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教案《梅花魂》教案一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行,学习这种品行。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予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同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察过梅花吗?你喜爱它吗?你喜爱它的什么?今日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同学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精确     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挨次。

1、依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依据课后思索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其次段分层。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图;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其次、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宠爱?

(其次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间或摆布,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当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立刻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祥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老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白梅花的品行?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学习最终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终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宠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照应

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熟悉“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行,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渎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行,感悟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育同学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共性化阅读,深化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行,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同学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老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行吗?同学相互沟通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老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同学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老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诞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相互读课文,沟通自同学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沟通,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经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惜,“我”不当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受

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沟通。

1。争论沟通: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觉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终一个自然段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永久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洁的批注。

4。全班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行,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培育同学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

通过共性化阅读,深化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通过共性化阅读,深化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同学读第2自然段,沟通体会外祖父第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缘由。(由于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其次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老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观察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缘由,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予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疼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渐渐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行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行、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方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同学沟通之后指导朗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状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觉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长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家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

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很多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同学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民族魂)

黯然泪下格外疼惜失声痛哭

爱国心

《梅花魂》教案三

教材简析:

梅花凌寒傲放,为人们给予了顽强的品行,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非常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严肃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溶于一体,梅花魂已经注入老人的生命中。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予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搭建对话平台,关心同学打开记忆仓库,结合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与文字为友,让同学在读中理解,在反复中吟诵中体验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的积累,从而达到语言和精神的共舞。

教学课时目标:

1熟悉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立刻、希奇、离别、大抵、精神、品行、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究竟、梳理、年轻、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朦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同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的表达方式。连续开展浓浓乡情的活动。

难点:

1理解梅花魂中的魂的含义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行的阐述。

教学预备:

1搜集有关赞美梅花、思恋祖国和家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设计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受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把重点句制成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诵读导入,激情启思

1引导同学诵读关于梅花的古诗(配上《梅花三弄》音乐)。

2沟通:听了大家的朗诵,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3是呀,梅花,自古以来颇受人们的宠爱和赞颂。“若非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在老华侨的心里,梅花,又是什么呢?

4出示课题《梅花魂》,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同学阅读期盼。】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伙伴之间相互读课文,沟通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老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三、对比朗读,感悟情怀

1指名读第一段,谈感受。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你脑海里消失了怎样的梅花?能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朗读体会,边读边想,读出梅花的冷艳与幽芳,感受梅花的清高品行。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回忆了外祖父几件事,哪几件与梅花有关,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同学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说一说,是同学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3读最终一段,谈谈读后感受。

(1)对比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终一个自然段,你发觉了什么?

(2)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

(3)全班沟通,感悟外祖父和梅花的关系,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留置问题,布置作业

1小结

2抄写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收集喜爱祖国的词句、诗文、歌曲,以及具有梅花一样气节的中国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

其次课时

教学设计

一、认读词语,谈话导入

二、潜心会文,感悟“梅花魂”

1再读课文,你觉得那几件事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独处体会和感受。

2从你们的神情中,从你们的朗读里,我分明感受到你们的那份感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梅花,走进外祖父的心灵深处把!

【一字一句总关情。引导关注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反复品读,感受文字的灵性,提升人文素养。】

3品读第三段,感受惜梅之情。

重点指导: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间或摆布,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②你们认为,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在外祖父的心中,古玩可以碰得,“唯独书房里的那一幅墨梅图,他格外疼惜,家人碰也碰不得。”这是一份多么深情的爱梅之情啊!请你独处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格外疼惜”!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一枝梅花,有什么希奇呢?”

①看到慈爱的外祖父大发脾气,你是不是与莺儿一样觉得又可怕又惊奇?为什么?

②文字是有灵性的。你认真读读,细细品品,这一字字,一句句,一个个标点,不都在向你诉说着一段感人的情怀吗?你听到它在诉说着什么吗?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话语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来谈你的独特感受。

同学朗读体会。

4紧扣三个“!”,体悟“赞梅”之意。

(1)品读13自然段:

①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无意过错,一顿训斥,让我们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还有哪段话也写出了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相继引出13段)

②细细品尝12、13段,看梅花有什么希奇的。

③你能联系生活和课外阅读来谈谈梅花的希奇吗?

④在外祖父的心中,这梅花是怎样的一种花呀?梅花具有怎样的品行?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你还能用哪些好词、佳句、诗文来赞美梅花的品行、灵魂、骨气?

【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引导同学把平常的积累敏捷的运用道详细的语境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理解?

朗读体会,读出赞美、感叹的语气。

⑤在外祖父心中,这梅花还仅仅是梅花吗?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这里的一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相机理解“秉性”。

你对“梅花魂”的“魂”字有何新的理解?

⑥外祖父叮嘱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⑦引发思辨: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宠爱,为什么还要赠给莺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在教学“离别赠图”时,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采纳“自学思索—小组争论—大组沟通”的方法,紧扣“魂”字,层层推动,启迪同学感悟“魂”的深刻含义。】

(2)朗读体会:让我们饱含深情,在读这两段吧。

三、品尝“三哭”,感悟“爱国心”

过渡:在莺儿的心中,外祖父还有一些让她无法理解的行为呢!你们发觉了吗?请大家在默读课文,看看外祖父还有哪些怪举动。

1教念古诗,哀痛落泪

(1)读第2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

(2)字字思乡,句句乡愁,怎能不拨动外祖父的那份思乡的情弦呢!外祖父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莺儿到的不懂什么呢?

(3)你们懂外祖父的心思吗?请你告知年幼的莺儿,为什么外祖父经常教她读唐诗宋词,还常常落泪呢!

(4)朗读体会。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1)师朗读第4—11自然段,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观察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学沟通。

(3)沟通理解:假如你是莺儿,你看到这情景,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理解外祖父的哭吗?

(4)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是由于自己的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那是怎样的一种痛呀!读出那份痛楚吧!

(5)朗读体会感情。

3送别情人,思归难归。

(1)自由朗读第14、15段。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怎样的画面?

(3)品悟“血”色梅花。

①外祖父把他最宠爱的墨梅图送给“我”,临别时还送给“我”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

(腊梅有黄色的,粉红色的,洁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