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的周期与波动
第一页,共四十八页。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类型和区别,掌握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2.分析战后历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3.认识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了解其变化的原因。4.掌握世界经济的长周期理论,分析战后长周期上升和下降波特点及原因。第二页,共四十八页。本章内容经济周期及世界经济周期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与经济周期世界经济的长周期第三页,共四十八页。第一节经济周期及世界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概念及类型(一)经济周期含义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由一个波谷,经过复苏、繁荣到顶峰,然后经历危机、萧条到达另一个波谷的过程,即一国经济以一种有规律的周期性或近似有规律的周期性方式,出现扩张和收缩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分为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第四页,共四十八页。(二)经济周期类型1.基钦周期(2~4年)2.朱格拉周期(7~10年)3.库兹涅茨周期(20年左右)4.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年左右)5.农业周期第五页,共四十八页。
尽管经济周期类型各异,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和必然产物。第二,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的波动,几乎包括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它不是发生在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局部性波动。第三,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变化性。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变化,想识别出有规律的周期通常越来越困难。第六页,共四十八页。二、周期性经济危机与中间性经济危机、结构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经济危机:固定资本更新引起的,危机时间一般固定或近似固定,持续时间长,危机涉及国民经济的绝大多数部门。中间性经济危机:由偶然因素或政策失误引起的,并不具有固定的时间,只是经济周期中复苏或繁荣的插曲,它的危害较小,涉及面不大。结构性经济危机:由经济部门结构变化引起的,往往只是涉及少数部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能跨越几个经济周期第七页,共四十八页。(一)周期性经济危机与中间性经济危机区别第一,危机的危害性。第二,危机的周期性。(二)周期性经济危机与结构性经济危机区别第一,危害不同。第二,原因不同。第三,表现不同。第四,解决方式不同。第八页,共四十八页。生产下降不一定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区分周期性危机与中间性危机的因素:周期性经济危机中间性经济危机危机的强烈性生产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现象严重深度浅,时间短,只是整个工业周期复苏或高涨过程中的间歇危机的普遍性涉及多数部门,特别是主要部门,并席卷全国各地只涉及到部分工业部门或者部分工业地区,不具有普遍性危机的周期性周期时间比较固定,而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其物质基础同固定资本更新这一周期的物质基础并无必然联系,而往往由某些偶然因素触发危机的同期性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具有同期性一国生产下降同其他国家的生产下降不具有同期性第九页,共四十八页。三、世界经济周期及其传导(一)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按照持续的时间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时间为10年左右的世界经济主周期,简称世界经济周期;第二种是时间为50年左右的世界经济长周期。世界经济长周期是指时间长度50左右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性波动,其本质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长期平均值的周期性波动,一般可分为两个时期:上升期和下降期。第十页,共四十八页。(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相关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产出波动在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从整个世界来看,非洲、西半球和燃料出口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集团——七国集团的经济关联很密切,而亚洲和初级产品出口国与之相关系数较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与七国产出基本同步并呈现比较高的相关性。(见表10-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的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10-2)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表10-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七国产出的相关性(1971~2000)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1971~19801981~19901991~20001971~2000非洲0.200.510.670.33亚洲0.030.57-0.040.15中东0.310.060.040.26西半球0.42-0.160.180.32燃料出口国0.410.060.270.32初级产品出口国0.070.080.210.07发展中国家0.520.620.100.45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表10-2七国产出缺口的相关性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注:斜体为1974~2000年相关系数;非斜体为1991~2000年相关系数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0.280.470.350.460.660.78日本-0.6——0.650.550.530.270.1德国-0.570.53——0.610.740.230.26法国-0.10.050.72——0.70.50.32意大利-0.280.380.750.74——0.450.5英国0.68-0.36-0.38-0.140.15——0.6加拿大0.79-0.66-0.380.150.080.82——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表10-3发展中国家与七国产出共同变化的决定因素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注:+表示相关显著;贸易开放度以指一国总进出口额占GDP比例;与七国贸易指对七国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国土面积指以美元计GDP占全球GDP的比例;贸易开放度、与七国贸易、国土面积、净私人资本流动都以每上升10个百分点计算对产出的影响;资本项目开放度只分封闭和开放来计算对产出的影响。决定因素七国贸易开放度0.019+与七国贸易0.035+国土面积0.003+资本项目开放度0.056净私人资本流动-0.025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三)世界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和途径
1.贸易途径
首先,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对发展中国家商品需求有很大影响。其次,发达国家经济周期通过国际贸易影响贸易条件。因而,发达国家经济放缓,通过贸易途径,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贸易条件恶化,使其经济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呈现正的相关关系。
2.金融途径
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正相关。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第二节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一、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国家就在繁荣与危机的周期中曲折前进。一般来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共发生了10次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巨大损失,所带来的社会痛苦,影响了几代人。“不时发生的经济萧条给许多人造成了无法诉说的损失和痛苦”,“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已使自由企业制度成为人们不能接受的东西”。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一)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48~1952年)(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1958年)(三)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64~1970年)(四)第四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1975年)(五)第五次世界经济危机(1979~1982年)(六)第六次世界经济危机(1990~1993年)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表10-4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历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况美国
日本德国英国危机时间下降幅度危机时间下降幅度危机时间下降幅度危机时间下降幅度1948.8~1949.10
10.11951.6~1951.10
3.11952.1~1952.52.61951.7~1952.823.61957.3~1958.413.51957.7~1958.610.11958.1~1958.43.11957.9~1958.103.61969.11~1970.116.81964.12~1965.53.11964.4~1965.17.61966.3~1966.115.81973.12~1975.515.31973.12~1975.2
20.81973.12~1975.712.31973.11~1975.811.21979.4~1982.1211.81980.3~1983.14.11980.3~1983.112.21979.7~1983.114.81990.8~1991.35.21991~1993——1990~1993——1990.6~1991.58.1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1年10月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二、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一)经济危机的冲击减弱第一,经济周期中的危机阶段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缩短。第二,经济危机中生产下降幅度减少。第三,经济危机中其他经济状况也有所减弱。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二)经济周期的四阶段不明显第一,战后经济周期界限不明显。第二,高物价与高失业率贯穿整个经济周期。第三,经济周期中搀杂着中间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使经济周期复杂化。(三)经济危机同期性与非同期性交替出现(四)经济危机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融合(五)干预经济危机手段的变化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原因(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与调整
1.从单方面调节社会需求或供给转向需求与供给结合
一方面,发达国家转向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适度从松的财政政策,以治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加强了总供给的调节,转向需求与供给结合。主要是减少税收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刺激私人投资,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2.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在国内层面上主要涉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国际层面上主要涉及建立稳定的国际经济体系、联合干预外汇市场、金融危机救援、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及平稳运行,以及其它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解决。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二)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技进步减少了传统工业部门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创造出更低成本的新材料;
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使固定资本更新时间缩短;科技进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与经济周期一、新经济的含义和特点(一)新经济的含义美国《商业周刊》主编谢泼德首先提出了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基础之上,国家宏观调控引导之下,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新经济的涵义所谓“新经济”,实际上是指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的知识性生产,并以此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美国新经济“新”在何处“一高二低”的并存现象是最佳经济发展模式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在新经济时代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经济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美国三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比较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传统经济发展时期高(低)高(低)低(高)经济滞胀时期低高高新经济时期高低低时期指标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工业化时期和新经济时期
投入要素的比较工业化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是资本和劳动新经济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经济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新经济形成的原因信息业的革命和高科技的运用经济一体化和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全球经济环境和国外资金的支持政府调控功能的极好发挥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二)新经济的特点◆经济知识化;◆经济信息化;◆经济可持续化;◆经济全球化;◆虚拟经济的繁荣。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二、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科技进步的推动(二)增加科技投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三)稳健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1.实行财政改革和中性货币政策
2.对外经济上,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四)经济全球化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三、新经济和经济周期(一)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变化
1.经济增长呈现一高两低,稳定性加强,经济扩张期明显延长(见图10-1)
2.经济危机的冲击进一步减弱,危机可能性下降
3.经济周期波动主要受科技创新影响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图10-1美国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1992~2000)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二)新经济与经济周期消失论
新经济下经济周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引起了经济学家对新经济的极大关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周期缓和论;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周期消失论。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新经济下,经济周期发生了变形,但是经济周期并没有消失。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干预经济能力的日趋成熟下,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人们支付能力日趋缩小的矛盾并没有达到空前尖锐的地步,这个矛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缓和的,资本主义供需矛盾也成为可调节的矛盾,这使经济周期发生了变形,但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消失,因而经济周期也没有消失。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第四节世界经济的长周期一、长周期理论第一次系统提出长周期理论的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一)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理论康德拉季耶夫认为长周期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因素引起的而非外部因素。长周期不同于其他经济周期的特点,只是说明长周期的存在,并不是长周期的原因,但是他自己并没有说明长周期的内生因素。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半世纪左右的长期波动认为长波的起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非外来偶发因素,他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更新换代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技术的改变、战争和革命、新的国家纳入世界经济、黄金生产的波动等都不是引起长期波动的因素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二)熊彼特的创新说熊彼特的创新说是解释长周期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的重大影响。许多经济学家吸取熊彼特的创新说的观点,发展形成长周期理论主要学派——现代长周期技术创新理论。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熊彼特长波理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周期与创新有很大关系“创新”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经营过程中,发现并使用前所未有的和与众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具体包括五方面:介绍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开发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新来源、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创新活动是一阵一阵的,有时高有时低,这样就产生经济周期长达半世纪左右的长波周期,是由以产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起。每一个长周期都包括一次产业革命及其消化吸收过程第一次:纺织工业、冶金技术创新第二次:钢铁和铁路技术第三次: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创新活动的内容介绍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开发原料和半成品的新来源建立企业的新组织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长波学派的三大流派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经济机制内部调节长波论流派非经济原因长波论流派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现代长波技术论流派是以熊彼特长波技术论为基础发展而来,是当代长波学派中影响最大、人数最多的流派把基础技术创新看作制动长期波动的主要杠杆和根本原因主要包括:格·门施的长波变形模式论克里斯托夫·弗利曼的劳工就业长波论冯·丹因的创新寿命周期长波论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长周期
战后的世界经济长周期,以1973年为分界,之前为上升期,之后为下降期。(一)战后长周期的上升波及原因
1.战后的高投入和高生产率
2.科技进步与科技革命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二)战后长周期的下降波及原因1.战后长周期的下降期特点(1)经济危机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融合(2)下降期出现了美国长达10年左右的经济持续增长第四十四页,共四十八页。2.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承包荒沟的合同(标准版)
- 股权借款质押合同(标准版)
- 排涝泵站调度与运行优化方案
- 厂房分租租凭合同(标准版)
- 污水处理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
- 金属钼酸生产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金矿精细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智能监控系统运维服务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标准)路灯代销合同协议书
- 新版劳动合同签订管理规范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 2021-2025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6圆锥曲线(选填题)16种常见考法归类(全国版)(原卷版)
- 美容中医课件模板
- 地方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口径及认定标准
- 气排球工会活动方案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鉴别茅台培训课件图片
- 会议管理实务培训课件
-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县属国有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dcs权限管理制度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详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