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机器人设计-课程设计_第1页
管道机器人设计-课程设计_第2页
管道机器人设计-课程设计_第3页
管道机器人设计-课程设计_第4页
管道机器人设计-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前言·················································ⅰ目录················································ⅱ中文摘要···········································ⅲ概述··········································1机器人概述····································1管道机器人概述································3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4国内管道机器人的发展·······················4国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61.4机器人的发展景·······························8总体方案的制定与比较··························102.1管道机器人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102.2总体结构的设计和较························10第三章部件的设计和算····························153.1管道机器人工作量算························153.3撑开机构和放大杆组的计·····················24第四章其他······································325.1大小锥齿轮的设计和核·······················325.2轴Ⅰ的设计和核·····························355.3键的校核·······································44摘要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管道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在管道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管道堵塞与管道故障和损伤,需要定期维护、检修等。但管道所处的环境往往是人们不易达到或者不允许人们直接进入,所以开发管道机器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金属冶炼厂管道清洁机器人为研究目标,根据其工作环境和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可适应φ700mm-φ1000mm管道的管道清洁机器人。该管道机器人采用三履带式的可伸缩行走装置,操作装置为2个自由的的操作臂,末端操作器上安装有吸尘头,吸尘头吸起的灰尘通过吸尘软管收集在装灰箱体内。当灰尘装满后,机器人行走到倒灰口,打开卸料门,将灰尘倒掉。本次设计主要对管道清洁机器人进行结构设计,利用三维参数化特征建模软件Pro/Engineer建立了管道清洁机器人的三维模型,生成了机器人主要零部件的工程图。对管道机器人中的主要机构进行动态仿真,验证了所设计机构的正确性。最后对主要零部件进行了设计校核计算,并简单叙述了该机器人控制方案。第一章概述1.1机器人概述机器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始于1920年至1930年期间在捷克作家凯勒尔*凯佩克(Karelcapek)的名为"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幻想剧中,一些小的人造的和拟人的傀儡绝对地服从其主人的命令。这些傀儡被称为“机器人”。该单词起源于捷克语“robota”。意思是“强制的劳动”。机器人的组成与人类相似。举例说,人搬运某一物体的运动过程可用图(a)所示的方块图来说明。首先,人听到外部的命令或用眼睛看到外部的指令,并由眼睛测量出距离。感受到这两种信息经过感觉神经送到大脑中,大脑经过分析计算,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发出指令,手臂用最好的方式伸向物体,并将物体抓住,手上的感觉神经,感觉物体已经抓牢了,把信息传给大脑。大脑命令手抓起物体,同时指令脚移动到所要求到达的地点,最后放下物体。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见图(b):1.2管道机器人概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化工、天然气及核工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各种管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料输送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腐蚀、重压等作用,管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孔、裂纹等现象。同时多数管道安装环境人们不能直接到达或不允许人们直接进入,为进行质量检测和故障诊断,采用传统的全面挖掘法、随机抽样法工程量大,准确率低,管道机器人就是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产生的。它是由可沿管道内部或外部自动行走装置、携有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操作装置如:机械手、喷枪、焊枪、刷子。管道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是复杂、封闭的各种管道,包括水平直管、各角度弯管、斜坡管、垂直管以及变径管接口等,所以需要在操作人员的遥控操作或计算机自动控制下,进行一系列管道作业。管道机器人可完成的管道作业有以下几类:1.生产、安装过程中的管内外质量检测。2.恶劣环境下管道清扫、喷涂、焊接、内部抛光等维护。3.使用过程中焊缝情况、表面腐蚀、裂缝破损等故障诊断。4.对埋地旧管道的修复。5.管道内外器材运送、抢救等其它用用途。1.3国内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1.3.1国内管道机器人的发展国内在管道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多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教授在国家“863”计划课题“X射线检测实时成像管道机器人的研制”的支持下,开展了轮式行走方式的管道机器人研制,实现了管内外机构同步运动作业无缆操作技术,并研制了链式和钢带式两种新型管外旋转机构。该系统由六大部分组成(1)移动载体(2)视觉定位(3)收放线装置(4)X射线机(5)检测控制,系统控制(6)防护系统西安交通大学设计制作了蠕动式微动直线自行走机构。这种行走机构以电致伸缩微位移器做驱动器,以电磁铁机构作为可吸附于行走表面的保持器。上海交通大学研发了小口径管道内蠕动式移动机构。它是模仿昆虫在地面上爬行时蠕动前进与后退的动作设计的。其主要机构由撑脚机构、三个气缸(前气缸、中气缸、后气缸)、软轴、弹簧片、法兰盘组成。针对微小空间、微小管道实时探测的要求,研制成电磁驱动微小型管道机器人样机。微小管道机器人由四个电磁驱动单元组成。其驱动机理模拟生物体的蠕动爬行。它是通过给线圈加一系列的时序脉冲进行控制,依次使各单元动作,达到蠕动爬行的运动。1.3.2国外管道机器人的发展国外关于燃气管道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7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管道检测机器人技术于90年代初,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接近于应用水平。1.4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展望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明显地向着智能化(intellectualization)方向发展,包括机器人本身向智能机器人进化和实现机器人化(robotization)生产系统。具体地说,传感型智能机器人发展较快,新型智能技术(如临场感、虚拟现实、记忆材料、多智能体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在机器人上得到开发与应用,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进一步推动机器人工程,注意开发微型和小新机器人,重视研制行走机器人,研制应用于非结构环境下工作地非制造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开发敏捷制造系统,军用机器人将用于装配部队等。总的说来,虽然存在不少难关,甚至出现某些阴影,但新世纪机器人学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光明和充满希望。总体方案的制定及比较2.1管道机器人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1)管道机器人的工作环境a.管道为金属冶炼厂烟气输送管道,管道为圆管,管道直径为φ700mm--φ1000mm,管道底部每周可形成厚约100mm的烟灰堆积层;b.;管道底部每隔50m有一可自动打开的清洁,供机器人倾倒垃圾;c.烟灰密度3.5g/cm3d.管道中有水平、小于30。倾斜,3倍管道直径弯曲三种形式;(2)管道机器人的技术要求a.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灵活;b.机器人必须小巧、灵活、拆卸方便;c.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其结构可适应应不同管径的变化情况;d.生产能力高,每小时清洁能力应在40m左右;2.2总体结构的设计和比较(1)行走机构的设计根据国内外的管道机器人的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六种:㈠滚轮移动式优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弯容易,结构简单,易小型化,采用多轮方式时牵引力随轮数增加而增加。缺点是着地面积小,维持一定的附着力较困难,这使得结构复杂,越障能力有限。㈡履带移动式的优点是着地面积大,易产生较大的附着力,对路面的适应性强,牵引性能好,越障能力强。缺点是体积大不易小型化,拐弯半径大,结构复杂,还要保持履带的张紧。㈢活塞移动式依靠其首尾两端管内流体形成的压差为驱动力,随着管内流体的流动向前运动,其原理类似于活塞在汽缸内的运动,即把管道看作汽缸,把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PIG看作活塞。其缺点是:越障能力和拐弯能力差。㈣蠕动移动式的优点是适应微小管径,越障能力强。缺点是移动速度慢,控制复杂。㈤足腿移动式的优点是对粗糙路面适应性能较好,越障能力极强,可适应不同管径的变化。缺点是结构和控制复杂,行走速度慢。根据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所要研制的管道机器人必须要有高可靠性,高效率。所以采用上述行走机构的移动方式的组合来实现行走,这样可利用其综合优点避免单一移动方式的缺点。由于管道存在不同的弯管,这就要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有一定的拐弯能力和越障能力。所以,设计了一种如下页图所示的可伸缩的三只履带腿式(三只腿成120°分布)组合行走机构。其特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弯比较容易、有较大牵引力、对粗糙路面适应性好、越障能力强;同时,可伸缩性使得机器人对变径管道有较好的自适应性。(2)操作机构的设计根据管道机器人的操作对象是一些堆积的灰尘,并且灰尘在管道底部堆积,同时成疏松状,所以操作机构有以下两种方案:借鉴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带有操作臂的吸尘器的吸头,灰尘通过吸尘管道到主体内部,设计箱体的容积比较大,最后,移动到垃圾开口处倾倒垃圾,从而减少在往返的次数来提高工作效率。借鉴挖掘机的工作原理。利用铲斗铲起灰尘,然后行走到管道底部的垃圾开口,倾倒灰尘。这种方案简单,可靠;但是由于管道直径的限制,其铲斗的容积比较小,同时垃圾开口每隔50m才有一个开口,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上,所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很低。所以才用具有两个自由度的机械臂,臂末端附上吸尘器头,臂上附上塑料软管,软管最终以主体的垃圾箱密封连接。(3)撑开机构的设计由于管径的变化,需要撑开机构来适应管径的变化。在本机器人设计中,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来和放大杆组来实现。当丝杠4旋转时,丝杠螺母5在丝杠上左右移动,从而拉动撑开杆3,撑开杆3铰接在放大杆组2上,从而改变其倾角来适应管径的变化。(4)最终方案的确定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最终方案。设计的管道清洁机器人包括以下五部分:㈠行走装置(为整个行走提供动力);㈡撑开杆组(适应管径的变化);㈢操作臂装置(操作臂包括吸尘器的操作部分和倾倒垃圾部分);㈣信号采集装置(为控制提供信号和图像);㈤控制装置(控制管道清洁机器人行走和动作)。㈠行走装置㈡撑开杆组㈢操作臂装置㈣信号采集装置㈤控制装置总体方案的制定及比较2.1管道机器人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1)管道机器人的工作环境a.管道为金属冶炼厂烟气输送管道,管道为圆管,管道直径为φ700mm--φ1000mm,管道底部每周可形成厚约100mm的烟灰堆积层;b.烟灰密度3.5g/cm3;c.管道中有水平、小于30。倾斜,3倍管道直径弯曲三种形式;d.管道底部每隔50m有一可自动打开的清洁,供机器人倾倒垃圾;(2)管道机器人的技术要求a.机器人必须小巧、灵活、拆卸方便;b.生产能力高,每小时清洁能力应在40m左右;c.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其结构可适应应不同管径的变化情况;d.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方便灵活;2.2总体结构的设计和比较(1)行走机构的设计根据国内外的管道机器人的移动方式大致可分为六种:㈠活塞移动方式㈡滚轮移动方式㈢履带移动方式㈣足腿移动方式㈤蠕动移动方式㈥螺旋移动方式其各有优缺点。以下分别介绍。㈠活塞移动式依靠其首尾两端管内流体形成的压差为驱动力,随着管内流体的流动向前运动,其原理类似于活塞在汽缸内的运动,即把管道看作汽缸,把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的PIG看作活塞。其缺点是:越障能力和拐弯能力差。㈡滚轮移动式优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弯容易,结构简单,易小型化,采用多轮方式时牵引力随轮数增加而增加。缺点是着地面积小,维持一定的附着力较困难,这使得结构复杂,越障能力有限。㈢履带移动式的优点是着地面积大,易产生较大的附着力,对路面的适应性强,牵引性能好,越障能力强。缺点是体积大不易小型化,拐弯半径大,结构复杂,还要保持履带的张紧。㈣足腿移动式的优点是对粗糙路面适应性能较好,越障能力极强,可适应不同管径的变化。缺点是结构和控制复杂,行走速度慢。㈤蠕动移动式的优点是适应微小管径,越障能力强。缺点是移动速度慢,控制复杂。㈥螺旋移动式的优点是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可适应不同管径的变化,可在垂直管道中行进。缺点是结构复杂,移动速度慢,驱动力要求高。根据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所要研制的管道机器人必须要有高可靠性,高效率。所以采用上述行走机构的移动方式的组合来实现行走,这样可利用其综合优点避免单一移动方式的缺点。由于管道存在不同的弯管,这就要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有一定的拐弯能力和越障能力。所以,设计了一种如下页图所示的可伸缩的三只履带腿式(三只腿成120°分布)组合行走机构。其特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弯比较容易、有较大牵引力、对粗糙路面适应性好、越障能力强;同时,可伸缩性使得机器人对变径管道有较好的自适应性。(2)操作机构的设计根据管道机器人的操作对象是一些堆积的灰尘,并且灰尘在管道底部堆积,同时成疏松状,所以操作机构有以下两种方案:借鉴挖掘机的工作原理。利用铲斗铲起灰尘,然后行走到管道底部的垃圾开口,倾倒灰尘。这种方案简单,可靠;但是由于管道直径的限制,其铲斗的容积比较小,同时垃圾开口每隔50m才有一个开口,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行走上,所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很低。②借鉴吸尘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带有操作臂的吸尘器的吸头,灰尘通过吸尘管道到主体内部,设计箱体的容积比较大,最后,移动到垃圾开口处倾倒垃圾,从而减少在往返的次数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才用具有两个自由度的机械臂,臂末端附上吸尘器头,臂上附上塑料软管,软管最终以主体的垃圾箱密封连接。(3)撑开机构的设计由于管径的变化,需要撑开机构来适应管径的变化。在本机器人设计中,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来和放大杆组来实现。其机构简图如下图所示:1—基座2—放大杆组3—撑开杆4—丝杠5—丝杠螺母6—行走机构1—基座2—放大杆组3—撑开杆4—丝杠5—丝杠螺母6—行走机构当丝杠4旋转时,丝杠螺母5在丝杠上左右移动,从而拉动撑开杆3,撑开杆3铰接在放大杆组2上,从而改变其倾角来适应管径的变化。(4)最终方案的确定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比较,最后得出最终方案。设计的管道清洁机器人包括以下五部分:㈠行走装置(为整个行走提供动力);㈡撑开杆组(适应管径的变化);㈢操作臂装置(操作臂包括吸尘器的操作部分和倾倒垃圾部分);㈣信号采集装置(为控制提供信号和图像);㈤控制装置(控制管道清洁机器人行走和动作)。部件的设计和计算3.1管道机器人工作量计算由于管道直径是变化的,变化范围为(700mm—1000mm),通过计算当管道直径为1000mm时,且堆积相对底部为100mm,如图下图所示;每50m最大的工作量Gmax:其中h=100mm,d=1000mm;R=d/2=1000/2=500mm;a=R-h=500-100=400mm;mm由于每隔50m才有一开口,所以总的工作量:4.079又因为烟灰的密度为3.5g/cm3,h=100mmd=1000mmR=500mm3.3撑开机构和放大杆组的设计撑开机构采用丝杠螺母和放大杆组的结合,来适应管径的变化。通过作图法来模拟最小(图a)、最大管径(图b)时的情况(在CAD中,按比例1:1)如下图所示:(图a)5.625105mm图(b)最后量出各杆件的长度:撑开杆杆长:。放大杆杆长:(由于在其之上安装了压力弹簧,其实际杆长为330—380mm)。铰接处的位置:在放大杆组90mm处。第四章其它5.1大小锥齿轮的设计和校核⑴选择齿轮的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和齿数选择直齿圆锥齿轮8级精度齿轮,软齿面小齿轮的材料为40Cr,调制处理,硬度为280HBS;大齿轮的材料为45钢,调制处理HBS。初选小齿轮的齿数;大齿轮的齿数为。⑵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计算根据轴承布置方式和载荷的冲击情况,取K=1.8。查附录2(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为: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为: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③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195.153.856mm其中=36.1N.m⑶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①计算当量齿数并查取齿形系数,两齿轮的分度圆锥角分别为:当量齿数为:查附录2得:由附录2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为: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为:53.856mm=36.1N.m=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大齿轮数值大,代入计算计算:==2.1635取m=2.5则:取,取;锥距为:=47.253mm分度圆直径为:分度圆锥角为:,2.1635⑧齿宽:b=25mm5.2轴Ⅰ的设计和校核按扭转强度条件,初步估计轴径:其中=110,查机械设计(P362)表15-3可得。代入上面得值,计算可得:由于轴上有一键槽,所以:,取轴的最小直径为:d=20mm。2.轴的结构简图如下:3.按弯扭合成强度进行强度校核①做出轴的计算简图轴所受的载荷是从轴上零件传来的。根据结构尺寸,做出其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b=25mmd=20mm。校核所需要的基本参数计算齿轮的啮合力:A:直齿轮的齿轮啮合力齿轮圆周力:=685.9N直齿轮:685.9N2.齿轮径向力:B:锥齿轮的齿轮啮合力齿轮圆周力:=914.533N齿轮径向力:=202.634N齿轮轴向力:==264.078N求水平面的支反力和做出弯矩图:1.其受力分析图如下图所示:锥齿轮:=914.533N=202.634N2.对A点求矩:则有:=372.848N3.对B点求矩:则有: ==-144.216N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画出弯矩图。=372.848N求垂直面内的支反力,并作出弯矩图受力分析如图所示:2.对A点求矩:则有:(其中)=-8.590N对D点求矩:则有:=-8.590N=-38.423N做出对应弯矩图⑥求支反力=149.246N=312.965N⑦合成弯矩图=2889.432N=25774.198N=23238.956N⑧根据已知条件,做出扭矩⑨校核危险截面综上所知,C面为危险截面:(其中,由于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所以取,T=36100) =31767.982(其中=1251.74)C截面图=,轴满足要求。5.3键的校核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由于平键的制作方便,同时经济性比较好,所以能采用平键的情况下,都采用平键。平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严重过载时,可能出现键被剪断。所以,通常情况下只按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进行强度校核计算。由于在轴01上的键825其结构尺寸最小,受力较大。在这里就只校核该键,其余可以不予与校核。普通平键的强度条件: 其中 T---传递扭矩:;---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键的工作长度,圆头平键为:---轴的直径=42.47由于键的材料为45,同时其载荷性质为轻微冲击,查机械设计(P-106)表6-2可得: 所以,键满足要求。主要参考文献[1]吴宗泽,罗圣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殷际英,何广平.关节型机器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吴振彪,工业机器人[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4]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赵妙霞,机械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6]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徐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何希才,姜余祥,电动机控制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9]张福学,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1[10]马香峰,机器人机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11]熊有伦等编,机器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0[12]龚振邦,汪勤悫,陈振华,钱晋武编著,机器人机械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1[13]徐元昌,工业机器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8[14]马香峰等,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机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9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