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课程名称:现代物流学专业:经济学专业姓名:学号:指导老师:

摘要:国际海运集装箱运输发展已经进入饱和阶段,集装箱运输进入了低利润,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洞察先机,发展半挂车等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关键字:国际海运洞察先机半挂车一、背景介绍当前国际海运业正在发生重要的结构性变化。亚洲,尤其是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地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地,从而成为世界海运业发展的原动力。其中,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更是首当其冲。中国在这一轮国际海运市场高潮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由贸易量及由此产生的海运量形成。与之相关的造船、港口、物流、劳务以及航运金融、保险、法律等上下游或相关产业也势必保持强劲增长。这为国际海运及相关业带来重要的投资发展机遇。去年,中国占到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近四分之一,已经形成以美国、欧盟和中国为核心的三大市场鼎立新格局所取代。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简称中集),总部设在深圳,是目前我国集装箱制造领域最大的企业之一。随着我国国际集装箱市场地位的逐年提高,集装箱制造领域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集装箱制造领域,全球前四家企业中集、胜狮、现代精工和进道占据约85%以上市场份额。而近几年中集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2001年,中集的销售额为67亿多元,集装箱销量为45万标准箱(TEU);2002年,这一数字变为90多亿元和75万TEU;2003年,中集的业绩已涨为130亿元和100多万TEU。在总数不足100家的全球集装箱客户中,前10名的集装箱船运公司和租赁公司,都成了中集的长期客户。2004年上半年干货箱业务,中集占据58.2%的市场份额,附加值较高的冷藏箱和罐装箱,中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8%和46%,现代精工和进道正逐步退出集装箱市场,另一主要竞争对手胜狮则节节败退。中集在集装箱制造领域优异的表现,主要是凭借其世界最低的单箱制造成本。这一方面与中集的规模效应因素有关外,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MRPII/ERP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2001年中集实行的“绩效看板”管理体系则是中集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因。2003年,中集花了8个月时间在遍布全国的8个工厂都实施了ERP系统,其中包括深圳盐田在内的3个新建工厂,这些新厂投产3到2006年产值可分别达到30亿、60亿、100亿人民币。麦伯良对《中国企业家》杂志说:“在收购中我非常注重成本。今年5月份我发现有人在研究我们。但是这个行业我已经研究了三年,启动了两年,也就是说至少对方已经比我们晚了两年。”国泰君安分析师徐运凯认为,目前中集在半挂车产业的规模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明年产销量超过5万辆之后其规模效应将大大提升。徐运凯指出,在这两个产业中,中集的上下游供应链极其相似,其客户结构几乎重叠,其在集装箱领域数十年积累商誉,都可以嫁接于半挂车产业,故营运风险较其他企业要小得多。另外一些分析师也提出:“公司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境外公司的并购和整合风险”;此外,“目前国内的交通运输法规及运输公司的习惯行为阻碍了半挂车的推广。”但不可否认,中集在集装箱之外的第二主业,也就是它的“另一只脚”,已落地了。三、洞察先机取得行业优势中集集团能够时刻关注和洞察行业发展先机,与领导层的决策是分不开的,而作为集团总裁的麦伯良本人,确实具备某种走在周期之前、洞察先机的能力。1982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的麦伯良,偶然去中集“帮忙”画图,一个星期后,意外受邀担任中集技术员,对于这一段历史,麦称之为“因缘际会”。10年后麦受董事会之邀担任中集总裁,其间历任中集工程师、生产技术部经理、副总经理之职。与很多CEO不同的是,在进入中集包括后来担任总裁的13年里,麦伯良始终活跃在业务第一线。他自称,在他每年的商务旅行中,三分之二是飞往全球各地,去和一些全球著名企业的老板见面、沟通、谈判。麦甚至感慨,除了职业外交官外,恐怕国内没有人会比他到过的国家更多。这些机会使麦伯良不但积累了丰厚的国际业务经验,而且拓展了他看待产业的视野,麦坦言,“这使我会比其他CEO站得更高。”一直浸淫于集装箱市场、从下游那些顶级海运客户那里率先得到的信息,使麦伯良能够及早把握中集在产业周期波动的背后崛起和增长的机会。麦伯良坦言,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开始研究集装箱产业转移的趋势,1996年他深入研究整个产业格局,“我研究得很细,做企业来不得一点随意的决策。”这两次关键研究,促使麦在竞争对手尚看不清行业前景之时,果断出手——90年初期大笔收购集装箱企业,在沿海十几个城市建立生产基地;1996年产业低潮时大规模提高产能。很快在随后旺季来临时,抓准时机的中集获得了高速增长。前后10年,几个回合而已,中集后来者居上,现在占据了全球60%的产能。对于现在很多想新进入集装箱产业的财团来说,中集业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对手,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相同的疑问是:“能打败中集吗?”对此,麦伯良说得很直接:“很多投资者的机会已失去了,如果五六年前有人有眼光进来的话,也许形势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2002年后中集进入第二条增长通道,全球半挂车产业将迅速大规模转移至中国。按照麦伯良认为中集在道路运输车辆生产方面的快速发展“没什么秘密,只是因为做得早,又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2004年上半年的业绩几乎可以完全佐证这个判断。上半年国内出口退税下调4个百分点、钢材均价上涨40%,产业形势非常不利,但中集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178%。和大多数业内外人士一样,麦伯良认为整个集装箱产业确实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趋势,但是他认为“不能将宏观上的判断,套在企业的营运上,否则就大错特错了!‘供过于求’的说法一直都有,但用它来指导企业经营实际是不灵的。”四、今后的路应该如何“走”?半挂车将是中集的第二个“集装箱”业务吗?据分析师预计,中集车辆业务2004年当年即可实现赢利,预计净利润额在2005年可达2.5亿元-3亿元,2006年就可以高达7亿元-8亿元。中集(半挂车产业)产销量今年已经稳居国内第一,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后年将成为世界第一,但半挂车业务仍只是未来两三年内中集的发展目标,中集集团的领导层已经为发展的第三个十年而思考。在中集发展的第三个十年中,许多难题依然困扰着中集:出口退税额度逐步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步加大,内地劳动力升值呼声渐高……这些因素都正在蚕食着中集既有的相对竞争优势。在中集的内部文件里,未来的业务发展目标被这样描述:“为现代化交通运输提供装备和服务。”具体来说,中集争取5年内在现代化交通运输装备行业内创造一个客户信赖的知名品牌。为此,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战略实施计划,即建立和并行发展三个层面的业务:第一层面,以现有的集装箱业务为核心,继续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二层面,半挂车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三层面,以更广泛的方式介入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