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_第1页
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_第2页
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_第3页
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_第4页
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论TFF3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胃黏膜不同部位的表达【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期间,三叶肽因子3(trefoilfactor3,TFF3)免疫反应细胞在胃黏膜不同部位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胃前壁黏膜下注射冰乙酸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只大鼠不同部位胃黏膜组织中TFF3的表达。结果:(1)胃溃疡损伤后大鼠胃黏膜TFF3的阳性表达率为%(23/36)。(2)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要显着高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其中,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从大鼠胃溃疡损伤后的第2天开始到损伤后的第6天呈递增趋势,且显着高于对应时期的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而损伤后的第1天以及第10天以后,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结论:大鼠胃溃疡期间TFF3表达增高,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表达更强,TFF3对溃疡损伤起着保护及修复作用。

【关键词】胃溃疡;三叶肽因子3;免疫组织化学;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hangesofTFF3immunoreactivecellsindifferentpositionofgastricmucosaduringexperimentalgastric:AceticacidinducedulcerswerecausedbyinjectionaceticacidtosubserosalofpariesanteriorexpressionsofTFF3in36ratsweredetectedbyimmunohistochemicalSPmethodwithanti:(1)Ingastriculcer,TFF3expressionratewas%ofcases.(2)Thenumericaldensitiesonarea(NA)aroundtheulcerationwerestrongerthanthatfarawayfromit(),especiallyamongtheseconddaytothesixthdayaftertheexperimentalgastriculcerinrats().Butinthefirstdayandaftertenthdayofgastriculcer,thetwogroups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TFF3duringgastriculcerisexpressionisstrongeraroundtheulcerationthanthatfarawayfromcanprotectandrespairthemucosaofgastriculcer.

【KEYWORDS】Stomachulcer,Trefoilfactor3,Immunohistochemistry,Rats

三叶因子家族(trefoilfactorfamily,TFF)是一群主要由胃肠道粘液细胞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三叶肽(trefoilpeptide)有3种,即乳癌相关肽(pS2或TFF1)、解痉多肽(SP或TFF2)和肠三叶因子(ITF或TFF3)[1]。其中TFF3是在1991年由Suemori等从大鼠空肠中发现的,分子仅由59个氨基酸组成,含有1个P结构域。正常情况下,TFF的主要表达位点是在胃肠道,且有区域性和细胞选择性。TFF1在正常组织中主要由胃窦和胃体的隐窝及表层上皮的黏膜细胞产生;TFF2主要分布于远端胃和下段十二指肠腺;TFF3主要分布于肠黏膜。当胃肠黏膜受损时,三者表达的组织专一性消失。国外学者报道实验性胃溃疡期间胃黏膜出现TFF3高表达。但胃溃疡形成及愈合过程胃黏膜不同部位TFF3的报道少见。我们通过大鼠乙酸溃疡模型,检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形成及自愈过程不同部位TFF3的改变。

1材料与方法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制作

雄性8周龄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共36只,体质量180~230g。用3%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胸腹部剃毛,消毒,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切口长约2cm)暴露胃。在胃前壁近胃窦处将冰醋酸注入胃黏膜下层。注射后,胃壁表面立即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然后该处变为一乳白色不透明区,直径约5mm。将大网膜覆盖于注射区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取材方法

取材前禁食12h,不限饮水。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迅速开胸,主动脉插管,剪开右心耳,首先灌注生理盐水100mL,继之灌注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250mL,维持20min。在手术后1、2、4、6、10和14d分批取胃前壁近胃窦处(每个时间点6只),沿胃大弯剪开大鼠胃壁,PBS液冲洗干净后平铺,将溃疡边缘勾画在玻璃纸上,以便用每小方格1mm×1mm的坐标纸估算溃疡面积。剪取溃疡旁约3mm×5mm的组织条,置于Bouins液中,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6μm,裱贴于涂有APES的载片,行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DAB染色。兔抗人TFF3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SP试剂盒,枸橼酸抗原修复缓冲液、DAB染色剂分别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及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切片染色前根据抗体要求行枸橼酸缓冲液高温高压抗原修复。余具体操作过程按试剂盒说明书完成,并设立阳性对照(公司提供)和阴性对照(以PBS缓冲液代替一抗),在光镜下观察阳性反应呈棕黄色。

观察

用OLYMPUSCX31显微镜连接MiE显微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观察:①TFF3的判断标准: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视为阳性细胞,每只动物随机选择10个高倍视野,计数总细胞数以及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率。以10%阳性细胞为阳性,10%为阴性;②用成像系统在显微镜下随机圈定面积,在高倍镜下计数所选区域阳性细胞数,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数密度对不同部位胃黏膜进行统计分析;③阳性细胞数密度(Thenumericaldensitiesonarea,NA)=TFF3阳性细胞数目/所选胃黏膜面积。

统计学处理

以上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胃溃疡不同部位的数密度比较用ANOVA方差分析。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制模后的溃疡面观察

制模术后1d,溃疡组大鼠胃体前壁即可见一个直径3~6mm的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颜色苍白,边界清楚,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术后2d溃疡最为明显,溃疡中心可见灰白色苔膜。术后4d溃疡周围边界清晰,黏膜不再充血水肿,呈典型的龛形溃疡,90%以上为穿孔性溃疡,周围大网膜和肝脏粘连包裹形成溃疡底。随后进入愈合阶段,溃疡面积逐渐减小。至14d左右溃疡直径在1~2mm,有的已经接近完全愈合。光镜下观察,术后2d坏死黏膜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黏膜腺体消失,炎性细胞浸润;4d可见上皮细胞向溃疡中心移行;6d溃疡边缘可见新形成的扩张腺体;14d后溃疡处胃壁结构逐渐完成再生,有的黏膜及黏膜下层近似正常。

胃黏膜TFF3的染色情况

TFF3染色主要在胞浆(见图1~图2),胃溃疡损伤后大鼠胃黏膜TFF3的总体阳性表达率为%(23/36)。

距溃疡不同部位胃黏膜TFF3表达的数密度比较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溃疡周边部位及远离溃疡部位大鼠的胃黏膜不仅在例数上表达TFF3差异有显着性,而且在数密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图3~4)。其中,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从大鼠胃溃疡损伤后的第2天开始到损伤后的第6天呈递增趋势,且显着高于对应时期的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而损伤后的第1天以及第10天以后,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数密度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表1溃疡自愈期间不同部位TFF3阳性细胞数密度变化注:与对照组(远离溃疡组)相比**

距溃疡不同部位胃黏膜TFF3随损伤时间的改变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溃疡周边细胞TFF3的改变与损伤后发生的时间呈负相关(,r=-);而远离溃疡部位细胞TFF3的改变与损伤后的时间不具有相关性(见表2,图5)。表2距溃疡不同部位TFF3的改变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注:与对照组(远离溃疡组)相比*

3讨论

TFF3是最近发现的三叶肽家族成员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TFF3主要在小肠及结肠杯状细胞中表达,在人子宫、正常乳腺、下丘脑、垂体、肺等组织中的低水平表达亦有报道。对于TFF3在胃黏膜的表达情况,目前公认的是在人胃黏膜不表达TFF3,但在胃溃疡及胃癌中都有其高表达的报道。

关于TFF3在距溃疡不同部位表达情况的差异,早在1990年Wright等发现在慢性溃疡附近区域存在一个特有的解剖结构即溃疡相关细胞系(UACL)。在消化性溃疡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时会出现UACL。UACL是一种腺样结构,直接来源于肠腺隐窝基部干细胞群。UACL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并迁移到溃疡表面,促进溃疡修复。UACL表达已知的三种TFF以及EGF、TGFα。这些因子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一定争议,早期研究发现UACL首先表达EGF和TGFα,再刺激邻近的细胞表达TFF。近期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研究表明,首先在黏膜损伤30min至2hTTF2mRNA表达达到高峰,12h后降至正常水平;接着第2天再表达TTF3mRNA,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损伤后10d降至近正常水平,最后为EGF和TGFα。因此推断,与EGF和TGFα相比,TFF的表达可能是对损伤的早期快速反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溃疡周边部为TFF3的表达要显着强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与上述的研究结果相符。同时,从大鼠胃溃疡损伤后的第2天开始到损伤后的第6天,溃疡周边部位TFF3的表达均显着强于远离溃疡的其它部位();而损伤后的第1天以及10d之后,胃体各部位TFF3的表达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这一结果不仅印证了TFF3并不是开始就存在于正常胃黏膜当中,而是当出现了溃疡损伤后伴随着损伤黏膜的修复其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多的,而且在溃疡周边部位TFF3表达更强一些,同样印证了其参与修复受损黏膜的作用。而随着损伤黏膜的逐渐恢复,TFF3的表达含量又逐渐降低,且在距溃疡的各个部位其表达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也与上述推论相一致。

有研究结果证明,三叶肽可增强受损黏膜周围完好的上皮细胞向损伤黏膜表面迁移覆盖,促进损伤黏膜的重建。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溃疡周边细胞TFF3的改变与损伤后发生的时间呈负相关(,r=-);而远离溃疡部位细胞TFF3的改变与损伤后的时间不具有相关性,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但从趋势上,我们的结果表明在制模后的第1天,远离溃疡部位细胞TFF3的表达要略高一些,说明虽然没有冰醋酸造成的溃疡形成,但是经过手术后,大鼠胃黏膜的其它部位也造成了损伤,TFF3的表达增高可能也与这部分黏膜的修复相关。

相关报道还表明,在部分肿瘤组织如皮肤粘液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前列腺癌等中可见TFF3表达上调[5,8,9],因此,TFF3不仅在黏膜保护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肿瘤诊治等方面也有深刻的意义。进一步深入探讨TFF家族特别是TFF3的作用机理必将对于黏膜保护、溃疡治疗及肿瘤治疗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LinJ,NadrooAM,ChenW,etandprenatalexpressionoftrefoilfactor3/ITFinthehumanintestine[J].EarlyHumDev,2003,71:103

2SuemoriS,LynchDevaneyK,Podolskyandcharacterizationofratintestinaltrefoilfactor:tissueandcellspecificmemberofthetrefoilproteinfamily[J].ProcNatlAcadSciUSA,1991,88(24):1101711021

3李兆申,湛先保,许国铭.胃黏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4AlisonMR,ChineryR,PoulsomR,etulcerationleadstosequentialexpressionofspasmolyticpolypeptide,intestinalpolypeptide,intestinaltrefoilfactorandtransforminggrowthfactoralphamRNAinratstomach[J].JPathol,1995,175(4):405

5EungWK,YuJ,ChanFK,etoftrefoilpeptides(TFF1,TFF2,andTFF3)ingastriccarcinomas,intestinalmetaplasia,andnonneoplasticgastrictissue[J].JPathol,2002,197(5):582

6WrightNA,PikeC,Eliaofa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