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_第1页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_第2页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_第3页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_第4页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品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保健及防治疾病天然药品及其加工制品。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页

实际上,多年来中药毒副作用发觉频率正日渐增高,中药毒性反应也成为当前我国外关注热门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主要壁垒。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页

当前,对中药毒性认识有两个误区:一是对有毒中药谈虎色变,加以否定,不敢使用,造成非用有毒中药不可一些疑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另一个认为中药无毒性,随便滥用。所以,为防止和降低中药毒性反应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主要。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4页主要内容

中药“毒”内涵有毒中药及其分类有毒中药毒性成份及主要临床表现中药毒性产生原因及影响原因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5页一、中药“毒”内涵1.“毒”即谓药

古代,“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内经》:“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6页2.“毒”指药品偏性

药品之所以能够祛邪疗疾,是因为含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毒性。

《神农本草经》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7页3.“毒”指毒副作用魏晋以后“毒”含义逐步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轻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人死亡者。

《诸病源候论》曰:“凡药品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8页

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毒性是药品对机体所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应药品安全性一个性能。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发功效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改变,甚至死亡。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9页二、有毒中药及其分类大毒:凡使用小剂量即可发生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快而重,能引发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有毒:使用较大剂量方出现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较慢、但中毒症状较重,甚者造成脏器损害,如用量过大时造成死亡。小毒:使用大剂量或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毒副反应,且症状较轻,普通不损害组织器官、不易造成死亡。无毒:普通不发生毒副反应,用超大剂量或蓄积到相当程度才出现毒副反应。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0页

版《中国药典》收载毒性中药72个,其中大毒品种10个,有毒品种37个,小毒品种25个。经统计,当前已经有国家标准含大毒药材中成药约为413个品种。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1页三、中药毒性成份及主要临床表现

有毒中药大多含有一定有毒化学成份。了解这些有毒化学成份是正确认识和使用有毒中药前提。因为只有这么才能有目标地采取必要方法减轻和消除其毒性。其有毒化学成份主要为生物碱、强心苷、氢氰酸、皂苷、马兜铃酸、毒蛋白类及神经毒、含砷和汞重金属等。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2页

当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有毒物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毒成份为非有效成份,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都含有没有治疗作用有毒成份,把他们去掉能够预防中毒;二是有毒成份便是有效成份,即以其毒性来治疗疾病,如川乌、雪上一支蒿等乌头类生物碱有剧毒;马钱子番木鳖碱、巴豆中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份,也是有效成份。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3页1.毒性成份为生物碱中药

含乌头碱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4页含莨菪碱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5页含番木鳖碱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6页含秋水仙碱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7页2.含氰苷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8页3.含强心苷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19页4.含马兜铃酸类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0页5.毒性成份为毒蛋白中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1页6.含重金属类药: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2页四、中药毒性产生原因及影响原因

1.品种混用一些中药基源品种往往有数种之多,其基源品种不一样所含化学成份、生物活性和毒性也有所差异;同时中药还存在地域性用药习惯不一样,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问题,造成中药滥用、混用而中毒。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3页

2.炮制方法不妥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一项制药技术,炮制目标之一是降低或消除药品毒性、烈性或副作用,确保用药安全。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严格、规范炮制,炮制方法不一样可致质量相差悬殊,毒性相差也大。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4页

3.煎煮不妥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与器具、水质、煎法、火候、时间、药品先、后入等原因相关,不一样药品煎煮要求不一样。

4.制剂工艺不合理、质量标准不完善

合理工艺、完善质量标准对确保产品质量含有至关主要作用。特殊药材特殊煎法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5页

5.药品配伍不妥中药大多数为配伍用药,其制剂亦大个别由各种中药材配方制成,中药合理配伍直接影响到疗效与安全性。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一些中药与化学药品配伍禁忌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品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6页

6.剂型改变或给药路径不妥伴随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人类不停创新,中药片剂、口服液、免煎剂、注射剂等新剂型不停涌现,给药路径也有改变或创新,不过制剂纯度问题,有效成份改变是否,以及机体利用问题等,可能会与原制剂有所不一样,而当前对一些中药成份药理、毒理缺乏科学认识,以及对中成药制剂内在质量尤其是注射剂难以科学控制,造成一些用药不良反应出现。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7页

7.药不对证中医药治疗疾病基础标准是辨证论治,倘若临床使用不妥,违反辨证施治标准,不但影响疗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

8.服用过量或长久用药中药毒性有没有还与药品用量及用药时间相关。药品都有二重性,使用恰当,剂量准确,起治疗作用;反之,则损害机体。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8页

9.患者个体差异

每个人体质强弱不一样,对药品耐受程度也不一样,中药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类型不良反应,与体质原因有着亲密联络。

10.药品滥用、误用一些患者过分迷信偏方、秘方,人云亦云,人用亦用;或听信游医药贩,随便滥用中药,而发生不良反应。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29页五、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一)使用方面(二)研制方面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0页(一)使用方面

1.采取正确煎服方法采取正确煎服法是确保有毒中药用药安全主要步骤之一。合理久煎服用方法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1页2.严格限制用药剂量有毒中药安全范围窄,常见量小,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中毒,因而对其剂量要严格控制。限制每次用药剂量限制用药时间把握用药总剂量预防药品在体内蓄积不可超量使用中病即止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2页3.必须合理配伍有毒中药毒副作用可经过恰当配伍来减轻或消除,提倡“若有毒宜制”,经过药品之间配伍来制其毒性。畏杀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3页4.辨证应用毒药临床用药时,首先在于辨证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对症,而不完全在于药品是否有毒。

5.选择适当剂型

因为中药毒性成份有不一样理化特征,在不一样剂型中显示毒性大小亦有不一样。

辨病、辨证、辨人、辨地域、辨时间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4页(二)研制方面1.加强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完善毒性中药质量标准咱们必须从中草药源头抓起,严格执行GAP,尽快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化中药材质量控制体系,确立中药材安全监测机制,从源头上确保中药材安全生产,做到药材质量标准化。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5页2.加强加工炮制方法研究加强有毒中药炮制方法研究,采取新技术、新设备用于中药炮制,制订科学、规范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炮制稳定性、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到达炮制解毒、减毒、制毒和增效目标,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6页3.加强中药毒性规范化研究对中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份、药理、药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结果。但对中药毒副反应研究如药品有效剂量、毒性剂量、毒副反应作用靶点、毒性产生机理及预防抢救伎俩等方面研究尚很局限。

有必要对中药毒性进行愈加规范化研究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应用毒性中药第37页4.加强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医药数千年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有毒中药也含有显著而独特临床疗效,所以对其开展广泛、深入安全性研究对趋利避害地精准使用这类中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