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本首诗。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初读诗歌品悟写法品读诗歌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亳(b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作者简介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作者简介文体知识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自读诗歌,把生字词标记注音,读准字音,同时给诗歌划分节奏。初读诗歌初读诗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初读诗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疏通文意同桌两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诗歌。提示:注意诗歌语言极为精炼,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翻译时要适当增加句子成分。临:来到,文中指登上的意思。海:渤海。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观:看,统领全篇。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洪:大。行:运行。若:如同。

星汉:银河。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至,极点。志:思想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疏通文意疏通文意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观赏这广阔无垠的大海。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运行不息,好像在海涛中运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在海涛中闪烁发亮。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品读诗歌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运用了什么手法?3.诗歌主旨探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品读诗歌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后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和虚写?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虚景:日月、星汉波澜壮阔生机勃勃波澜壮阔宽阔博大品读诗歌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运用了什么手法?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手法: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品读诗歌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

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品读诗歌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品悟写法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一统天下的抱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品悟写法2.如果再叫你评价曹操,你又会感受他是一个什么人呢?胸怀宽广、心有壮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总领全诗观沧海实写(壮丽景象)虚写(博大胸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建功立业统一北方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诗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2.积累背诵文言字词及意思;3.结合身边景物,写几句四言古诗(选做)。谢谢观看下节课更精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年级上册1.积累文学常识: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2.有感情的朗读、诵背、默写本首诗。3.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目

录CONTENTE诗歌朗读品读诗句拓展延伸知人论世壹贰叁肆知人论世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壹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壹知人论世

王昌龄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壹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壹知人论世诗歌朗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贰学习任务1.自主朗读诗句,读准字音,并划分节奏。2.听诗歌范读。3.同桌合作,疏通文意。贰朗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贰朗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左迁:意思为降职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夜郎,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贰朗读诗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写景叙事抒情贰疏通诗意品读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叁■作者首句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叁品读诗句■哪个词说明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叁品读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叁品读诗句■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借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叁品读诗句■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利用积累,读懂诗词内容■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重视诗题的作用■根据诗词的题材来阅读叁品读诗句■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叁赏析写法拓展延伸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肆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杜甫因担心李白,写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阅读后一首,说说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抒情上的相同之处。肆拓展延伸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肆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伍首句写景点时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句叙事表同情三、四句抒情表牵挂飘零之感迁谪之意情深意长同情关切伍课堂小结谢谢观看下节课更精彩七年级上册王湾七年级上册1234CONTENTS作者简介格律常识初读诗歌合作探究目录任务作者简介1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1任务格律常识2律诗格律常识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题目: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格律常识2任务初读诗歌3初读诗歌3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听朗读,划分节奏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初读诗歌3任务合作探究4问题一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问题二2.诗的四联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三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请简要赏析。问题四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阔”和“悬”。合作探究4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见的,而为什么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客路”?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问题七问题六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问题五合作探究4次,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青山,北固山。风正,风顺而和。悬,挂。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生,升起来。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入,进入,降临。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达,到,送到。归雁,北归的大雁。字词注解合作探究4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江面已显露春意。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疏通文意合作探究4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写作者已到北固山,但还要乘舟向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展现了一幅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美景色;颈联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同时又点明了时令;尾联借北归的大雁传递家书来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合作探究4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诗的四联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请简要赏析。合作探究4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阔”和“悬”。“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合作探究45.说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在用词炼字上的精妙之处,并说明其蕴含的哲理。“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旧事物孕育着新的生机”的哲理。合作探究46.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见的,而为什么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客路”?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合作探究4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合作探究4写作背景:《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合作探究47.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合作探究4诗人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看到的两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客路:青山外绿水前思乡:北归大雁捎书洛阳观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早春景色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课堂小结5七年级上册谢谢观看下节课更精彩马致远七年级上册录目介绍文体,导入新课壹品味语言,赏析画面贰叁肆把握情感,初读古诗情景再现,体会乡愁比较阅读,迁移拓展伍介绍文体,导入新课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诗人赵翼《论诗》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散曲: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剧曲:进入戏剧的唱词散曲都有曲牌,曲牌表示曲调元曲把握情感,初读古诗贰自由朗读,并划分朗读节奏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自由朗读,并思考: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呢?曲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心情?悲伤、思乡断肠人在天涯。什么是“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情感——“悲”语气——舒缓,低沉、凝重、滞缓品味语言,赏析画面叁思考:全篇曲子当中并没有写悲凉、悲伤、悲痛,你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枯藤老树昏鸦悲凉、凄清“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夕阳西下哀伤之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道西风瘦马凄凉之情“古道少人行”“咸阳古道音尘绝”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同吗?“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骏马”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思考:是否诗中每句都是悲伤的基调?“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话放在小令中是不是太过突兀,是败笔呢?游子漂泊、艰辛家的美好、安定、温暖反衬情景再现,体会乡愁肆描绘画面用散文化、诗画般的语言,把这些景物勾画成一幅完整的场景。(80字左右)

一匹瘦骨嶙峋的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在苍凉古道上行走,眼前看到的是枯藤依附着老树,乌鸦在苍茫的夕阳下飞翔,倍感孤独凄凉。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上面栖息了晚归的乌鸦。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波光里映出几户人家的房宇。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踯躅独行。那肝肠寸断的游子,远在天边遥望着故乡。9组名词,9种景物,18个字凄凉萧索,昏暗渺茫、毫无生气借景抒情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思考:为什么“断肠人“如此心伤,如此悲痛呢?是因为“在天涯”就悲伤吗?才会伤心欲绝,愁思万千,肝肠寸断吗?作者经历社会环境作者简介: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著有杂剧15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他又是元代散曲大家,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誉为“曲状元”。“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时代背景:元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度,元朝的长官应由蒙古人担任。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读了这两段,是不是有新感受,别样的滋味?同学们请结合马致远的生平和生活背景探究一下,文中游子为什么断肠?评价: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之为“秋思之祖”纯属天籁,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可能是因为漂泊,有可能因为仕途不顺,有可能是因为人生的苦痛坎坷或者失意,太多太多在这秋思里……比较阅读,迁移拓展伍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思考:白朴的秋和马致远的秋思有什么不同?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秋思表秋意是蕴含在景里,而他这里就只有景了,因而人们评价说,马致远的《秋思》被推崇为“秋思之祖”。白朴在马致远之先,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而马致远的这一篇却引人更多的遐思,更多的回味。思考:白朴的秋和马致远的秋思有什么不同?写景秋思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凄凉、冷清游子之思羁旅之思谢谢观看下节课更精彩第一单元·第4课观沧海知识链接关于汉乐府诗

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时期,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知识备查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州)。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等篇。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写作背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zāi生字学习整体感知参考情境课文《观沧海》自由朗读,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2.这首诗可以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的呢?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思考探究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描写诗人所见所闻。思考探究1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

(虚景)

这首诗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像的?思考探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言事点题地点、俯视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实写(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动静言志虚写(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思考探究观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澹澹

丛生

丰茂

萧瑟

涌起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竦峙(虚景)(实景)海水荡漾欣欣向荣洪波巨澜统领动静静动(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思考探究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思考探究

这四句是诗人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思考探究内容概要观海地点统一北方建功立业写实想象——东临碣石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日月秋风、洪波星汉壮丽景象博大胸怀观沧海

全诗中间十句写景,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课堂小结第一单元·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备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的作品善于从民间汲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蜀道难》等。有《李太白全集》。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知识备查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写作背景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从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标题解读整体感知参考情境课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整体感知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一同奔赴夜郎之西。整体感知【感悟诗意】【诗句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整体感知【诗句赏析】

次句点题,“过五溪”,表明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闻道龙标过五溪整体感知【诗句赏析】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整体感知【诗句赏析】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整体感知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1.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问题探究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2.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探究

“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3.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问题探究

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情。主旨归纳内容概要写景叙事同情、关切借景抒情托月寄情随君赴远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已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单元·第4课次北固山下作者简介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参考情境课文《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整体感知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整体感知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整体感知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整体感知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