每50m选测一次;其余五项选测工程断面量测间距按以下标准执行:V级围岩及紧停、汽通地段10m一个断面,其余地段根据现场情况需要每200m选测一次。具体量测段面情况如下:〔1〕、洞内状况观察,根据合同要求,每25m布置1个断面;具体位置由实际情况确定;〔2〕、隧道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如下:表5-1莲花山隧道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断面布置左线ZK63+260~ZK66+869.5右线YK63+303~YK66+879左线右线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Z1ZK63+270Z36ZK63+870Y1YK63+313Y36YK63+953Z2ZK63+280Z37ZK63+890Y2YK63+323Y37YK63+973Z3ZK63+290Z38ZK63+910Y3YK63+333Y38YK63+993Z4ZK63+300Z39ZK63+930Y4YK63+343Y39YK64+013Z5ZK63+310Z40ZK63+950Y5YK63+353Y40YK64+033Z6ZK63+320Z41ZK63+970Y6YK63+363Y41YK64+053Z7ZK63+330Z42ZK63+990Y7YK63+373Y42YK64+073Z8ZK63+340Z43ZK64+010Y8YK63+393Y43YK64+093Z9ZK63+350Z44ZK64+030Y9YK63+413Y44YK64+113Z10ZK63+360Z45ZK64+050Y10YK63+433Y45YK64+133Z11ZK63+370Z46ZK64+070Y11YK63+453Y46YK64+153Z12ZK63+390Z47ZK64+090Y12YK63+473Y47YK64+203Z13ZK63+410Z48ZK64+110Y13YK63+493Y48YK64+253Z14ZK63+430Z49ZK64+130Y14YK63+513Y49YK64+303Z15ZK63+450Z50ZK64+150Y15YK63+533Y50YK64+323Z16ZK63+470Z51ZK64+170Y16YK63+553Y51YK64+343Z17ZK63+490Z52ZK64+220Y17YK63+573Y52YK64+363Z18ZK63+510Z53ZK64+270Y18YK63+593Y53YK64+383Z19ZK63+530Z54ZK64+320Y19YK63+613Y54YK64+433Z20ZK63+550Z55ZK64+340Y20YK63+633Y55YK64+483Z21ZK63+570Z56ZK64+360Y21YK63+653Y56YK64+533Z22ZK63+590Z57ZK64+380Y22YK63+673Y57YK64+583Z23ZK63+610Z58ZK64+430Y23YK63+693Y58YK64+633Z24ZK63+630Z59ZK64+480Y24YK63+713Y59YK64+683Z25ZK63+650Z60ZK64+530Y25YK63+733Y60YK64+733Z26ZK63+670Z61ZK64+580Y26YK63+753Y61YK64+753Z27ZK63+690Z62ZK64+630Y27YK63+773Y62YK64+773Z28ZK63+710Z63ZK64+680Y28YK63+793Y63YK64+793Z29ZK63+730Z64ZK64+730Y29YK63+813Y64YK64+813Z30ZK63+750Z65ZK64+750Y30YK63+833Y65YK64+863Z31ZK63+770Z66ZK64+770Y31YK63+853Y66YK64+913Z32ZK63+790Z67ZK64+790Y32YK63+873Y67YK64+963Z33ZK63+810Z68ZK64+810Y33YK63+893Y68YK65+013Z34ZK63+830Z69ZK64+860Y34YK63+913Y69YK65+063Z35ZK63+850Z70ZK64+910Y35YK63+933Y70YK65+113左线右线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编号断面里程Z71ZK64+960Z107ZK66+420Y71YK65+163Y107YK66+063Z72ZK65+010Z108ZK66+440Y72YK65+213Y108YK66+083Z73ZK65+060Z109ZK66+460Y73YK65+263Y109YK66+093Z74ZK65+110Z110ZK66+480Y74YK65+313Y110YK66+103Z75ZK65+160Z111ZK66+500Y75YK65+363Y111YK66+153Z76ZK65+210Z112ZK66+520Y76YK65+413Y112YK66+203Z77ZK65+260Z113ZK66+540Y77YK65+463Y113YK66+253Z78ZK65+310Z114ZK66+560Y78YK65+513Y114YK66+303Z79ZK65+360Z115ZK66+610Y79YK65+523Y115YK66+353Z80ZK65+410Z116ZK66+630Y80YK65+533Y116YK66+403Z81ZK65+460Z117ZK66+650Y81YK65+543Y117YK66+453Z82ZK65+510Z118ZK66+670Y82YK65+563Y118YK66+473Z83ZK65+540Z119ZK66+690Y83YK65+583Y119YK66+493Z84ZK65+550Z120ZK66+700Y84YK65+603Y120YK66+513Z85ZK65+570Z121ZK66+710Y85YK65+623Y121YK66+533Z86ZK65+590Z122ZK66+730Y86YK65+643Y122YK66+553Z87ZK65+640Z123ZK66+750Y87YK65+663Y123YK66+573Z88ZK65+690Z124ZK66+770Y88YK65+683Y124YK66+593Z89ZK65+740Z125ZK66+790Y89YK65+703Y125YK66+613Z90ZK65+790Z126ZK66+810Y90YK65+723Y126YK66+633Z91ZK65+840Z127ZK66+830Y91YK65+743Y127YK66+653Z92ZK65+860Z128ZK66+840Y92YK65+763Y128YK66+673Z93ZK65+880Z129ZK66+850Y93YK65+783Y129YK66+683Z94ZK65+900Z130ZK66+860Y94YK65+803Y130YK66+693Z95ZK65+920Z131Y95YK65+823Y131YK66+703Z96ZK65+970Z132Y96YK65+843Y132YK66+723Z97ZK66+020Z133Y97YK65+863Y133YK66+743Z98ZK66+070Z134Y98YK65+883Y134YK66+763Z99ZK66+090Z135Y99YK65+903Y135YK66+783Z100ZK66+110Z136Y100YK65+923Y136YK66+803Z101ZK66+120Z137Y101YK65+943Y137YK66+823Z102ZK66+170Z138Y102YK65+963Y138YK66+843Z103ZK66+220Z139Y103YK65+983Y139YK66+853Z104ZK66+270Z140Y104YK66+003Y140YK66+863Z105ZK66+320Z141Y105YK66+023Y141YK66+873Z106ZK66+370Z142Y106YK66+043Y142图5-1莲花山隧道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断面布置图〔3〕、浅埋地表下沉监测断面布置由于七里坑隧道进口与出口均已进洞50m~100m,因此该隧洞浅层地表埋设可不布置。〔4〕、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喷砼应力、围岩压力及钢拱架应力监测断面布置测试按照以下原那么:围岩内部位移在小净距隧道相邻隧道施工可能对既有隧道产生较大稳定影响时根据实际情况下施工单位提出,监理审核后测试,或者其他必要的情况经监理审核后测试。测点布置按照标书要求每个断面在侧壁和拱顶设置5个测孔,量测频率和周边位移量测一样锚杆轴力和钢拱架应力在隧道发生异常情况,施工单位提出监理确认必须测的时候测,测试结果能对施工起较大参考作用。围岩压力在隧道存在明显偏压或初期支护效果可能较差等情况下,确实能对施工顺利进展起作用,由施工单位提出,监理确认后测量。测试频率按照标书。第六章信息反响与预测预报在复杂多变的隧道施工条件如何进展准确的信息反响与可靠的预测预报是本监控量测试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迄今为止,信息反响与预测预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隧道监控量测反响程序图如图6-1所示。1.力学计算法支护系统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与进度的关键。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来调整和确定支护系统。力学计算所需的输入数据那么采用反分析技术根据现场量测数据推算而的如塑性区半径、初始地应力、岩体变形模量、岩体流变参数、而次支护荷载发布。这些数据是对支护系统进展计算所需要的。关于应力计算,拟采用专门的计算机分析软件供使用。2.经历法此法也是建设在现场量测的根基之上的;其核心是根据经历建设一些判断标准来直接根据量测结果或回归分析数据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在施工监测过程中,数据“异常〞现象的出现可以作为调整支护参数和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的依据。何为“异常〞,这就需针对不同的工程条件〔围岩地层,埋深,隧道,断面,支护,施工方法等〕建设一些根据量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工作条件进展判断的准那么。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信息反响流程见图6-1。(a)根据围岩〔或净空变化〕量值或预计最终位移值与位移临界值比照来判断位移临界值确实定需根据具体工程具体确定。(b)根据位移速率来判断根据日本?新奥法设计施工技术指南草案?说明,当位移速率大于20mm/day,就需要特别支护,二次支护时间可以根据净空变化的速率的限定值进展施工。(c)位移-时间曲线根据现场量测的位移-时间曲线进展如下判断监理、设计单位监理、设计单位现场施工单位监测方案资料分析现场调查量测数据的计算机计算处理量测分析、综合处理、反分析监测结果和综合评价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隧道构造的安全性、经济性分析与判断依据:围岩理论分析有关技术标准、标准工程经济性比较隧道围岩与构造现状与动态分析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调整设计施工方案现场监测继续下阶段监测否是反响否施工监控量测与地质超前预报图6-1现场监控量测信息反响流程图=1\*GB3①说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2\*GB3②说明变形速率保持不变,须发出警告并要求及时加强支护系统;=3\*GB3③那么表示已进入不安全状态,须立即停工,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展加固。第七章质量保证方案及措施7.1工程管理隧道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应按照预定的量测方案进展现场组织实施,与其他施工环节严密配合,要求施工监控量测工作连续。监测过程中,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和相应的技术特点,将J2,J3标段监控量测工作分成两个量测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监测内容、对监测的数据进展分析,将反响意见提供给甲方、设计和施工单位,对隧道的一步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工程监控量测管理的流程图如图7-1所示。7.2监量测工作的本卷须知〔1〕确保量测仪器量具有良好使用状态。〔2〕现场测试前要检查仪器准备数量、质量,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修理、更换或补充,检查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破坏,确认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展测试。〔3〕测试工作中的基本要求:①按照各项量测的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3次,3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可取算术平均值;如果读数相差过大,应当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定无误后再进展测试。②每次测试都要做好记录,并且记录环境温度、掘进里程及其施工情况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③在现场进展初步计算,发现围岩与支护变形较大时,应当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④测试收尾工作,包括检查仪器、仪表,作好保养和保管工作,及时进展资料整理。7.3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监控量测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进展,从而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进展,并根据量测信息进展及时反响,对隧道设计调整从而进展设计优化。具体保证隧道施工监质量的技术措施包括:SHAPESHAPE图7-1监控量测管理构造图〔1〕施工前应对现场进展调查,并做详细记录,配合拍照、摄影,将这些资料存档,从而了解施工前的状态,为后继分析的比对提供前期资料;施工前须对各量测传感器的初始值进展量测,初始观测不少于二次;各种传感器应在埋设安装之前都应进展重新标定。〔2〕水准仪、全站仪应满足初精度要求,同时每年应由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展检验、校正,并出具合格证;在安装过程中应对仪器、传感器、材料、传输导线进展连续性检验,以保证仪器质量的稳定性;记录好仪器原始安装过程。〔3〕监测工作应在基本一样的情况下施测,可通过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采用一样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路线实现;监测期间应定期对基准点进展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在整个施工期内,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正常使用。〔4〕在具体观测过程中,应按仪器的操作规程和仪器生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进展观测,根据观测设计对仪器进展基准读数和定期读数,确保与观测仪器相应的最高精度和观测资料的可靠性,每测点一般测读3次,每开场观测一组新读数前,应对观测仪表进展检验,以确保其良好的工作性能。〔5〕观测数据应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与上次观测的数据进展比照分析;当出现读数异常或或疑现象时,应进展重读,并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定无误后再进展测试,并和上次观测数据同时记录下来;在记录中应有环境温度、开挖里程桩号及其现场施工情况,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6〕在现场对观测数据进展初步计算和分析,发现围岩与支护体系变化较大时,应当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当监测值到达报警指标时,及时签发报警通知;对所有的不正常影响因素都应作文字记录。〔7〕观测数据应认真计算整理、仔细校核,及时提交当天报表和监控的阶段性报告。第八章量测过程中的应急处理措施1、隧道开挖后目测到地质情况与开挖前勘测形态有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