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微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微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微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微课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四川省石棉县中学历史组任钰萍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点:了解中国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和总的特点。难点:

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从中国近现代社会巨变、西方思想观念和物质文明不断冲击的角度,认识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第一组: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衣)第二组: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食)第三组:居室建筑的演进(住)第四组:习俗风尚的变革(仪)展风采: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长袍马褂——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穿西装的胡适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中西合璧新旧陈杂

晚清女子的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

改良后的旗袍——合身适体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五六十年代

——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50年代末,苏联女专家在中国掀起布拉吉热。布拉吉(意为连衣裙,俄文译音)

第三阶段共和国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绿军装、干部服绿军装“干部服”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1978)改革开放以后,时尚,个性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1981年成立)时尚元素:太阳镜、长发、喇叭裤、蝙蝠衫、录音机

1.中餐:四大菜系简介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食)川菜:以四川地区为代表。具有麻、辣、烫、酥、鲜、嫩、形整不烂的特点,久负盛名,流传国内外。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2.西餐的传入——鸦片战争以后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上海“一品香”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中国第一家店可口可乐(英文名称:Coca-Cola,也称Coke),是由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一种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早在上世纪20年代进入中国,当时译作“蝌蝌啃蜡”,但因销路不佳,后改名为“可口可乐”。西餐的一般礼节三、居室建筑的演进(住)(江南民居)1.中国传统古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说,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里面的建筑布局在封建宗法礼教的配下,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1)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天圆地方的四合院(内向性和封闭性)2.近现代居室建筑演进的表现(1)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出现上海滩老洋房上海原法租界的老房子中西合璧住房比较拥挤家具比较简单(2)新中国成立之后

(3)改革开放后:高楼林立,住房条件改善外部环境优美内部陈设舒适四、习俗风尚的变革(仪)1、婚姻风俗的变化五四前清末传统婚礼20年代的婚礼1928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结婚。林徽因身穿自己设计的婚礼服。毛岸英和刘思齐40年代50年代70年代当代的结婚照个性结婚照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2、丧葬礼俗3、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下令剪辫易服章炳麟邹容4、迫令放足,解放妇女“三寸金莲”

5、社会礼节的变革大人跪拜礼老爷好同志们好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探究一:

材料: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相伴随的。它经历了从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这个变化的过程是新旧观念冲突的过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农村和内地的变化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近代以来新式礼俗已经出现,但是传统礼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近代化;从封闭到开放;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变化但是保持民族特色。根据材料归纳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史料实证材料一:1840年以后,在洋枪洋炮的威逼下,伴随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开埠通商,带有商业性质的码头出现了,由此刺激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兴起,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就连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婚丧礼仪也销然改变,从物质到神,从生活到娱乐,一种异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新型城市文化由此萌生。

——邵先祟《近代中国的新式婚丧》

探究二:根据材料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的传入史料实证材料二: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蕃辫、缠足、赌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政治运动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探究二:史料实证材料四:近代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西式,轩蔽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会审公廨、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自来水厂、巡捕房、丝厂、轮船公司皆在焉。”自来水“激浊扬清,人皆称便。”

——胡祥翰、李维清、曹晟《上海小志上海乡土表夷患备尝记》

工业文明传入,吸收科技成果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材料五: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西学东渐,思想观念的转变探究二:史料实证材料六: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決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伴随看国家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探究二:史料实证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概括近代以来我国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探究三:反思现实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