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_第1页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_第2页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_第3页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_第4页
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八)事故案例8.7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第八章事故案例

第七节多人急性一甲胺中毒事故

一甲胺(CH3NH2)是无色气体,有氨样刺激性气味。一般加压成液体储存或运输。其沸点为-6.3℃,溶于水、乙醇、乙醚等。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杀虫剂、聚合抑制剂、除漆剂、溶剂和火箭推动剂等。它由氨与甲醇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作用而制得。一甲胺属低毒性化学品,小鼠吸入LC50为24mg/m3.但在高浓度下,依旧可造成严重中毒事故。

案例10

1.事故过程

1991年9月3日黎明2时30分,由上海染料化工厂一辆载满98%一甲胺2.4吨的货运槽罐汽车开往江西省鹰潭地区某农药厂。途经上饶县沙溪镇时,司机和押运员违反有关化学毒品不得进入居民区的规定,将汽车驶向镇内。由于该镇某居民在路旁乱堆石块等建筑物,致使路面很窄。当车绕到左侧强行通过时,其槽罐进料阀门被树枝击断。致使大量液态一甲胺蒸气向外喷射,2.4吨一甲胺在十多分钟内全部泄漏完。顷刻间街区毒气浓雾弥漫,波及范围约22.9万平方米。当时气温高达37℃,又值全县停电。全镇共有9名居民,其中有6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毒害。在漆黑之夜,在睡梦中被一甲胺蒸气的窒息性臭味刺激惊醒的居民,纷纷夺门而出,四处奔波呼救。当场有6人窒息死亡。受灾的126户,住院治疗有150人,其中50人重危。在事故中心区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幼无一幸免。此外,污染区内的家畜、家禽死亡千余只。树木、禾苗、疏菜全枯萎而死,储存的水果、食物变质毁坏。事故中先后共38人抢救无效而死亡。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本次事故使昔日繁荣的沙溪镇变得一片萧条,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破坏。

2.抢救经过

(1)在镇卫生院简单抢救大多数受毒害者未穿上衣,仅穿裤衩,逃跑到邻近的沙溪镇卫生院求救。卫生院医务人员在烛光下给每一位求诊者静脉输液10%葡萄糖液5ml+氢化可的松1~2mg+维生素C2~3g。由于村民在毫无防护下接触高浓度的一甲胺,患者除有眼和呼吸道刺激反应,如流泪、畏光、视物模糊、呛咳、胸闷外,还有暴露部位被一甲胺灼伤表现,会阴部尤显然。在卫生院现有的条件下对症处理。

(2)当地政府领导指挥抢救当日早晨,当地的地区、县政府领导赶至现场,亲自指挥抢救。上午九时,首先将124名较严重的中毒病人分别送往上饶地区四个医院救治。同时,封锁交通,对污染区的环境进行洗消。

(3)上海专家飞往现场当日下午上海市几个医疗单位的职业病科、肺科、外科、烧伤科、眼科等13位专家携带药品和抢救器材飞往事故现场参加抢救。江西省政府组织的医疗抢救队也于当日从南昌赶赴现场参加抢救。专家们一到现场首先诊查病人,制订出有效的抢救方案。针对喉头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等主要矛盾,进行抢救,拯救了一部分中毒病人的生命。

(4)化工部领导赶赴现场化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马上由一名副部长带队,有主管农药生产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司长、处长共5人迅速飞往事故现场,慰问中毒病人及家属,组织积极抢救中毒病人,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搞清事故原因以便吸取教训。

(5)医疗抢救几项措施的应用急性一甲胺中毒病人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肺水肿,早期药物治疗首选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东莨菪碱;适时采用气管切开,清理气道,以防气道堵塞;采纳药物超声雾吸入,湿化、扩张气道,体位引流也能防止气道梗阻;抗生素的选择和合理应用,防止肺部感染等在本次事故抢救中合理应用取得了成效和可贵的经验体会。

3.讨论

(1)事故原因9.3事故惨案的原因是多方面存在问题,众多违章和管理混乱。事前未办危险品准运证,押运员未进行安全卫生培训;槽罐车本身结构不合理,进阀高立在罐体上边,四周无护栏;司机违章将危险品罐车开进人密集的村镇;道路不畅而强行通过;车上无防护器具,发生泄漏事故后,押运员不能进入现场堵漏,司机也不能马上戴上防护器将车开到旷野无人处,而是弃车逃命。本次惨案主要教训是管理不严,有章不循。

(2)低毒化学品为什么能酿成特大的社会性灾害毒理学上,一般用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来衡量其毒性凹凸,将LD50在5到50mg/kg或LC50在10至1×10-6划为低毒类。一甲胺对小鼠的LD50为57mg/kg,小鼠吸入LC50为1880×10-6,故一甲胺属低毒类化学品。那么它为什么能酿成9.3惨案呢?发生此次惨案的主要条件是事故局部环境毒物浓度过高,并发生在人密集的居民区。本次事故中2.4吨浓度为98%的一甲胺在短短的十多分钟内全部泄漏。当时气温高达37℃,一甲胺沸点为-6.3℃,故泄漏的毒物同时迅速汽化,导致烦刻间街区毒气浓雾弥漫,毒物汽化程度越大,其污染程度和范围也越大。当日气候闷热,风速很小,难以迅速吹散毒气,而当时的风向有利于使毒气沿街道扩散,使危害增大。事故在拂晓前发生,9月初为夏末的季节。当时是逆温气象条件,垂直稳定度大,地面气温下冷上热,上下空气流动很少,加上一甲胺密度比空气大,使毒气滞留在贴近地面的冷空气层中,并紧贴地面向下风方向扩散。当地居民大热天有席地而睡习惯,使呼吸带毒气处于较高浓度,也加大事故危害。事故发生在沙溪镇的一条主要街道上,街两侧为连续排列的以二层楼为主的房屋建筑,街较狭窄,形成半封闭式的狭胡同,造成毒气容易滞留的环境条件。毒气迅速进入沿街较低矮的房屋内,居民多安睡其内,增加了接触高浓度的机会。

将以上诸因素综合分析,估计当时受害者呼吸带空气中一甲胺浓度可超过10-3,从而使本属低毒类的一甲胺变成了致命危害的化学品。

事故发生后,来势凶猛,病性险恶。当地居民和医疗机构事先毫无准备,缺乏自救互救的知识和器材,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无法应付。人们在逃生中由于没防护器材,不明上风向,在高浓度的毒气污染区内盲目乱跑,反而增加了毒气吸入,加重危害。在一个小镇突然发生6人中毒就医,其卫生院的医疗力量和器材必定极度不够,加之医务人员对一甲胺中毒病人的抢救知识知之甚少,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中毒率和病死率。由此惨案使我们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其他化学品,尤其那些尚未发生过中毒事件,易被忽视的低毒类易挥发化学品,应加强预防工作,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死亡原因本次事故中先后死亡38人,经分析,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死亡原因,在现场发生急性死亡有6例,均为老年人,可能系声门痉挛、喉头水肿或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而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经抢救无效而死亡14人,死因多为喉头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衰竭。其后,陆续死亡者其原因为气管内坏死粘膜组织脱落致使气道堵塞,出现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并出现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损害、中毒性肾病等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4)在抢救危重病例中使之病性逐步好转而成功的体会医疗抢救组在总结本次事故中抢救危重病例成功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①对中毒性肺水肿危重病人及时切开气管,解除了呼吸道梗阻,坚持通气功能正常,改正了低氧血症。

②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