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_第1页
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_第2页
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_第3页
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_第4页
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为之恐惧吗当我们讨论新冠疫情的影响时,后遗症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很多人对后遗症的说法不一,其实害怕的不是新冠,而是后遗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新冠后遗症到底是什么

新冠后遗症尚缺乏统一标准

讨论新冠后遗症的起点应该是它的定义,但当我们去查找它的科学定义时,会一无所获。“新冠后遗症”

或许是类历史上第一个由民众在脸书、推特、抖音等社交媒体掀起讨论引发全社会关注后再进入科研人员视野的病症。它的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些新冠患者在康复后一段时间仍有疾病症状持续的这一现象,但具体而言,康复后多久还有症状,有哪些症状,持续多长时间,这些都没有明确的限定,因此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新冠后遗症的英文说法是“longcovid”或者是“covidlonghauler”,字面意思是

“长期新冠”,像是在说有些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这样的说法通俗易懂也广为民众接受,但在科学性上却大有问题。

这是因为,目前,各种证据都指向新冠感染是一个急性的病毒感染,病毒在感染者体内的生存时间是有限的。除了少数严重免疫抑制的案例,感染者体内能分离出活病毒的时间也就是两周。“长期新冠”

一词对这样一个急性传染病来说,是有误导性的。而中文里的“后遗症”一词,也容易让人误解为是终身受影响,也不符合描述急性感染期后症状仍有延续的本意。

现在,科学界更倾向使用“postcovidsyndrome”,也就是“新冠后综合征”

一类的名词来描述大众口中的新冠后遗症。不过,即使是在学术界,新冠后综合征也有多种不同的表述,常见的还有“postcovidconditions”

“post-acuteCOVID-19syndrome”和“Post-acutesequelaeofCOVID-19”

等。这类术语想表达的内涵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发生在新冠急性感染期之后的;二是这里面包括了很多病症。

在这两条大框架之外,新冠后综合征的具体定义在不同地方却有不小的差别。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采用的定义是在新冠感染后4周后仍然持续有症状或健康问题

[1],而英国则采用了12周的时间标准[2]。

可无论是哪一种标准,新冠后综合征实际涵盖的症状都是极为广泛的,不仅包括生理上的症状,也有心理疾病表现。像美国CDC给新冠后综合征里的情况分了几个类别。

●第一类是全身的症状。包括长期感到疲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体力或脑力劳动后比以往感觉更疲惫、发烧。

●第二类是心肺系统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咳嗽、胸闷、心跳加速。

●第三类是神经系统的症状。其中包括一个引起很大关注的新冠后综合征,即不少人说的“脑雾”(brain

fog),指没法集中精力思考,是新冠在欧美流行后最早被康复者们反应的问题。这属于神经系统的症状,与呼吸道病毒感染联系在一起非常意外,因此也成了“经典”的

“新冠后遗症”。此外,新冠感染者中不少人有嗅味觉失常的症状,而很多康复者仍然受其困扰,这也成了广为人知的

“新冠后遗症”。其它神经系统症状还包括头痛、失眠、头晕等。

神经系统症状中还有一类可以单列为心理问题,如抑郁与焦虑。这类心理问题不仅是康复者,在疫情下即使普通人群也是比较普遍的。

第四类是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除了以上几大类外,新冠后综合征还可能是肌肉疼痛、皮疹等。

如此多杂的症状,可能一方面反映了新冠作为疾病对人体身体影响的广泛,不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冠后综合征概念宽松、研究还在初步阶段,因此包罗万象。

新冠后综合征到底有多普遍

很多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新冠后综合征到底有多普遍。新冠后遗症最早引起公众关注,就是因为很多康复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虽然检测呈阴性了但却感觉病没好的情况。这类信息有着各种偏差因素——比如,我们不确定是否有持续症状的人更倾向于诉说情况,也没有一个对应的感染者基数,因此从这些网络信息中很难推断出新冠后综合征的实际比例。

学术界最早关注的新冠后综合征更局限于住院患者,相当于是对出院的康复者做一个长期随访。从这些研究的结果来看,很多新冠住院患者在康复出院后仍然受到健康问题困扰

[3]。

比如美国一个研究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随访了488名康复出院的新冠患者,其中32.6%的人有至少一个持续存在的症状,呼吸困难(如上下楼梯时气喘)最为常见,22.9%的康复者报告有此问题,13.1%的人有嗅味觉失灵。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住院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比例及严重程度,是与患者病情相关的,不同研究中患者病情的差异会很大,也会影响新冠后综合征的报告比例。像意大利的一项研究跟踪的143名康复者中有12.6%的人进过ICU,4.9%还使用过呼吸机治疗,结果在这些康复者中,有87.4%的人在出院两个月内有持续的健康问题

[3]。从症状上来看,53.1%的人报告有疲劳,43.4%的人反映存在呼吸困难。

我国也有研究最早触及新冠后综合征。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博士领导的一个联合研究组,就一直在跟踪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他们跟踪了1733名患者半年的一项研究结果,于2023年1月发表在《柳叶刀》上,是当时人数最多的新冠后综合征队列研究

[4]。该研究中,76%的康复者在感染6个月后仍然有至少一个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了疲劳、肌肉无力与睡眠障碍。23%的患者报告有焦虑或抑郁的心理问题。这些发现与国外的研究也有相似性,可以说是互相印证。

从国内外的这些研究来看,“后遗症”

似乎很普遍——如曹彬团队发现76%的康复者在半年后仍有症状。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些研究,会发现里面的患者很多都是接受过住院治疗的,且病情相对较重。此类人群里观察到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生率,对于占了新冠感染绝大多数的轻症感染并不适用。

在金银潭的研究中,住院期间病情更严重的患者在出院跟踪时期也有更严重的肺功能损伤。因此当我们讨论新冠“后遗症”

有多普遍以及严重程度有多高时必须考虑新冠感染时期的疾病严重程度。

不过,新冠后综合征在轻症患者中也是存在的。新冠后遗症在国际上引发广泛关注也是因为,一些研究显示轻症患者也有不小的比例在急性感染期后仍有症状

[5]。针对轻症或不需要住院的感染者的新冠后综合征调查研究中,20-30%的发病率是比较普遍的观察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轻症患者的新冠后综合征发病率低于重症,但由于大量的新冠患者都是轻症,最终大部分新冠后综合征的受害者反而是轻症患者。比如,美国一项基于商业保险档案的研究发现在2023年10月到2023年1月底,75%的新冠后综合征患者是非住院的新冠患者

[6]。

此外,新冠后综合征的发病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症状也并不是伴随终身的。随着时间推移,患有新冠后综合征的比例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逐渐彻底康复,不再受

“后遗症”困扰。

这种随着时间推移,新冠后综合征减少的趋势在重症患者中也是一致的。2023年8月时,曹彬研究组在《柳叶刀》上更新了武汉金银潭出院患者的数据,跟踪时间从半年增加到了一年。在这项研究中,1276名患者出院后,在半年时68%的患者还有至少一个症状,但到一年时,比例下降到了48%

[7]。

新冠后综合征里不同的症状也有不同的波动趋势,像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调查的53个新冠后综合征症状中27个随时间发生率不断下降,有18个相对稳定,另外有8个有上升

[8]。这种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反映了不同症状背后不同的疾病机理。

新冠后综合征涉及的病症极为广泛,有的如心理疾病等也会与外界社会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英国一项跟踪超60万人的研究显示,在研究早期(2023年9月-2023年2月),37.7%的康复者在感染12周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符合英国的新冠后综合征定义。可在2023年5月,感染12周后仍有症状的比例下降到了21.6%

[9]。出现如此大的降幅,主要是报告有疲劳感的人减少了约一半。一个原因可能是2023年5月的调查中更多人是感染时间较早,随着更多人彻底康复,在回忆上有偏差。此外,在该研究早期阶段,英国尚处于较严格的封锁状态,而2023年5月则是当地逐渐开放,社会恢复正常,此类环境差异也可能影响到新冠后综合征的评估。

为什么会有后遗症

从上文可知,民众关心的新冠后遗症,或者说学术界所称的新冠后综合征,涵盖了很多不同症状。那是什么原因让新冠后综合征如此复杂多样呢

很大的一个原因,或许是新冠后综合征本身就包含了多个“起源”,未必是如很多人所想的

“只是新冠导致的后遗症”。由于新冠后综合征目前只有一个发生时间的标准——急性感染期之后,以下几个原因都可以是“幕后黑手”:

一是个体康复的时间差异。人群里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而在同一个疾病的康复过程中也会体现出这样的个体差异。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家人都得了感冒,每个人恢复的时间都一样吗

在新冠后综合征里,由于只有一个发生时间标准,必然会包括那些只是需要更长一点时间恢复的情况。更何况不同国家对新冠后综合征的时间发生标准还不一样。像美国就规定,感染后4周仍有症状均可归入新冠后综合征,而英国的时间限定是12周,美国的标准就更有可能纳入那些病程长康复慢的病例。学术界也有认为新冠后综合症要进一步区分,4-12周应属于亚急性感染期新冠(subacute/ongoing

COVID19),12周以上属于新冠后综合征或慢性病[3]:

其次,重症患者脏器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像金银潭的住院病人跟踪,其中住院时期病情更重的,新冠后综合征的比例也更高。这些背后更可能反映了重症患者在新冠疾病期间受到的身体损伤更大。这些身体承受的伤害未必是急性感染期一过,病毒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后就能同步恢复的。

再次,病毒感染后普遍存在需更长时间恢复的情况。实际上,很多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可能都存在这一现象:急性感染期结束后仍有症状。对于常见的流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再到SARS这类冠状病毒,都是如此

[10]。像疲劳这种新冠后综合征里极为常见的症状,在其它病毒感染后也不罕见。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跟踪调查,发现在EBV、肠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6个月后,仍有12%的康复者报告有严重疲劳、肌肉疼痛、神经系统认知困难等问题

[11]。11%的人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实际上慢性疲劳综合症过去被认为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现在虽认为可由多种因素引发,病毒感染仍被视为一个重要诱因。

对于过去的这些情况,我们往往忽视了。而新冠因为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且感染病例数极多,才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些症状“挥之不去”的现象。

另外,前述提到的重症患者后遗症,很多也是与其它病毒感染有类似。例如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或疾病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时,也会有呼吸系统后遗症问题。医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重症加护后症候群(post-intensive

caresyndrome,PICS),描述很多从ICU中康复的人会经历的身心问题,包括肌肉无力、认知困难以及PTSD等

[1]。这些与不少新冠康复者的经历也是有重合的。

最后是新冠特有的、急性感染期之后仍存在症状的情况。这一部分或许更符合公众心里的“新冠后遗症”

形象——新冠本身的独特机制导致的问题。一些早期的新冠后综合征研究往往没有良好的对照。如一些只向康复者发放的问卷调查,这类研究结果很难说是由于新冠,还是其它情况导致——比如在疫情环境下的身心问题。随着新冠后综合征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