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知识学的知识资源模型研究
[]G302[]A[]1003-2797(2009)01-0050-04进入21世纪,知识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高速发展起着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资源,知识资源的重要性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凸显,人们的注意力从物质资料更多地转移到信息、知识及其产生的资源效用之上。学术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率团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13届院士大会(2003),会议报告强调充分开发知识资源对于弥补自然资源和投资不足的问题[1];图书馆的区域合作与共享国际研讨会(2004)提出对知识资源进行非线性整合传播与网格平台建设的共享机制与运行模式[2]。实践活动方面,全球最大的中文知识信息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正式建成,在16个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和500多个数据库镜像点中,拥有国内7000多种期刊、1000多种报纸、300多家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百家出版社已出版的图书等知识资源[3]。根据CNKI的统计显示,1998至2007的十年间关于“知识资源”的各类文献达到2425篇之多(2008-03-19检索),学术关注度自1997年开始也呈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从20世纪40年代末申农和维纳对通信系统的构建到贝塔朗菲对利用负熵的系统研究,从美国“知识学派”的兴起到霍尔萨珀尔-乔西知识管理本体(Holsapple-Joshiknowledgemanagementontoloty)的形成[4],人们对知识信息的研究已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利用模型方程探究原理规律的成果颇为丰富,包括基于本体论的知识流形成[5],基于认识论的丰裕度测量[6],面向环境因素的生态学模型、信息空间构建[7],以及面向功能实现的知识资源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公式[8],配置与开发利用曲线,资源配置方程等[9]。相关研究已在很多领域揭示了知识信息的构成状况和运动规律,但如果通过一个更高的系统化视角,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一是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分散的观点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克服认识的局限性;二是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多学科的侧重难以规划高效率的研究框架。鉴于此,在知识信息的理论研究中,特别是针对与实践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知识资源,有必要寻求一个契合度最高的学科,以其为基础,将关于知识自身及其生产、传播的研究与知识系统工程的理论联系起来,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与各领域知识产业活动联系起来,将知识资源的构成与其价值实现的途径联系起来,以此形成资源作为科学研究成果与工具的辩证关系的理性认识。1作为理论基础的知识学研究人类对知识的深入研究源于哲学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1762-1814)的《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堪称知识学的奠基之作,此后的很多学科都从不同侧面丰富着对知识的全面认识。随着国家对知识科学研究的重点立项,国内外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以及“知识学”在权威学科分类体系中的确立,柯平教授发出了创立知识学,广泛开展知识学研究的倡议,同时以系统论的创新视角规划了学科框架,认为知识学是关于知识与知识活动的科学,是研究知识的本质与功能,知识的形成与演化规律,知识生产、加工、组织、传播、利用等一系列知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类社会的知识记忆与创新提供保障,并作用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和解决知识的基本问题,确立知识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和解决知识活动的原理,建立知识活动的理论与应用方法体系;研究和解决“人—知识—机器”的知识链,促进知识技术、知识工程与知识学原理研究结合;研究和解决人类知识体系与知识创新,保障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解决知识学的分支学科问题,构建知识学的新学科体系[10]。在关注科学知识自身的同时,涵盖知识工具、活动及相关人群的“知识资源论”于本世纪初被首次提出,[11]体现了对知识创造、吸收开发和利用过程的重视,强调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实现。与科学学、文化学和术语学等领域对知识的认识相比,知识资源的概念对生产实践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又成为知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模型构建是理论术语可视化识别的有效途径,对知识资源的理解探究也不例外,陆汝钤院士概括了知识科学前沿的八大领域,首先就是知识模型的研究[12]。图例式的模型不仅能够为概念研究提供分析框架,直观地揭示要素关系和系统流程,还能对现实提出假设及论证,丰富学科理论,为实践活动提供清晰明确的决策思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拟从知识学的视角,沿着由本体构建到功能实现的研究思路,通过系列模型的编制,对知识资源进行可视化的研究尝试。2知识资源模型构建2.1组成要素模型系统通常由若干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研究某一对象也就应该由分析其内部构造入手,展开对整体运行规律的探寻。权威观点认为,知识资源除了知识自身,还包括知识人(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利用者等),知识工具(方法、设施、网络等)以及知识活动(生产、流通、分配、服务、开发、交流等)[13],整个体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宗旨,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图1知识资源钟(结构模型)时钟的各部件分别有其代表含义:钟面代表信息,刻度代表价值指标,中轴代表知识,时针代表知识人,分针代表知识工具。这个象征性模型体现了知识资源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与影响作用。整个时钟从本体论的角度模拟着知识资源系统的构成原理,具体包含了以下内容:(1)如同时针与分针以中轴为圆心旋转,知识人与知识工具围绕知识开展活动,以其行为主轴,以此确立知识资源的核心要素。(2)指针的运行脱离不了盘面的支撑,知识活动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这是知识资源最直接的外部交换系统。(3)时针与分针的相互影响体现了“工具”与“人”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如果缺乏知识工具,知识人所能产生的知识价值将不够高效、精准;另一方面,知识工具以知识人为主导,为知识人服务,离开知识人的知识工具将毫无意义。(4)时钟的运转体现了知识资源的社会价值通过知识活动得以实现,并且是一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2.2资源形成模型知识资源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本身,进入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控制和开发的过程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能量基础,为社会的进步提供财富来源。这一过程离不开从理论研究到技术革新,再到实践应用的递进发展,离不开学术研究对资源创造的积极影响,这也是现代知识学所关注的重要内容。知识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图2从科研活动的视角将主要过程进行了概括。图2知识资源形成模型根据图2的显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交互转化,不断地丰富着人类知识的总量,与知识相关的各种管理控制活动则促使静态的既有知识通过吸收创新的过程,利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应用到生产实践之中。这些阶段和环节最终形成的知识资源,为社会效益的创造提供认识基础、开发平台和价值空间。这些来自于不同层面的知识资源具备不同的特性,如果深入分析,各自的形成原理不尽相同,在资源总库中所承担的功能和效用也各具特点。图3知识资源价值实现微观模型(改编自:赖茂生.信息资源管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9)2.3价值实现模型知识资源的构成原理与形成过程固然重要,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才是存在的依据和根本。研究知识资源的基本功能首先要强调的就是资源效益的产生原理及相关问题,这不仅反映了从本体论上升到认识论的研究过程,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学理论指导的价值性导向。(1)微观层面的价值实现。作为知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知识的生产管理、组织加工以及开发利用和功能发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知识的形成到最终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可以从微观流程的层面来理解其主要功能的发挥,这是一个由自然事物属性向社会记忆系统转换,再向智力资源体系的演化进程,图3以金字塔的形状构建阐释了其中的各个发展环节。事实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思想映射,是人脑对事物属性作出反应的结果。数据是客观事实编码化、序列化的结果,是形成智力资产的具有初步价值的基本要素。信息是记录或承载于媒介之上的数据,是形成人类知识的直接来源。知识是经过加工、提取和评价的信息,是形成资源的核心要素。决策是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智能活动,是价值实现的必备前提。竞争优势是通过决策确立的保持领先的创新能力,是组织或个人利用知识资源的效益体现。由金字塔的塔基向顶端的递进代表了知识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客观属性内化是事物本质属性被人类的思维活动条理化的过程,通过已有的知识框架对感官受到的刺激进行编码和整序,形成最底层的人工智力资产。媒介载体物化是原始数据信息化的过程,将包括人工符号、比特字节在内的各种内容特征信号按一定标准进行处理,形成便于识别的信息。加工提取集成是由信息向知识转换的过程,以真实客观为标准,促使信息中的价值成分充分体现,形成能够指导社会实践的真理性认识。问题导向智能是利用知识进行参考决策的过程,以特定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运用人类智力,开发知识价值,寻求解决方案。协同行动管理是通过实施决策方案,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体现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独特优势,完成知识资源的价值实现。(2)宏观层面的价值实现。无论信息、知识,还是资源,一个共同的现实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由诸多相关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生产发生直接联系的知识资源尤其需要强调适应外部环境的演化变迁,强调影响因素对知识活动的作用反馈,强调知识资源与其他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中达到持续稳定的平衡状态。从宏观生态的视角观察知识资源的价值实现,大致的运行结构如图4所示。以往的研究成果对知识资源的效用发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4],本文在综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资源价值实现的两大领域:自然资源领域与知识消费领域,认为人类知识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首先体现在促使自然物质的效用开发和功能转换,以此探求新型的非稀缺的自然资源,其次就是满足人类日益高涨的知识需求,这必然导致知识产品的大量涌现和传统商品中知识含量的迅猛增长。这些领域的演化和拓展均毫不例外地刺激着新知识的诞生,推动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升华,并促使其再次进入由管理、技术服务等社会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经过科学活动的再加工,形成新一轮的知识资源,在动态转换中寻求着最优的共生关系,在持续的价值实现进程中提升着人类智力的总体水平。图4知识资源价值实现宏观模型2.4资源配置模型在研究自然资源功能发挥与性价比优化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开发利用与实际需求之间并非均衡对等,经常性的失调现象使得资源配置的问题日显突出,知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同样需要处理好开发与需求的相互关系,二者由低向高的递进可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矩阵模型。图5知识资源配置状态矩阵矩阵中不同的组合形式代表了四种知识资源的配置状态,一是低效型,属于开发程度和现实需求都较低的类型,常见于物质资源和文明程度均不发达的地区或时期,是知识资源价值体现的原始阶段。二是欠缺型,属于开发程度低而现实需求高的类型,常见于受限于方法技术的发展阶段,是对知识资源需求超前,但开发手段相对落后的意识先导状态。三是浪费型,属于开发程度高而现实需求低的类型,往往由过分强调和依赖技术所致,是产品超越需求的技术先导状态,当前电子产品的频繁升级、功能叠加便是典型的例子。四是高效型,属于开发程度和现实需求都较高的类型,知识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而恰当地实现,是最佳的资源配置状态。3结语本文遵循从核心结构到产生过程,从价值实现到配置优化的逻辑思路,利用形象的模型方式系统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水电维修合同范本
- 中国高纯乙硼烷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中国乙二醇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东莞市谢岗镇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检维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期刊发行委托合同范本
- 计生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卖方财务顾问协议书
- 三方协议书保护应届生
- 初级快计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版中国移动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八章健美操健美操组合动作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 4.11五四运动课件-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2
- 脐带血栓课件
- 山东初级注安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线粒体基因糖尿病讲解
- 会计行业巅峰备战:会计分录面试题解及例题集锦服务
- 藏菜生长技术指导
- 2025至2030内窥镜市场前景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