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AP诊治指导_第1页
医学专题-AP诊治指导_第2页
医学专题-AP诊治指导_第3页
医学专题-AP诊治指导_第4页
医学专题-AP诊治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急性(jíxìng)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苏州大学附属(fùshǔ)第二消化科王少峰第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一、概述急性胰腺炎〔acute

pacreatitis,

AP〕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jīhuó),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响为主要特征,伴可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呈自限性;20%~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第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二、术语(shùyǔ)和定义临床用术语(shùyǔ)其他术语第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一〕临床(línchuánɡ)术语第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zhèngcháng)上限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zhèngcháng)或轻度增高。第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2.轻症AP(

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胰腺(yíxiàn)坏死,假性囊肿,胰腺(yíxiàn)脓肿〕;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响良好。Ranson评分<3,或APACHE-Ⅱ<8,或CT分级为A、B、C。第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3.重症AP(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有以下之一者: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器官衰竭;功能障碍或对液体补充(bǔchōng)治疗反响良好。Ranson评分≥3;或APACHE-Ⅱ≥8;CT分级为D、E。第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建议(jiànyì)〔1〕对临床上SAP患者中病情极其凶险者冠名为爆发性胰腺炎〔fulminaatepancreatitis),或早期重症AP。其定义为:SAP患者发病后72h内出现以下之一者: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酐176.8>μmol/L);呼吸衰竭(PaO2≤mmHg);休克(收缩压≤80mmHg,持续15min);凝血功能障碍[PT小于正常人的70%、和/或APTT>45s];败血症〔T>38.5℃、WBC>16.0×109/L、剩余碱≤4mmol/L,持续48h,血/抽取物细菌(xìjūn)培养阳性〕;全身炎症反响综合症.第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建议(jiànyì)〔2〕临床上不使用病理性诊断名词(míngc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除非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上废弃“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急性胰腺蜂窝炎〞等名称。第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建议(jiànyì)〔3〕临床上AP诊断应包括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AP〔胆源性、重型(zhòngxíng)、ARDS〕,AP〔胆源性、轻型〕。第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建议(jiànyì)〔4〕AP临床分级诊断如仅临床用,可应用Ranson标准或CT分级;临床科研用多采用(cǎiyòng)于APACHE-Ⅱ积分和CT分级。第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二)其他(qítā)术语急性液体积聚: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聚,并缺乏完整包膜.胰腺坏死:增强CT检查提示(tíshì)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假性囊肿: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多发生于AP起病4周后。胰腺脓肿: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第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三、AP病因第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一)常见病因胆石症(包括胆道微结石(jiéshí))酒精高脂血症第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二〕其他(qítā)病因壶腹乳头括约肌功能不良药物和毒物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外伤性高钙血症腹部手术后胰腺分裂壶腹周围癌胰腺癌,血管炎感染性(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AIDS病毒,蛔虫症)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红斑狼疮(hónɡbānlánɡchuānɡ),枯燥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第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三〕特发性经临床(línchuánɡ)与影像、生化等检查,不能确定病因者称为特发性胰腺炎,约占5%~7%未能找到病因。

第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四、AP病因(bìngyīn)调查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既往史、酒精摄入史、服药史等,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本检查:血清淀粉酶测定、肝功能、血脂、血糖(xuètáng)、血钙;腹部B超检查。深入检查:病毒测定,自身免疫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测定〔CEA、CA19-9〕;CT扫描〔必要时增强CT〕,ERCP/MRCP,超声内镜检查,壶腹乳头括约肌测压〔必要时〕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测等。第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五、AP诊断(zhěnduàn)流程第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一〕AP临床表现第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临床(línchuánɡ)病症腹痛是AP的主要病症,位于上腹部,常向背部放射,多为急性发作,呈持续性,少数(shǎoshù)无腹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常源于急性炎症、坏死胰腺组织感染、或继发真菌感染。发热、黄疸者多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此外,AP还可伴有以下全身并发症:心动过速和低血压或休克;肺不张、胸腔积液和呼吸衰竭,有研究说明胸腔积液的出现与AP的严重度密切相关并提示预后不良;少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耳鸣、复视、谵妄、语言障碍及肢体僵硬,昏迷等胰性脑病的表现,可发生于起病后早期,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第二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2.体征体征上,轻症者仅为轻度(qīnɡdù)压痛,重症者可出现腹膜刺激征,腹水,Grey-Tuner征,Cullen征。少数患者因脾静脉栓塞出现门脉高压,脾肿大。罕见横结肠坏死。腹部因液体积聚或假性囊肿形成可触及肿块。其他可有相应并发症所具有的体征。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3.全身炎症(yánzhèng)反响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响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drome,SIRS〕的临床判断标准是:①心率>90次/min;;②

肛温<36℃或>38℃③血白细胞<4×109/L或>12×109/L或未成熟粒细胞>10%;④呼吸>20次/min或PCO2<32.33mmHg;如满足上述两项并排除(páichú)其他因素,即可以诊断。SIRS见于SAP急性反响期和胰腺坏死继发感染期。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腹腔(fùqiāng)间隔室综合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此词由Kron于1980年首次使用。AC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升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等内脏及腹壁和颅内损害,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SAP时,腹腔内压(IAP)增加,当≥25cmH2O时,就会引发(yǐnfā)脏器功能损害,出现ACS。本综合征常是爆发性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之一。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二〕辅助(fǔzhù)检查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血清(xuèqīng)淀粉酶强度血清淀粉酶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血清淀粉酶活性上下与病情不呈相关性。患者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赖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zōnghé)判断。血清淀粉酶持续增高要注意:病情反复、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疑有结石或肿瘤、肾功能不全、巨淀粉酶血症等。要注意鉴别其他急腹症引起血清淀粉酶增高。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2.血清(xuèqīng)脂肪酶血清脂肪酶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当血清淀粉酶活性已经下降(xiàjiàng)至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时,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有互补作用。血清脂肪酶活性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呈正相关。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3.其他(qítā)血清标志物C反响蛋白〔CRP〕

:发病后72小时CRP>150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可能。敏感性达67%~100%,具有简单而快速的优点。血清白介素6:>130u/ml有早期诊断价值,动态测定其水平增高提示预后(yùhòu)不良。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影像学诊断(zhěnduàn)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B型超声波检查(jiǎnchá)B超是诊断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发病初期(chūqī)24~48h行B超检查,可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了解胰腺有无坏死、渗出、肿块、囊肿、结石、钙化、胰管扩张等、了解胆道有无结石、蛔虫和胆管扩张等。但B超常因急性胰腺炎时的上腹部胀气而影响观察,对AP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2)CT检查推荐CT检查作为诊断AP的标准影像学方法。必要时行增强CT或动态增强CT检查。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分为A~E级。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zēnɡdà)。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A~C级:临床上为MAP;D、E级:临床上为SAP。第三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BalthazarCT分级(fēnjí)系统胰腺坏死范围积分(jīfēn)为:胰腺坏死≤30%,加2分;≤50%,加4分;>50%,加6分。根据以上两方面所得积分评定三级严重度:Ⅰ级:0~3分;Ⅱ级:4~6分;Ⅲ级:7~10分分级胰腺组织影像学改变积分A级

B级

C级

D级

E级胰腺正常

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包括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胰管扩张、局限性积液)

除B级病变外,还有胰周的炎症改变

除胰腺病变外,胰腺有单发性积液区

胰腺或胰周有2个可多个积液积气区0

1

2

3

4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5.建议(jiànyì)必须强调临床表现在诊断AP中的地位.持续性上腹痛、血清淀粉酶增高、影象学改变,排除其他疾病,可以诊断本病;临床(línchuánɡ)上不再应用“中度AP〞,或“重症倾向〞;临床上应注意一局部急性胰腺炎患者从MAP转化为SAP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对病情作动态观察。除Ranson指标、APACHE-Ⅱ指标外,其他有价值的判别指标有:体重指数超过28kg/m2;胸膜渗出,尤其是双侧胸腔积液;72h后CRP>150mg/L,并持续增高等均为临床上有价值的严重度评估指标。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六、临床(línchuánɡ)严重度的评估标准APACHEⅡ评分Ranson标准评分C反响蛋白(dànbái)〔CRP〕CT分级体重指数(BMI)胸膜渗出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Ranson标准(biāozhǔn):Ranson(1974)提出预测AP严重性的指标11项(表1)具备的指征工程越多,那么死亡率亦越高。0~2项指标死亡率为0.9%,3~4项指征死亡率为16%,5~6项指征死亡率为40%,7~8项指征为100%。≥3项阳性为SAP。Ranson评分分起初是建立在酒精性胰腺炎的根底上的,故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评价(píngjià)并不满意,为此后来特别制定了胆源性胰腺炎的标准(表2)。该标准为临床判断SAP提供了方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表1、Ranson标准(biāozhǔn)〔酒精性〕入院时 入院后48小时1.年龄>55岁 1.HCT下降>10%2.白细胞数>16×109/L2.BUN升高(shēnɡɡāo)1.79mmol/L3.血糖>11.2mmol/L 3.血清钙<2mmol/L4.血清LDH>350IU/L4.动脉血PO2<8kPa5.血清GOT>250IU/L5.碱缺乏>4mmol/L 6.估计体液丧失>6L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表2、Ranson标准(biāozhǔn)〔胆源性〕入院时 入院后48小时1.年龄>70岁 1.HCT下降>10%2.白细胞数>18×109/L2.BUN升高0.72mmol/L3.血糖(xuètáng)>11.2mmol/L 3.血清钙<2mmol/L4.血清LDH>400IU/L4.动脉血PO2<8kPa5.血清GOT>250IU/L5.碱缺乏>5mmol/L 6.估计体液丧失>4L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CT分级(fēnjí)A级:正常胰腺。B级: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júbù)或弥漫的腺体增大。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A~C级:临床上为MAP;D、E级:临床上为SAP。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7.APACHEⅡ评分(píngfēn)这Knaus创立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这是一项根据生理测量值改变,年龄和以往健康情况来评估疾病严重性的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用于疾病最初的严重程度和以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的大小。评分是由急性生理计分〔APS〕、年龄计分和慢性健康计分相加的总和所得(suǒdé)。8分或8分以上为重症病例,但许多分数较低却有并发症产生的病例也应属于重症。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急性(jíxìng)生理学评估系统

APS

+4

+3

+2

+1

0

+1

+2

+3

+4

直肠体温〔℃〕

≥41

39-40.9

36-38.4

34-35.9

32-33.9

30-31.9

≤29.9

动脉血压(xuèyā)〔kPa〕≥21

17-21

15-17

9-14

6.5-9

≤6.5

≥180

140-179

110-139

70-109

50-69

≤49

呼吸频率

≥50

35-49

25-34

12-24

10-11

6-9≤5

氧合作用

a:FiO2≥0.5A-aDO2≥500

350-490

200-349

<200

b:FiO2<0.5PaO2

>70

61-70

<55-60<55

动脉pH

≥7.7

7.25-7.32

<7.15

血钠〔mmol/L〕

≥180

160-179

155-159

150-154

130-149

120-129

111-119<110

血钾〔mmol/L〕

≥7

6-6.9

5-5.9

3-3.4

<2.5

肌酐〔mg/dl〕

>3.5

<0.6

〔急性肾衰时双倍记分〕

血细胞比容〔%〕

≥60

50-50.9

46-49.9

30-45.9

20-29.9

<20

白细胞计数≥40

20-39.9

15-19.9

3-14.9

1-2.9

<1

〔×109/L〕Glasgow昏迷计分*

15-实际记分B.年龄计分〔agepoint〕:≤44岁,0;45~54岁,2;55~64岁,3;65~74岁,5;≥75岁,6。

C.慢性病计分:病人曾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或免疫功能抑制者a.非手术或急诊术后-5分;b.选择性手术-2分

*参照脑外伤昏迷的计分法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C反响(fǎnyìng)蛋白〔CRP〕动态监测血CRP水平,发病(fābìng)后48hCRP≥150mg/L为SAP的指标.第四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其他(qítā)指标BMI:>

28kg/m2胸膜(xiōngmó)渗出:尤其是双侧胸腔积液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七、AP的临床(línchuánɡ)处理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发病初期(chūqī)的处理和监护三大常规及粪便隐血测定肝、肾功能测定、血糖及血清电解质测定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及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气分析及胸片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记录24h尿量和出入量变化常规禁食(jìnshí),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行胃肠减压。在患者腹痛减轻/消失、腹胀减轻/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或局部恢复时可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不以血清淀粉酶活性上下作为开放饮食的必要。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2.补液补液量包括根底需要量和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

包括晶体和胶体物质以及维生素和

微量元素

补液量及速度应根据病人的心功能、尿量〔一般(yībān)维持在>0.5ml/kg/h)、生命体征及24h红细胞压积情况等综合考虑。中心静脉压〔CVP〕对指导输液量及速度具有积极意义,但应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胸腔大量积液、呼吸机应用、明显腹胀等。同时应注意低钾、低钙和高血糖。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

3.镇痛疼痛剧烈时考虑镇痛治疗。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注射盐酸呱替啶(杜冷丁)。不推荐(tuījiàn)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654-2等,因前者会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后者那么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抑制胰腺(yíxiàn)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应用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奥曲肽用法:首次剂量推注0.1mg,继以25μg~50μg/h维持治疗。生长抑素制剂用法:首次剂量250μg,继以250μg/h维持;停药指证为:临床病症改善、腹痛消失,和/或血清淀粉酶活性降至正常。一般使用5-7d。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除此之外,还可以预防(yùfáng)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使用。主张蛋白酶抑制剂早期、足量应用,可选用抑肽酶、加贝酯等。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

5.血管活性物质(wùzhì)的应用由于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推荐应用改善胰腺和其它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1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制剂(Lexipafant)、TNF-α抗体〔infliximab〕、重组(zhònɡzǔ)IL-10、丹参制剂等。

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6.

抗生素的应用(yìngyòng)对于非胆源性的MAP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对于胆源性MAP或SAP应常规使用抗生素。胰腺感染: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假性囊肿继发感染及后期的胰腺脓肿。胰腺感染的诊断主要靠临床病症和穿刺组织的细菌培养。致病菌主要来源(láiyuán):肠道细菌移位、胆道细菌逆行和血液播散。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G-菌和厌氧菌等肠道常驻菌。应用抗生素的原那么:抗菌谱为G-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等。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6.

抗生素的应用(yìngyòng)首选方案:亚胺培南(泰能)或喹诺酮类+甲(替)硝唑;次选方案:第三代头孢菌素+甲(替)硝唑;疗效不佳时改用其他广谱抗生素或根据CT引导下的坏死组织染色或组织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疗程为7~14d,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一旦确定不再有感染的依据,那么可停用抗生素.要注意胰外器官(qìguān)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断,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在应用广谱抗生素中应观察有无继发真菌感染.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无法用细菌感染来解释的发热合并以下(xiàliè)情况应考虑真菌感染存在:胃肠道功能长时间不能够恢复(>5天)突然意识改变或者突然视力障碍(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紊乱)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高热(要除外细菌耐药)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的出等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同时应该对口腔粘膜、咽部、痰、尿、便、血、胆汁、创口分泌物、导管等标本进行真菌涂片找真菌和真菌培养。7.抗真菌感染(gǎnrǎn)第五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7.抗真菌感染(gǎnrǎn)广谱抗生素使用超过5d也应使用抗真菌药物来预防真菌感染。氟康唑为一线用药(可以静脉滴注100-200mg/d)。两性菌素B为二线用药,其主要副作用为尿特别多和低血钾,它主要用于毛霉菌感染及特别严重复杂的霉菌感染,用法为第一天1-2mg静脉滴注,然后据病情(bìngqíng)每日增加2-3mg,在5-7天到达治疗量(16-25mg/d)。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8.营养(yíngyǎng)支持先行肠外营养,一般(yībān)7~10d,SAP患者热量需要为8000~10000kJ/d,50%~60%来自糖,15%~20%来自蛋白,20%~30%来自脂类,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减少脂肪类物质的补充。肠内营养:待血淀粉酶恢复正常、腹痛消失、肠功能恢复考虑实施。将鼻饲管放置Treitz韧带以下开始肠内营养,能量密度为4.2J/ml,如能耐受那么逐步加量。应注意补充谷氨酚胺制剂。先给予要素饮食,从小剂量开始,20~30ml/h,如果能量缺乏,可辅以肠外营养,并观察患者的反响,如能耐受,那么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可达100ml/h。进行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患者的腹痛、肠麻痹、腹部压痛等,并定期复查电解质、血脂、血糖、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肾功能及血常规等,以评价机体代谢状况,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9.免疫增强剂应用(yìngyòng)对于(duìyú)重症病例,可选择性应用免疫增强剂.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0.预防(yùfáng)和治疗肠道衰竭对于SAP患者,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监测肠鸣音的变化。及早给予促肠道动力药物,包括生大黄、硫酸镁、乳果糖等;给予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细菌(xìjūn)菌群:应用谷氨酚胺制剂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同时可应用中药,如皮硝外敷。病情允许下,尽可能尽早恢复饮食或肠内营养对预防肠道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1.中医中药单味中药如生大黄,与复方制剂如柴芍承气汤加减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禁食并不禁口服中药。可给予开水50ml加中药生大黄15-20g浸泡数分钟后胃管内灌注〔注入后夹管1小时〕或直肠内滴注,

2次/天。

柴芍承气汤〔柴胡10g、白芍10g、黄芩10g、枳实10g、厚朴10g、玄明粉10g冲、生大黄10g后下〕150ml,口服2次/日,5-7天。中药皮硝全腹外敷,500g,2次/天,可促进腹腔渗出液体的吸收和腹腔炎症(yánzhèng)的局限。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2.急性(jíxìng)胆源型胰腺炎〔ABP)的内镜治疗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于疑心或已经证实的ABP,如果符合重症指标(zhǐbiāo),和/或有胆管炎、黄疸、胆总管扩张,或最初判断是MAP、但在保守治疗中病情恶化的,应在ERCP下行鼻胆管引流或EST〔特别是年老体弱者〕。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3.全身(quánshēn)并发症的处理

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1)

防治急性呼吸(hūxī)窘迫综合征这是SIRS在肺部的表现。当病人呼吸困难时立即用面罩高流量吸氧;当呼吸频率大于35次/分、在吸氧流量达6升/分时PaO2≤10.67kPa而无左心功能不全时就要考虑急性肺损伤/ARDS的存在,可以开始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应用最正确呼气末正压〔Best

PEEP〕给氧使得吸氧浓度<40%时的PaO2≥8kPa;早期及时足量使用激素:可用甲基强的松龙160-640mg/d,轻者1-2天,重者连续3-5天;当肺动脉嵌压或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时,应积极(jījí)补充胶体而限制液体输入量。必要时行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

(2)防治(fángzhì)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支持治疗,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当肺动脉嵌压或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时,仍然少尿,应该在补充胶体的情况下严格限制(xiànzhì)入水量当血BU每日上升30mg/dl、血钾迅速升高或血钾高于6.5mmol/L应该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血液滤过透析第五十九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3)

低血压与高动力循环相关,处理包括(bāokuò)密切的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补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第六十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4)

防治(fángzh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凝血时间和局部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滞度增高,应使用肝素〔最好用低分子肝素〕+血小板抑制药物〔潘生丁、低诺平等〕;消耗性低凝期: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和局部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3P试验或DD二聚体阳性(yángxìng),应该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输注血小板;继发性纤溶期:早期3P试验阳性、后期3P试验阴性、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ELT<90mi〕,

应该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抗纤溶药物治疗。第六十一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5)

上消化道出血(chūxiě)可应用(yìngyòng)制酸剂,如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第六十二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6)

防治中枢神经(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多发生在急性全身反响期,常见原因有低磷血症、代谢性/呼吸性碱中毒、细菌毒素中毒、真菌中枢感染、间质性脑水肿、胰源性脑病等。间质性脑水肿:20%的甘露醇250-500ml加压30-60min内静脉输注,q4-6h。或20%的甘露醇250ml与50%GS60ml,q3-6h交替使用1次。此外,在用20%的甘露醇后可以给予速尿iv或im,q1-1.5h。其他(qítā)还可以戴冰帽、充分给氧、输蛋白、机械通气等。第六十三页,共六十九页。编辑课件(6)

防治中枢神经(zhōngshūshénjīng)系统功能障碍胰源性脑病:由于胰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