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_第1页
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_第2页
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_第3页
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_第4页
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心理学总复习题第1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突触:它是指一个神经元的突起和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发生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这些接触点就是突触。2.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主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3.朝向反应: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第2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4.联想式学习: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主要类型:尝试与错误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5.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语言理解功能受损。表现为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损所致;看不懂书面语言称为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是顶叶皮层的顶下小叶和角回受损所致。

第3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6.非联想式学习:个体的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主要类型:习惯化、敏感化7.命名性失语症:可以正常理解语言,并能产出有意义的语言;但往往不能正确叫出物体的名称,只能用语言描述该物体的属性或功能。

第4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1.简述失语症的概念、特点及脑结构基础;

答:1.定义: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2.特点:这类病人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无恙。3.脑基础:失语症不同于智能障碍、意识障碍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感觉或运动障碍。它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

第5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2.请简述情绪的经典理论及对应的生物学机制;詹姆士—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物学机制)丘脑学说——丘脑(生物学机制)动力定型学说——大脑皮层(生物学机制)激活学说—脑干网状结构(生物学机制)边缘系统学说—边缘系统(生物学机制)应激学说——神经体液调节(生物学机制)

第6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3.简述记忆痕迹理论;

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是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电活动的自我兴奋作用所造成的反响振荡;这种反响振荡可能很快消退,也可能因外条件促成脑内逐渐发生着化学的或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该理论是解释记忆机制的主要传统理论。

第7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4.简述记忆边缘系统帕帕兹环路;

帕帕兹环是人类记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环路,其路径为: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在这条环路中,海马结构是中心环节。

第8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5.简述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颞叶:听觉功能为主。

枕叶:视觉功能为主。

顶叶: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

额叶: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第9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6.简述柯萨可夫氏遗忘症的特点;

柯萨可夫氏遗忘症:遗忘综合症(遗忘+虚构)(1)严重的逐渐遗忘,即顺行性遗忘,学习和记忆新资料的能力严重受损(2)对往事的回忆不良,即有一定程度的逆行性遗忘(3)由于不能回忆和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很难应付不熟悉的新处境,病人的交往变得无效,生活变得贫乏(4)为了掩饰记忆缺陷,常出现明显的虚构现象

第10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7.简述电抽搐为什么会干扰短时记忆?

这是由于短时记忆是神经元反响回路中的电活动。在强烈电抽搐作用以后,这种反响受到阻断或消失,打断了反响回路引起生化改变的过程。反响回路1小时以上的连续振荡引起回路的化学变化,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痕迹,就不再受电休克的影响。

第11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请论述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及传导性失语症的区别答: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及传导性失语症是最常见的三种失语症,其主要区别为:

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语言产出功能基本正常,但语言理解功能受损。表现为听不懂别人的口头言语,称为听觉性失语症,是维尔尼克区受损所致;看不懂书面语言称为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是顶叶皮层的顶下小叶和角回受损所致。

第12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运动性失语症:病人语言理解功能基本正常,但语言产出功能受损。除书写困难称为的失写症(Agraphia)是左额中回受损伤所引起外,其他类型语言产出障碍均被看成是Braca区受损伤所致。这类病人说话很慢,似乎像初用外语讲话的人,边说边寻找单词,句子结构错乱或用词不当,常常用一些零散的名词作为主题词,缺乏谓语的正常表达方式。传导性失语症(Conductive

aphasia):病人既能听懂别人的话,又能正常讲话和叫出物体的名称;但却不能重复别人的话,也不能按着别人的命令作出相应反应。这类传导性失语症被认为是布洛卡区和维尔尼克区间的联络纤维-弓形束受损所致,是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功能之间联系的障碍。

第13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请论述用正常人类被试,如何证明的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答:1.韦达实验:韦达实验考查人脑对言语运动功能的不对称性;由于采用单侧颈动脉注射麻醉药的方法,已多年不再应用。

2.双耳分听试验:考查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通过立体声耳机将成对的声音刺激(但内容不同)送至双耳,这样连续给予声音刺激,每次同时到达两侧半球的声音刺激内容不同。最后请被试说出听到的声音内容。 结果表明,言语性刺激的听觉能力以左侧半球(右耳)为优势的人居多,右侧半球(左耳)对音乐性刺激的分辨能力为优势者居多;

第14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

3.速示试验:对语言视觉功能中两半球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多采用速示试验,将文字材料或非文字的简单图形材料在速示器中连续呈现。被试注视速示器的屏幕,每次快速呈现的材料由于时间极短,不超过200毫秒,来不及眼动和形成双眼视野的变换。所以,速示器试验保证每个半边视野的刺激沿视觉通路投射至对侧半球皮层中。根据反应时和错误率判定被试哪侧半球为优势。

结果表明,对文字性材料大多数人以左半球为优势,而对非语言文字的图形材料以右侧半球为优势。

第15页/共19页第12章生理心理学总复习

4.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在正常人的研究中均发现人脑言语功能中两半球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是出生以后逐渐获得的。言语听觉的优势半球化约在6岁时形成,言语运动的优势半球化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