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_第1页
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_第2页
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_第3页
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_第4页
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之免疫性疾病第一页,共30页。

李伟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理学系免疫性疾病

DisordersoftheImmuneSystem第二页,共30页。提要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器官和骨髓移植第三页,共30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页,共30页。器官或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破坏、损伤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成分,导致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五页,共30页。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形成--抗核抗体Ⅲ型变态反应

DNA-抗DNA复合物血管和肾小球病变Ⅱ型变态反应血细胞的损伤和溶解全血细胞减少发病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其他病因和发病机制:免疫耐受的丧失和自身抗体的产生抗红细胞、血小板等抗体第六页,共30页。抗核抗体攻击变性或胞膜受损的细胞,细胞核肿胀,呈均质一片,并被挤出胞体,形成狼疮小体(苏木素小体)为诊断SLE的特征性依据吞噬了狼疮小体的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称为狼疮细胞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第七页,共30页。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肾脏、皮肤、关节、心脏、中枢神经、脾等基本病变:肾脏、皮肤、血管及结缔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沉积;全身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细动脉炎,血管壁纤维素样物沉积。慢性期血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特异性诊断依据:狼疮细胞病理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第八页,共30页。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病变:狼疮性肾炎ClassⅠ: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下正常,少见ClassⅡ:系膜狼疮性肾小球肾炎,20%ClassⅢ:局灶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ClassⅣ: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50%ClassⅤ:膜性肾小球肾炎,15%皮肤病变:面部蝶形红斑第九页,共30页。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病变:狼疮性肾炎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ClassⅣ),肾小球呈现典型的“白金耳样”改变,此为内皮细胞下广泛的免疫复合物沉积(PAS染色)系膜狼疮性肾炎(ClassⅡ),系膜基质及系膜细胞轻、中度增多第十页,共30页。类风湿关节炎以多发性和对称性关节非化脓性增生性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外其他组织也可受累炎症加剧和缓解反复交替,常引起关节软骨、关节囊及其下的骨组织破坏,最终导致关节强直和畸形血清中可检测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和免疫复合物,RF可作为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第十一页,共30页。关节病变:全身关节的滑膜炎,多发性、对称性,小关节受累病理变化:滑膜细胞增生肥大滑膜下结缔组织中血管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大量新生的血管滑膜及关节表面覆盖大量的纤维素及中性粒细胞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破坏,滑膜组织向骨内长入炎细胞、机化的纤维素、增生的血管和滑膜覆盖在关节软骨表面,形成关节面血管翳(pannus)血管翳纤维化和钙化,导致永久性关节强直类风湿关节炎第十二页,共30页。皮下类风湿小结:前臂伸侧或其他受力部位出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小结中央:纤维素样物周围:上皮样细胞,细胞核呈栅栏状或放射状排列外围:肉芽组织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下风湿小结第十三页,共30页。

器官和骨髓移植

第十四页,共30页。器官和骨髓移植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学移植(Transplantation)--健康细胞、组织或器官植入机体,取代/修复病损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过程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抑制和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第十五页,共30页。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versusgraftreaction,HVGR)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diseaseGVHD)--移植免疫器官和骨髓移植(1)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2)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第十六页,共30页。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

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大体:肾脏由粉红色变为暗红色,伴出血或梗死,出现花斑状外观镜下:广泛的急性小动脉炎伴血栓形成及缺血性坏死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器官和骨髓移植第十七页,共30页。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

肾间质明显水肿

CD4+、CD8+T细胞为主的单个核细胞浸润侵及肾小管,引起局部肾小管坏死血管型排斥反应抗体和补体沉积引起血管损伤血栓形成及相应部位的梗死亚急性血管炎改变:纤维母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致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急性排斥反应

移植后数天至1个月内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第十八页,共30页。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棕黄色)浸润于肾间质,并侵袭肾小管壁肾急性排斥反应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第十九页,共30页。(1)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2)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肾急性排斥反应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血管型排斥反应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型排斥反应,表现为纤维母细胞、肌细胞和泡沫状巨噬细胞增生所引起的内膜增厚,常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亚急性血管炎

第二十页,共30页。血管内膜纤维化--管腔狭窄肾小球纤维化、玻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慢性排斥反应

移植后数月至数年内发生,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移植器官损害肾缺血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第二十一页,共30页。慢性排斥反应--肾移植排斥反应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慢性肾移植排斥反应血管内膜纤维化,官腔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免疫缺陷病第二十三页,共30页。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获得性:病因,后天获得而非先天具有的,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免疫缺陷:发病机理,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功能丧失免疫缺陷的共同特点: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易发生恶性肿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综合征:临床症状,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个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第二十四页,共30页。流行病学

性接触传播血行传播母婴传播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及HIV携带者,HIV存在于宿主血液和体液中传播途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二十五页,共30页。病因:HIV感染

HIV-1HIV-2RNA逆转录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结构模式图第二十六页,共30页。

T细胞进行性减少:脾、淋巴结、扁桃体、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HIV在体内的储存池,感染HIV的巨噬细胞功能下降树突状细胞:HIV“避难所”,逃避抗病毒药物的杀伤

B细胞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发病机制HIV攻击的靶细胞和组织:第二十七页,共30页。急性感染临床潜伏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