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_第1页
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_第2页
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_第3页
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_第4页
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高考辨析题解答与训练一、近几年高考试题[2003年.37题]贸易顺差越大越好。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不全面的。贸易顺差通常反映出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它表明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该国商品处于有优势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实行出口导向政策,不断扩大出口,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有利于推动和带动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贸易顺差过大,将会限制一国通过进口利用国外资源、引进先进和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从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提高。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保持巨额贸易顺差。[2004年.36题]“一国两制是联邦制的一种特殊形式”。答案要点:⑴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除了联邦宪法和中央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和中央政权机构,并拥有某些外交权。(3分)⑵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制定法律的机关、一个中央政府。从对外关系看,代表中国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分)⑶“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行政管理权、地方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中央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尽管如此,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没有改变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单一制性质。(4分)[2005年.37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答案要点:(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3分)(以上两个层次答出一个就可以给3分)(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是不能回避的,更是不能“消除”的。(3分)(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分)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之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2分)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的观念是错误的。(1分)(注:若考生聪唯物辩证法其他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4-7分,但是完全未涉及矛盾的客观性、普遍性的则不给分)二、解答分析与指引辨析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其分数(20~22分)约占总分的14%,规范、全面地答好辨析题并同时把辩证思维的方法贯彻到其他题型当中,对于取得好的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该题型,题目中有明确规定:“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看不得分”,这一总的规定性说明辨析题的能力要求是:一要判断,二要分析,并且重在分析。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对辨析题的认识。(一)辨析题的分类从辨析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看,近年来高考的辨析题大致可分为两类:1.一类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或者正确,或者错误。这一类辨析题具有判断说明题的特点。即或者肯定、或者否定。(例如“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再如“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2.另一类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有的地方正确,有的地方错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的价格由其质量决定的。”这一试题属于第一句观点是正确的,而由此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或者有正确的成分,也有不正确的成分;或者在某一条件下是正确的,在某一条件下是不正确的。(“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这一例题属于,第一句观点是正确的,第二句观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先富帮后富、国家对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进行于预或调节等’是正确的,否则是不正确的)或者是辨中有辨的。这一类辨析题具有辩证否定的特点,即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如2000年广东省高考第37题。“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这一试题属于辨中有辨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要进行层层“让步”的全面分析。)(二)如何回答辨析题回答辨析题一定要从两个方面着眼:第一是“辨”,即说明“是什么’‘,第二是“析”,即说明“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是核心与重点〕。判断或辨别(辨)是进行分析说明(析)的前提条件,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对题目做出科学的判断。要做到这一点;根据对上述例题的分析,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首先,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其次,题目甲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有的地方正确;有的地方错误。再次,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有正确成分,也有错误成分。第四;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存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另外条件下是错误的。第五,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是否是辨中有辨的。只有根据上述五条要求,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分析,可能对题目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为下一步“析”做好准备。从回答辨析题的要求上看,不同类型的辨析题,在回答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上不尽一致。具体地说:1.具有判断说明题特点的第一类辨析题,在回答问题时,一般可以先表态;然后有理有据地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例如:“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1994年全国高考题)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用管多管少作为衡量一个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不正确的”。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理由:“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历史、阶级的观点看,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从政府的职权范围看,该管的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就应该放权。”再如:背景: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节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只是心安理得地收受老人的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从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候信都不写。辨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2001年全国高考广东题)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不能仅仅从是否有回报来评价道德活动的意义”。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理由:“道德活动是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评价道德活动意义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对材料的评价:“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老人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回从但也是有意义的,其精神值得赞扬;有的受助者不思报答;既没有尊重他人,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其行为应受到谴责。”再如:“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2002年全国高考广东题)在具体回答时,第一、表明“这一说法不正确”(或者可以表述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第二、全面的具体阐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国家间关系既可能表现为共处与合作,也可能是竞争与冲突,并非无规律可循(也可以表述为“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三、指明正确的观点:“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每一国家在处理与别国关系时的一个基本准则。国家间出现的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2.具有辩证否定特点的第二类辨析题,在回答问题时,一般不先表态,而是在具体分析题目中的问题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例如:“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1994年全国高考题)在具体回答时,第一、强调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即“贷款利率下调有利子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第二、具体分析后半部分:“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又如:“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2000年全国高考广东题)在具体回答问题时,第一、强调它的合理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没有耕地,发展粮食生产就失去了依托。第二,说明它的不合理之处并与时事结合:“从全局观点看,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牧、还林。还草,有利于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指出正确的观点:“发展粮食生产,重点是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为此,要加大物质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再如:“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2000年全国高考广东题)在回答时,要强调“知识是力量,但必须被人掌握并应用;纵然被人掌握,也不一定是推动力量,可能是阻碍力量”;“即使成为推动力量,也不是唯一力量,还应该有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其他力量。”(三)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对上述具体实例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对辨析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必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有理有据地分析或证明问题的是与非,对与错。具体回答时,应注意下列有共性的要求:凡属于单一的肯定或否定的辨析题,一般先表明辨别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再全面和具体地分析肯定或否定的理由。凡属于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的辩证否定的辨析题,一般不要先表态,应在具体分析时加以肯定或者否定。不论哪一类辨析题,在具体分析问题时,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阐明辨析的理论根据,并依据辨别的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的正确或错误之处,或者哪些正确或错误;或者在什么条件下正确、在什么条件下错误等。根据辨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必要时指明题目中的观点或材料的问题所在。答辨析题时,要考虑是否能联系当年的重大时事,特别是隐含对当年重大时事的理解(比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第36题“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广泛的、真实的、绝对的。”实际背景是,2005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城市发生了针对部分日资企业、日本领事馆、日本留学生的游行,少部分人作出了不理智的打砸行为。如何理性爱国,做一个有风范的大国国民,做一个守法的现代公民,是这一事件背后值得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理性思考的。)辨析题在解答时要注意贯彻“有是说是、有非说非、不全补充”的原则,甄别问题,区别对待,是非判断要分明,不要模棱两可。特别注意:分层设问,有理有据,联系材料,对应判断。(有时还要讲做法,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三、典型试题训练[9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答:(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强调“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积极投身于实践,既能直接获得新知识,又能扩展和深化已有的知识,这是正确的。(6分)(2)一个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读有字的书”,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能尽快掌握前人和他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轻视“读有字的书”是错误的。(5分)[99年全国高考广东题]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答:(1)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2)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或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2002年全国高考广东题]背景:近年来,少数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用行政手段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上演了围歼外地产品的“啤酒大战”、化肥大战“、香烟大战”。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辨题: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答:(1)地方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并不必然产生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3分)(2)近年出现的一些“大战”,其实质在于地方政府不恰当地干预市场,不正确地行使了管理的职能。(4分)(3)为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进一步协调地方和地方、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加快改革,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地行使了管理的职能。(4)(注: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003年全国高考广东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2004年全国高考广东题]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辨题: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答:(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2)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人们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也具有客观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说法是错误的。[2004年全国高考江苏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人民授权的法定范围内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因此,认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不准确的。[2004年江苏政治高考题]实践出真知。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因此,实践出真知。(2)仅仅从事实践活动,未必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3)要实现这一飞跃,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005年江苏政治高考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答:(1)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基本精神。讲诚信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是利人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会得到尊重,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关系就会和谐。诚信不仅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有利于自己。(3)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题中的观点是不全面的。[2005年江苏政治高考题]自由地表达政治意愿是公民的政治自由。答:(1)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2)公民的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右以不受任何约束。世界上没有脱离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因此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模拟题]背景:市民王先生购买的金卡快捷通充值手机卡号因超过了使用有效期,被通信公司按公司规定注销了,卡上50元左右的余额也被作废了。消协和法律界人士认为该规定是典型的霸王条款。辨题:“霸王条款”有损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靠增强企业自律来消除。答:(1)“霸王条款”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不仅有损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同时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2)消除“霸王条款”,对企业来说,需要增强自律,依法诚信经营;对国家来讲,需要加强经济立法,严格执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对消费者来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3年广州二模]背景:加入WTO以后,许多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有的企业不仅把产品销到了国外,还把制造和研发基地也搬到了国外;有的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通过兼并和联合,迅速扩大了企业规模;还有的企业积极参与生产的国际性分工,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辨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答:(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兼并和强强联合等形式,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规模大不一定能产生高效益。要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强管理和体制创新,善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的战略。(3)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看,中小企业只要灵活经营,善于参与社会分工,也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而对一些落后的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兼并和破产,有利于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2004年广州一模]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答:这种观点不科学的。(1)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决定的。(3分)(2)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4分)(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会越大。(3分) (注: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在(2)若考生还能答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可酌情加2—3分,但该生非选择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75分。)[2004年广州一模]背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辨题:股份制就是公有制。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公有制是一种所有制形式,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公有制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其中的一种。(4分)(2)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属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范畴,其主要特征是投资主体多元化。(3分)(3)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不意味着股份制就是公有制,只有股份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是公有的。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4分)(注: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004年广州二模]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就是要求不“唯书”,只“唯实”。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只“唯实”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求真务实的要求和体现。(2)书本知识只是主观的东西,“唯书”的做法实质上是从主观出发,是教条主义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唯书”的态度和做法。(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离开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也是片面的,有害的。[2004年广州二模]材料:张某因组织黑社会集团犯罪,制造多起伤人和害人命案,被某市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并由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做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一审判决。人民群众对这一判决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慨。最高人民法院调审此案后,终审判决张某死刑并立即执行。辨题: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就要依据和服从民意。答:(1)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人民法院的具体审判工作。简单地依据和服从民意会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独立性,最终会损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国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忠于人民的利益。当某些法院执法不严时,就要顺从民意,严格执法,纠正错误,以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2005年广州一模]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答:(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3分)(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再在此基础上产生国家政权体系,依法行使各自职权。这就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4分)(3)人民当家作主还体现在人民直接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并通过基层组织等形式,直接管理社会事务。(3分)[2005年广州一模]材料:史来贺从1952年起担任河南新乡市刘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50多年。他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图名,不图利,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他从当干部的那天起,一直按照群众平均水平拿工分;1965年,他开始拿国家工资,当群众的平均收入比他低的时候,他把工资交给集体;当群众的收入超过他的工资时,他仅拿自己的工资,不要补贴;当村里为村民盖了一批批新房时,他最后一个搬进新房。辨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图名利的选择是不可取的。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