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腹泻黄疸_第1页
诊断学腹泻黄疸_第2页
诊断学腹泻黄疸_第3页
诊断学腹泻黄疸_第4页
诊断学腹泻黄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诊断学腹泻黄疸第1页/共53页腹泻

(diarrhea)

快!

快!

快!第2页/共53页正常排便次数:一般每日一次个别每日2-3次或每2-3日一次性状:正常(成形、黏液等),黄色含水分50-80%量:每日排出粪便的平均重量≤200克

第3页/共53页腹泻排便次数:增加≥3次/日性状:稀薄(含水分>80%)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食物量:总量增加>200克/日第4页/共53页腹泻产生的因素吸收分泌胃肠运动第5页/共53页6发生机制分泌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动力性腹泻消化功能障碍性腹泻第6页/共53页7分泌性腹泻特点:肠道分泌大量液体超过吸收能力粪呈水样,量大,无脓血或脂肪过多禁食不减少或加重腹泻第7页/共53页8渗透性腹泻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肠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脱水剂如甘露醇;还有乳果糖等食物:碳水化合物先天性缺少水解酶乳糖酶缺乏、葡萄糖酶缺乏等

第8页/共53页9渗透性腹泻特点禁食或停药后腹泻停止粪中可含有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第9页/共53页10吸收不良性腹泻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小儿乳糜泻等吸收<分泌;吸收分泌第10页/共53页11吸收不良性腹泻特点禁食可减轻腹泻粪的渗透压由未吸收的电解质或其它物质所组成第11页/共53页12动力性性腹泻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吸收特点: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第12页/共53页13消化功能障碍性腹泻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胰胆管阻塞导致胆汁及胰酶排泌受阻第13页/共53页病因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持续时间>=两个月或间隙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第14页/共53页临床表现起病及病程:起病急,病程短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多为肠道感染或食物中毒;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慢性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吸收不良或肠道肿瘤第15页/共53页临床表现腹泻次数及粪便性质:急性感染性腹泻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细菌感染,则初为水样后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呈果酱样。第16页/共53页临床表现慢性腹泻:每天排便次数可多可少,可为稀薄便,亦可为黏液、脓液或血便,见于慢性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亦见于炎症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粪便中带大量黏液而无病理成分常为IBS。第17页/共53页临床表现腹泻与腹痛的关系急性腹泻常有腹痛。小肠疾病的腹泻疼痛常在脐周,便后常不缓解,结肠疾病的疼痛多在下腹,且便后疼痛可缓解或减轻。分泌性腹泻往往无明显腹痛。第18页/共53页伴随症状发热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结核、结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败血症、病毒性肠炎、甲状腺危象。第19页/共53页伴随症状里急后重(tenesmus)肛门重坠感,似为排便未尽,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消瘦

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第20页/共53页伴随症状皮疹或皮下出血

败血症、伤寒或副伤寒、麻疹、过敏性紫癜、变态反应性肠病、糙皮病。关节痛或关节肿痛

炎症性肠病、结缔组织病、肠结核、局限性肠炎、Whipple病。第21页/共53页伴随症状包块

胃肠恶性肿瘤、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性肉芽肿。重度失水

见于分泌性腹泻,如霍乱或副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尿毒症。第22页/共53页问诊要点腹泻的起病大便的形状及臭味腹泻伴随症状同食者群集发病的历史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病后一般情况变化第23页/共53页黄疸

jaundice第24页/共53页25第25页/共53页定义:黄疸(jua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第26页/共53页27正常范围正常胆红素最高为17.1μmol/l(1.0mg/d1),其中结合胆红素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3.68μmol/l。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μmol/l(2.0mg/d1)时出现黄疸。第27页/共53页肝白蛋白血红素肝血红素蛋白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胆红素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胆汁郁积)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肾由尿排出由粪便排出尿胆原肠白蛋白胆红素胆绿素还原酶血红素珠蛋白血红蛋白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骨髓成熟中红细胞破坏、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旁路胆红素,占15%~20%)胆红素

|白蛋白网状内皮系统衰老红细胞破坏占80%~85%UDPUDPGA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出途径第28页/共53页胆红素正常代谢示意图第29页/共53页

黄疸的分类

按病因发病学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第30页/共53页按胆红素性质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生成过多摄取障碍结合障碍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肝内胆汁淤积肝内、外胆管阻塞某些先天性黄疸第31页/共53页尿胆红素(–)尿胆原(+)粪(尿)胆原结合胆红素网状内皮系统大量溶血血红蛋白刺激造血系统,网织红细胞>5%

血液总胆红素其中非结合胆红素比值80%以上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第32页/共53页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第33页/共53页溶血性黄疸病因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等。

第34页/共53页溶血性黄疸

发病机制:

1、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2、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第35页/共53页

临床表现:

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第36页/共53页溶血性黄疸实验室检查:血清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由于血中UCB增加,故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第37页/共53页38溶血性黄疸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代偿表现。第38页/共53页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尿胆红素(+)尿胆原(+)血液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网状内皮系统红细胞

血红蛋白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肝细胞坏死)

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均有障碍

粪(尿〕胆原第39页/共53页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第40页/共53页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症等。

第41页/共53页42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UCB增加。而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中,亦可因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循环中,致血中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第42页/共53页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血中CB与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CB增加幅度多高于UCB。尿中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此外,血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第43页/共53页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缺如或减少结合胆红素积聚胆道系统阻塞水平网状内皮系统红细胞血红蛋白非结合胆红素

血液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第44页/共53页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示意图第45页/共53页胆汁淤积性黄疸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内性: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

肝内胆汁淤积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第46页/共53页47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肝内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第47页/共53页

临床表现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实验室检查血清CB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第48页/共53页常见的成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Gilbert综合征:系由肝细胞摄取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这类病人除黄疸外症状不多,其他肝功能也正常。第49页/共53页50常见的成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Rotor综合症:系由肝细胞对摄取UCB和排泄CB存在先天性障碍致血中胆红素高而出现黄疸。

Dubin-Johnson综合征:肝细胞对CB及某些阴离子(如靛青绿、X线造影剂)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CB增加而发生的黄疸。第50页/共53页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实验室检查区别

项目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

CB正常增加明显增加

CB/TB<15%一20%>30%一40%>50%一60%尿胆红素—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