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1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2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3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4页
高一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节: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3课时主备人:

日期:2013年10月【导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特点,掌握岩石圈的概念2、了解三大类岩石形成及特点,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意义3、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成因、特点及其地表形态4、了解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理解其对地表形态塑造的意义内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要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阅读课本P26图2—1—2,思考完成:(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什么?——的传播速度。(2)右图中,S表示波,P表示波。相比较,波传播速度较快,波传播速度较慢。(3)图中①、②表示两个地震波的传播不连续面,其中①表示界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情况是:;②表示界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情况是:。(4)将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名称填在上图中。(要点2):岩石圈的结构阅读课本P26—27内容,思考、完成:(1)地壳的特征:地壳是一个的圈层,其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2)软流层是指位于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一般被认为是的发源地。(3)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类岩石组成,包括了和以上的地幔部分。内容二:岩石圈的组成与地壳物质循环(要点1):岩石圈的组成:(1)岩浆岩形成原因是: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地壳上部或地表,后形成。阅读课本P27图2—1—4,分析比较花岗岩与玄武岩,思考填空:喷出岩:岩——(有气孔和流纹构造,出现在火山口附近)侵入岩:岩——(有球状风化现象)(2)沉积岩①阅读P28图2—1—5,了解沉积岩形成示意图,思考、讨论、完成沉积岩形成过程简图:风化、侵蚀搬运(风、流水等)岩石碎屑物质洼地堆积固结成岩由此可见: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是由(内、外力)作用所致。②常见的沉积岩有:岩,岩,岩。③沉积岩有两个显著特征:分层结构明显,常具有构造;常含有。(3)变质岩:阅读P28图2—1—6,了解变质岩的形成,思考、完成变质岩形成图:岩大理岩,岩板岩岩石英岩(要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阅读P28—29课文,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读图:循环过程)例:左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图中字母分别代表:ABCDE写出各数字代表的作用名称:①②③④内容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要点1):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阅读P29—30课文内容,比较内、外力作用,填出下列表格: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地球的热能高低起伏,形成和外力作用能、能、、、、等作用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于(要点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阅读P30知识窗,讨论后完成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分割成______大板块②板块处于不断的____之中。③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____,多火山、地震。如下图,板块的边界类型:

由上可见:板块的生长边界(张裂区)常形成____或海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常形成____、海沟、____等例:写出下列山脉或地震活跃带位于什么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台湾一带多火山、地震:印尼多火山:;新西兰地热资源丰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内容三:内力作用的“足迹”阅读P31课文,了解:地质构造概念: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和变位。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褶皱的基本形态可分为:①背斜:岩层一般拱起,在地貌上常成为高大山脉,如:山脉、山脉等。②向斜:岩层一般弯曲,在地貌上常成为山谷或盆地。读上面右图,思考:如何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判断方法: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到是背斜;(填“新”或“老”)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到是向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阅读P31课文,找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记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示意图总结:从内、外力作用来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由力作用所致。断层:概念:岩层发生破裂,并且岩断裂面两侧岩块由明显的、补充: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又称地垒),如:我国的泰山、庐山、华山等,都是断层山。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又称地堑),如:我国的汾河平原、渭河谷地均是地堑。3、构造的应用;阅读P32课文,了解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的实践意义:①煤、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构造中;②向斜盆地有利于储存;③断层处易于找到泉,但水库、大坝的建设则应尽量避开④隧道工程应选择在构造处,原因是内容三:外力作用的表现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阅读P32课文,了解流水作用的表现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1、流水作用:观看右图,讨论: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段分别以什么作用为主?总结:①河流上游:冲刷、作用为主,常形成“V”型沟谷,如:长江虎跳峡、三峡等。我国的高原,在地貌上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也是流水侵蚀作用所致。②河流中游:搬运作用为主,河道变宽。③河流下游:以作用为主,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冲积岛(如长江口的崇明岛)等。阅读P33图2—1—16,了解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坡度陡降,河道展宽,泥沙沉积,形成,(或洪积扇)在冲积扇的边缘,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粗或细),地下水丰富,土壤肥沃,常是主要的农耕区(如河南开封)。[知识拓展]:如何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凹岸发生侵蚀;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面左图。一般情况下,北半球河流右侧是凹岸,左面是凸岸。如上面右图。2、风力作用:阅读P33课文,了解风力作用的表现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完成下列内容:在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风蚀等风蚀地貌,风速减小后导致风沙堆积,形成、等风积地貌。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4、阅读P34知识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如我国的准噶尔盆地中乌尔禾地区的“魔鬼城”)和风力沉积地貌(如塔里木盆地中的沙丘、沙垄和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如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珠江流域、西南地区等,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显著。)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湖、冰碛丘陵等地貌。如北欧地区、阿尔卑斯山、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如我国的海南岛。【课堂小练】1、读右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3)找油区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填字母)(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若是想找泉水,可能在处。⑤2、读下图,回答⑤(1)上图中①地貌的名称是,是由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2)上图中②地貌的名称是,是由作用形成的,一般分布在地区,它会带来危害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