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中甲方剂学消食剂第1页/共36页第十七章消食剂学习目标1、掌握保和丸、健脾丸。2、熟悉消导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3、熟悉枳实导滞丸、枳实消痞丸。4、了解葛花解酲汤。第2页/共36页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或化积导滞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法”。适应症:食积。包括因“食”而积,因虚而积。分类:1消食化滞。2健脾消食。第3页/共36页使用注意:1、辨有形实积之轻重缓急,正确使用泻下剂与消食剂。泻下剂攻逐急下,以汤剂居多,适用于病势较急,积滞较重之食积证;消食剂渐消缓散,以丸剂为主,适用于病程较长、病势较缓之食积证。若应泻而用消,则病重药轻,其疾难愈;若应消而用泻,则病轻药重,易伤正气,病反加重。2、消食剂虽较泻下剂缓和,但毕竟属于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纯虚无实者禁用。第4页/共36页第一节消食化滞
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用法】共研细末为丸剂。每服10克,日服2次,开水或麦芽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威。【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滞胃脘证
第5页/共36页病机分析:《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若饮食过度,食积内停,气机不畅,则脘腹痞满胀痛;脾胃升降失职,浊阴不降,则嗳腐吐酸、恶食呕逆;清气不升,则大便泄泻等。苔腻、脉滑则为食积征象。若苔黄腻则为食积阻滞,有生湿化热的趋向。
第6页/共36页治法:消食和胃。配伍意义:君山楂:消一切食积,长于消肉食油腻之积。臣神曲: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佐连翘:清热散结。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消解食积所生之热。半夏:陈皮: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炊饼为丸:意在消食健脾。第7页/共36页配伍特点:(1)标本兼顾—消食化积治本为主,行气、化湿、清热兼治其标。(2)消食轻剂—药性平稳,炊饼为丸,药力缓和。辨证要点:脘腹胀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使用注意:本方是攻伐之剂,故不宜久服第8页/共36页枳实导滞丸【组成】大黄一两(30g)、枳实麸炒,去瓤、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去皮、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6—9g,食后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功用】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主治】湿热食积证。第9页/共36页病机分析:本方证的成因是饮食不节,食积内阻,饮食积滞久而生湿化热;或素有湿热又与食积互结于肠胃即湿热食积证。湿热食积内停,阻遏气机,则脘腹胀痛;胃为积滞所阻而失于和降,湿热积滞下迫,故下痢或腹泻;脾为湿邪所困而不能升运,若湿热积滞内雍,腑气不通,又可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皆为湿热征象。第10页/共36页治法: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大黄:清热泻火,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为君药。枳实:破气消胀,行气导滞消积,既除痞满胀痛,又增大黄泻下之功,二药合用,既针对病因,又能治疗主症,为方中主药;两药对于下痢或泄泻,则体现了“通因通用”治法:
第11页/共36页黄芩、黄连:苦寒,清热泻火燥湿,止痢;茯苓、泽泻:渗湿止泻,使湿热从小便分消,与通腑之大黄相配,使“邪有出路”;
神曲:消食和胃,与黄、枳相合,共除致病之因。
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第12页/共36页【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为治疗湿热食积证之常用方。辨证要点为脘腹胀痛,下痢后重,或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实。【使用注意】脾虚食积,或泻痢而无积滞者,非本方所宜。
第13页/共36页第二节健脾消食
健脾丸(《证治准绳》)【组成】白术二两半炒(75g)、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七钱半(各22g)、茯苓去皮二两(60g)、人参一两伍钱(45g)、神曲炒、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一两(各30g)。【用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下午各服一次,陈米汤送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水煎服,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主治】脾虚食积证。第14页/共36页病机分析:本方证因脾虚胃弱,运化失常,食积停滞,郁而生热所致。脾胃纳运无力,故见食少难消,大便溏薄;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脉象虚弱;食积阻滞气机,生湿化热,故脘腹痞闷、苔腻微黄。治法: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第15页/共36页配伍意义:君炒白术、白茯苓:健脾祛湿以止泻。臣人参、山药:益气补脾,助苓、术健脾。山楂肉、神曲、麦芽:消食和胃,除已停之积。佐酒炒黄连:燥湿厚肠。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既除痞胀,又补而不滞。肉豆蔻、山药:涩肠止泻。佐使甘草:补中,调和诸药。第16页/共36页配伍特点:消补兼施,补重于消,补中寓涩,补而不滞,消不伤正。辨证要点:脘腹痞闷,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使用注意】:本方用于脾虚的湿热饮食积滞证。若因暴饮暴食所致的食积证,非本方所宜。食积属于实证者,不宜使用。第17页/共36页枳实消痞丸
【组成】干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各9g)、厚朴四钱炙(12g)、枳实、黄连各五钱(各15g)。【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功用】行气消痞除满、健脾和胃、【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第18页/共36页病机分析:脾虚失运,胃纳不振,则不欲饮食,食亦难消。脾虚不运,食积内停,影响大肠传导之功,而见大便不调。气机阻滞,寒热互结,则心下痞满,脉弦;食积气郁而化热,则苔腻而微黄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四肢百骸失其濡养,则见体弱倦怠乏力;第19页/共36页治法:行气清热,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枳实:行气消痞厚朴:行气除满,下气除满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半夏:辛散开结,降逆和胃;干姜:温中散寒。辛开苦降,以消痞除满,温清合用,则寒热并除;
第20页/共36页人参、白术、茯苓:益气扶正,健脾化湿,以复脾运。麦芽:消食和胃,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消补兼施,以消导为主;温清并用,而以清为主,辛开苦降,以苦降为主。第21页/共36页类方比较:本方与健脾丸均同消补兼施之剂,但本方消大于补,主治心下痞满等以气滞为主者;而健脾丸则补大于消,适用于食少体倦等以脾虚为主者。【临床应用】本方为行气消痞的重要方剂,应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大便不调,苔腻而微黄。
【使用注意】本方适用于脾虚食滞,实多虚少之证,若脾虚甚者,慎用本方。
第22页/共36页葛花解酲汤(《脾胃论》卷下)【组成】白豆蔻仁、缩砂仁、葛花各五钱(各15g)、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白术各二钱(各6g)、橘皮去白、猪苓去皮、人参去芦、白茯苓各一钱五分(各4.5g)、木香五分(1.5g)、莲花青皮三分(0.9g)【用法】上为极细末,和匀,每服三钱匕(9g),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现代用法:共为极细末,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功用】分消酒湿,理气健脾。【主治】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证。
第23页/共36页【病机分析】:酒本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性剽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外御风寒。若饮酒无度,酒毒熏蒸则头晕、头痛、心烦;脾胃受伤,升降失常则呕吐、腹泄,食少体倦;脾虚生湿,湿阻气机,则小便不利,胸膈痞闷,苔腻脉滑等。
第24页/共36页葛花:甘寒芳香,解酒醒脾之良品。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蔻仁、砂仁:理气开胃醒脾,以除痞闷,增食欲;茯苓、猪苓、泽泻:渗湿止泻。木香、青皮、陈皮:理气疏滞第25页/共36页配伍特点:发汗和利小便合用,使酒湿从上下分消,配伍消食理气与补气健脾之品以邪正兼顾。【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酒湿食积之要方。头痛眩晕、胸闷呕吐、食少体倦,舌苔腻,为证治要点。【使用注意】本方耗气伤津,不宜久服。李杲曰:“此药气味辛辣,偶因酒病服之,则不损元气,何者?敌酒病故也,若频服之,损人天年”。
第26页/共36页第十八章驱虫剂学习目标:1、掌握乌梅丸。2、了解驱虫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概念: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适应症:消化道寄生虫病。使用注意:宜在空腹时服用,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并应忌食油腻香甜之物。第27页/共36页乌梅丸(《伤寒论》)【组成】乌梅三百枚(480g),细辛六两(180g),干姜十两(300g),当归四两(120g),附子六两(180g)炮,去皮,花椒出汗四两(120g),桂枝去皮六两(180g),黄柏六两(180g),黄连十六两(480g),人参六两(180g)。【用法】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以饮送下,一日三次。稍加至二十丸。若作汤剂,用量按病情酌定。【功用】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
亦治久泻久痢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者。第28页/共36页病机分析:蛔厥,是因患者素有蛔虫,复由肠道虚寒,上热下寒,胃热肠寒,蛔虫上扰所致。病变特点:痛、呕、烦、厥
治法:温脏安蛔。第29页/共36页配伍意义君:乌梅:酸能安蛔。臣:蜀椒:辛可伏蛔,温可祛寒,细辛:并可杀虫驱蛔。黄连:苦能下蛔,黄柏:寒能清解虫扰气逆所生之热。炮附子:辛热,桂枝:温脏祛寒,干姜:兼可伏蛔。当归:补养气血,人参:合桂枝以养血通脉,以解四肢厥冷。使:蜜(为丸):甘缓和中。第30页/共36页配伍特点:(1)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2)温清并用而以温为主,邪正兼顾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阵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使用注意:(1)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不足,临床运用应酌加杀虫药。(2)蛔虫腹痛证属湿热为患者不宜。第31页/共36页第十九章涌吐剂目的要求:1、了解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2、了解:瓜蒂散。第32页/共36页定义:凡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毒物等作用,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证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属于“八法”中的“吐法”。适应证:中风、癫狂、喉痹之痰涎雍盛,痰阻喉间、宿食停积胃脘,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第33页/共36页使用注意事项:1、催吐剂作用峻猛,虽能祛邪,但易伤正,故对老弱体虚、小儿、孕妇、产后,或高血压患者、心脏病、喘促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洋工程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2025保密协议签订与知识产权保护结合的法律实务指南
- 2025年度落户员工住房保障及补贴服务合同下载
- 2025年度高端装备包销合同技术参数与售后服务规范
- 2025年度股权代持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模板下载
- 2025版私人房产交易资金监管合同
- 2025版物流配送合同协议效率与成本优化管理制度
- 2025版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合作协议
- 2025版高性能水泥材料研发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汽车租赁承包合同书(含增值服务)
- 磐安县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
- 物料来料检验规范标准
- 辅警考试题库
- GB/T 19289-2019电工钢带(片)的电阻率、密度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第一章导论
- 《安娜·卡列尼娜》-课件-
- 妇科疾病 痛经 (妇产科学课件)
- 《李将军列传》教学教案及同步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
- GMP基础知识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
- 基于Java的网上书城的设计与实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