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第1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第2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第3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第4页
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形式的排球运动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二、沙滩排球三、排球运动的其他形式第一页,共二十二页。一、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排球运动近一个世纪以来,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地板走向沙滩,由娱乐走向竞技,又由竞技发展到娱乐,吸引着众多的男女老幼。排球运动的其他形式是泛指除奥运会排球运动比赛项目以外的其他活动形式。这些排球运动的活动形式简单易学,方法灵活,竞赛规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便于参与,深受大众的喜爱。第二页,共二十二页。

二、沙滩排球㈠沙滩排球的起源与发展

沙滩排球同样诞生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北海湾的海滩救生员出于休闲、健身的目的,在海滩上竖起木桩、拉上绳网打排球,不经意间造就了沙滩排球的雏形。初始阶段的沙滩排球纯粹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游戏,人们偏爱的头那种顶蓝天、面对大海、脚踩松软沙滩、沐浴着阳光运动的感觉。20世纪50年代,沙滩排球先后传入巴西、意大利、澳大利亚、墨西哥、法国等国,70年代逐渐在日本等亚洲国家广泛开展,并于80年代末传入我国。1976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帕里塞德斯海滩首次举行了正式比赛,职业沙滩排球赛也于1979年出现。1987年,在巴西举行了首届世界沙滩排球锦标赛,大大促进了沙滩排球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1996年,沙滩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世界锦标赛、世界沙滩排球系列巡回赛等高水平赛事的不断举办,已让沙滩排球这项运动拥有了庞大的支持人群。第三页,共二十二页。㈡沙滩排球在我国开展情况

沙滩排球在我国开展较晚。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排球》杂志曾举办过几次民间的国内及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参赛队不多,水平也不高。1993年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沙滩排球为奥委会正式比赛项目以后,中国排球协会在1994年开始正式举办全国沙滩排球比赛。第八届全运会将沙滩排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沙滩排球虽在我国开展才短短几年,但发展的很快。参赛的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呈一年高于一年的可喜态势。第四页,共二十二页。㈢沙滩排球比赛方法国际排联组织的正式比赛,采用两人制。除此之外,还有组织女子四人制,男女混合四人制,男女混合两人制,男女混合三人制的沙滩排球比赛。

沙滩排球的比赛方式有两种:

1、一局制。胜一局的队胜一场。比赛采用发球权得分制,即只有拥有发球权的队才能得分,否则只能得发球权。一个队先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即获得该场比赛的胜利,当比分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一队领先2分(16:14、17:15)为止。比赛限最高分为17分,即16:16时,先获17分的队,即取胜这场比赛。

2、三局两胜制。胜两局的队胜一场。前两局比赛采用发球权得分制(同1),但当一个队先得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为胜一局。当比分11:11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一队领先2分(13:11、14:12、15:13)为止。但比赛最高分限为15分,即当比分为14:14时,先获15分的队,即使仅领先1分,也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第三局即决胜局,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即任一队胜一球得1分。决胜局中,一个队必须先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才能获胜。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分为止。第三局比赛没有最高分限。第五页,共二十二页。三、排球运动的其他形式㈠坐式排球㈡软式排球㈢小排球㈣九人制排球㈤四人制排球㈥气排球㈦

其他排球活动简介第六页,共二十二页。㈠坐式排球1、简介

坐式排球是为适应残疾人锻炼身体的需要和满足其参加排球运动的

愿望而产生的,是残疾人排球运动的一种形式。残疾人排球运动的形式

有立式排球和坐式排球等。坐式排球是专为下肢残疾人设计的一种坐地而打的排球活动形式,

也是残疾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参加坐式排球比赛的运动员,身体

条件必须符合国际伤残人运动组织(1SOD)手册中有关规定的最低伤残标

准,参赛运动员必须持有排球竞赛医务部门颁发的个人伤残级别合格证。1994年9月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6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

会上把坐式排球列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派男队和女队参加了比赛。2、比赛方法坐式排球的比赛方法与室内六人制排球的比赛方法相似。比赛时,

双方各上场6名队员,分坐在一个长10米、宽6米的场区内,比赛中臀部

不能离开地面,必须坐在地上运用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

战术进行集体对抗。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前四局采用发球权得分制,决胜局采用

每球得分制。五局比赛均是以某队先赢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的队为

胜一局。当比分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如16:14、17:15)为止。每局比赛的最高限分为17分(如17:16)。第七页,共二十二页。㈡软式排球1、软式排球的起源与简介软式排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日本山梨县诞生。起初,它只是日本民间家庭式的一种娱乐游戏,游戏的规则随意,以当时参与的人数多少而定。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娱乐方式使人们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也锻炼了身体。这项集娱乐、健身、自由发挥个性于一体的体育游戏,很快流传到日本其他地方,成为日本中老年人和家庭的一项体育活动,并以其独特的魁力迅速普及到了日本的中小学校。1988年2月,日本排协制定了软式排球竞赛规则,并在神奈川县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软式排球培训班。1988年10月,日本排协在日本山梨县举行了“全日本家庭软式排球比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1992年,软式排球运动进入日本学校,成为中小学体育课的一项教学内容。1994年10月,日本向美国和欧洲派出了软式排球代表团进行访问。自此,软式排球在欧美开始推广普及。现在,欧美、亚洲的一些国家,如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先后开展了软式排球运动。

2、软式排球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软式排球在我国的出现始于1995年8月,是由北京体育大学排球教研室最早引进的,并在北京体育大学首次举办软式排球比赛。1996年,国家体委排球处宣布,中国排协拟大力开展和推广沙滩排球和软式排球活动,以吸引广大青少年投身其中。同年12月,国家体育与卫生艺术教育司在成都体院举办的“全民健身”活动创编引进项目表演与研讨会上,软式排球被指定为重点项目。随即,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也相继举办了多次软式排球活动。1998年1月,国家体委审订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软式排球竞赛规则》。2000年2月,集美大学举办全国高校第一期软式排球培训班,有42所高校参加学习。2000年11月,上海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所举行“奥力杯软式排球比赛”,上海市大、中、小学校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市民踊跃报名参加,社会反响极大,为此,新闻媒体做了大量的专题报道。2000年底,国家教育部为加强素质教育,正式将软式排球列人21世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如今软式排球运动已在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中乃至全国得到了广泛开展,特别是深受女生和中老年教职工的喜爱。软式排球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其发展前景广阔而深远。2002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又出版了我国最新的软式排球竞赛规则的相关书籍,这将对我国的软式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着历史性的意义。第八页,共二十二页。㈢小排球1、简介小排球又被称为“迷你排球”(MINIVOLLEYBALL)。大约在60年代初,前民主德国的教练员们在开展儿童排球的活动中创造了“小排球”,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后小排球活动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开展。1975年在瑞典,1979年在意大利,1982年在阿根廷相继召开了国际小排球讨论会。目前在意大利、德国、日本、墨西哥、匈牙利、美国、加拿大、中国和保加利亚等国都广泛开展了小排球运动。如今国际排联已把它和学校排球运动一起列入现代排球的发展规划之中,并设有专门的小排球委员会分管这项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国际排联小排球委员会为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和更广泛地开展9-12岁少年儿童的排球活动,1971年统一了小排球比赛的规则。

2、在我国的开展情况

我国一直重视小排球活动,不少中小学校有开展小排球活动的传统。小排球活动的开展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欢乐。少年儿童参加小排球活动,既能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又能培养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使少年/L童在参与小排球活动的过程中,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培养勇敢和顽强的优良品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开展小排球活动,也有利于发现、培养和选拔竞技排球运动的人才。第九页,共二十二页。㈣九人制排球1、简介排球运动在亚洲的历史上,曾经历过十六人制,十二人制以及九人制。虽然我国从1951年起为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正式推广和采用六人制排球运动,但因九人制排球自1927—1951年在我国流行了24年之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到今天,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特别是一些“排球之乡”,仍然有不少爱好者参加九人制排球活动。我国妇女与日本妇女之间也经常开展九人制排球活动,并以此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形式。2、比赛方法九人制排球比赛是双方各上场9名队员,在一个22米长、11米宽(女子18米长,9米宽)的场地上进行的集体攻防对抗。场上队员分3排站立,一般头排中是二传手,头排左、右2名队员为快攻手和拦网手;二排中为快攻手、强攻手兼接应二传手,二排左、右2名队员一般为强攻手;后排的3名队员均为防守队员。第十页,共二十二页。㈤四人制排球1、简介四人制排球比赛源于90年代初期我国男女排甲级队的冬训。当初的出发点是想以此作为提高运动员的强攻和防守能力辅助训练手段,后来曾一度被我国的全国青年联赛正式采用,成为青年联赛双循环比赛中与六人制并驾齐驱的形式之一。四人制排球在我国四川省和南方一些地区中小学开展较为广泛,并自定规则。2、比赛方法四人制排球比赛是双方各上场4名队员,在一个长18米、宽9米的场区内进行对抗的一种比赛形式。比赛中场上4名队员不分前后排,都可以参与扣球和拦网,发球按登记的顺序进行,队员场上站位不受限制,但对进攻性击球有部分限制。接发球常用3人接发球、1人二传,接扣球常用单人拦网、3人防守的阵形。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㈥气排球1、简介气排球是比较适合于老年人参与的一种排球活动形式,首创于1984年。当时我国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分局职工首先利用气球在排球场上进行健身活动,以后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逐渐用儿童玩耍的塑料球取代气球,并参照六人制排球规则制定了简单的比赛规则,取名“气排球”。1992年全路老年体工会在北京召开,集宁分局的老年气排球队为大会做了汇报表演,受到与会者首肯。大家认为这是一项能充分体现康乐宗旨的运动,中国火车头体协决定在全路进行推广,并随即制定了《气排球规则》。全路从1992年起几乎每年都举办一次老年气排球赛。2、比赛方法气排球比赛是双方各上场5名队员,在一个长12米、宽6米的场区,用柔软的塑料球进行集体对抗的一种活动形式。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㈦其他排球活动简介1、墙排球2、草地排球3、盲人排球4、立体网排球5、羽毛排球6、雪地排球7、泥排球8、水中排球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1、墙排球墙排球是一种利用墙壁反弹作用的新型室内排球活动,具有墙球、排球、全角度台球以及室内英式足球的特点。它也是锻炼人们思维的一种活动形式。墙排球是在一个长12.2米、宽6.1米、顶高6.1米的一座长方形的玻璃房间内,双方各上2名、3名或4名队员进行对抗的活动形式。墙排球的规则以六人制排球为基础,网高2~2.5米,网长到墙球场的两侧。球重255克~285克,比排球质地软,比篮球略微小一点。比赛中,球过网前双方有3次击球的机会,常用传球、垫球和扣球技术。利用墙的反弹,球可以通过侧面墙壁撞击进人对手的场地,可以使球上升、下落或旋转,比赛者可以运用对准墙角击球给对手制造麻烦。但一次击球连续撞击两面墙为失误,球撞天花板或底线墙为出界。墙排球对人的反应灵敏、技术技巧要求较高,玩起来精彩有趣。适宜在俱乐部、度假村、船上、宾馆等处开展。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2、草地排球草地排球是在沙滩排球的基础上兴起,介于室内排球与沙滩排球之间的在草地上进行的一种排球活动形式。美国开展草地排球已有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也都开展了草地排球运动。草地排球的比赛场地器材和规则与六人制排球规则基本相同,但大多采用三人制和二人制的形式,双方上场的人数、性别、年龄可以商定。在草地上打球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别是赤脚踩在草地上给人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随着轻型、坚固、体积小可携带式排球网架的出现,人们可以选择在校园、公园、郊外的草坪上架网,使得草地排球的开展更加方便,更易普及。第十五页,共二十二页。3、盲人排球盲人排球是专门为盲人设计的排球活动,源于日本。比赛时,双方各上场6名队员,前排3名队员必须是全失明

的盲人,后排3名队员是高度近视者。球网高1.35米。比赛时

可以不轮转位置,但后排队员不能进入前区。扣球时,球只能

通过网下弹到对方场区。可用单、双手进行传球、垫球。由于盲人是靠听觉辨别位置和方向,因而规则允许球落地

后反弹击球。为了更好的辨别球的方位击到球,盲人用的排球

内装有响铃,球飞行时会发出响铃声,以帮助盲人准确的击到

球。第十六页,共二十二页。4、立体网排球立体网排球是一项以立体网为中隔、两队分场而争的排

球活动形式。立体网排球由两张现行使用的标准网和一张平张于两网

顶端的条型网连接而构成的立体网状。它有两个垂直面和一

个水平面,水平面网呈中间稍高、两边稍低的拱形(斜度以刚

好不停球为限)。立体网排球由于球网结构和部分规则的限制,从某种程

度上削弱了进攻力量,使防起球更容易些,比赛中来回球次

数增多,增加了对抗的持续性和激烈性,使比赛更具有观赏

性和趣味性。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5、羽毛排球羽毛排球起源于德国,现已发展到欧美和日本等国

家,尤其深受学生和妇女的欢迎。羽毛排球呈椭圆形,

白色球体顶端有红色的羽毛,总长度为22厘米。场地长13.4米,宽6.1米,网高1.85米。每队由7名队员组

成,其中上场队员4名,替补队员3名。比赛中可用单手、

双手、手掌、手背、拳头击球,把球击落在对方场地上

即可得分。赛前用猜拳的方式决定首局发球权,攻方的

右后卫队员首先发球。发球时必须站在底线外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