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_第1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_第2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_第3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_第4页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第一页,共65页。编委会主编李松涛陈美燕主审孙秀梅副主编沈伟车勇谢仲德冯建华编委代洪波孙立艳李绍林芮成费娜程咏梅第二页,共65页。目录项目一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任务一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任务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任务三炮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任务四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任务五中药炮制的分类第三页,共65页。理论篇第四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发展和基本理论

能掌握中药炮制的有关概念和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我国传统的三大中药炮制专著,中药炮制对临床应用、理化性质的影响。了解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期及其主要代表著作项目一知识目标第五页,共65页。任务一中药炮制技术概述任务引入“炮炙”---从字的原始意义上分析“炮”,《说文解字》注:毛炙肉也“炙”,《说文解字》注:“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黄帝内经太素》提出了“药食同源”的思想。

解释了中药和炮制的起源第六页,共65页。一、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中药炮制,又称“炮炙”、“修治”、“修制”、“修事”;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和药物本身的性质,为适应临床用药和调剂、制剂的需求,对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方法。中药炮制技术相关知识第七页,共65页。中药炮制技术的任务1、探讨炮制原理2、改进炮制工艺3、完善饮片质量标准相关知识第八页,共65页。(一)中药炮制的起源--“药食同源”《通鉴外记》中有:“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礼记》)“炮炙”,就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第九页,共65页。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二)中药炮制的形成和发展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书中记述的炮制方法有炮、炙、燔、煅、细切、熬、酒醋渍等《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记载的半夏秫米汤中有“治半夏”;“燔发”—血余炭“口父咀”即是当时的饮片第十页,共65页。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2)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3)魏晋南北朝我国的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晋代医药学家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

第十一页,共65页。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2、中药炮制技术的丰富和快速发展时期(1)隋唐时期《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2)宋代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第十二页,共65页。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3、中药炮制理论的总结和形成期(1)金元时期--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金代李东垣的《用药法象》;张元素所著《珍珠囊》;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本草纲目》

第二部炮制专著,缪希雍的《炮炙大法》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张仲岩的《修事指南》第十三页,共65页。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4、中药炮制的继承、振兴和发展时期炮制专著相继出版,如《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1963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起,开始收载中药炮制品,并在附录中设有“中药炮制通则”

2006年,“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十四页,共65页。第十五页,共65页。任务二中药炮制的目的

任务引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同仁堂的制药原则“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杭州胡庆余堂的古训“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广州老字号陈李济的楹联想一想原因?第十六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中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往往一种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其作用是综合性的,各成分之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经过炮制操作,由于加热,水浸以及辅料的处理,成分的质和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其变化前后的药效关系,对探讨炮制作用和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中药炮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种中药可以有多种制法,一种制法可以有多种目的,这些目的和方法,既有主次之分,又有密切的联系,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方面。

第十七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一、降低和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一)降低毒性

1.减少毒性成分(适用于有毒成分无明显治疗作用者)常用方法有净制去毒:如蛇类药物去除头部。水泡漂去毒:适用于复制法的药物,如半夏等。水飞去毒:适用于毒性成分可溶于水的药物,如朱砂、雄黄加热去毒:经炒制或蒸煮处理。如马钱子,附子。制霜去毒:适用于含毒性油脂较多的种仁类药物,如巴豆,千金子等。第十八页,共65页。朱砂第十九页,共65页。巴豆巴豆霜第二十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2.辅料拮抗去毒(常与加热相结合使用)常用辅料有:白矾,生姜,石灰水,米醋,大米等。甘遂,斑蝥,天南星等药物各有相应的辅料应用。

3.转化毒性成分经常使用加热,或加热与辅料炮制相结合的方法。如马钱子,川乌,草乌等。第二十一页,共65页。第二十二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二)消除副作用1.消除不利于治疗的副作用如:柏子仁可润肠通便心神不宁兼便秘者,为治疗作用,生用。心神不宁非便秘者,为副作用,应制霜用。2.不利于服用的副作用如厚朴刺激咽喉,鹅不食草刺激胃肠,均应炮制后使用。第二十三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二、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中药的性味偏盛会产生不良影响,如: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胃,过咸生痰等。1.改变性能生首乌:苦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制首乌:甘温,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2.缓和性能如桂枝,枳壳,马兜铃等,经辅料或加热炮制后均能使药性缓和。

第二十四页,共65页。生首乌制首乌第二十五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三、增强药物疗效(一)

增效机理热处理:药物细胞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辅料处理:可产生助溶,解吸附的作用。(二)增效途径

1.增加煎出,提高疗效种子类药物:如牛蒡子,决明子等。矿物类药物:如磁石,自然铜等。动物骨,甲,壳类药物:如穿山甲,豹骨,鳖甲等。第二十六页,共65页。自然铜第二十七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2.减少损失,保存药效如含苷类成分的药物,苦杏仁,黄芩,槐米等。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米醋增强活血化淤的作用胆汁增强凉血清热的作用甘草汁增强解毒的功效等。4.制备新药,扩大疗效炒炭类和煅炭类药物,如血余炭,棕榈炭。发酵发芽类药物,如淡豆豉,大豆黄卷。蒸馏类药物,如鲜竹沥,蛋黄油等。第二十八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四、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引药归经)炮制过程使药物对某些经络脏腑有明显的选择性辛味入肺经生姜汁甘味入脾经蜂蜜酸味入肝经米醋苦味入心经苦胆汁咸味入肾经食盐水如:醋制柴胡,香附,盐制小茴香等。五、便于调剂和制剂1.中药材经过切制,便于称准分匀。2.种子,矿物,贝壳动物类,经炮制后可使质地酥脆。第二十九页,共65页。中药炮制的目的六、保证药物净度,便于贮存

1.洁净药物去除泥沙,杂质,霉菌等。去除非药用部位。

2.杀灭霉菌,虫卵,利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苦杏仁等。七、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动物类:紫河车,乌贼骨树脂类:阿魏,乳香,没药其他特殊气味药材:粪便类第三十页,共65页。第三十一页,共65页。思考题1.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2.阐明“逢子必炒”的炮制意义。第三十二页,共65页。任务三、炮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

辨证用药时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患者体质的需要,通过炮制以“制其太过,扶其不足”,使中药符合辨证施治的临床用药需求。任务引入第三十三页,共65页。炮制总原则:制其太过,扶其不足具体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1.相反为制:如黄连姜制。2.相资为制:两者相互资助,亦称为从制。

a.党参蜜炙,补中益气↑。b.甘草用蜜炙,亦为相资为制。

c.黄连用胆汁炙,两者均苦寒。3.相恶为制:即一种减低另一种的性能.如:麻黄蜜炙,4.相畏为制:有毒+抑制其毒性的药物或辅料-炮制制毒性-免发生有害作用如:半夏用生姜复制。半夏畏生姜,姜制后可以降低毒性。一、炮制原则第三十四页,共65页。(一)保持药物净度,保证处方中药物的实际用量枇杷叶的绒毛、山楂、山茱萸的核,巴戟天的木心,杜仲、黄柏的粗皮(二)炮制后可提高成分的煎出率,增强临床疗效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逢子必炒”改变有效成分的量和质,缓和药性,突出功效。

成分复杂,一药多效。通过炮制降次要成分的含量,以突出某一方面的功效。[举例]

如麻黄蜜炙(三)炮制用辅料的增效作用,可提高药物临床疗效醋炙延胡索;酒炙丹参、当归,盐炙补骨脂;蜜炙黄芪二.炮制是提高中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第三十五页,共65页。(一)除去毒性部位或减少毒性成分的含量,降低毒性[举例]如巴豆,使毒性巴豆油由40-60%降低为18-20%,保证用药安全(二)改变或破坏毒性成分的结构,降低毒性如巴豆,炮制破坏巴豆毒蛋白;乌头-生物碱(三)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降低毒性明矾、生姜等辅料炮制后可降低毒性;醋制不但能增效,而且能降低毒性

二、炮制是保证中药临床安全的重要手段第三十六页,共65页。(一)突出中药临床需要的功效,提高方剂疗效的针对性生品和炮制品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不同及其区别(1)薏苡仁生品:清热利水除湿,治肺痈,肠痈,小便不利。炒黄:健脾止泻。(2)甘草生品:泻火解毒,润肺止咳。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痰热咳嗽,解药消毒。炙品:甘温益气,缓急止痛。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心悸脉代,挛急疼痛。三、中药炮制是实施辨证施治、增强方剂疗效的重要措施

第三十七页,共65页。(1)苍术麸炒:健脾燥湿炒焦:固肠止泻(2)党参米炒:健脾止泻蜜炙:补中益气(3)山药生品:补肾生精,益肺阴麸炒:益脾和胃土炒:补脾止泻(4)黄连生品:长于泄火燥湿,解热毒(苦寒之性强)酒炙:清头目之火吴萸制: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抑制苦寒)姜制:善治胃热呕吐(降低苦寒之性)。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不同第三十八页,共65页。(二)降低方剂中药物的副作用,减少临床用药的不利影响如干姜,在小青龙汤中,用生品;在生化汤中则需用炮姜(三)调整方剂适应证的灵活性,扩大应用范围如四物汤,为最常用的补血基础方,为了适应患者病情的需要,可通过采用不同的炮制品第三十九页,共65页。任务四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辅料及水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其理化性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是在成分组成及成分含量或物理形状上的改变,由此变化导致中药功效的改变,或增效,或降毒,或产生新的作用,以适应中医临床的需要。研究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对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任务引入第四十页,共65页。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生物碱的性质(1)游离生物碱(2)生物碱盐(3)特殊类型的生物碱(季铵碱类或分子量低、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游离型可溶或易溶于水。第四十一页,共65页。2.辅料可以影响生物碱的溶解性酒、醋--提高疗效

a.醋制的影响:米醋:含4~6%的醋酸,与游离型生物碱结合成盐,疗效提高。元胡:醋炙元胡:炮炙前后:b.酒制的影响:黄酒:含15~20%的乙醇,生物碱的溶出,酒炙可提高疗效。黄连:酒炙小檗碱提高85%第四十二页,共65页。3.加热对生物碱的影响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高温下可发生水解,分解等现象。

(1)含毒性生物碱的药物:高温破坏生物碱,毒性降低a.马钱子:砂烫,油炸,破坏--含量降低--毒性降低士的宁10-15%230-240(3-4min)马钱子碱30-35%b.川乌:乌头碱,蒸、煮水解,生成乌头原碱,降低毒性。(2)含不耐高热的生物碱药物,以生用为宜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第四十三页,共65页。4.水处理对生物碱的影响含水溶生物碱药材--减少或缩短与水接触的时间--少泡多润--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流失,影响疗效。如:槟榔、苦参、黄柏槟榔:水泡,槟榔碱可损失24.17%。黄柏:水泡小檗碱含量从1.39%--0.71%,损失50%;第四十四页,共65页。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苷的性质

(1)一般多溶于水和乙醇中,有些能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中,但难溶乙醚和苯。

(2)酸性条件下苷键易水解

(3)苷类成分常与酶共存于植物体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生酶解(注意酶解发生)。2.加热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杀酶保苷

黄芩、苦杏仁、槐米第四十五页,共65页。3.酒炙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可增强苷的溶解度,增强疗效。如:酒炙白芍→增加芍药苷的溶出量酒炙红花→增加红花苷的溶出量4.醋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避免醋炙酸性条件下--水解,减低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一般不用或少用醋炙含苷类药物。5.水处理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软化时避免水泡

苷类--溶于水,应注意酶解,水解。溶于水而使有效成分流失。生产过程中,有机酸会被水或醇溶出来--呈酸性而促进苷类的水解,应加以注意。第四十六页,共65页。1.挥发油性质常温--自行挥发。多数比重轻于水--随水蒸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70%乙醇中能全溶,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呈油状,具芳香气味。2.加热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加热处理,降低挥发油的含量某些药实验证明:炒后挥发油的药物会使挥发油下降10~80%炒后,苍术挥发油减少,以麸炒和米泔水炙苍术减少更多,分别减少39%和47%。炮制时,要根据临床的具体要求来决定采用何种炮制方法。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第四十七页,共65页。3.水处理对含挥发油药物的影响-水制,注意香气走失不宜久浸久泡,要“抢水洗”;对含游离挥发油的药物:不宜带水堆放,防止发霉,使香气散失。对含结合型挥发油的药物:宜堆积发酵后,香气才能溢出。4.加热对挥发油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如肉果煨制后--挥发油颜色加深,折光率增大。炮制后的肉果--抑制家兔离体肠管蠕动的作用加强,起到实肠止泻作用。第四十八页,共65页。1.鞣质的性质

(1)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2)为强的还原剂,能被氧化成鞣红。(3)耐高温,加热处理对其影响不大。(4)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第四十九页,共65页。2.加热对鞣质的影响a.一般经高温处理无变化:如大黄经高温处理后,蒽醌类含量降低,而鞣质含量无变化。B.有些高温被破坏:如地榆,生品鞣质含量6.45%,炒炭后含量1.24%,使抑菌作用大大降低,要注意控制温度。C.槐米:炒炭后,芦丁含量显著降低,而槲皮素则较生品高10倍,鞣质含量也较生品高7倍左右。190~230℃槐米炭鞣质增3倍以上,

>230℃鞣质显著减少,

>250℃鞣质几乎全部分解。

3.忌用铁器

4.避免碱性条件碱性条件下药物易变色。

5.易被氧化,要注意保存第五十页,共65页。1.有机酸的性质:低分子的有机酸易溶于水,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会降低其含量。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山楂2.加热对含有机酸药物的影响--可以破坏有机酸

(1).山楂:生山楂:炒焦:有机酸降低68%左右

(2).乌梅:生乌梅:损伤牙齿;炒炭:酸性降低,缓和刺激性。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第五十一页,共65页。3.碱对含有机酸的药物的影响

甘草制吴茱萸-提高药物成分的溶解度。4.忌铁、锌容器炮制含有机酸浓度高的药物,不宜用铁、锌容器--药物腐蚀容器;药物变色、变味。金属锌与蜂蜜中的有机酸能产生有毒物质,切记。第五十二页,共65页。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通常有致泻作用。1.油脂有治疗作用,药用生品大枫子油:抗麻风杆菌薏苡仁油:抗癌2.压榨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去油成霜,降低毒副作用柏子仁:安神养心;去油成霜,降低滑肠致泻和呕吐副作用千金子:逐水退肿,破血;加热去油成霜,缓和峻泻作用;油含量降低毒性瓜蒌仁:润燥,化痰;去油成霜,除去滑肠致泻,呕吐之弊,用于体虚病人。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第五十三页,共65页。3.加热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加热,毒性降低蓖麻子油能消肿拔脓,泻下通便。但种子中含有毒性蛋白,加热,毒性降低。巴豆油是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宜控制含量。且其中含毒性蛋白,宜加热处理第五十四页,共65页。1.性质: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2.加热对含树脂类药物影响--能破坏某些树脂,毒副作用降低。如:生牵牛子:含牵牛子苷,具泻下作用;炒黄:破坏部分树脂,泻下降低(牵牛子苷为树脂苷)。七.炮制对含有树脂类药物的影响第五十五页,共65页。3.酒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树脂溶于乙醇,酒制或酒制剂能提高疗效如:五味子补益成分为树脂4.醋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可增强疗效乳香醋炙→提高树脂的溶解度。提高活血止痛疗效。可除去一部分挥发油和树脂,缓和药性,减少刺激性醋制乳香的炮制温度可以加以研究。现在炮制用的火候一般是中火,炒到表面熔化再喷醋,炒至表面有光泽为止。这个火力控制和喷醋时间是炮制的关键第五十六页,共65页。炮制对理化性质的影响总结成分辅料的影响水制的影响加热的影响其他处理的影响生物碱酒制增加溶出醋制成盐增加溶出多数碱不溶于水水溶碱少泡多润毒性碱加热变性活性碱避免加热净选注意区分不同部位苷类酒制增加溶出醋制使水解避免少泡多润避免有效成分溶于水可“杀酶保苷”挥发油刺激性强者麸炒或煨制抢水洗避免损失干燥时,尽量低温处理游离态挥发油迅速水制切制结合态挥发油堆积发酵使分离鞣质辅料炮制影响不大避免接触铁质水溶性较大避免浸泡耐高温炒炭被破坏空气中易于氧化有机酸有效少泡草酸多泡加热被破坏与生物碱结合成盐油脂加热制霜可减少毒性油脂的含量树脂酒醋制可增加溶出水溶性小影响微弱疗效增强或变性蛋白质氨基酸酸碱度影响活性aa和单糖加水分共同受热可产生香味活性pro避免加热毒性pro加热变性pro受热还可产生新物质可沉淀鞣质无机化合物醋淬增强疗效或改变性质易溶性盐避免用水处理煅制增强或产生新疗效总结: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第五十七页,共65页。任务五中药炮制的分类中药炮制的分类法:

一、炮炙十七法

二、三类分类法

三、五类分类法

四、药用部位来源分类法

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第五十八页,共65页。任务五中药炮制的分类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