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5G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五矿证券202232商业研究报告_第1页
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5G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五矿证券202232商业研究报告_第2页
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5G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五矿证券202232商业研究报告_第3页
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5G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五矿证券202232商业研究报告_第4页
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5G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五矿证券202232商业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市场调研报告企业行业分析方案行业文档手册通信行业表现[Table_Invest]评级:

看好日期:

2022.03.02[Table_Author]分析师

周铃雅2022/3/2相关研究资料来源:Wind,聚源

[Table_DocReport]

新,推动数字经济进入智能物联发展的新阶段,打造数字经济新的“大动脉”。5G

带来智能物联新时代,电信运营商引领构筑平台化数字经济体系。5G

网络赋能运营商灵活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和业务支撑能力,运营商正从流量经营时代进入物联平台经营时代,由信息运营商转变为平台运营商,由单一量纲向多量纲变化。运营商行业“高投资率、网络规模性、效用外部性”等特点构筑其平台化经营显著壁垒,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风险提示:1

5G

下游应用创新低预期,行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将面临复杂竞争环境,影响行业业务进展[Table_PicQuote]

20%

13%

6%

-1%

-8%-15%

2021/3

2021/6通信2021/9沪深3002021/12

创业板指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First]|

行业深度[Table_Main]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电信运营商:5G

数字经济平台化引领者报告要点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持续迭代升级,打造数字经济“大动脉”。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影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过去

40

年呈现持续创新。运营商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搭建者,在

1G

模拟通信和

2G

数字通信时期,技术推动用户需求萌芽,以语音业务为主;3G

时期随着数据带宽的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规模涌现,流量经营模式隐现,与此同时中国自主

TD-SCDMA

3G

制式成为全球主流的三种制式之一;4G

时期,在光纤网络和

3G

的铺垫下,需求拉动移动用户数和应用种类爆发,全球

4G

2010年前后开始部署,带来了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行业气势磅礴大发展,运营商完成了流量经营的全面转向。5G

网络“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等技术创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运营商将责无旁贷,成为数字经济体系平台化的引领者。5G

时期运营商

B

端业务将全面开花,增速远超

C

端业务正成为新特征,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不同于

C

端业务社会公益性、网络中立性等政策倾向要求,平台化经营的

B

端业务有望体现更好的盈利能力,运营商迎来全新的增长阶段。5G

时代,以行业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带来产业空间革命性变化。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

5G

商用网络,在

5G

标准、建设、应用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5G

网络建设进入平稳阶段,5G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得到政策全方位支持。基于

5G

网络,结合大数据、云计算、AI

等数字技术能力,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拓展,有望为电信运营商行业带来倍数级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我们认为车联网、VR/AR、无人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是

5G

时代的五大应用场景,有望成为电信运营商未来

5-10

年收入和利润弹性的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至

2030

年五大应用场景分别为运营商带来

6763

亿元、

5427

亿元、1689

亿元、3048

亿元、2642

亿元的收入规模,推动行业快速增长。投资建议:5G

网络建设已进入平稳期,以行业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电信运营商新的增长和价值重估阶段,建议关注三类公司:1、具备平台化数字经济经营能力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并优选机制灵活或

B

端业务具备体系优势,有望在未来十年赢得先机的公司;2、5G

智能物联时代具备应用平台化潜力的中国卫通、中国铁塔,卫星物联网、铁塔物联网应用的平台拓展能力值得关注;3、车联网、VR/AR、工业互联网等核心产业链公司,包括上游核心芯片与器件、信息化平台、人工智能等相关公司。

分析报告文档手册行业文档通信图表

9:1G

移动通信终端情况12[Table_Page]2022

3

2

日内容目录一、技术创新是推动通信数字经济价值迭代主力量81.1、1G:模拟通信—开启通信的移动时代

81.2、2G:数字通信—通信个人化时代到来

131.3、3G:移动互联—迈入移动互联网阶段

171.4、4G:移动宽带—移动互联网全面革新

231.5、5G:万物互联—通信物联网时代开启

291.6、6G:万物智联—移动通信智能化时代

35二、运营商:5G

智能物联新时代,打造平台化数字经济体系372.1、百年历史,几轮分合,共建共享新格局

372.2、商业模式:智能物联平台经营时代,赋能行业数字化

39

2.2.1、收入:B

端业务增速快,占比将持续提升

40

2.2.2、成本:Capex

Opex

步入总体稳定期

47

2.2.3、高投资率、网络规模性、效用外部性构筑平台壁垒

51三、5G

驱动数字经济产业空间革命性变化543.1、政策:建设、运营、应用等多方面支持

543.2、上游:5G

建设拉动上游万亿产值

583.3、下游:5G

运营带来翻倍利润空间

62

3.3.1、C

端:收入保持平稳,两个阶段发展

65

3.3.2、车联网:“新四化”助推平台价值凸显

68

3.3.3、VR/AR:5G

赋能多元化业务场景

77

3.3.4、无人机:低空网络革新产业应用

83

3.3.5、工业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降本增效提质

89

3.3.6、智慧城市:数据驱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95四、投资建议104五、风险提示105图表目录图表

1: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8图表

2:1G

时期全球各国通信技术标准情况9图表

3:1G

全球通信标准情况9图表

4:1G

模拟信号示意图10图表

5:1G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10图表

6:1G

模拟通信系统的优缺点10图表

7:1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11图表

8:摩托罗拉发展历程11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通信图表

13:模拟信号数字化14图表

56:5G

标准制定时间表31[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11:2G

移动通信标准情况14图表

12:2G

移动通信标准全球市场份额情况14图表

14:2G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4图表

15:2G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15图表

16:2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15图表

17:中国移动

1996-2008

年营收结构15图表

18:2000-2010

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16图表

19:2G

移动通信终端情况16图表

20: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17图表

21:3G

移动通信标准情况18图表

22:3G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18图表

23:3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19图表

24:中国移动

2009-2013

年营收结构19图表

25:互联网企业迅速兴起,3G

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20图表

26:2000-2014

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及占比情况20图表

27:2005-2014

全球互联网接入人口百分比(按市场成熟度)20图表

28:2007-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百万部)20图表

29:腾讯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及收入情况20图表

30:苹果推出智能手机,推动

3G

普及与爆发21图表

31:高通

3G

时期收入增速快22图表

32:高通

3G

时期净利润增速快22图表

33: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23图表

34:各国

4G

标准演进情况23图表

35:4G

关键指标全面升级24图表

36:OFDM信号频谱示意图24图表

37:4G

移动通信标准情况24图表

38:全球

TD-LTE

商用网络国家和地区25图表

39:4G

通信系统的优缺点25图表

40:4G

移动通信产业链情况26图表

41:中国移动

2014-2018

年营收结构26图表

42:2013-2019

运营商移动业务用户

ARPU

值(元/户/月)26图表

43:2015-2019

运营商用户DOU

值(MB/户/月)

26图表

44:全球通信设备商历年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27图表

45:华为历年研发费用情况27图表

46:华为累计申请专利数量逐年增长27图表

47: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单位:百万部)27图表

48:4G

移动应用情况27图表

49:2010-2014

年全球手机厂商份额情况28图表

50:2014-2016

年全球手机厂商份额情况28图表

51:2017-2020

年全球手机厂商份额情况28图表

52: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29图表

53:全球主要国家

5G

进程29图表

54:全球主要国家

5G

频谱规划30图表

55:全球

5G

商用网络部署情况(截止至

21

6

月)30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商业市场调研报告是指调查和收集有关商业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竞争状况、市场趋势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助于确定市场方向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实用数据和建议。在当今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商业市场调研报告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商业市场调研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可因行业和目标而异,通常包括市场情况、产品特色、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竞争对手及其策略等方面的信息。针对不同的信息,企业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获取市场数据,如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在调研报告中,企业需要对市场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并据此提供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行动方案。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己行动的效果及时追踪和评估,并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市场策略。商业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需要确定的目标。调研目标应据此制定市场调研方案。通常包括需求满足度、市场规模、产品可行性和客户类型等。调研计划的其他方面包括调研方式、调研时期和成本等。商业调研分析报告作用行业文档手册通信图表

60:大规模天线阵列(MIMO)示意图33图表

103:三大运营商历年净利率情况52[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58:5G

三大场景32图表

59:5G

通信系统的优缺点32图表

61:5G

网络切片示意图33图表

62:超密度组网示意图33图表

63:不同频段的穿透损耗情况33图表

64:全球各国

5G

基站建设分布情况(截止至

2020

年底)33图表

65:中国

5G

基站累计建设情况33图表

66:中国

5G

套餐用户数量与渗透率(单位:百万户)34图表

67:各国

5G

用户渗透率情况(至

2021

年底)34图表

68:韩国

5G

用户数量及渗透率34图表

69:6G(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进展35图表

70:6G

5G

关键技术的对比35图表

71:星地一体融合组网35图表

72:6G

引入太赫兹通信技术36图表

73:通信技术迭代周期情况36图表

74:6G

赋能生活、生产、社会多方面36图表

75:运营商的起源37图表

76:运营商历史第一阶段:1994-200037图表

77:运营商七雄争霸示意图37图表

78:运营商历史第二阶段:1994-200038图表

79:运营商

5+1

格局示意图38图表

80:运营商历史第三阶段:2008-201938图表

81:运营商历史第四阶段:2019-至今38图表

82:运营商的商业模式39图表

83: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需求与运营商收入随技术时代变化39图表

84:三大运营商

B

端业务情况(单位:亿元)40图表

85:B

端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持续提升40图表

86:运营商

5G

行业应用示范40图表

87:中国移动历年收入情况(单位:亿元)41图表

88:中国移动不同时期收入结构对比42图表

89:中国电信历年收入情况(单位:亿元)43图表

90:中国电信不同时期收入结构对比44图表

91:中国联通历年收入情况(单位:亿元)45图表

92:中国联通不同时期收入结构对比46图表

93:三大运营商

2020

年资本开支结构情况47图表

94:运营商资本开支变化情况47图表

95: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48图表

96:2021

上半年运营商资本开支情况48图表

97:2021

上半年运营商

5G

相关资本开支情况48图表

98:三大运营商

2020

年运营开支结构情况49图表

99:运营商运营开支变化情况49图表

100:运营商运营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50图表

101:全球各地区运营商资本开支占总营收的比例情况51图表

102:2020

年全球主要运营商资本开支情况(单位:亿美元)51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通信图表

107: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上市后营收年复合增长率情况53图表

150: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增速75[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105:移动用户

ARPU

值与

DOU

值情况53图表

106:互联网公司历年营收情况(单位:亿元)53图表

108:国家政策对

5G

的重视度不断上升54图表

109:“两利四率”考核指标体系55图表

110:运营商全员劳动生产率情况(单位:万元/人)55图表

111:5G

应用发展指标(至

2023

年)56图表

112: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56图表

113:《关于提升

5G

服务质量的通知》57图表

114:“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57图表

115:不同频段基站覆盖范围情况58图表

116:5G

基站站点间距和站址密度参数58图表

117: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情况(单位:万个)58图表

118:2021

年运营商计划新建

5G

基站情况(单位:万个)58图表

119:中国及全球

5G

基站数量预测59图表

120:中国新建

5G

基站数量情况(单位:万个)59图表

121:全球新建

5G

基站数量情况(单位:万个)59图表

122:5G

基站的基本组成60图表

123:中国移动

2020

年资本开支结构60图表

124:中国及全球

5G

基站建设成本预测60图表

125:中国

5G

建设累计拉动上游产值情况预测61图表

126:全球

5G

建设累计拉动上游产值情况预测61图表

127:智能切片总体架构62图表

128:运营商

5G

时代经营模式63图表

129:中国联通发布固网切片产品互联网直通车63图表

130:5G

应用场景的市场潜力与

5G

技术相关度64图表

131:4G

5G

用户渗透率65图表

132:中国

5G

用户数情况及预测(亿户)65图表

133: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及

5G

手机占比(单位:万部)65图表

134:三大运营商用户

ARPU

值情况(单位:元/月/户)66图表

135:2015-2030

运营商

4G、5G

用户

ARPU

值情况66图表

136: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C

端业务收入达

9603

亿元67图表

137:中国网民及移动网民规模与渗透率67图表

138:中国总人口情况67图表

139:车联网定义及功能68图表

140:自动驾驶定义及分类69图表

141:驾驶自动化等级与划分要素的关系69图表

142:车联网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的需求情况70图表

143:2018-2025

年智能网联功能新车渗透率趋势70图表

144:V2X典型应用场景的通信要求70图表

145: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71图表

146:运营商在车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72图表

147:车辆编队行驶示意图73图表

148:中国首台无人驾驶矿车正式下线73图表

149:中国联网汽车数量及渗透率74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通信图表

154: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车联网业务收入达

6763

亿元76图表

197:2015-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累计试点数量98[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152:中国汽车销量及增速75图表

153: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占比75图表

155:运营商车联网业务流量月

ARPU

值情况76图表

156:运营商车联网业务内容平台数量及年

ARPU

值情况76图表

157:VR/AR

发展历程77图表

158:2016-2025

年全球

XR(VR/AR)头显出货量(百万台)

78图表

159:全球虚拟现实终端出货量份额78图表

160:VR/AR

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的需求情况78图表

161:虚拟现实沉浸体验产业发展阶段及网络需求79图表

162:VR

服务收费模式80图表

163:中国电信

5G+VR

驾培驾考80图表

164:中国移动咪咕公司于世界读书日推出云上

VR

书店81图表

165: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

VR/AR

业务收入达

5427

亿元82图表

166:运营商

VR/AR

业务流量月

ARPU

值情况82图表

167:运营商

VR/AR

业务内容平台数量及年

ARPU

值情况82图表

168:无人机发展历程83图表

169:无人机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的需求情况84图表

170:2019-2025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收入(亿美元)84图表

171:5G

赋能传统无人机84图表

172:无人机典型应用场景及移动通信网络需求情况85图表

173:无人机的商业模式85图表

174:京东自主研发设计大型货运无人机“京鸿”正式下线86图表

175:无人机电力巡检方式的划分87图表

176: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无人机业务收入达

1689

亿元88图表

177:运营商无人机业务流量月

ARPU

值情况88图表

178:运营商无人机业务内容平台数量及年

ARPU

值情况88图表

179:工业互联网产业结构图89图表

180: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的需求情况90图表

181:工业互联网各场景所需网络性能指标90图表

182:中国工业互联网增加值规模及占

GDP

比重90图表

183:中国工业互联网带动三大产业情况91图表

184:运营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91图表

185:智慧生产的异构网络需求情况92图表

186:中国移动

5G+智慧矿山燎原计划正式启动93图表

187: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达

3048

亿元94图表

188: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渗透率情况94图表

189:运营商在工业互联网的价值贡献比例情况94图表

190:智慧城市产业链95图表

191: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的需求情况96图表

192:5G

带动智能公用事业管理增长(至

2030

年,单位:十亿美元)96图表

193:智慧城市应用成熟曲线96图表

194:全球城市化趋势(单位:%)97图表

195:中国总人口与城镇化率情况97图表

196: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三个阶段97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一、市场调研报告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的窗口。它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如市场供求情况、市场最新趋势、消费者的要求以及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等方面的市场动态。二、它为企业客观判断自身的竞争能力,调整经营决策、产品开发和生产计划提供了依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就要做市场调查,从市场调查报告中获取准确的信息。企业领导层在考虑开发新产品,决定产品的生产数量、品种、花色时也要先做市场调查。三、有助于整体宣传策略需要,为企业市场地位和产品宣传等提供信息和支持。四、通过市场调查所获得的资料,除了可供了解目前市场的情况之外,还可以对市场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可以提前对企业的应变作出计划和安排,充分地利用市场的变化,从中谋求企业的利益。商业调研分析报告作用行业文档手册通信图表

201:中国电信发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指挥决策平台100[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199:智慧城市项目的盈利模式98图表

200:海淀区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情况99图表

202: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的智慧城市业务收入达

2642

亿元101图表

203:中国公共财政支出及占

GDP

的比例101图表

204:中国智慧城市支出占比情况101图表

205:我们预计至

2030

年运营商实现收入

3.3

万亿元102图表

206:我们中性预测至

2030

年运营商实现净利润

4022

亿元103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TACS(Total

AccessCommunication

System,全接入通信系统):由摩托罗拉公司开发,是AMPS

系统的修改版本,最早在英国发布,分为

ETACS(欧洲)和

JTACS(日本)两种版本英

[Table_Page]

2022

3

2

一、技术创新是推动通信数字经济价值迭代主力量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移动通信技术十年一周期,历经了第一代移动

通信技术(1G)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迭代演进发展历程,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5G)快速发展,全球各国正积极建设,同时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亦开始预研。移动

通信技术作为影响影响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过去

40

年呈现持续创新,

技术创新迭代推动产业价值与商业模式变革,同时下游需求又反向拉动技术革新,技术推动

与需求拉动相互作用,驱动通信产业迭代前进。

1.1、1G:模拟通信—开启通信的移动时代

1G(Firs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表示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模

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提出移动蜂

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理论雏形,随后北美、欧洲和日本几乎同时启

动了

1G

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并于

20

世纪

80

年代陆续投入商用。中国于

1987

11

18

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

1G

网络,采用英国

TACS

标准,并于

2001

12

月底关闭

1G

网络,应用时间

14

年。图表

1: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资料来源:《5G+:5G

如何改变社会》,五矿证券研究所

全球多种通信技术标准,美国领先,欧洲各自为政。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半导体技术的成熟、

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为蜂窝移动通信

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全球各地区几乎同时进行移动通信变革,向产业化发展。

1G

时期全

球存在多种通信技术标准,其中北美的

AMPS

系统、北欧的

NMT

系统和英国的

TACS

系统

是三种主要技术标准,其工作频带均在

450MHz

900MHz

附近,载频间隔在

30kHz

以下。

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高级移动电话系统):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

1982

年被

FCC

批准在美国投入正式商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使用此标准,是

最广为使用的模拟蜂窝网络标准。

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北欧移动电话):由爱立信和诺基亚公司开发,应用于北欧

国家、瑞士、荷兰、东欧及俄罗斯等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多国使用的蜂窝网络标准。分析报告文档国家通信系统频带(MHz)建立时间日本NTT8001979美国AMPS8001983瑞典、挪威、芬兰、丹麦NMT45019819001986英国TACS9001985法国RC2000450,9001985NMT4501989意大利RTMI4501985TACS9001990德国C-4504501985瑞士NMT9001987荷兰NMT45019859001989奥地利NMT4501984TACS9001990西班牙NMT4501982TACS9001990中国TACS9001987行业文档手册通信[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2:1G

时期全球各国通信技术标准情况资料来源:EEFOCUS,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3:1G

全球通信标准情况资料来源:EEFOCUS,五矿证券研究所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商品和服务是由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而形成市场行销活动的链接方式,或投资者对自己确立的项日存有疑惑,而委请专业的调查人员或第三者,作有系统地、客观地、广泛地且持续地搜集相关资料,加以记录,分析,衡量与评估,提供相关分析,结论与建议,以供企业经营者决策参考之行为。市场调研范围1·市场研究:市场潜在需求量,消费者分布及消费者特性研究。2.产品研究:产品设计,开发及试验;消费者对产品形状、包装、品味等喜好研究;现有产品改良建议,竞争产品的比较分析。3,销售研究:公司总体行销活动研究,设计及改进。4.消费购买行为研究:消费者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决策过程及购买行为特性研究。5.广告及促销研究:测验及评估商品广告及其它各种促销之效果,寻求最佳促销手法,以促进消费者有效购买行为。6.行销环境研究:依人口、经济、社会、政治及科技等因素变化及未来变化走势,对市场结构及企业行销策略的影响。7.销售预测:研究大环境演变,竞争情况及企业相对竞争优势,对于市场销售量作长期与短期预测,为企业拟定长期经营计划及短期经营计划之用。商业调研分析报告作用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

2022

3

2

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主要采用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模拟技术即利用正弦波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的变化,或利用脉冲的幅度、宽度或位置变化来模拟原始信号,以达到通信的目的;模拟通信系统产生模拟信号,并通过电信号将其进行传输,最后在接收端把它恢复为原来信息的设备总和。FDMA

技术即把总带宽分隔成多个正交的信道,每个用户占用一个信道,同时供多个不同地址用户使用不同的信道来实现多址联接的通信方式,在一个频率信道中同一时刻只能传送一个用户的业务信息,实现系统容量的提升。

图表

5:1G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图表

4:1G

模拟信号示意图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1G

开启通信的移动时代,受制于技术特征存在些弊端。由于成本高昂,基础设施缺乏,移动

通信技术最早多用于军方。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理论的提出,为大容量移动通信的实现奠定

了基础,随后各国相继开发出自己的通信系统,通信的移动时代正式开启。

受制于技术特征,1G

模拟通信系统亦存在些弊端:1)保密性差,易被窃听;2)抗干扰能力

弱,电信号在沿线路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统内部的各种噪声干扰,噪声和信

号混合后难以分开,从而使得通信质量下降;3)系统容量有限,仅能传输语音信号,且语音

品质低;4)不宜远距离传输,受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实现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且因为全

球各国的通信标准不一致,1G

不能实现全球漫游,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表

6:1G

模拟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

2022

3

2

日运营商处于产业链核心,是唯一的业务提供商。1G

时期,产业链以提供语音业务为基础,产业链的成员较少,结构相对简单,仅由设备厂商、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和用户组成。设备厂商位于产业链条的上游,为运营商提供网络设备,运营商位于产业链的中游,向下游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的用户提供业务服务,终端厂商直接面向产业链终端的用户。这个时期,运营商处于产业链

的核心,是唯一的业务提供商,主要是建网与扩容,设备厂商和用户都受制于电信运营商,

电信运营商掌控着整个产业链。

图表

7:1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移动通信终端:大哥大时代,摩托罗拉奠定早期霸主地位。

1G

时代的移动通信终端最典型的

产品是“大哥大”。

1973

年摩托罗拉工程师

马丁·库珀(Martin

Cooper)和

约翰·米切尔(

John

F.Mitch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手持式个人移动电话)——DynaTAC

(DynamicAdaptiveTotalAreaCoverage),高度

22cm,重量

1.28kg,可持续通话

20

钟,1983

年摩托罗拉发布全球第一部商用手机——DynaTAC8000X,重量

1kg,可持续通

30

分钟,充满电需

10

小时,售价

3995

美元。1G

时期“大哥大”手机风靡全球,开启大

规模移动通信商用进程。图表

8:摩托罗拉发展历程资料来源:CSDN,搜狐,五矿证券研究所

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

2022

3

2

日中国方面:产业参与度很低,基本被外资垄断。中国

1G

时代由邮电局运营,考虑技术、经济和政治等考量因素,采用

TACS

制式。移动通信主设备方面,全国的

TACS

共采购两家设备商建造两张网,即摩托罗拉覆盖

21

省市的

A

网,以及爱立信覆盖

15

个省市的

B

网,其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中北方以摩托罗拉设备为主,南方以爱立信设备为主。移动终端方面,摩托罗拉较早进入中

国市场,由于

1G

的用户号与每台手机一一对应,故手机销售基本由邮电部门承包。整体来

看,1G

时期,中国产业参与度很低,主设备和手机基本被外资垄断。主要原因是:1)当时

中国工业基础较弱;2)1G

缺乏全球标准、网元接口不统一;3)移动通信主设备需要高强度

的持续研发投入,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图表

9:1G

移动通信终端情况资料来源:雷锋网,

五矿证券研究所

分析报告文档随着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方案。本次调研共收集了31篇有关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发现了一些有趣且关键的共性和差异。首先,从研究内容来看,这些报告所关注的问题是非常多样化的。其中有些报告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和政策,如贫困和教育问题,而另外一些报告则更加关注企业和组织的内部问题,如管理和市场营销。这种多样性并不能算是这些报告的缺陷,相反,它说明我们的社会和组织面临的挑战十分繁多,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能够解决问题。其次,这些报告在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方面也存在差异。大部分的报告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然而,也有一些报告采用了更为创新的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新技术虽然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它们可能会以越来越多的方式成为调研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这些报告在对策和建议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实用性。有些报告提出了具有长远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而另外一些则更注重于针对特定问题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报告的作者们的不同经验和专业背景,并吸引了各个方面的读者。商业调研分析报告作用行业文档手册通信[Table_Page]2022

3

2

日1.2、2G:数字通信—通信个人化时代到来2G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并完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1992年第一个

GSM

网络开始商用。2G

是基于数字传输的,引入数字无线电技术组成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窄带码分多址技术制式(CDMA)和时分多址技术制式(TDMA)。采用

CDMA

制式的是美国的

IS-95

CDMA

系统,采用

TDMA

制式的主要有欧洲的

GSM

系统、美国的

D-AMPS

系统和日本的

PDC

系统三种。中国于

1996

年正式商用开通

2G

网络,采用欧洲

GSM

标准。图表

10: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资料来源:《5G+:5G

如何改变社会》,五矿证券研究所移动通信标准两大阵营,欧洲领先,美国随后。由于

1G

移动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使得国际相关组织开始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研究,主要有两支国际普遍采用的标准(区域化的标准):美国高通公司推出的

IS-95

CDMA,欧洲的

GSM。在

2G

时代最先推出和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是

GSM,采用

TDMA+FDMA

多址技术;另一支全球应用的标准是

CDMA,即码分多址。GSM

采用

TDMA+FDMA

多址技术。为了实现欧洲统一的制式,1982

年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技术委员会成立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

GSM),开始

GSM

标准的制定,于

1992

年正式投入商用。GSM

的网元接口具有开放性,使网络中使用不同厂家组合成为可能,由于参与厂商众多,产业链丰富,成本得以大幅下降,最终全球仅少数几个国家没有部署

GSM,GSM

通信标准占据

2G

时代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达到

80%。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以扩频通信为基础,最初应用于军事抗干扰通信,1985

年由美国高通公司开发为商用蜂窝技术,美国于

1995

年正式商用

IS-95CDMA

标准的

2G

网络。

CDMA

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容量提升大,由于

CDMA

技术比

GSM

成熟晚,使得

2G

时期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不及

GSM。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12:2G

移动通信标准全球市场份额情况资料来源:《标准市场力决定运营商

3G

标准选择》,五矿证券研究所数字通信:安全保密性明显提升。香农定理的提出为数字通信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使信息得以量化,成为可度量的值。数字信号是在模拟信号的基础上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实现了信号从连续到离散的转变,通过数码表示每一个数值,根据不同的量化精度可以用不同位数的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个采样点的数值大小。数字通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模拟通信时代的技术缺陷:

1)抗干扰能力强。数字通信通过合适的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及对应的判决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干扰;

2)安全保密性高。数字信号的加密手段更为容易与灵活,可以有效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3)系统容量提升。GSM

系统容量相当于

1G

模拟系统的

2

3

倍,CDMA

系统容量相当于

1G

模拟系统的

10

20

倍。2G

数字通信系统亦存在些弊端:1)移动标准不统一。全球主要采用

GSM

CDMA

两种制式;2)无法实现全球漫游。因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动标准不统一,用户只能在同一制式覆盖的范围内进行漫游,无法实现全球漫游;3)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2G

时期,系统容量虽有提升,但数据速率仍较为有限,传输速率为

64kbit/s,无法实现高速率业务。图表

14:2G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11:2G

移动通信标准情况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资料来源:《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13:模拟信号数字化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图表

16:2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图表

17:中国移动

1996-2008

年营收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移动推介材料,五矿证券研究所2G

开启通信个人化时代,手机从贵族走向平民,移动电话普及率快速提升。2G

时期,GSM标准提出移动通信加入现代

ISND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能够支持多种业务,包括电话业务以及非电话业务,支持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并且可实现传统话音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的综合。从业务形式上看,2G

时期语音业务和短信业务已成熟,短信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更方便,效率更高;从移动终端上看,小巧精致的手机取代了

1G

时代的大哥大,同时价格也大幅下降,手机从贵族走向平民。一人一个通信号码的移动电话开始普及,开启通信个人化时代,据工信部统计,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从

2000

6.7部/百人发展至

2010

64.4

部/百人,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25.4%。3,0002,5002,0001,5001,0005000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入网费新业务收入月租费其他通话费增值业务收入通话费收入(亿元)

[Table_Page]

2022

3

2

图表

15:2G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运营商主导产业链,获取大部分利润。2G

时代,用户的通信消费仍集中在语音通信,语音通

信业务量与

1G

时代相比有所的增长,以中国移动的收入结构为例,中国于

1996

年正式商

GSM

(2G)网络,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中通话费的收入比例从

1996

年的

52.8%提升至

2001

年的

73.2%,通话费收入从

1996

55.3

亿元增长至

2001

734.6

亿元,6

年增长了

12

倍。此外

2G

时期出现了新的移动通信业务—短消息业务,随着短信息业务的出现,产业链

成员增加了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面向运营商,为短消息业务提供服务。2G

时期,运营商

仍处于产业链核心,设备商配合运营商建设网络基础,终端厂商生产的手机需要符合入网标

准,设备商、终端上的议价能力较差,运营商获取了产业链大部分利润。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

2022

3

2

日图表

18:2000-2010

中国移动电话普及率6.764.40%10%30%20%40%80%70%60%50%01030207060504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yoyCAGR=25%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资料来源:工信部,五矿证券研究所

移动终端:诺基亚主导

2G

时代,国产厂商缺乏核心竞争力。在

1G

时期,诺基亚开始提前

布局研发

2G

的通信设备和新的通信标准,并在

90

年代投入使用,发布诺基亚

7110,是第

一款支持

WAP

GSM

手机,标志着手机上网时代的开始,这款手机的重量仅为

141g,可

持续通话

150

分钟;2002

年诺基亚发布首款塞班系统智能手机并内置摄像头;2003

年推出

诺基亚

1100,全球销量超两亿台。凭借

2G

网络的兴起,诺基亚在

10

年的时间里成长为全

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商,全球移动终端市场进入诺基亚主导的时代。

中国方面:2000

2004

年间,波导、科健、夏新、TCL

等国产手机品牌经历了一段辉煌的

历史,成为第一代国产手机的代表。为了打入中国市场,海外手机品牌与中国本土公司成立

合资公司,如首信诺基亚、三星科健、熊猫爱立信等,由于中国厂商依靠贴牌生产,缺乏核

心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未能抓住市场机遇。图表

19:2G

移动通信终端情况

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天线、软件无线电、联合检测、接力切换、低码偏速率和多时隙

TDMA

等一系列新技术,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了发射功率,减少了电磁污染,节约了制造成本,增加了

[Table_Page]

2022

3

2

1.3、3G:移动互联—迈入移动互联网阶段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21

世纪初投入商业化运营。ITU(国

际电信联盟)于

1985

年提出第

3

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1994

年正式改名为“国际移动通

信系统”(IMT-2000),这个名字具有

3

重含义:1)工作在

2000MHz

频段;2)能够支持高

2Mbit/s

的业务;3)在

2000

年左右实现商用。1999

11

月在芬兰召开的

ITU

18

会议上,正式确定了

IMT-2000

的三种主流标准,包括欧洲提出的

WCDMA

标准,中国提出

TD-SCDMA

标准和美国提出的

CDMA2000

标准。

2009

1

7

日,工信部为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

3

3G

牌照,标志着中国进入

3G

时代。图表

20: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资料来源:《5G+:5G

如何改变社会》,五矿证券研究所

通信标准三足鼎立,中国首次站上世界通信标准舞台,实现从

0

1

的突破。国际电信联盟

(ITU)批准的

3G

主流技术标准分别为

WCDMA、CDMA2000

TD-SCDMA。其中,

WCDMA

是由欧洲提出的宽带

CDMA

技术,在

GSM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CDMA2000

是由

美国主推,基于

IS-95

技术发展起来的

3G

技术规范;TD-SCDMA

则是由中国自行制定的

3G

标准。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由欧洲和日本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

信系统标准,中国由中国联通运营

WCDMA。WCDMA

采用

FDD

模式,其核心网络基于

GSM-MAP,主要特点是重视从

GSM

网络向

WCDMA

网络的演进,系统提供商可以通过采

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可基于现有

GSM

网络较轻易地

过渡到

3G。该系统标准主要参与者以欧洲制造商为主,和部分日本企业,如爱立信、阿尔卡

特、诺基亚、朗讯、北电、NTT、富士通、夏普等。

CDMA2000

是由美国高通公司提出,中国由中国电信运营

CDMA2000。采用多载波方式、

FDD

模式,可基于

CDMA

IS-95

系统平滑过渡到

3G

系统,对

CDMA

IS-95

可完全兼容。

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和韩国运营商、制造商。

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由中国电信科学技

术研究院(大唐电信)于

1999

6

29

日提出,中国由中国移动运营

TD-SCDMA。采用

TDD

模式,是

FDMA、TDMA、CDMA

三种多址方式的灵活结合,采用了同步

CDMA/智能分析报告文档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WCDMACDMA2000TD-SCDMA标准研发地区欧洲、日本美国、韩国中国中国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复用方式FDDFDDTDD基本带宽5MHZ1.25MHz或3.75MHz1.6MHz码片速率3.84Mchip/s1.228/3.6864Mchip/s1.28Mchip/s基站间同步关系同步或非同步需要GPS同步同步多址方式DS-CDMAMC-CDMATD-SCDMA支持的核心网GSM-MAPASNI-41GSM-MAP行业文档手册通信[Table_Page]2022

3

2

日图表

21:3G

移动通信标准情况资料来源:《3G

移动通信技术浅析》,五矿证券研究所3G

实现全球漫游,杀手级应用出现晚。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度有了较大提升,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

384kbps,静止状态下支持

2Mb/s,具有无缝全球漫游、高速率、高频谱利用率、高服务质量、低成本和高保密性等优点。2000

年全球首个

3G

牌照发放,由于杀手级应用出现晚,直至

2008

3G

才真正普及。图表

22:3G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运营商仍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随着价值链细化,控制能力减弱。3G

时代电信业务趋于丰富,产业链上出现了许多新节点,如芯片厂商、软件厂商、测试厂商等,同时金融、传媒、流通、公用等产业亦参与到移动通信产业链中,使产业链纵向不断延伸,横向不断深化分工和扩展协作伙伴。随着传输速率的提升与资费的下降,运营商的数据业务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数据的使用带动了更多的应用,相关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逐渐丰富,产业链环节增多、细化,

3G

用户的换机潮也给移动终端带来新商机,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和移动终端制造商在

3G

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价值链的细化,新的市场主体和价值创造者分享电信产业的蛋糕,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被削弱,对终端用户的控制力有所降低,但由于业务服务商仍要依赖于运营商,同时

3G

时期语音业务仍占据主要地位,运营商在

3G

时代仍维持着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资料来源:中国移动推介材料,五矿证券研究所3G

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迅速兴起。3G

时期运营商数据业务的传输速度大幅提升,让影像电话和视频传输成为可能。据

ITU

统计,全球互联网接入人口比例从

2005

年的16.8%提升至2014年38.9%,其中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互联网接入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

8.1%提升至

2014

年的

31.2%。在

3G

网络的支撑下,手机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迅速兴起,包括新浪、腾讯、京东等公司,腾讯在

2010

3

月实现同时在线用户过亿,成为全球首次单一应用同时在线人数突破

1

亿,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开启。

2009语音业务

2010短信及彩信业务

2011无线上网业务

2012应用及信息服务2013

其他

[Table_Page]

2022

3

2

图表

23:3G

移动通信产业链结构图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

运营商收入结构多样化,语音业务仍为重点,无线上网收入明显增加。以中国移动的收入结

构为例,3G

时期运营商的无线上网收入明显增长,从

2009

年的

204.6

亿元增长至

2013

1082.4

亿元,增长了

4.3

倍;语音业务仍为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略有下滑,2013

年中国移动的话音业务收入占比达

60.2%。总的来说,3G

时代数据服务开始普及,运营商

的数据业务收入呈明显增长态势,语音业务仍为业务重点,整体收入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

图表

24:中国移动

2009-2013

年营收结构

100%

80%

60%

40%

20%

0%分析报告文档档手册行业文图表

26:2000-2014

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及占比情况图表

27:2005-2014

全球互联网接入人口百分比(按市场成熟度)资料来源:Internet

World

Stats,ITU,美国经济分析局,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28:2007-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百万部)资料来源:ITU,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29:腾讯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量及收入情况0%100%90%80%70%60%50%40%30%20%10%0300250200150100

5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美国互联网用户数量(百万)占总人口的比例0%80%70%60%50%40%30%20%1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WorldDevelopedDeveloping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0%80%70%60%50%40%30%20%10%01,4001,2001,000

800

600

400

20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百万部)资料来源:Gartner,五矿证券研究所yoy0706050403020100200180160140120100

80

60

40

2020092010201120122013

腾讯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百万户)资料来源:腾讯财报,五矿证券研究所腾讯收入(亿元)

[Table_Page]

2022

3

2

图表

25:互联网企业迅速兴起,3G

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资料来源:五矿证券研究所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

2022

3

2

日苹果推出智能手机,推动

3G

普及与爆发。

2007

1

月,苹果发布“iPhone”第一代智能手机,并在

2007

6

月正式发售,苹果智能手机的推出,对智能手机行业进行了颠覆革新,第二代苹果手机

iPhone

3G

上线

APP

Store,打造了全新的移动生态体系。随着苹果等智能手机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的创新迭代,推动

3G

网络的普及与爆发,智能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据

Gartner

统计,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是

2007

年的十倍。图表

30:苹果推出智能手机,推动

3G

普及与爆发资料来源:搜狐,五矿证券研究所

分析报告文档文档手册行业

[Table_Page]

2022

3

2

日高通成为

3G

时代赢家,布局垄断底层专利,营收净利快速增长。高通创立于

1985

年,

1989年率先推出

CDMA

技术,1993

年成为行业标准,1999

ITU

CDMA

选为

3G

背后的技术。高通公司围绕着功率控制、同频复用、软切换等技术,构建了

CDMA

专利墙,相较于其他厂商在专利数量和品质上均有较大优势,高通成立技术许可业务(QTL)部门,通过技术许可分享发明成果,3G

时期高通营收净利快速增长,2009-2013

年期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

24.3%,净利年复合增长率为

44.0%。图表

31:高通

3G

时期收入增速快资料来源:Bloomberg,五矿证券研究所图表

32:高通

3G

时期净利润增速快-10%40%35%30%25%20%15%10%5%0%-5%0300250200150100

5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高通营业收入(亿美元)

yoy-300%-400%-200%300%200%100%

-40

-60资料来源:Bloomberg,五矿证券研究所

0-2040

0%20

-100%100

80

6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高通净利润(亿美元)yoy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率、用户平均下载速率等多方面升级,带宽由

2Mbps

提升至

20MHz,数据速率从

2Mb/s

提升至

100Mb/s,移动速率从步行到车速以上,支持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

[Table_Page]

2022

3

2

1.4、4G:移动宽带—移动互联网全面革新

商业分析研究报告文档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开始于

21

世纪初,以宽带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特征。国际上

4G

通信标准有代表性

TDD-LTE

FDD-LTE

两种制式。全球各国从

2001

年起陆续开展

4G

准的研发推进,各国标准制定竞争升级,亚洲国家与欧美竞争不相上下。中国较第一批商用

国家晚

3-4

年,产业相对成熟,下游应用有先例可循,跨越了探索阶段直接步入规模化商用。

2013

12

4

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

4G

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

通均获得

TD-LTE

牌照。图表

33: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资料来源:《5G+:5G

如何改变社会》,五矿证券研究所

图表

34:各国

4G

标准演进情况

资料来源:Cisco,五矿证券研究所

4G

标准带来移动通信性能全面升级。4G

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是一个基于全

IP

的网络,

主要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为技术核心,宽带高速数据传输为主要特征。OFDM

技术的

特点是网络结构高度可扩展,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扰能力,可以提供无线数

据技术质量更好的服务与更高的性价比。具体来看,4G

通信标准从频带范围、带宽、数据速分析报告文档行业文档手册

[Table_Page]2022

3

2

图表

36:OFDM信号频谱示意图

资料来源:eefocus,五矿证券研究所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