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_第1页
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_第2页
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_第3页
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_第4页
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购销合同中重大误解和恶意欺诈

11019年9月,浙江省永嘉县某机电设备厂(本案原告)通过信函方式同汉沽区某公司(本案被告)签定了一份铅封及铅封丝的购销合同。合同载明,被告购买原告生产的规格10×5铅封一万千粒,每千粒25元;铜质铅封丝五千千米,每千米101元。同年十月份交货,供方代办托运,货款托收承付。合同未有注明总金额。同年10月29日,原告向被告发电称:“于10月22日向贵公司发运铅封500千粒,铅封丝500千米,货款并包装费73091.50元,本厂于24日向贵公司托收,请接单后即付,余货将产好,即予发运。”被告于10月30日接到电报及托收单后,方察觉双方所签合同,由于经办人员疏忽大意,对铅封和铅封丝的数量单位有重大误会,因而导致数量扩大了一千倍。使原来货款价值九百多元扩大到九十多万元。如按此合同履行,将会给被告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被告同时发觉原告要求托收付款的手续不健全,没有铁路承运部门的货物运单及领货凭证,怀疑原告可能是在没有发货状况下,即向被告骗取货款。基于以上考虑,被告即刻于当日回电:“定购铅封一万粒,铅封丝五千米,请按此数发货。”要求原告变更合同数量。同时以“货未到,与交货单不符”为由拒付了货款。原告接电后回电仍坚持合同原订数量,并催被告付款。11月下旬,被告先后收到了原告寄来的领货凭证,铁路运单及发来的部分货物,被告收到货后,妥当保管起来,等待解决问题。12月下旬,原、被告双方经当面协商未果。原告于11019年12月28日向浙江省永嘉县法院起诉。

原告起诉看法:

原告要求向被告追索已发货的货款及运杂费,并担当逾期付款违约金,赔偿已装好未发运的产品所造成的损失。

律师诉前工作及代理看法:

通过对案件的分析,代理律师认为这是一起对方利用我方有重大误会,从而实施欺诈行为的案件。案件本身有肯定的困难性,加之异地应诉,要想扭转我方被动局面的确不简单。一方面我方提出自己有重大误会行为,要求法院予以撤销或变更,我方首先负有举证责任。另一方面,我方怀疑原告有欺诈行为,必需取得确凿的证据,才能得到法院的认可,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把我方的怀疑、揣测变为事实,关键是要在原告当地取得原告弄虚作假,实施欺诈行为的充分证据。此案前途原委如何被告及代理律师怀着冲突的心情踏上了赴永嘉应诉的路程。经过在永嘉县当地调查了解状况和在法院阅卷,被告的怀疑均得到了印证。1、代理律师经向金华大众货物联-运站调查证明,原告于89年11月8日才托付该站发货,托运单记载的托运日期10月22日,是被告自己伪造填写的。2、代理律师在永嘉县法院阅卷时,案情又有新突破。原告向法院供应了证明自己于89年10月22日托付永嘉县城关南北托运站向被告发货的货物托运单,作为已向被告发货的证据。托运日期是89年10月22日,看到这份托运单,代理律师立即就意识到这是假的,同一批货,原告不行能托付两个托运部门。是原告为了证明自己10月22日发的货而向法院供应的假证据。经向该托运部老板调查,在事实面前他只得承认是原告找到他,在未发货状况下,伪造了发货的托运单。在法院开庭时,原告不承认被告有重大误会行为和自己有欺诈行为。审判员也认为这是一起简洁的购销欠款纠纷,劝服被告付款。为此,代理律师向法庭提出以下答辩及代理看法:

1、被告的行为是重大误会行为。

代理律师首先向法庭出示了被告与宁波*电厂订购计量指示机构一万套的合同。说明被告向原告订的一万粒铅封和五千米铅封丝是为其配套的,并且供应了当被告发觉订购产品数量发生重大误会后,马上多次去电原告要求变更产品数量的函电底稿。说明被告以上行为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有关重大误会行为的法律特征。

2、原告的行为是欺诈行为。

依据被告向法庭出示的原告弄虚作假实施欺诈行为的证据和原、被告双方往来函电材料证明,原告收到合同后,应当意识到被告对合同数量有重大误会,原告假如刚好去电与被告核实,就根本不会发生以上纠纷。而原告却实行了相反看法,即利用被告的过失行为,妄图达到自己获得非法利益的目的。合同数量有误,原告并非没有发觉,因为,假如按合同上的数量组织生产,原告根本没有这种实力。合同价款高达92万元,所需原材料至少是50万元。依据被告代理律师向永嘉县工商局了解,原告是家庭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仅五万元,88年实际完成产值5万元,按实际交货89年两个月完成产值不到3万元。因此,无论从生产实力及资金实力,原告都是无法如期履行合同。假设原告的确认为被告就是按合同上订的数量要货,由于自己的生产实力有限,原告也应当怀疑数量有误,而与被告进行核实的。可是,原告却没有这样做。经过调查证明,为了达到骗取被告货款的目的,原告在没有向被告发货的状况下,于89年10月22日于与永嘉县城关南北托运部串通办理了50件铅封、30件铅封丝的假托运手续。原告就是凭借这个假手续于89年10月24日办理托收,并于10月30日要求被告付款。在原告玩弄的伎俩叫被告识破后,无奈,原告只得于89年11月8日才将部分货干脆拉到金华大*货物托运站托付办理托运手续。又在该运单填上了10月22日的日期。接着伪造事实,以图蒙混过关。原告以上所为,是在骗取被告货款的目的没有达到后,为了掩盖其没有履行合同的实力,惟恐担当逾期履行合同的责任。并且以少发货,多要款的手段达到骗取被告货款的目的。假如说被告由于对合同标的物的数量有错误相识,使由此产生的后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