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从数学活动的概念出发梳理和剖析了数学活动类型和施行策略,并结合重点案例分析^p了展开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说话、对话、表演、操作及活动的整合。专家强调:老师应对数学活动的开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活动,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拓展与完善,以便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经历,更好的体会数学学习的兴趣性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两位专家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设计》的专题讲座,给我们的启发很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课堂教学效率和老师教学程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结合自已的教学理论和学习,谈谈自已的学习体会。1.通过学习,理解数学活动的含义,认识到活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学习专题中的一些重点案例,理解了数学活动的类型和施行策略。3.专题中所提出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的类型和策略,特别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几个着眼点,在教学理论中可操作性很强,将这次专题学习的成果应于自已的课堂教学,必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进步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2师:封闭图形的线段必须首尾相连。师:大家看这两个封闭图形,谁的面积大呀?(黑板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看来封闭图形也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师:那在封闭图形里面积终究指的是哪一局部呢?请两位同学到黑板表示出来。(生上来画。)同学们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封闭的图形,也把它的面积表示出来。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面积这个概念有这样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物体外表的大小;第二层是:封闭图形的大小。〔三〕、理论活动:1〕多种策略,比拟大小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拟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生:长方形面积大生:正方形面积大。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方法知道吗?那如今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学生活动: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附页2中图5〕②小组活动。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拟方法〕生1: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生2:我们小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生3: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小结:比拟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展比拟大小,在用,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用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学生自己探究比拟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拟的策略,如用硬币摆、数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拟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历,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2〕体验面积一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①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作品展示,交流评价。)②活动考虑: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各异。〕③让我们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选一个图形,用蓝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师:图形上一周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周长〕周长表示图形的哪一局部?红色局部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面积〕面积表示图形的哪一局部?〔让学生在详细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四〕、全课总结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不仅知道什么是面积,还会用多种方法去比拟面积的大小,其实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只要我们有信心、爱考虑、多动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学反思1、从生活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神秘而简洁的话语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从生活实物出发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从摸入手,感知面积。2、这一课不光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面积,还要让学生可以对于面积与周长进展区分。这两个定义要分清楚。明白周长是指边线,面积是指外表的大小,也就是封闭线内所包含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3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实例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会比拟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2)、才能目的:经历观察、比拟、讨论等活动,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情感目的:通过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络。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拟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准备: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格子片,硬币,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醒课题1、比赛活动:老师出示一个小正方形和一个大正方形,挑选男女生各一名,进展涂色比赛。2、学生比赛。3师问:你们觉得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图形一大一小,大图形花的时间要多。师:那么图形的大小指的是图形的什么呢?〔生:面、面积〕4、引出课题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面积。〔板书课题:面积〕〔由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活动情景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二〕观察体验,理解概念1、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3〕、比一比:①老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老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外表的大小。②1元硬币和5角硬币。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拟我们知道了物体外表怎样?生:面有大有小。4〕结合详细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物体的外表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外表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外表的大小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好地说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回忆一下,你刚刚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让学生知道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面积的大小也是不同的〕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师:刚刚同学们说得不错,已经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师:(出示长方体盒子。)大家看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面有什么特点啊?生:6个面。生:红色的面比绿色的面大。生:绿色的面比黄色的面大。生:老师,我发现相对的面大小一样。师:大家看这个面是什么形啊?(长方形。)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它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线段。)师:(出示正方体盒子。)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啊?生:6个面的面积是一样的。师:那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正方形。)老师把其中的一个面也画到黑板上。(师画。)它也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4条。)大家看像正方形、长方形,这样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师:我们还认识哪些这样的封闭图形?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生:圆、平行四边形。师:(出示几个不是封闭图形的图片。)这几个图形是封闭图形吗?为什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4教学目的:1.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搜集和整理数据。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简单的问题。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理论才能。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的过程,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搜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下列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我们班上要出两个节目,大家觉得我们可以出什么呢?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1.搜集数据的过程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搜集数据。板书“搜集数据”师:小组讨论搜集数据的方法。〔老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搜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师: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2.整理数据的过程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板书“整理数据”〕师:为了可以使每种节目的数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节目种类。〕师:0是起点,假如1格表示1票,那么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糟了,合唱的票数最多有8票,只有5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汇报交流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工程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3.描绘、分析^p的过程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的票最多?-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详细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师:刚刚大家的答复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绘分析^p的过程〔板书“描绘、分析^p”〕三、联络生活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方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可以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四、描绘分析^p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展教学。案例中,老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展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老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敏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展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节目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根底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时机,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老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出什么节目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气氛浓重,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老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老师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想、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展探究、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严密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5【教学目的】1.能结合详细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并可以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学生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p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生汇报:241/3+2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为什么先算241/3?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深化运算顺序3/8〔3/4-1/6〕5/6-4/92/37/123/14+7/8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做完后集体订正。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老师总结看想算查〔3〕抽象运算顺序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考虑,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2+2/35/63/5(1/2+2/3)5/63/5(1/2+2/3)(5/63/5)(1/2+2/35/6)3/5考虑: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1〕情景引出问题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中国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中国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1〕601/3+601/2〔2〕60〔1/3+1/2〕=20+30=605/6=50〔米〕=50〔米〕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方法〔2〕:先算大中国结和小中国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3〕总结运算定律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络?结果一样,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4〕练习3/420/17-3/43/176-6/13-7/13(5/6+3/4)12师:假如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三、稳固练习,深化理解。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如今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承受挑战?1.火眼金睛辩对错。师:为什么错,假如错了应怎样改正。2.拓展提升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1/2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2/5,买奶糖多少元。3、谈收获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进步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四那么混合运算歌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步步过程要对照;心平气和不烦燥,【教后反思】《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那么运算的根底上学习的,是继续学习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根底,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习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根底。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辞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如下:1.能结合详细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并可以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学生分析^p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3.注重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1.理解教材,把握目的,扎实落实目的。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一样。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一样上分析^p,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的,突出了重点,打破了难点。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进步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浸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习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p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考虑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中国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开展。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缺乏之处:1.在分析^p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明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好的思路。2.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6《折线统计图》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整理、描绘、分析^p数据的根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根底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作准备。【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2.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p。从统计中发现数学问题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浸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p的才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作业纸【教学重点难点】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开展统计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同学们还记的吗?2023年举世瞩目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办,那冲动人心的比赛场面至今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如今让我们共同回忆我国在奥运会上的获奖情况。出示:奥运金牌榜〔1〕师:这么多的数据看起来不方便,怎样整理可以使他们更简洁、明了呢?生答,师〔出示统计表〕师:整理成统计表比文字表达更简洁明了了。〔2〕师: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条形统计图,再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观察条形统计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提问: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届金牌数的?〔直条的长短〕二、自主探究,研学新知1.设疑激趣,导入新知国家体育总局的教练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大家见过这样吗,是什么统计图?师:这种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为什么教练们选择了折线统计图,看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2.认识折线统计图〔1〕整体认识:统计图上的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生:师:你观察的很认真,再来仔细观察,统计图上还有些什么?生:点、线、数〔2〕认识点、线段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关键,在统计图上有点、线段还有数据。师: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些点表示什么?这个点表示?生:23届15枚。师:大家同意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师:你的说法比拟专业,是的,先看点对应下面横轴上的届数是23届、左面对应的枚数是15枚这个点正好是届数和枚数的穿插点。第二个点谁来说说表示什么?指名前面指着说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点的作用,相邻两个点连接的线段又表示什么?生:从线中可以看出金牌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详细说说:有的线段是急剧下降的,有的是程度的,有的是缓慢上升,有的是快速上升的课件演示师:你真擅长观察,从线的方向上看出了数量的变化,也就是增减变化。板书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3〕读图分析^p师:我们通过点、线初步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分析^p一下这几届获金牌的变化吗?学生2--3人说,说想法。〔4〕预测:师:根据总体是上升的,请你根据第23届到29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据预测一下,2023年的第30届奥运会我们国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一直增加吗?〕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想,比赛的结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终究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还要大家亲密关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比赛。〔5〕总结特点师:如今你知道为什么采用折线统计图而不采用条形统计图吗?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增减变化,可以预测。考虑: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小结:折线统计图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在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方面更具有优势。〔板书:既能又能〕3.生活举例,深化认识师: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我这里也带了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折现统计图,大家一起看一看。〔出示课件股票、挪动、降水量分析^p〕〔1〕股票走势图:随着股票的涨跌折线有升有降。〔2〕降水量统计图:哪几个月呈上升趋势?哪几个月呈下降趋势?〔3〕挪动数量变化统计图等。4.制作折线统计图〔1〕师:看来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挺广泛的,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呢?先想想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同位两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汇报、评价、补充。〔2〕如今我们一起看看小电脑是怎么制作折线统计图的。〔出示课件〕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5月10日是9度,就要先在横轴上找到日期所对应的这条线,再看纵轴上的温度,日期与温度的穿插点就是第一个点,描出这个点并标上数据,像这样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大小依次找出其他各点,描一个点标一个数据。最后用线段把各点依次连接起来。注明制图时间。师:如今谁来给大家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几步?〔板书:描点标数连线〕提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描点时要沿着竖线对准总轴上的刻度,两点间的线段要直等等。〕这些步骤清楚了吗?〔同位互相订正〕〔3〕分析^p:看着这个最低气温统计图你能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吗?生:忽高忽低,气温不稳定。师:像这样气温不稳定,忽高忽低容易生病。三、稳固应用,内化提升1、生病人数统计图这是5月10日13日学生生病人数统计图,谁来给大家分析^p一下学生生病人数的变化情况。2、出示气温图和生病人数图:比照这两张统计图你又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给他们说说。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评价、补充。师:我们要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饮食、营养全面,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3、体育锻炼图小彬为了锻炼身体,采取了1500米跑步训练,他坚持锻炼并记录了每周的最好成绩。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你能分析^p一下他的锻炼成绩吗?四、拓展延伸,文化浸透统计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家听〔出示课件〕孩子们,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就在咱们的大自然中,大自然以它无穷无尽的变化,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这是树的年轮,这一圈圈的年轮不正是大自然对统计图的杰作吗?【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作用: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步骤:描点标数连线20xx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统计的定位是这样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我进展了深化的研究,理解到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大领域之一。因为,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的。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络学生生活实际,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是我要研究的内容。将开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更改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p观念,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如下:1、结合详细事例,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2、使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p,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合理预测。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分析^p的才能。其中①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制作步骤;②体验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p观念,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下面结合今天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根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的、施行教学的重要资。但不同地域不同班级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尽一样,所以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应该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考虑、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为到达上述的目的,我就大胆地尝试把教材进展重组.。〔教材呈现的是威海市19982023年市区环保建立中垃圾无害化日处理才能的变化情况这一情景做为例题的,〕间隔学生生活实际比拟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感到枯燥,而且没有亲切感,也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四年一次的奥运会今年将在英国伦敦举办,于是我就特意选取了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的金牌获奖情况这一热门话题为例题学习内容,在分析^p数据后进展预测第30届奥运会将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而且再过两个多月就可以揭晓预测是否正确,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己练习应用时,创设了今年5月气温变化比拟大的几天的最低气温、还有因为气温变化引起生病的生病人数变化的信息及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些信息,从而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带进课堂。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p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明确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2、巧设问题,表达统计图的重要性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统计的最终目的是为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本课通过设置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一问题,一方面突出了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展统计;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已有知识中产生冲突,只学习了条形啊〕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认识。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设计的非常有序,从零散的7届获得金牌数据,整理到统计表,再整理到条形统计图,最后引出折线统计图,以及对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p这样的一条教学主线。既对以往知识进展复习,又让新知识出现的很自然,还让孩子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做了初步的比拟,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理解到折线统计图除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外,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从而为下节课如何正确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做好了知识铺垫。老师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统计图直观表示出28届到29届的金牌数增加最多这个问题?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考虑,争先恐后地答复可以数条形统计图中直条之间相差几个格子这时老师适时出示折线统计图,开场探究新知。这样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由统计表到折线统计图,提出挑战性问题,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顺学而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找到新方法,显示了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3、开展了学生的个性在折线统计图学习中,从表示数据多少的点的自主发现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线段的小组交流乃至最后的尝试完成统计图的制作。都充分表达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根据每个学生才能的差异和学习需求的不同,不再要求学生们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允许他们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和才干开展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究和理解怎样准确画折线统计图,充分表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地位。]老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制图〕,去探究〔想〕,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应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开展了学生的个性。4、合理利用课程资其一,突出数学文化,向学生介绍了统计图的开展史,对学生进展数学文化的浸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动态地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构成和绘制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7一、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教学重点:1.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教学难点: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小组学习的实效四、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袋装1千克洗衣粉、1台盘秤、两包500克的盐、2、小组准备: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鸡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币、1克的药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兰根冲剂、100克的肥皂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置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体验:1.认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2.认识感知1千克〔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场吧。〔3〕找一找: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比照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③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④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还发现大局部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还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来帮助。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克。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刚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感觉比1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然比1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4〕说一说:刚刚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千克呢?3.认识感知1克〔1〕刚刚我们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2〕掂一掂: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场吧。〔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非常轻〕与1千克比呢?〔1克非常轻,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时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4〕找一找: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刚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5〕感受10克、100克盘子里还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克〕一袋盐500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克〕板书1000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千克作单位〕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5.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①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②通过掂2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③知道1千克=1000克6.认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千克〕她用的秤你认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三、稳固拓展1.确实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88页练习十八第1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增加一个4千克问:刚刚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3〕填单位:书89页练习十八第4题2.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盐〕可真重呀。3.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途,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88页练习十八第3题。六、课后反思:施行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p。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8教材分析^p从“小欧拉智改羊圈”的数学家故事引入,接着为学生创设两个活动情景:1.用100米篱笆,在空地上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并对理论中获得的各项数据进展比照分析^p,探究得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2.用100米篱笆,利用一堵足够长的墙为张叔叔设计一个面积最大的养鸡场。在理论中发现“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的面积最小”,与前一结论“自相矛盾”。最后,借助多媒体资的直观性特点进展示范、启迪,让学生发现圆形设计方案没有利用墙,从而激发学生出“灵感思维”——100米篱笆,靠墙围成半圆形养鸡场面积最大,不仅解决课前“养鸡场怎样围面积最大”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程度开展得到再一次的飞跃,也为开展学生的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时机。学情分析^p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开展的根本特点,是从详细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并已经初步学会运用分析^p、综合、比拟、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历的支持。所以,本节课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不断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平面图形知识,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另一方面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逻辑思维,诱发灵感思维。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学生在具有生活背景的问题探究中,经历动手理论、观察、比照、分析^p、归纳和推理的理论活动过程,探究出“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中,圆形的面积最大”。2.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对几种主要平面图形的认识,知道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络,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方法1.认识到运用图表分析^p法搜集信息、探究规律,是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2.学会“问题——理论探究-——解释——再理论、反思——结论”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才能。情感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来于生活,强化“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理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养鸡场怎样设计“面积最大”。难点:同样长的篱笆,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那个面积最大的验证方法。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9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历根底上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2、联络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3、培养学生数感。教学过程:一、回忆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二、新授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引导学生考虑,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可以发现哪些信息,假如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展比照,用一个统计图能描绘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开展统计观念。5、答复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三、稳固练习“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0教学目的: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⒉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练习[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程度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局部,外圈比内圈长一些〕问二:半径为3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点评: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拟。问二旨在回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二、讲解实例6名运发动进展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2米,弯道局部为半圆〕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31.7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米〕。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局部相差〔米〕。解:⑴圆的周长C=2πγ半径为31.7米的圆的周长为2×31.7π米半径为31.7米的半圆的长为2×31.7π/2米,即31.7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π米。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2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31.7+1.2〕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31.7+1.2〕π米。⑶〔31.7+1.2〕π—31.7π=31.7π+1.2π—31.7π=1.2π≈3.770米〔点评: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拟,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总结:相邻两条弯道局部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三、练一练进展200米赛跑,假如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早多少呢?四、理论活动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五、考虑题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36.5米,每条跑道宽为1.2米。⑴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⑵假设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400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早多少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1一、教材分析^p:这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在此根底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稳固已学的根本图形,另一方面那么能将所学的知识进展综合,进步学生综合才能。本节课重点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教材安排的内容除了稳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外,更注重将解决问题的考虑策略浸透其中。通过学生亲手的“拼”、“剪”,将组合图形进展分解,计算出组合图形面积,从而掌握这类题的考虑及解题方法。二、学情分析^p: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对组合图形的认识并不很难。学生已经系统的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转化思想也有所浸透。对于方法的借鉴、交流、考虑、创新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三、教学目的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展正确的解答。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这类题目的考虑方法。3、学会运用“分割”与“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五、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以旧引新〔课前〕将一些教学用具的纸片发给学生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谜语。〔①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②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称〕〔1〕考虑:谜语的谜底是什么?〔①草莓②杨〔羊〕莓〔没〕〕设计意图: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知识的正迁移。给学生以启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问:你们觉得哪个谜语好猜?为什么?〔第二个,因为第二个问题有了第一个问题做根底,所以容易些。〕〔3〕学生答复后老师出示答案,从而导出新课,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明事理,从而导出新课。2、课件出示各种学过的根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1〕同桌交流、讨论。〔小动〕〔2〕代表答复。〔3〕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设计意图:稳固所学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计算方法。〔二〕、自主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1〕老师要求: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边做边考虑,你拼的图形像什么,是由哪个根本图形拼成的,小组讨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2〕2人小组讨论并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小动〕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进展分工、讨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2、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课件出例如题:小华家买了新房,方案在客厅铺地板,请你估计他家至少需要买多少瓷砖铺地板,再实际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有图例〕〔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中组合图形的学具,与小组合作,先估一估,再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合作讨论,老师巡视并作简单的提示和指导。〔大动〕〔2〕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沿虚线剪下,将组合图形分割成一个大长方形和小长方形或两个梯形或补一个小正方形等多种割补法。〕计算图形的面积。〔3〕根据学生的解法,老师进展分析^p、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亲手参与学习,通过拼剪与讨论,明白能将组合图形进展多种分割或割补后再计算其面积。〔三〕、联络实际,稳固拓展1、课件出示课本中多种组合图形,学生区分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2、学生独立完成,代表发表自己的解题方法。3、根据学生答复,老师点评:通过分解图形的面积相加或补成所学的平面图形再通过面积相减,都可以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形关系,推算出图中的隐藏条件,让学生明确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方法不是唯一的。〔四〕、回忆全课,小结1、学生小结2、老师总结3、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再总结,即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才能,又能将本堂课的内容进展了总结。最后布置作业来稳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六、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分割、添补根本图形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2教材分析^p:有关0的加减法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的意义以及0的认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因为0的特殊性,所以在学习计算时教材把0的加减法专门安排一课时进展,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0的意义,学习有关0的加减计算。教材安排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是0的加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情境图,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根底上,通过对兔博士提出的“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这个问题的解决,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第二个环节是0的减法计算。教材安排了小猫吃鱼的情境,通过兔博士提出:发生了什么事情?的问题,继续展开故事。让学生观察到鱼吃光了,就是没有了,就是0条,用算式3-3=0表示。让学生对0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加深。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第三个环节是稳固练习。教材安排了3道练习题和一个数学游戏,第1题是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稳固,而且也考察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第2题是对号入座,这样以游戏的形式不仅稳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兴趣性,而且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第3题是6道5以内的加减计算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口算才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游戏是抽数字卡片,进展加减计算,目的是加强口算才能。教学目的:1.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3.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教学重通难点: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故事,其实,很多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还蕴含着数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故事片,你们有没有兴趣听?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谁听得最认真。二、自主探究〔一〕0的加法计算1、课件播放《小猫钓鱼》的前半局部。2、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来比比看刚刚谁听得最认真。〔1〕妈妈钓了几条鱼?〔板书:3〕〔2〕小猫钓了几条鱼?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板书:0〕〔3〕想一想: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师小结:因为小猫钓鱼时不专心,一会儿去捉蜻蜓,一会儿去捉蝴蝶,所以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做事能不能像小猫那样?应该怎样?〔4〕兔博士也有问题想问我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问题?课件出示兔博士的问题:小猫和妈妈一共钓了几条鱼?①谁知道?怎样列式?板书:3+0=3②算式中的3、0、3分别表示什么?③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0+3=3〔设计意图:体会0的意义,学习0的加法计算。通过讨论小猫为什么一条鱼也没有钓着?使学生受到做事要专心的教育。〕〔二〕0的减法计算1、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高快乐兴地回家了。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继续看故事。〔课件播放后半局部〕2、谁能说一说小猫和妈妈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1〕指名说〔2〕师小结:小猫和妈妈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事出去了,小猫在家里看着3条鲜美的鱼,在等妈妈回来,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是没有来,小猫实在太想吃了,就把3条鱼都吃光了。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猫说些什么?3、通过讨论,大家都知道怎么办了。如今,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一共有3条鱼,小猫把3条鱼都吃了,还剩几条鱼?〔1〕你会列算式吗?试一试!板书:3-0=3〔2〕说一说算式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0,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再通过对小猫做法的认识,让学生受到关心长辈的教育。〕4、提醒课题观察黑板上的3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1〕引导学生说出3个式子中都有0。〔2〕提醒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三〕深化对0的加减法的认识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们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出示算一算,想一想。1、指名口算。2、观察讨论:〔1〕观察第一组题①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加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②观察第二行题,你有什么发现?〔都是一个数减0〕得数有什么特点?〔还得原来的数〕③你能不能把两行的发现用一句话说一说?〔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④你能迅速说出得数吗?听老师说算式,学生口答。如:6-0=8-0=10-0=20-0=100-0呢?〔2〕观察第二组题,你有什么发现?①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②你能说出一个等于0的算式吗?〔设计意图:深化对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建构数学模型。〕三、练一练刚刚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一些特点。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快乐。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力片吗?知道猪八戒吗?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我们看看它在做什么好吗?1、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1〕把你的算式写在53页书上。〔2〕交流。重点让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设计意图: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景图,让学生根据图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这不仅是对本节课所学新知的检查与稳固,而且也考察了上节课减法的意义以及5以内的减法计算。〕2、练一练第1题。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还有几个小动物,我们快请它们坐下吧。〔1〕学生在书上连线。〔2〕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连线。〔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不仅稳固了所学的知识,增加了练习的兴趣性,而且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参与的热情。〕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的口算才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步口算才能。〕四、数学游戏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说出算式和得数。假如你能说加法的就说加法的,假如能说减法的就说减法的。假如能说加法的也能说减法的,就说两个算式。〔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进展加减计算,加强口算才能。〕五、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今天在多媒体教室上了这节0的加减法。与课前料想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分析^p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所问非所答。如在老师提出还剩几条鱼这个问题后,有学生列出了3+0=3、0+0=0这样的算式。从中显而易见学生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胡乱说出了算式。再如在提出观察第一行题,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后,有学生说是“穿插的”有的学生说是“两边的是挨着的,中间的是挨着。”还有的说“上面的是加号,下面的是减号”……诸如此类,种种所问非所答的现象,从学生的答复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儿。但学生说了,老师不能置之不理,从而出现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二、学生口算才能太差。教学中,有的学生口算出现错误,还有的学生不能迅速地说出口算结果。有的学生甚至还要借助手去算出得数。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有效时间短是一直以来的问题。老师对学生这方面的特点也有所考虑,所以教学时尽量把有效时间用于学习新知识。我注意到学生在看动画时精神都很集中,看得津津有味,但到了讨论0的加减规律时,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去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开场说话。四、对学生估计缺乏。主要表达在发现并总结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的计算规律以及两个一样的数相减的规律上。学生还不具有自己发现总结规律的才能。所以很难总结出0的加减规律。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独立考虑、勇于答复下列问题等。2、加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