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_第1页
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_第2页
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_第3页
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_第4页
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BA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第1页/共18页教

点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人物和观点人性假设第2页/共18页简介

源于20世纪30年代,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作为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派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组织行为理论

产生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人的观念变化。工人地位的提高——引起注意。科学管理的片面性。对人的认识逐渐深刻,心理学的发展。第3页/共18页早期的行为科学

一、人际关系学说的先驱Hugo.munsterberg(雨果·芒斯特伯格1863-1916,Germany).玛丽.福莱特二、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InterpersonalBehaviorApproach)侧重于研究员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包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等工作间的关系,并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刺激人的积极性.代表人物:梅奥(1880~1949)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

第4页/共18页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1.

霍桑实验.(1924~1932)在美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①

照明实验:工作环境,物资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②

继电器装配室:工作条件→职工情绪③

访谈:真实感受④

接线板小组:非正式组织第5页/共18页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2、人际关系学说.①"社会人"假设,不仅仅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的需要。②非正式组织:自我保护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技术→人际关系→战略第6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

三、行为科学的发展继梅奥之后,许多人投身于该项研究。

1949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一次跨学科会议上,首先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为免于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专指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发展:①人性假设:“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②

研究侧重点: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组织中人性,非正式组织及群体行为。第7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一)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理论。

理论要点1、人是有需求的,只有尚未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2、需求是有层次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会出现另一种满足。第8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

自我实现

(施展才能,实现理想↗自我创造、自我发展)

尊重(自尊,自信)↗

社交(社交,归属感)↗

安全(伤病,事故)↗

生理(生活,生殖,自我防御)第9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二)双因素理论(Herzberg)赫兹伯格在阿基里斯(Chris.Argyris)“成熟~不成熟”理论的基础上,调查了3000名工程人员和会计师。保健因素:没有,会引起不满意。有,也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激励因素:没有,不会产生不满意。有,产生巨大激励与满足。

保健不满←――-→没有不满激励满意←――――→没有满意第10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三)X-Y理论(DouglasMeGregor)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方面》

管理是对员工的行为有不同的假设,可以分成两类:“X”理论⑴厌恶,逃避工作⑵不愿承担责任,情愿受领导⑶缺乏进取心,没有抱负,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高于一切。⑷大多数人必须用强制,控制,指令,甚至惩罚,才能实现组织目标。

第11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Y”理论:⑴厌恶工作不是人的本性,使脑力的消耗象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⑵人是有责任心的,人们愿意接受,追求责任。⑶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努力工作的手段,人们愿意自我管理,实现组织目标。⑷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有工业社会条件下。只得到部分发挥。第12页/共18页行为科学的发展

管理的重点是“X”→“Y”,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领导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和服务,要让下属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赋予更多的责任和自主权,让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第13页/共18页人性假设四.人性假设和管理人性假设:对人的基本看法,-→左右管理人员的行为(一)“经济人”:亚当。斯密“道德哲学”教授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私的动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把人看作是主要凭直观感性行动的,以追求物质利益、需要为最大满足。

第14页/共18页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梅奥1933《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

内在特性→社会心理需→参与式管理外在特性→经济(三)“自我实现人”需求层次+“Y”理论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促使使其参与管理,创造条件使个人和组织目标一致第15页/共18页人性假设(四)“复杂人”“超Y理论”60~70年代-→“权变理论”1.人不仅是复杂人,而且是高度可变的2.

通过组织经验能熟悉新的动机。3.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中的人的动机不同。4.人能对管理策略作出反应(能动的)第16页/共18页人性假设(五)孔茨(Harol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