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_第1页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_第2页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_第3页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_第4页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奇的纳米教学课件奇妙的纳米教学课件1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的有关学问。

2.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学问的方法。

3.培育正确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说明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题解读:

文章题为《奇妙的纳米》,是一篇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的文章,突出的是纳米的奇妙。(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奇妙,展现出纳米技术在应用上的美妙前景。文章的内容重点突出“奇妙”,什么叫“奇妙”?词典上解释为特殊超群和特别。那么纳米技术能称得上“奇妙”吗?大胆的想象描述了将来的外科手术和生活中种.种奇妙的现象,外科手术竟然不用手术刀,不流血,病人动手术不再有痛苦,这是不是“奇妙”?纱窗会依据人的需要自动送入新奇的空气,杯子掉在地上不但不坏而且还会蹦起来,让人们捡时不弯腰,电视机可以印在墙上,这是不是“奇妙”?举出实例并加以形象的描述,用事实来表达“奇妙”,的确让人熟悉到了纳米技术在讨论应用上的价值。)三.内容讲解:

文章主要讲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是纳米?

(2)什么是纳米技术?

(3)它的奇妙表达在哪些方面?

(4)纳米技术对人类社会进展有什么好处?

文章可以分为四局部:

第一局部(1—11段):以外科手术为例,展现纳米医学技术的奇妙功能,这一局部写得最为生动形象,大有先声夺人之势,篇幅也最长,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3段):是以常规外科手术的情景作铺垫,指出其流血、痛苦,恢复缓慢的弊端,并提出了不用麻醉剂,没有手术刀等条件下,如何进展切除脑垂体瘤的问题。

其次层(4—8段):描写用纳米医学技术切除脑垂体瘤的手术情景,突出了手术的舒适,简便安全以及良好效果。

第三层(9—11段):交代“不流血外科手术”的进展原理及不流血、无痛苦、痊愈快的奇妙功能,主要内容是介绍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其次局部(12—14段):由纳米机器人引出对纳米,纳米技术等学问的讲解。这一局部是学问性的局部,是全文的根底和核心。

第三局部(15—17段):列举外科手术之外的种.种例子,展望纳米技术宽阔的应用前景。这一局部是第一局部的延长和拓展。

第四局部(18段):总结全文,分析了纳米科学进展的状况,猜测纳米时代到来“只有几年之遥”,并提出“纳米技术”才真正是彻底转变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冲击力的“科技”。

三.构造图示

奇妙的纳米教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精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究熟悉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究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构造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熟悉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沟通。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展。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绽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月初开头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二、题目讲解: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希奇。而“隐秘”则给“甘露”批上了神奇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提醒事理。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状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熟悉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敏捷地引导]

三、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沟通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精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展整合,最终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学问?

[此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构造的力量,本文根据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消失可判定l至3为一局部,同时又根据叙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其次局部(4-8)提醒“甘露”的隐秘;第三局部(9一ll)进一步提醒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四、争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由于“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学问呢?

[此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汲取、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白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明了其养分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学问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隐秘”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特别亲切,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学问,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挖苦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五、小结

六、沟通信息

①分组争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许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相互沟通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学问。

②学生沟通课前预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沟通。

七、教师小结

①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沟通。

②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②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学问。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沟通]

一、分组探究

①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争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确定,言之成理即可]

②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切,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二、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很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①生动动形象,具好玩味性;②用词精确;③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三、小结、扩展

①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②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奇妙的纳米教学课件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目标

1、把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学问;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学问;

4、培育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奇妙”的详细表达;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学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领悟纳米的奇妙所在,培育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2、培育正确的科学观念;

3、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育制造力量。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学问;

2、自主、合作探究“奇妙”的详细表达;

教学难点:

1、培育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力量。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制造力量。

教学预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奇妙的神话世界领进奇妙的科学世界)

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奇妙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兴旺的今日,还有比这神话更奇妙的[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奇妙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日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奇妙的纳米》,多媒体出示标题,奇妙的纳米。

提问:(多媒体展现)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的奇妙详细表达在哪些地方等)

二、阅读探究

快速扫瞄课文,筛选出以下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什么叫纳米机器人

阅读汇报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展观看和加工的技术。

纳米机器人:是在纳米尺寸上制造的微型机器人。

理解概念,感受“奇妙”(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概念,它的内涵我们是不是都把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0.1纳米到几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原子、分子进展观看、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由于学生的学问局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微小,我列举初三化学课本上的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滴水(约20滴水为一毫升)所含的水分子的个数大约有

1.67×1024个,即10亿人同时一个一个地数,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一滴水的水分子,从而说明分子的微小,体会纳米技术的精细之极,感受纳米技术的奇妙。

多媒体展现[IBM]图片,并加以说明。

三、阅读探究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奇妙的详细表达;

2、小组沟通;

3、汇报探究结果(多媒体出示,阅读汇报2)

归纳小结:并板书

四、拓展延长

大胆想象,制造奇妙(多媒体展现标题)

开动思维,依据自己的想象和制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创造制造一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教师适时表扬鼓舞。

五、纳米情报站,展现奇妙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已研制胜利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胜利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

六、科海冲浪,搜罗奇妙(作业)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游览,领会了纳米的奇妙,体验了阅读的欢乐,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刊、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训练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意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学问,也培育了学生的力量;缺乏之处在于,学生的制造力量还有未得到限度的提高。

奇妙的纳米教学课件4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精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究熟悉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究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构造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熟悉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沟通。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展。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绽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

仇春霖,当代作家,教授。(笔名舸夫等,1930年生,江苏省盐城人。50年月初开头业余创作,既写杂文、寓言,也写科学小品文和文艺理论。出版的寓言集有《无花果》、《猴子刺虎》、《帆和舵》等,一些作品被改编,制成动画片。)

二、题目讲解:

“甘露”本是一种蚜虫排泄出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份的排泄物,并不希奇。而“隐秘”则给“甘露”批上了神奇的面纱。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提醒事理。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状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熟悉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敏捷地引导]

三、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①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②沟通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精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展整合,最终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③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学问?

[此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构造的力量,本文根据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消失可判定l至3为一局部,同时又根据叙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其次局部(4-8)提醒“甘露”的隐秘;第三局部(9一ll)进一步提醒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四、争论、探究

①“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由于“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②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学问呢?

[此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汲取、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白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明了其养分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学问面。]

③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隐秘”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特别亲切,充当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