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1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2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3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4页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的认识与思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22/20231编辑ppt主要内容1、现状分析2、国内进展3、标准化与软件4/22/20232编辑ppt1、引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的财富转移和资源再分配。“网络”与社会资源传输物质的交通网:个人交通工具和汽车工业;传输电流的电力网:家用电器和家电工业;传输电信号的通信网:个人通信和电信业;传输信息的互联网;结论一个社会化的网络及其运用必然孕育和引发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4/22/20233编辑ppt1、引言在国家信息化机制中,政府是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政府信息化无疑是各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环节;政府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4/22/20234编辑ppt1、引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IT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调查: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89%4/22/20235编辑ppt1、引言

与九十年代初相比,近几年电子政务有很大的发展,两个主要特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构造和发展电子政务。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

原因:由于发达国家经过持续的信息化的努力,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和功能上向外延伸。4/22/20236编辑ppt1、引言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工业化的行政管理的需求和技术经济环境相呼应,已经存在了二百年。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有可能由金字塔模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目标:电子政务不仅是现有政府的电子化,利用信息技术和其它相关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4/22/20237编辑ppt2、工作模式企业个人管理机关分隔独立

各自为战

暗箱操作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n分别汇报、程序复杂、来回往复、效率低下、难以监督为了这件事,我得跑N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来回3次,我得跑多少回?4/22/20238编辑ppt2、工作模式:电子政府企业个人双向交互,规范透明足不出户,方便快捷这下好了,网上办公,跑1~2次就成,省了跑好多冤枉路!上级领导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n数据共享内部沟通一个网站全程服务双向交流,便于监督4/22/20239编辑ppt政府居民企业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电子政务电子社区电子商务3、什么是电子政务?4/22/202310编辑ppt3、什么是电子政务?流行的解释:Internet驱使的活动广义的定义:包括推进政府日常管理所采用的所有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电子政务!=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UN/ASPA4/22/202311编辑ppt政府(G)企业(B)居民(C)应方始方G2G政府(G)企业(B)居民(C)B2GC2GG2BG2C“2”=to3、什么是电子政务?4/22/202312编辑ppt电子政务-范围和目标G2GG2BG2CB2GC2G不断改善政府、企业与居民三个行为主体间的互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对原有的政府结构以及政府业务活动组织的方式和方法等进行再造,构造出一个信息时代的政府形态

4/22/202313编辑ppt4、国际进展发达国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方式:将政府服务职能信息化放在突出的地位;将建设重点定位在公众服务方面,通过服务来带动网络化生产力的发展。

4/22/202314编辑ppt1、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改革相结合社会、财政、经济一体化、内部压力;裁减机构、人员;政府职能外移,公共服务市场化;放松管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中。2、注重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3、注重实际应用,特别是对公众服务4、实施中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4、国际进展-特点4/22/202315编辑ppt22个国家发展小结(2000年)创新和领先积极发展稳步进展正在打基础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挪威、澳大利亚、芬兰、荷兰、英国新西兰、中国香港、法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德国、比利时日本、巴西、马来西亚、南非、意大利、墨西哥4/22/202316编辑ppt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事务处理阶段(成熟阶段)双向互动阶段起步阶段电子政务的复杂程度效益单向互动阶段低高低高4/22/202317编辑ppt政府重构-电子政务成熟阶段的特征政府文件电子化,必然导致政府公文处理和业务流的重新设计和机构重组与用户的接口由办公室、柜台、窗口移至计算机屏幕,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和机构重组电子政务不仅仅是将现有的政府业务电子化,而是对现有的政府业务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如果一个部门说它的电子政务已经实现了,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4/22/202318编辑ppt电子政务:成功不易

据StandishGroup的报告,美国2000年所有的政府和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中,就预算、功能及按时完成三个指标衡量,大约只有28%算是成功的;23%的项目被撤销;其余的49%不能完全按上述三个指标完成,只能说是部分成功。28%23%49%4/22/202319编辑ppt目前国际发展:当前结果处于发展的早期:电子政务的概念还在发展之中。既使达国家,能做到双向互动或事务处理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小结: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而且,有很大的创造空间。30%70%4/22/202320编辑ppt主要内容1、现状分析2、国内进展3、标准化与软件4/22/202321编辑ppt发展历程第一次高潮:1983年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始规划和设计,带动了“六五”期间的12大工程及扩展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如邮电通信系统、气象预报系统、电网监控系统等。第二次高潮:1993年,重大跨部门应用工程。“金”系列工程——“金关”、“金税”、“金卡”取得成效。第三次高潮:1997年以后,高性能的局域网、与业务工作结合的广域网、同级政府互连的政府网、与因特网连接的政府上网等网络应用。

4/22/202322编辑ppt安全基础设施PKI网络维护管理中心中央信息交换与应用支撑平台容灾备份中心目录服务中心二级(RA)电子政务认证和信用中心省市电子政务网络维护管理中心省市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省市容灾备份中心省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二级(RA)电子政务认证和信用中心部委电子政务网络维护管理中心部委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部委容灾备份中心部委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路由系统路由系统路由系统网络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网络构成网络组成4/22/202323编辑ppt安全基础设施PKI网络维护管理中心中央信息交换和应用支撑平台容灾备份中心目录服务平台二级(RA)电子政务认证和信用中心省市电子政务网络维护管理中心省市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省市容灾备份中心省市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二级(RA)电子政务认证和信用中心部委小型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心或远程接入部委容灾备份中心部委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路由系统路由系统路由系统网络基础设施GDC:CS模式被IDC+ASP代替部委电子政务维护管理GDC用户设备4/22/202324编辑pptExtranet/IntranetIntranet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与运行机构部门内部业务和处理相关政府机构社会公众企业政府机构之间行业内部业务面向公众(含企业)的服务4/22/202325编辑ppt电子政务的目标政府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处理者、信息技术的用户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效率和监管能力建立更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居民和企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与企业和居民新的伙伴关系4/22/202326编辑ppt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三网一库”三网内网(Intranet):政府内部办公业务网络,处理内部业务,属于涉密网络,原则上要与Internet物理隔离。专网(Extranet):综合业务办公网(也成办公业务资源网),根据机构职能,在业务范围内与内网有条件互联,并以之为基础建立无纸化办公平台,以及实现地区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并实现政府之间的协同办公。外网(Internet):外网即政府公众服务网,用于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一库政务信息资源库,分布于三网之上,按密级和使用要求为不同用户服务。4/22/202327编辑ppt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国家指导: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3~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框架,即在政府内部政务信息化方面建立行政决策系统,在外部建立为公众服务的系统。国家重大科研、产业计划对电子政务的支持:863计划(基础研究支持)、科技部攻关计划(示范性工程)、国家计委网络专项(产业化)。省、市等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投入可观。国家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工作正在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4/22/202328编辑ppt电子政务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1、12“金”工程、4个基础数据库;2、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3、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信息化热;4、信息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政府信息化是否就绪Ready?

4/22/202329编辑ppt1、政府信息化1、已有基础:信息化管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政府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创新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政府决策能力,以及提高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等方面已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成绩。技术基础: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和信息产品攻关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进展。

4/22/202330编辑ppt1、政府信息化2、WTO对信息化要求:传统的管理结构、政策环境发生转变,传统的金字塔型的权力结构将向扁平化方向过渡;将拉动一个规模庞大的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高技术,为计算机软硬件、信息安全和网络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4/22/202331编辑ppt

有些人说:

政府信息化太麻烦,最好是先干、少说,一边干、一边看、一边总结经验。

这就等于:

“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或

“跟着潮流走,紧抓着建设的手”。

我的认识:

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神圣使命,“预则立,不预则废”,应从战略和战术层次上进行谋划。

力所能及:

借鉴世情,结合国情,

要说实话,慎做论断。4/22/202332编辑ppt分析面对上述形势,我们已到了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采取行动的关键时期,否则我们将尚失机遇和责任。发展的关键时期-走偏了、走错了怎么办?4/22/202333编辑ppt困惑(Problem)1、部署了许多电子政务系统规划和设计合理?目标和主流应用模式的清晰性?2、实现信息资源建设和数据、系统的集成信息资源建设:公共服务目录和支撑平台建设?如何支撑数据交换和共享?如何完成跨边界应用系统的集成?4/22/202334编辑ppt困惑(Problem)3、如何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面向应用的安全策略?4、如何拉动新的产业链软件产业:如何支持新的或变化的应用业务?5、如何实现标准化的务实性指导应用?4/22/202335编辑ppt困惑(Problem)公共服务平台

互联网基础设施:基本具备承载大规模政府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能力;安全基础设施(如PKI):已开始取得了重要进展,需要大规模验证与完善;应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平台及公共应用支撑服务平台。

4/22/202336编辑ppt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2、关键问题分析35

即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政府信息系统之间的一体化,“电子”主要表现:1、数据、业务和系统的一体化问题;2、信息资源建设与安全基础设施的全局应用;3、标准和示范。4/22/202337编辑ppt2、关键问题的分析1、共识:数据、业务和系统的整合、集成的重要性七国八制的数据和应用:面对各种文件、数据库和文档,如何提供一种通用数据表示和数据转换?实现跨边界业务的处理和共享?4/22/202338编辑ppt2、关键问题的分析2、技术标准与示范工程建设问题:互联是政府信息化支撑体系中的通信问题;互通是政府信息化支撑体系中的数据交换整合问题;互操作是政府信息化支撑体系中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应用业务的交互与整合问题。4/22/202339编辑ppt2、关键问题的分析标准问题:标准化工作的艰巨性在于,标准必须建立在对应用业务的细致分析、高度提炼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把握业务的代表性和技术的普适性。把某一项应用技术的标准化视为一项技术工程,必然是同类技术工程中最为复杂、建设效率最低、浪费最严重的工程项目。务实的原则:以应用促标准,以示范工程项目带动标准制定。4/22/202340编辑ppt2、关键问题的分析示范工程问题:事关政府信息化全局的重大问题,技术标准的意义在于技术理论的指导,示范工程的意义在于实践的示范,可把标准抽象的条款展现为具体的表现形式,给工程建设者感性的认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第一个工作程序可以定义为易于操作的示范,从而快速定位符合性测试的关键内容。4/22/202341编辑ppt我国电子政务中的问题信息孤岛:对已有系统的整合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政务一体化:如银行、税务、财政关联信息和关连业务的互联互通互操作问题标准规范:国家、部门、行业的政务标准规范尚不完善,相应的基础处理平台尚未确立。安全技术保障: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完整、不可否认等。政府组织结构、职能与信息化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如数字签名立法等…4/22/202342编辑ppt电子政务的核心问题:一体化问题

从国外的经验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需要来看,一个强势的政府统一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换言之,就电子政务的建设而言,一个“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模式对国家比较有利。“逻辑上集中”是指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规范。“物理上分布”是指政务资源及其建设的分布部署。4/22/202343编辑ppt电子政务的核心问题:一体化问题电子政务建设中对一体化问题的细化资源的一体化: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和交换应用的一体化:统一的流程和应用集成框架服务的一体化:统一的政务服务和访问门户安全的一体化:系统化的安全保证体系标准的一体化:标准化的电子政务规范4/22/202344编辑ppt信息交换的作用信息交换层向下打破现有各单位、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格局,通过跨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向上整合和建设政府的各类信息资源,通过规范化的资源共享手段,协同各委办局完成业务系统运行操作,支持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依托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上述目标信息交换平台是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核心技术基础,需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步实施。4/22/202345编辑ppt资源整合: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各委办局可以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流的畅通;业务协作:在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各委办局可以开展协同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上的协作,如互联审批、公文交换等应用;应用支撑:平台是建立上层应用基础,特别是那些需要跨部门进行整体设计的应用系统,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平台能够不断地扩展并包含进新的应用,形成一个完善的应用支撑,为各委办局上层应用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系统接口。信息交换平台的核心功用4/22/202346编辑ppt主要内容1、现状分析2、国内进展3、标准化与软件4、几点建议4/22/202347编辑ppt提纲工作进展问题分析工作计划4/22/202348编辑ppt在国信办、标管委领导下,经过专家和参研单位共同努力,取得较大进展!1、工作回顾-3年发展之路总体部署研究体系制定标准2个重点凝练宣灌、研讨和应用建立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化、推广、探索优化4/22/202349编辑ppt1、工作回顾1、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方案:2002年:重点开展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分析调研国内、外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其中选用标准280多个,需要研究制定的标准80多项。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版)2002年5月-2003年3月:完成编写工作,国信办和国标委共同发文颁布,得到了国内广泛关注和使用。4/22/202350编辑ppt电子政务功能分层WEB服务CallCenter服务业务功能分析提供系统监控其它网络服务应用业务管理计费管理用户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应用业务支撑层电子政务应用业务层XML管理申请信息交换XMLTCP/IP接口标准业务描述HTML、WML、DTMF、信令通信层(通信网络)业务生成业务处理电子政务服务层安全信息交换安全、XML安全网络安全、传输加密用户认证、授权应用业务加密、数字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政务内网电子政务专网4/22/202351编辑ppt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2/202352编辑ppt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主要有数据元、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总体标准应

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管

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4/22/202353编辑ppt1、工作回顾2003年3月底:全国研讨会(16个部委、20多个地方政府共400余人)。电子政务标准化:涉及100余家企事业单位,200余人参加;全国性调研和交流:20余次;各种标准宣灌和报告:40余次;全国性大型研讨会(>300人):4次;指南和标准受益范围广,力度大。4/22/202354编辑ppt1、工作回顾3、首批研究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电子政务标准研究:电子政务数据元,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指南,电子政务主题词表,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进入非典时期!4/22/202355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思路: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标准的动态维护机制,使标准制定和应用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标准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建设促进标准发展”的模式。1、完善一部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完成一批国家标准的报批和发布3、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信息网4、标准应用推广和服务5、积极落实项目经费,启动相关研究项目4/22/202356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1、完善一部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根据2003年全国征求意见的情况,《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相关工作组进一步对标准化指南的各个分册进行修改,基本完成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送审稿)。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2、完成一批国家标准的报批和发布3项报批《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1部分总则》和《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2部分公文体》报批稿。4/22/202357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报批。《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报批。4项已正式颁布GB/T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GB/T19486-2004《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GB/T19581-2004《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4/22/202358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3、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信息网内容特点:相关信息、跟踪报道项目进展情况、设立项目论坛、项目工作组在线工作区等服务机制: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检索、表格下载、交互服务和为成员提供网上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服务等功能;为每个项目工作组实现了工作组文档管理、工作组成员通讯录、工作组论坛等服务;在安全方面:实现了基于PKI数字证书安全认证的用户登录功能;基于PKI数字证书的签名、加解密功能;基于PKI数字证书的安全电子邮件系统等。4/22/202359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4、标准应用推广和服务积极组织了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了标准的培训准备。目前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等的培训教材和应用案例已经研究编写完成,日前正在准备标准的培训和宣贯。参与国家相关政务系统建设,推进标准应用国办应用,初步完成了国办公文流转业务参考模型的分析及相关数据元素目录“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和人口基础数据库等电子政务重点工程立项工作4/22/202360编辑ppt2、2004工作进展配合审计署和财政部开展《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草案)》工作参与国家发改委电子政务规划5、积极落实项目经费,启动相关研究项目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一期工程。主要用于工作平台的维护、项目工作组。组织相关标准的预研工作,先后召开多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标准编制会议-企业、研究院所、高校等十多家单位,初步形成了相关草案文本。4/22/202361编辑ppt汇报提纲2004年工作进展问题分析与建议2005年工作计划4/22/202362编辑ppt工作体会-难、大、繁难复杂和有效:短时间开展多个基础研究和技术领域的综合研究分析;缺乏核心IPR和稳定的产品、主流应用模式;形式与内容:观念整合要重视的,标准的三层含义-文本、参考模型和检测工具。大→长期与短期:需要长期支持,但信息资源建设、公共服务的共性问题应未雨绸缪。繁→好看与好用:标准与应用工程的结合。4/22/202363编辑ppt关键问题的分析标准问题之一:标准化工作的艰巨性在于,标准必须建立在对应用业务的细致分析、高度提炼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把握业务的代表性和技术的普适性。把某一项应用技术的标准化视为一项技术工程,必然是同类技术工程中最为复杂、建设效率最低、浪费最严重的工程项目4/22/202364编辑ppt关键问题的分析标准问题之二:目前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中,还没有将示范工程与应用技术标准化捆绑立项、同步推进,这有可能导致标准因脱离实践而失去实用性,示范工程因没有贯彻标准而失去真正的示范作用务实的原则:以应用促标准,以示范工程项目带动标准制定4/22/202365编辑ppt关键问题的分析标准问题之三:标准制定不是目的,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这些标准,因此,制定的标准切实可行是成功与否的关键4/22/202366编辑ppt关键问题的分析示范工程问题:事关政府信息化全局的重大问题,技术标准的意义在于技术理论的指导,示范工程的意义在于实践的示范,可把标准抽象的条款展现为具体的表现形式,给工程建设者感性的认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第一个工作程序可以定义为易于操作的示范,从而快速定位符合性测试的关键内容4/22/202367编辑ppt几点拙见(1)标准体系建设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准的标准在哪里?建立我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使标准化研究和制定不再孤立。对标准化的认识和观念问题:重要但不容易,技术、应用和规范的综合ISO标准:通常36个月;国内:通常1-2年,以翻译和转换为主,缺乏自主技术和IPR,目前,许多研究机构、企业高度重视,但标准制定仍需反复交流、协商。4/22/202368编辑ppt几点拙见(2)电子政务不仅是一套软件、一个平台,需针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适于国情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机制基础标准和共享机制:制定电子政务关键基础标准,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打好基础机制建设:改进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的研制程序,逐步形成一套有效的标准动态维护机制、完善标准的验证机制和实施监督机制4/22/202369编辑ppt几点拙见(2)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咨询与服务队伍开发标准应用工具是保证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应用工具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人员能够方便地使用标准,有效地应用标准化成果建议: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改善“三自一包”的工作模式/机制,推动标准符合性试验、验证工具开发、标准符合性验证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4/22/202370编辑ppt几点拙见(3)标准为谁服务?如何服务?面对应用需求的动态性、主流业务的无序性和工程实施主体和监督标准主体和应用主体的标准分析通过选择具有共性、典型应用业务模式和典型解决方案的试点重点突破,“以应用带标准,以标准促应用”,如以重点工程中信息共享、应用整合等问题,或有条件的地方为试点,形成“卫星”效应。4/22/202371编辑ppt几点拙见(4)如何看待技术标准滞后于应用问题?谁是标准制定的主体?谁是标准的应用主体?亚里斯多德的支点在何处?由于标准服务于应用,鉴于当前形势,可以“饮鸩止渴”,但迫切需要的标准是什么?应来自于应用主体、技术主体或制定主体(企业、技术和标准研制单位)?积极性:扩大项目实施主体的参与范围,并做好引导和示范4/22/202372编辑ppt汇报提纲2004年工作进展问题分析与建议2005年工作计划4/22/202373编辑ppt主要任务在国信办和国标委的统一指导下,按照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所要求的“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研究制定建设工程中急需的共性、基础性标准。总体组2005年的工作重点做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的宏观规划、组织协调和项目监督。4/22/202374编辑ppt主要任务-总体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的总体目标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制定电子政务关键基础标准,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信息安全打好基础;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4/22/202375编辑ppt主要任务-总体总体组2005年工作任务概括为:四个一一套标准体系:6册标准化指南和9份研究报告一批标准项目:7份正式国家标准、22分国家标准草案一个工作平台:标准工作平台和标准验证环境一系列标准宣贯应用活动:标准说明会、标准宣贯培训、应用试点等活动按照四个季度划分工作目标4/22/202376编辑ppt主要任务:一套标准体系6册标准化指南和9份研究报告进一步需求调研,分析工程建设一线需求,指导各部门标准化工作,梳理问题,作好标准化的顶层规划。借鉴国外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发展动态,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信息办、技术监督局的联系,有序纳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不断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并对《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进行相应修订。开展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共形成9份研究报告,4/22/202377编辑ppt主要任务:一套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6册研究报告:9份国家标准(报批稿):7个标准草案:22个标准全文库:1套标准辅助应用工具:4套4/22/202378编辑ppt主要任务:一批标准项目启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急需制定的共性或基础性标准项目,落实标准制定的具体单位,做好协调工作,对前期制定的标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修订,并指导实际工程制定专用标准。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并认真执行与监督,认真做好15个标准项目的研究工作。4/22/202379编辑ppt主要任务:一个工作平台目标:发布电子政务标准化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成为总体组专家、标准起草人、工作组成员等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文本讨论的工作场所成为国内外相关人员获得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的重要渠道搭建全新的标准制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扩大标准征求意见的范围,加强标准制定全周期的项目管理和文档管理,提高标准的质量,满足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对标准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需求。4/22/202380编辑ppt主要任务:一个工作平台提供标准项目进度管理、标准研究制定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管理、工作组成员身份鉴别、安全电子邮件系统、基于权限的文件访问控制系统、项目过程全程管理、项目工作文件管理、视频会议系统和在线专家咨询系统等服务。为了使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等有相关标准需求的单位或部门能够及时地获得标准化材料,需要建立系列标准全文检索系统。该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一期)中,总体规划与研究所用共性技术标准全文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建立一个便捷且无障碍的对外提供信息内容的窗口和一个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4/22/202381编辑ppt主要任务:一个工作平台电子政务标准是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础,而标准的研究制定不是简单的文本编写工作,这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提炼和升华过程。为了支撑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机制研究、电子政务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等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需要搭建相应的模拟环境及标准制定开发的公共环境,以验证标准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及正确性。4/22/202382编辑ppt主要任务:一系列标准宣贯应用重点结合两网、四库、十二金工程建设,并联合地方共同探索标准应用示范的有效方式。结合十二金工程建设,推动已有标准有效应用,尤其是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电子政务数据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范等标准成果及相关辅助应用工具的应用适时选定电子政务标准化试点工程,通过试点应用不断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22/202383编辑ppt主要任务:一系列标准宣贯应用开发《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辅助应用工具、《电子政务数据元素》辅助应用工具、《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辅助应用工具、《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辅助应用工具,有效推动相关标准的使用。4/22/202384编辑ppt2、电子政务规划

-必须重视顶层设计4/22/202385编辑ppt建设的风险性(孤岛现象)广域骨干网城域综合网内部局域网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业务应用系统C业务应用系统D业务应用系统E业务应用系统A业务应用系统B目标A目标B目标C目标D目标E应用支撑环境(生产/运行)政务外网网络政务外网平台基础资源数据库业务互操作数据互通网络互联内部局域网业务数据库应用支撑环境(生产/运行)4/22/202386编辑ppt1、发展战略的一般原则想得要大扩张要快起步要小发展时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府建设4/22/202387编辑ppt国家政务体系分析模型国家宏观社会活动4/22/202388编辑ppt业务层面系统层面项目A项目B项目A项目B项目A项目B项目B项目A包容关系交叉关系独立关系依存关系4/22/202389编辑ppt立项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全局性要素基础性要素骨干性要素骨干性要素骨干性要素骨干性要素核心功能单元核心功能单元核心功能单元重要功能单元重要功能单元重要功能单元组成功能单元组成功能单元组成功能单元电子政务体系概念图4/22/202390编辑ppt内容的合理性(投资规模)广域骨干网城域综合网内部局域网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信息数据整合业务应用系统C业务应用系统D业务应用系统E业务应用系统A业务应用系统B服务注册平台目录服务平台安全认证平台目标A目标B目标C目标D目标E应用支撑环境(生产/运行)业务过程整合政务外网网络政务外网平台基础资源数据库业务互操作数据互通网络互联基础性要素全局性要素骨干性要素?核心业务单元?重要业务单元?组成业务单元?4/22/202391编辑ppt建设的风险性-解决孤岛问题广域骨干网城域综合网内部局域网业务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参考数据库信息数据整合业务应用系统C业务应用系统D业务应用系统E业务应用系统A业务应用系统B服务注册平台目录服务平台安全认证平台目标A目标B目标C目标D目标E应用支撑环境(生产/运行)业务过程整合政务外网网络政务外网平台基础资源数据库业务互操作数据互通网络互联内部局域网业务数据库应用支撑环境(生产/运行)4/22/202392编辑ppt3、电子政务系统与信息资源4/22/202393编辑ppt几点建议texttexttext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推广应用持续改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推广应用持续改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推广应用持续改进建平台聚数据助应用基础框架重点应用全面建设稳步扩展深化提高建成体系4/22/202394编辑ppt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建议建设方式:需求牵引:联系实际,摸清家底、统一规划重视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有效集成加强规范,突出服务和机制整合,从系统为中心向基于网络的资源建设和服务为中心转换;带动产业链条的良性互动机制。4/22/202395编辑ppt关于安全的认识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速驰比缓步危险,但今天的社会离不开汽车和、飞机,只能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措施,但必须认可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因此要有基于应用的安全策略;信息系统的安全必须系统性地予以规划、设计和实施。4/22/202396编辑ppt非理想状态应用与安全的平衡择重择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桶原理:必须协调发展(无主次)、上下游结合理想状态4/22/202397编辑ppt主要内容1、现状分析2、国内进展3、标准化与软件4/22/202398编辑ppt计算机技术趋势过去:信息系统经历了单机、终端/主机和客户/服务器模式三个阶段;现在:向客户/网络、客户/虚拟网络计算模式方向发展。单机范围网络应用文字处理数学计算互联网应用局域网互联网主机计算客户/服务器客户/网络4/22/202399编辑ppt网络计算趋势网络计算的两条技术线索企业计算技术网格计算技术两条线索的融合以服务为中心是构造未来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重要技术趋势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分布对象/构件CORBADCOMJava/EJBWeb服务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系统集群元计算计算网格4/22/2023100编辑ppt技术与产业发展轨迹软件技术60年代:编码;70年代:设计;80年代:需求规约90年代:需求工程现在:网络技术促进了应用的变革,新一轮软件应用需求出现-软件设计与生产SDP。软件产业70年代:独立商软件出现,软件业诞生。80年代:大众软件出现,软件以软件版权形式保护,软件商业体系建立。90年代:开放源码软件、共享软件伴随互联网络兴起。现在:网络化软件4/22/2023101编辑pp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最早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和建立研究生院的单位;80年代被国家定为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也是首批进入211工程、985建设的大学之一。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5%。计算机软件:国内高校第一名,拥有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22/2023102编辑pp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丰富的工程实践与规划1、工程实践和技术:许多部委、地方政府大型系统建设;软件研发和应用,安全技术和应用。2、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3、863高技术计算机技术4、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4/22/2023103编辑ppt我们的目标:平台安全台机制和用户管理系统平台Web服务和Grid服务运行支撑平台软件资源库Web服务CORBAEJB其他组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服务服务组合与管理运行工具服务调度面向领域的软件生产平台Softproline注册部署工具业务目标描述软件开发工具→完善的应用运行支撑

→高效的软件设计生产4/22/2023104编辑ppt1、Web服务系统应用中间件产品

外部系统的接口规范实现Web服务工作流系统Web服务运行环境Web服务部署工具Web服务

开发资源消息服务命名服务事件服务安全服务监控服务

系统服务系统管理工具Web服务信息门户目录服务安全处理体系4/22/2023105编辑ppt2、电子政务平台E-MailWindow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