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1页
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2页
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3页
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4页
江南水乡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PAGE目录TOC\o"1-2"\h\u13421第一部分概述 125501.1规划背景 1121531.2规划依据 2262481.3规划范围 2155581.4规划内容 2126022.1区位状况 4291902.2自然状况 425842.3用地状况 4214232.4道路交通现状 576702.5居住现状 5298712.6公共设施现状 540372.7工业/仓储现状 6248132.8绿地现状 6178352.9历史文化风貌现状 74225第三部分发展策略 8326983.1发展条件 8210093.2功能定位 103447第四部分发展规划 12196384.1规划目标和原则 12247264.2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三区、四轴、五片” 12323334.3用地规划 14283084.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52994.5绿地系统规划 1882104.6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8318794.7旅游系统规划 19174414.8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 2132021第五部分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 26283875.1规划目标和原则 2681085.2区域风貌保护 2697655.3建筑风貌保护 2715195.4历史文化风貌区与历史建筑的相互关系 2950905.5用地模式保护 2933995.6河街格局保护 29301615.7特色空间保护 30170795.8空间肌理控制 31313385.9建筑外形控制 3187865.10其它元素控制 3132517第六部分地块开发控制 33264576.1土地使用规划控制 3316.2建筑容量规划控制 3467316.3建筑建造规划控制 37第一部分概述1.1规划背景XX镇位于XX市的西部区域,西侧临淀山湖,地处沪/浙/苏三省市的交界部位。XX镇域面积为138.28平方公里,其中包含淀山湖的水域面积45.72平方公里,是XX市的第一大镇。XX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1992年被命名为XX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在“十五”计划期间,XX镇被确定为“一城九镇”建设计划的试点城镇之一。依托日趋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不断提升的历史文化品牌,XX镇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以江南水乡古镇为品牌的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2004年的上半年度,XX镇的社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2%、16.7%、18.8%。近年来,XX镇先后委托编制了《XX中心镇城镇结构规划(2001-2020年)》、《XX中心镇镇区总体规划(2001-2020年)》、《XX古镇保护规划》(2002年)、《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2003年)、以及XX镇区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与此同时,《青浦区区域结构规划》和《青浦新城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态势,XX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跃上新的台阶。基于区位特征、交通条件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XX镇将在XX城市的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新的发展形势,需要以《青浦区区域结构规划》和《青浦新城总体规划》为指导,对于既有的镇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和整合,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制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XX镇区的新一轮发展提供规划控制的法定依据。1.2规划依据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依据包括法律、规范和政策方面的文件。本项规划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XX市城市规划条例》(2003年)、《XX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3年)、《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本项规划的技术规范依据包括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XX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规范》(DGJ08-105-2003),XX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XX市建设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库)设置标准》(DBJ08-7-96)。本项规划的政策依据(上位规划)包括正在编制中的《青浦区区域结构规划》和《青浦新城总体规划》、以及《XX中心镇城镇结构规划(2001-2020年)》和《XX中心镇镇区总体规划(2001-2020年)》。《XX古镇保护规划(草案)》(2002年)、以及XX镇区的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则是本项规划的相关专项依据。本项规划还将对于《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2003年)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和整合,并将可取部分纳入新一轮的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3规划范围《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2003年)曾经确定的规划范围为8.14平方公里。根据《青浦新城总体规划(草案)》(2004年),XX镇作为XX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在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功能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议保留XX镇的独立行政建制,并要求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片区。本次XX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的东侧边界为规划港周路、西侧边界为复兴路、南侧边界为318国道、北侧边界为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确定的淀山湖路。本项规划范围的面积调整为9.46平方公里,扣除周边的318国道和区域性道路(包括复兴路、港周路和淀山湖路)、主要河道(包括淀浦河、朱昆河、淀山港和朱泖河)、大淀湖水域,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806.99公顷。1.4规划内容本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制定发展策略,在分析镇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镇区的功能定位;第二,制定发展规划,包括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旅游系统规划和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等;第三,制定地块开发控制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定;第四,制定城市设计控制规定,包括整体的、局部的和专项的城市设计控制规定。本项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说明和图件、规划文本和地块开发控制图则、以及相关研究附件。其中规划文本和地块开发控制图则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

第二部分现状概况2.1区位状况XX镇区位于XX镇域的北部和青浦新城的西部。镇区南临318国道和A9高速公路,与XX中心城区和江苏/浙江两省之间具有便捷的交通联系。XX镇区的西北两侧是规划的特色居住区和休闲度假区(已经建成水上运动场和东方绿舟),再往西则是浩瀚的淀山湖。镇区东侧是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其它功能片区。XX镇的工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为3平方公里)位于A9高速公路以南区域。2.2自然状况XX镇区的现有自然地面的最低标高为3.0米,最高标高为4.5米,地势平坦,略呈南低北高之势,河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2.3用地状况(1)用地布局XX镇区的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规划范围的东南象限,即珠溪路以东、规划课植园路以南、318国道以西和以北地域。随着XX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的品牌提升,旅游度假设施和特色居住物业有所发展,加上镇区道路网络的逐渐形成,镇区建设用地正在向规划范围的西南象限(复兴路以东、淀浦河以南、珠溪路以西和318国道以北地域)和东北象限(大淀湖周边)扩展。在镇区其它部分的河道沿线,仍然散布着零星的自然村落用地。XX镇区的建设用地分布体现了各个发展时期的明显特征。在前工业时期,水运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依托水运交通的便利条件,XX的古镇区沿着人字河两侧,形成水运河道-商业街巷-民居街坊的平行带状发展格局。进入工业时代,水陆机动运输成为主要交通方式。XX镇区由人字河两侧地带向外扩展,居住生活用地沿着漕平路和祥凝浜路作为主要道路,形成居住发展地带;与此同时,工业/仓储用地分布在主要通航河道(淀浦河和朱泖河)和318国道的沿线。因此,XX老镇区的建设用地扩展呈现出水陆机动运输导向的分布格局。进入后工业时代,城镇建设用地以非生产性用途为主,私人小汽车成为越来越主要的交通方式。XX镇区的建设用地向西南象限和东北象限的新镇区扩展。镇区西南象限的主要用地包括行政办公、教育设施和低层低密度住宅;在镇区东北象限的大淀湖周边,主要用地包括旅游度假设施和低层低密度住宅。与别墅、旅游度假设施和行政办公设施相适应,小汽车成为新镇区的主要交通方式。(2)用地构成在本项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为42.38%,水域、耕地和村镇建设用地占总用地的比例分别为16.63%、36.84%和4.16%,表现出XX镇区的江南水网地区特征,也表明XX镇区仍然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还有不少土地可以用于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占35.79%,公共设施用地占10.64%,工业/仓储用地占10.94%。道路广场用地所占比例高达16.77%,主要因为镇区及其周边的一些主干道路(如珠溪路、绿舟路和复兴路)已经建成,而新镇区的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发,仍然属于耕地或村镇建设用地,耕地中还包含一些已定待批的居住用地。城市绿地所占比例为10.13%,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珠溪路两侧的生态绿带。2.4道路交通现状XX镇区的道路交通现状同样体现了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表现在路网格局、道路宽度和断面形式等方面。古镇区的路网以街巷为主,适合步行交通的需求;老镇区的路网兼顾车行和步行交通的需求,而新镇区的路网主要满足车行交通的需求。目前,老镇区的路网以祥凝浜路、漕平路和九龙塘路(老318国道)作为主要道路,一方面通过支路为各个街坊提供车辆通道,另一方面向外连接镇区及其周边区域的主干道路。在XX镇区,已经建成的主干道路包括珠溪路、绿舟路和复兴路,并与镇区南侧的318国道连接,形成XX镇区的主干路网,同时也是青浦新城和XX镇域路网的组成部分。其中,318国道东连XX中心城区和西接苏/浙两省,珠溪路和复兴路北连规划特色居住区和南接XX工业园区,珠溪路还与318国道南侧的A9高速公路匝道相接,绿舟路向西穿越规划特色居住区和休闲度假区。因此,XX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已经基本形成。XX镇的长途汽车站位于老镇区的祥凝浜路/九龙塘路(老318国道)交叉处,设有沪朱、青商、青金、青松等六条线路。为了满足旅游发展的交通集散需求,在老镇区中心部位的祥凝浜路沿线修建了1处大型停车场,又在古镇区的北端入口修建了1处较小规模的停车场。2.5居住现状居住用地为136.31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35.79%。在XX镇区的建成范围内,常住人口约为15000人,加上外围自然村落的居住人口约为5000人。合计,XX镇区的居住人口为20000人。XX镇区的居住状况也体现了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在人字河沿线的古镇区,传统水乡民居以低层高密度为特征,体现传统城镇的空间肌理;在保留传统风貌建筑继续作为住宅的同时,需要增加现代生活设施和确保消防安全。老镇区的居住建筑以多层中密度为特征,体现现代城镇的空间肌理,主要分布在祥凝浜路和漕平路沿线,有些住宅需要进行改造,使之与古镇区的传统水乡风貌相协调。新镇区的居住建筑以低层低密度为特征,体现小汽车时代的城镇空间肌理;新镇区中仍有少量沿河分布的自然村落。与居住相关的基础教育设施包括1所初中(珠溪中学)和3所小学(XX镇中心小学、雪葭浜小学和新建小学)。2.6公共设施现状公共设施用地为40.52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0.64%。(1)行政办公设施行政办公设施用地为7.69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2.02%。现状行政办公设施散布在古镇区和老镇区,目前正在镇区西南部位建造XX镇行政中心,古镇区和老镇区的相关行政设施将会迁到行政中心。(2)商业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10.94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2.87%。XX镇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要面向外来游客的商业服务设施包括旅游特色商业、旅馆和度假村,分别位于古镇区的北大街等传统商业街巷、老镇区的中心部位(如财苑宾馆)和新镇区的大淀湖周边。主要面向本地居民的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位于老镇区的中心部位和祥凝浜路沿线。在老镇区的中心部位(即新风路两侧和财苑宾馆周边)、同时也是古镇游览区的主要入口附近,形成商业和餐饮设施最为集聚的地区。(3)文化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用地为8.3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2.18%。XX镇区的文化设施同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要面向外来游客的文化设施是主题博物馆,主要位于古镇区的古银杏树广场周边或直接位于历史建筑之中;随着旅游产业发展,古镇区将会出现更多的主题博物馆。主要面向本地居民的文化设施是位于老镇区中心部位的电影院。XX镇区没有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也较为缺乏,不能满足XX镇的现状和未来需求。(4)教育设施教育设施用地为10.5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2.77%。XX镇区的教育设施包括2所高中(XX中学和东湖中学)和3所其他学校(青浦辅读学校、XX职业技术学校和XX初级职校)。XX中学原来位于课植园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风貌协调区之内,现已搬迁到镇区西南部位的新址,原址将作为课植园的扩展用地。根据既定计划,XX职业技术学校和XX初级职校将搬迁到XX镇区以外的新址。(5)医疗卫生设施医疗卫生用地为1.1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0.31%。XX镇人民医院是一所设施较为齐全的医疗机构,位于古镇区的主要入口部位,由于建筑体量和高度与古镇区的传统水乡风貌产生强烈冲突,人民医院计划迁出古镇区。2.7工业/仓储现状工业和仓储用地分别为33.84公顷和7.84公顷,合计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0.94%。XX镇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位于通航河道(淀浦河和朱泖河)和主要道路(新老318国道)沿线,形成与传统风貌住宅和其它居住建筑的混杂分布状态。有些厂房和仓库在风貌、体量和高度等方面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形成明显冲突(如放生桥附近的油脂厂和食品厂)。为了严格保护XX古镇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位于古镇区和老镇区的工厂和仓库都应当拆除或改造,有些企业可以搬迁到镇域南部的XX工业园区。2.8绿地现状绿地面积为38.57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0.13%。传统江南水乡城镇具有密实的空间肌理,绿地所占比例很低。XX古镇区和老镇区的公共绿地包括古银杏树广场和珠溪园,合计面积为2.85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0.75%。近年来,随着新镇区建设的启动,在珠溪路两侧形成了80-100米宽的生态绿带,绿地面积达到35.72公顷,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9.38%。由于古镇区的空间肌理需要严格保护,而老镇区的绿地增加潜力十分有限,新镇区应当达到较高的绿地比例,并且与河湖体系形成有机结合。2.9历史文化风貌现状XX的历史悠久。在宋元时期,全国经济中心南移。XX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水运交通而形成小镇。到了明清时期,XX已经成为商贾云集和店铺林立的江南重镇。在明代万历年间,XX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名珠溪,俗称角里。到了民国时代,XX镇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工商业萌芽,一大批米行和油坊应运而生。到了1930年代,XX镇的工商业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经济使XX拥有大量的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于1992年被命名为XX市级历史文化名镇。XX的历史文化风貌包括城镇格局、街坊肌理、街巷空间、历史建筑、河街设施和古树名木六个方面。(1)城镇格局XX镇地处河道密布的江南水乡地区,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的城镇格局。城镇沿着河道两侧有机生长,主要街道沿着河道蜿蜒伸展,建筑依水而立,形成“前街后河”、“一街一河”或“两街夹河”的城镇格局。(2)街坊肌理平行于河街的联立式商铺和垂直于河街的院落式民居形成密实的街坊机理,建筑密度高达70%。(3)街巷空间江南水乡古镇的街巷具有紧湊的空间特征,表现为狭窄的街廓比例和连续的街巷界面,体现出以人为主的步行空间尺度。(4)历史建筑在XX的古镇区,仍然留存着一大批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传统和近代建筑,包括民居、商铺、作坊,以及宗教场所、名人故居和私家园林,当然还包括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各种桥梁。目前,XX镇区拥有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25处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和23处推荐优秀历史建筑,其中12处建筑同时作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和推荐优秀历史建筑。(5)河街设施河街设施包括桥梁、河埠和缆石等,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的组成部分。XX镇区的河街设施造型各异,展现了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6)古树XX镇区还有幸留存着少量的古树,它们也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见证。第三部分发展策略3.1发展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地区的成功发展意味着地区发展资源的供求关系达到了协同境界。因此,地区发展既要强调供给条件也要关注需求条件,应当在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之间形成协同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地区发展策略。3.1.1需求方面:机遇和制约3.1.1.1需求方面的机遇:市场态势(1)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态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生活水平(包括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的大幅提高,对于企业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都将提出极大的需求,特别是观光、休闲和度假产业已经成为后工业时代的经济支柱。XX作为国际大都市,商务会展产业的快速扩展将会强化XX作为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吸引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和海外的旅游消费群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本土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地方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国际潮流和体验经济的成功范例,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建成环境成为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深受青睐的时尚场所,无论是都市历史街区还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巨大成功都印证了这类建成环境的市场需求潜力。(2)房地产业的市场需求态势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大幅提升还将对于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提出更高的需求。受到土地资源稀缺性的根本制约,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的长期趋势是以供给约束为特征的。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和小汽车拥有率的提高使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空间不断扩展。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作为最为稀缺的资源,成为区域性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重点。3.1.1.2需求方面的机遇:政府意图(上位规划)(1)《青浦区域结构规划纲要(草案)》(2004年)功能定位:青浦区是与苏浙两省相邻、以“水文化”和“古文化”为特色的XX大都市的现代化生态郊区,重点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工业区、休闲旅游区、特色居住区和现代农业区。空间结构:采取“一心两翼”的空间格局。“一心”:作为XX郊区重点发展的城市之一,青浦新城将发展成为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0万左右的中等规模城市。“两翼”:徐泾、华新和白鹤作为“东翼”地区,是第二产业集中布局的地区;环淀山湖的XX、金泽和练塘作为“西翼”地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特色房产业、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区指导:XX镇是环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以古镇旅游和文体休闲为主要产业。至2020年,规划城镇居住人口规模为5万。(2)《青浦新城总体规划(草案)》(2004年)功能定位:青浦新城是青浦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水乡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中等城市,2020年的规划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空间结构:采取“三轴、四片、五心”的空间格局。“三轴”:中央林荫大道(淀山湖路)作为都市功能轴线,串连城市的主要公共服务中心;淀浦河作为滨水游憩轴线,串连XX和其它的休闲游憩场所;沿着318国道和A9高速公路之间的绿带和湿地,形成自然生态轴线,其间布置大型开放的文化和休闲场所。“四片”:中片区是青浦区政府所在地,集聚行政、文化和商业功能;东片区以建设新水乡城镇为目标,以居住功能为主导;西片区提供高品质的、适宜居住的生活、商业、文化及科研环境,以及开放型的亲水岸线和绿色空间;XX镇区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独立片区。“五心”:除了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青浦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分别设置四个片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分区指导:XX镇区作为XX市的历史文化名镇,在青浦新城总体规划的功能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议保留XX镇的独立行政建制,严格控制古镇风貌保护区。(3)《XX镇域结构规划(2001-2020)》(2002年)XX镇域发展分为“二区、五片”。以318国道和A9高速公路为界,XX镇域分为两个发展区域。第三产业发展集中在318国道以北区域,包括XX镇区作为镇域中心、淀山湖东侧的休闲度假片区、镇区西北侧的特色居住片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分布在318国道以南区域,包括工业园区,其余为农业发展片区。分区指导:XX镇区是XX中心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XX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淀山湖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是以休闲度假和生态居住为特色的旅游城镇。至2020年,XX镇区的规划常住人口规模为5万,其中包括1.5-2.0万通勤人口。3.1.1.3需求方面的制约(1)旅游市场的制约因素沪/浙/苏三省市的江南水乡古镇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同质性,XX镇区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晚,而其它江南水乡古镇(特别是邻近的周庄)已经在旅游市场上建立了强势的品牌认同。XX镇区的旅游发展应当强化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的差异性,充分利用与XX中心城区作为主要客源地的便捷交通条件,并且注重观光-休闲-度假的多元化发展。(2)房地产业的制约因素尽管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的长期趋势是乐观的,但必须规避供求关系的阶段性波动。青浦新城和上实特色居住区将会形成相当大的房地产供给能力,加上318国道和A9高速公路沿线的其它大型开发基地,如不统筹协调,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状况。因此,XX镇区的特色房产发展应当关注区域层面的供求关系的阶段性态势,并且充分依托亲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底蕴和休闲度假胜地形成的协同效应,强化居住物业的产品差异性。3.1.2供给方面:优势和劣势3.1.2.1供给方面的优势(1)区位条件XX镇区位于沪/浙/苏三省市的交界部位,无论是旅游产业发展还是房地产业发展,都具有广阔而多元的市场腹地。(2)交通条件XX镇区南侧紧邻318国道、A9高速公路和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构成的区域性快速交通走廊,与XX中心城区和苏/浙两省之间具有相当便捷的区域性交通联系,离XX中心城区的车行时距仅为30分钟。(3)环境条件XX地处江南水乡区域,外部邻近淀山湖,镇区内部河道纵横,并有大淀湖和淀浦河作为大型水体。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XX镇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历史条件XX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较为完好地保存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城镇格局、街坊肌理、河街空间、以及一大批历史遗迹和传统风貌民居,1992被命名为XX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XX镇区成为XX市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借助APEC会议的契机,2002年XX镇区的游客人数达到200万人次,一跃成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5)区域条件环淀山湖地区正在崛起成为各种旅游目的地的密集区域,包括XX、周庄、东方绿洲、水上运动场、大观园、太阳岛度假区和陈云纪念馆等。各种旅游目的地的区域集聚效应可以提升整个区域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从而使各个旅游目的地都能够从中获益。3.1.2.2供给方面的劣势(1)市场品牌方面的劣势由于XX的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在旅游市场上的品牌知名程度显然低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再加上江南水乡古镇在旅游发展资源方面的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XX的旅游品牌塑造在提升知名度和强化差异性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2)旅游设施方面的劣势XX的旅游发展仍然停留在附加值较低的观光领域,休闲和度假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历史文化遗产和水乡生态环境对于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旅游产业中观光-休闲-度假的互动效应都未得到充分发挥。3.2功能定位把握机遇、规避制约、强化优势和克服劣势,在需求和供给之间形成协同关系的基础上,确定XX镇区的功能定位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元素。(1)XX市的历史文化名镇作为XX市的历史文化名镇,不仅要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要善用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地域营销中的品牌效应,推动旅游产业和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2)环淀山湖地区的旅游度假胜地依托江南水乡古镇的资源条件,借助环淀山湖地区的区域集聚效应,拓展观光-休闲-度假的多元化旅游产业,面向多层次、多区域、多目的旅游客源市场,与竞争地区形成明显的差异性。(3)面向区域市场的特色居住房产依托地处沪/浙/苏三省市交界部位的独特区位和多种模式的区域快速交通走廊,凭借江南水乡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利用历史文化的品牌效应和旅游胜地的关联效应,发展面向沪/浙/苏区域市场腹地的特色居住房产。(4)青浦区的中心镇之一和XX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青浦区域结构规划纲要(草案)》(2004年),在各项区域功能不断拓展的同时,XX镇区还是青浦区的一个中心镇和XX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当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精心营造安居乐业的家园。

第四部分发展规划4.1规划目标和原则4.1.1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原则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XX镇区的核心发展资源,应当严格保护江南水乡古镇的城镇格局、街坊肌理、河街空间和传统建筑。4.1.2保持江南水乡风貌的生态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河湖水系既是江南水乡风貌的载体,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成为XX镇区的又一核心发展资源,应当维护长期形成的水系脉络,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4.1.3迈向经济持续发展的旅游城镇:经济持续发展原则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核心发展资源,旅游产业是XX镇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持续发展的前景,而且能够与历史保护和自然保护相协调,并为当地居民提供充分的和合适的就业机会,迈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4.1.4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宜居城镇:社会和谐发展原则大规模发展将使XX镇区逐渐成为一个社会多样化的城镇,应当提供各具特色的居住环境,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生活需求,同时又要强化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作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载体。4.1.5带动区域整合发展的中心城镇:区域整合发展原则作为青浦区的一个中心镇和XX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既是所在区域的公共服务中心和商业服务中心,也为所在区域提供就业岗位,并且在提升所在区域的知名度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成为带动区域整合发展的中心城镇。4.2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三区、四轴、五片”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XX镇区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可以归纳为“三区、四轴、五片”。4.2.1三个基准区域基于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XX镇区可以划分为三个基准分区,分别是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体现各个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在交通方式、城镇格局、空间肌理、主导功能和风貌特色方面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古镇区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体现以人力水运为运输方式和满足步行交通尺度的城镇格局和空间肌理。在XX镇区的未来发展中,古镇区的历史文化风貌应当加以严格保护,在此基础上继续作为低层高密度的传统居住区和观光型旅游产业,需要增添现代居住设施和完善市政工程设施,特别是消防和污水设施。局部地区确实需要进行改建、重建或新建,应当确保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保持基本一致。老镇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体现水陆机动运输方式和人车交通尺度并重的城镇格局和空间肌理。在XX镇区的未来发展中,老镇区的主导功能包括多层中密度的城镇居住区、镇域商业服务中心和休闲型旅游产业。老镇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转变成为居住、商业服务和休闲设施用地,改建、重建和新建活动必须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保持协调。新镇区将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城镇格局和空间肌理满足“汽车时代”的交通需求和体现新江南水乡的绿色生态风貌。在XX镇区的未来发展中,新镇区的主导功能包括低层低密度的生态型特色居住区、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度假型旅游产业。新镇区的建设鼓励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创新,塑造新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同时应当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有所呼应。表4-1:XX镇区三个基准区域的属性特征古镇区老镇区新镇区时代特征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交通方式人力水运水陆机动运输私家汽车为主城镇格局步行为主尺度人车并重尺度车行为主尺度空间肌理低层高密度多层中密度低层低密度主导功能低层高密度传统居住区历史保护观光型旅游产业多层中密度城镇居住区镇域商业服务中心休闲型旅游产业低层低密度特色居住区大型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度假型旅游产业风貌特色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基本一致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保持协调与传统江南水乡风貌有所呼应4.2.2四条发展轴线同样基于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三个基准分区,XX镇区形成四条发展轴线。人字河是前工业时代的古镇区发展轴线,展示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文化特色;祥凝浜路是工业时代的老镇区发展轴线,强化城镇商业服务功能;中央生态林荫大道(珠溪路)和淀浦河是后工业时代的XX镇区发展轴线,分别体现绿色生态和蓝色生态的未来发展理念。4.2.3五个功能片区在三个基准分区和四条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形成相互关联的五个功能片区,包括历史保护/传统居住/观光旅游综合片区、多层中密度城镇居住片区、低层低密度特色居住片区、公共/商业服务片区和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表4-2:XX镇区的五个功能板块基准分区古镇区老镇区新镇区功能片区居住功能片区综合功能板块传统居住城镇居住特色居住服务功能片区历史保护商业服务公共服务旅游功能片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1)古镇区:历史保护/传统居住/观光旅游综合片区XX古镇区作为历史文化风貌的核心部分,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保存传统居住功能和拓展观光旅游功能。一方面,要保留大部分民居的传统居住功能,满足当地居民对于传统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保存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原真生活场景和长期形成的社区网络;另一方面,部分民居可以转化作为旅游相关用途,包括民居旅馆、具有旅游特色的商业(北大街沿线)、休闲(如茶室)和文化(如主题博物馆)设施,需要制定不同街区的传统民居用途转换的分类指导原则,促进旅游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2)老镇区:城镇居住片区、商业服务片区和休闲旅游片区XX老镇区的既有工业和仓储用地转变作为居住用途或休闲旅游设施。老镇区继续作为城镇居住功能板块,既可以维护长期形成的社区网络,也使本地居民能够接近旅游相关的就业岗位。祥凝浜路沿线的商业设施和购物环境需要加以完善和提升,不仅作为镇区和镇域的商业服务中心,而且要兼顾旅游服务的需求(如大型餐饮设施)。在淀浦河两侧地带,既有工业和仓储用地转变作为休闲旅游设施,包括文化、艺术、表演、特色游乐、购物、餐饮等内容的综合体,与古镇区的观光旅游板块形成空间连续格局。(3)新镇区:特色居住片区、公共服务片区和度假旅游片区在XX新镇区形成特色居住功能板块,以绿色生态和水乡风貌为基本特色,整合区位、交通、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独特市场品牌的区域性居住房产,强化与区域内其它居住房产的差异性。新镇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大型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开放空间。珠溪路作为中央林荫大道,是南北贯穿XX镇域的主要干道,大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在中央林荫大道的两侧地带,既具有便捷的交通可达性,又使大型公共建筑和生态林荫大道形成和谐的景观效果。大型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中央林荫大道两侧的生态绿带(宽度为80-100米)和大淀湖及其周边的滨水绿带。依托大淀湖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越景观特色,基于既有度假设施的集聚态势,大淀湖周边尚未开发的用地作为度假旅游发展用地。由此,古镇区的观光板块、老镇区的休闲板块和新镇区的度假板块形成功能关联和空间连续的多元旅游功能板块,满足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需求。4.3用地规划用地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严格保护、满足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对于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区位要求。4.3.1用地调整和布局4.3.1.1古镇区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古镇区的用地调整和布局包括如下措施:(1)保留传统水乡民居,作为居住用途和拓展旅游相关用途;(2)工业和仓储用地转变作为居住或与传统风貌保护相协调的旅游相关设施用地;(3)为了保持历史文化风貌的原真性,旅游特色商业设施发展限于规划指定的传统商业街区,包括漕平路以东和祥凝浜路以北区域的传统商业街道(北大街、漕河街、西湖街、东湖街、胜利街)、与淀浦河平行的东井街和西井街。(4)传统水乡民居可以改变作为民居旅馆,主要街巷沿线的传统民居可以改变作为旅游相关的休闲设施(如茶室)和文化设施(如主题博物馆、艺术家画室和画廊等),形成居住和旅游相关设施的综合用途街区。4.3.1.2老镇区祥凝浜路沿线用地应当作为商业服务设施或商/住综合用地;淀浦河两侧地带的工业、仓储和居住用地转变作为休闲型旅游设施用地,形成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的综合用途街区;老镇区的其它部分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相应地配置居住服务设施。4.3.1.3新镇区新镇区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相应地配置居住服务设施;大淀湖周边尚未开发用地作为度假型旅游设施用地,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区级重点高中和综合交通枢纽)分布在珠溪路作为中央林荫大道的两侧地带。4.3.2用地构成在城市建设用地(详见附表3)中,居住用地占46.52%、公共设施用地占13.34%、道路广场用地占12.79%、绿地占15.19%、水域(不包括通航河道和大淀湖)占8.41%,体现了XX镇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与现状用地构成相比,规划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镇区内不再布置工业和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所占比例略有减少,现状用地构成中道路广场用地所占比例偏高,这是因为新镇区的有些道路已经建成,而其它用地尚未开发。水域所占比例也略有减少,因为有些已定待建的道路占用部分水域。4.3.3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范围的城市建设用地合计为806.9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91.05万平方米,建筑毛容积率为0.48。总居住人口约为64500人,人口毛密度约为8000人/平方公里。4.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水乡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的交通需求,并且有助于塑造新江南水乡的城镇格局。为此,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当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城镇格局和街巷空间特征,并在新镇区体现河街平行的传统格局;第二,保存长期形成的水网格局,维护水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第三,在满足河网密度要求和交通可达性的前提下,跨河桥梁不宜过多;第四,路网格局要有助于形成规模合理和形态完整的开发单元。4.4.1区域路网XX镇区的周边道路为XX镇区与各个层面的区域交通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镇区南侧为318国道、A9高速公路和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形成的区域性快速交通走廊,建立XX镇区与XX中心城区和苏/浙两省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镇区北侧是东西贯穿青浦新城的规划中央林荫大道(淀山湖路),建立XX镇区与青浦新城规划的其它片区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镇区东西两侧道路(复兴路和港周路)既是青浦新城的主干道路,也是XX镇域的主干道路,建立XX镇区与镇域其它地区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4.4.2镇区路网4.4.2.1车行体系XX镇区的道路体系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镇区路网(包括镇区周边的318国道、淀山湖路、复兴路和港周路、镇区的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密度达到7.26,符合相关规划要求。镇区主干道形成十字形的格局,满足镇区与外部区域和镇区主要功能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南北向镇区主干道(珠溪路)已经建成,向北连接规划上实特色居住区,向南连接318国道、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站点、A9高速公路和XX工业园区,也是进入XX镇区的的最主要通道。东西向镇区主干道的西段(绿舟路)已经建成,向西连接规划上实特色居住区和淀山湖边的休闲度假区。东西向镇区主干道的东段(课植园路)将在现状道路基础上拓宽和延伸,形成古镇区和老镇区的北侧边界。在镇区周边道路和镇区主干道之间设置镇区次干道,满足各个功能片区内部的主要交通联系。支路满足各个街坊或地块的通达交通需求。为了确保镇区周边的318国道和区域性主干道路的交通顺畅,需要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在镇区主干道与318国道的交叉口,实行一般的交通信号灯管制;在镇区次干道和支路与318国道的交叉口,实行特别交通管制(禁止直行和左转)。在镇区次干道与周边区域性主干道路的交叉口,实行一般的交通信号灯管制;在镇区支路与周边区域性主干道路的交叉口,实行特别交通管制(禁止直行和左转)。主干道的红线宽度以32米为主。绿舟路的红线宽度为32米,珠溪路的红线宽度以32米为主,但部分路段设置了宽阔的中央绿带;课植园路的红线宽度为20米,以缓解道路对于古镇区历史文化风貌的影响、对于老镇区和环大淀湖地区之间的阻隔。次干道的红线宽度以20米为主,保留老镇区的局部已建路段宽度为16米或24米。支路的红线宽度以12米为主,为保护传统城镇的空间尺度,保留老镇区的局部已建路段宽度为8-10米。红线宽度为32米的主干道路采用四块板断面形式(人行道+绿带/非机动车/隔离带/机动车/绿带/机动车/隔离带/非机动车/绿带+人行道);红线宽度为24米的次干道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人行道+绿带/非机动车/隔离带/机动车/隔离带/非机动车/绿带+人行道);其他道路采用一块板断面形式。4.4.2.2步行体系古镇区的街巷空间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是江南水乡传统风貌的组成部分,本项规划保留和延续古镇区的街巷空间格局和步行交通方式,形成连续的步行区域,以维护历史文化风貌,营造安全、舒适和愉悦的观光旅游环境。为此,除了保留既有的街巷空间,还在古镇区的改建和新建范围延续步行街巷,设置小型的人流集散和休憩广场,并与既有街巷空间形成网络体系。古镇步行街区的街巷路网密度为13.45,祥凝浜路的古镇区段改为步行街道,使祥凝浜路两侧的古镇部分形成连续的步行区域。祥凝浜路作为东西贯穿老镇区的主要步行通道,其它区段两侧的人行步道应当进行全面整治和完善,形成高品质的购物空间和社交场所。在新镇区,设置滨河绿带、环湖绿带和商业河街,形成连续的步行空间体系。通过南北贯穿镇区的绿色生态轴线(珠溪路)和东西贯穿镇区的蓝色生态轴线(淀浦河),将古镇区、老镇区和新镇区的步行空间整合成为渗透整个镇区的连续空间体系。4.4.3交通枢纽位于祥凝浜路和九龙塘路交汇处的现状长途汽车站搬迁到318国道南侧和珠溪路东侧部位,用地规模为2.0公顷,与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站点和社会停车场相结合,形成交通枢纽,再加上大型商业设施,形成具有区域影响的交通-商业综合开发项目。在综合交通枢纽和XX镇区之间,需要设置跨越318国道的地下或高架步行通道。在祥凝浜路沿线的老镇区中心部位,设置一处公交枢纽,用地规模为1400平方米。4.4.4停车设施4.4.4.1社会停车设施为了保持古镇区的步行交通方式,同时又确保古镇区作为旅游观光景区的交通可达性,在古镇区周边设置4处社会停车场,避免旅游客流过于集中分布。为了集约用地和避免大型停车场地对于传统城镇空间尺度的消极影响,应当采取地下或多层停车方式;祥凝浜路沿线的社会停车场可与商业服务设施相结合,形成旅游服务中心,确保祥凝浜路两侧商业界面的连续性。根据《XX镇旅游商业发展规划(送审稿)》(2001年),XX镇旅游发展长远规划目标的游客规模为200万人次/年。根据《XX中心镇区市政配套工程专业规划(道路、桥梁分册)》(2002年),XX中心镇区的高峰日游客规模为20000人,需要设置2000个标准停车位。4.4.4.2地块停车设施新镇区和老镇区的地块配建停车泊位标准参照《XX建设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DBJ08-7-96)和《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的相关要求。古镇区的居住地块配建停车泊位应当合理控制,采用0.2/户低限标准。古镇区的保留范围无法满足地块配建停车泊位的要求。为此,本项规划要求古镇区外围或周边的潜在大型开发地块为古镇区的居住地块就近提供停车泊位,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第一,周边地块为古镇区的居住地块提供停车泊位既是规定性的也是有偿性的,经物价部门批准和核定后,可以出售或出租这些停车泊位,以确保合理的投资回报率。第二,在过渡时期中,为了克服停车泊位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应当在较大范围内统筹考虑停车泊位的供求平衡,而不是局限于就近平衡。第三,由于古镇区周边地块的开发时机是不确定的,当古镇区周边地块的停车泊位供给不能满足古镇区居住地块的停车需求时,应当采取相应的过渡性措施。在非旅游高峰时期,古镇区周边的四个社会停车场的空置泊位可以用作古镇区居民的临时停车位;在节假旅游高峰时期,公共机构(如政府和学校)的场地可以用作古镇区居民的临时停车位。4.4.5旅游交通组织旅游高峰日的游客规模相当可观,需要考虑旅游交通组织策略。外来游客到达XX的主要交通方式包括私人小汽车、旅游团队专线车、轨道交通(未来)和长途汽车。私人小汽车和旅游团队专线车可以直接通达古镇区周边的4处社会停车场,形成较为均匀分布的旅游交通客流;采用轨道交通(未来)和长途汽车的游客首先抵达镇区南侧的综合交通枢纽,然后由专线车送至古镇游览景区的各个主要入口。在节假旅游高峰时期,如果古镇区周边社会停车场的泊位不够,可以考虑将综合交通枢纽的社会停车场临时作为旅游停车场地。4.4.6通航河道淀浦河为6级通航河道,一般控制水位高度为3.2米,桥梁净空要求为4.5米;朱泖河为6级通航河道,一般控制水位高度为3.0米,桥梁净空要求为3.0米。道路工程规划需要考虑通航河道对于桥梁的净空要求。4.5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在保护江南水乡风貌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显著地增加绿地规模,形成连续的空间体系,确保绿地的公共可达性,体现“新江南水乡”的环境和景观特色。为此,绿地系统规划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水绿结合,基于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态环境,绿地应当尽可能与河网水系相结合,有助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又可充分展示“绿色水都”的“新江南水乡”风貌;第二是空间连续,绿地的空间连续性能够发挥生态廊道的作用,滨水绿带是生态廊道的有效形式;第三是便捷可达,绿地的便捷可达有助于提升绿地的社会效益,公共绿地的带状连续形态为此提供了可能性。绿地系统元素包括中央景观绿带、公共滨水绿带、地块滨水绿带(公共可达和地块专用)、镇区周边道路防护绿带和公园绿地。城市绿地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19%,人均城市绿地面积高达19.0平方米。其中,带状绿地(包括中央景观绿带、公共滨水绿带、道路防护绿带公共可达的地块滨水绿带)占城市绿地比重高达92.5%,形成连续的和易达的绿色网络。珠溪路两侧已经建成的中央景观绿带宽度为80-100米,是绿地系统的主导元素。连续的滨水绿带是绿地系统的基本元素。除了规划指定的传统水乡风貌滨水区段(包括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传统水乡风貌界面、新镇区的商业河街和传统水乡风貌意象界面)以硬质岸线为主,在河道沿线和湖泊周边要求设置滨水绿带,包括公共滨水绿带和地块滨水绿带。滨水绿带宽度与水务管理部门确定的河道蓝线宽度基本一致。在河道蓝线范围包含城市道路的情况下,滨水绿带的宽度可以相应减少。规划还指定商业河街和有些地块的滨水绿带应当公共可达,以保持公共绿地系统的空间连续性和主要滨水地带的公共可达性。公园绿地包括古镇区的课植园和银杏树广场、老镇区的珠溪园和新镇区的湖滨公园,既是观光游览景点,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特色元素。XX镇区周边道路沿线要求设置防护绿带,除了镇区西侧复兴路沿线的防护绿带包括河道为50米,其它道路沿线的防护绿带为20米。各种城市绿地形成连续空间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水生生态环境、体现新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休憩和游览需求。4.6服务设施系统规划服务设施系统规划的目标是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相应需求,本地居民需求又包括镇区和镇域居民的不同需求。为此,服务设施系统规划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区位适中,有些服务设施要兼顾不同服务对象的区位需求;第二是规模合理,需要考虑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镇区居民和镇域居民、原住居民和迁入居民的不同需求。4.6.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包括基础教育设施和其它教育设施。为镇区居民服务的基础教育设施包括2所初中、3所小学和4所幼托。保留老镇区的珠溪中学,在新镇区新建1所初中。位于古镇区的XX中心小学用地过小,又无扩建余地,拟搬迁到老镇区新建,原来用地改作幼托设施;在新镇区保留1所小学和新建1所小学。除了XX中心小学用地改作幼托设施以外,还需在老镇区新建1所幼托设施、在新镇区新建2所幼托设施。初中和幼托的数量略少于相关规范的要求,但每处用地规模较大,能够达到相关规范的人均用地规模指标。新镇区的基础教育设施暂时按照XX市的相关标准预留用地,以后根据迁入居民的实际需求特征进行相应调整。在其它教育设施中,保留2所为镇域居民服务的高中(XX中学和东湖中学)。保留位于古镇区的青浦辅读学校,但远期可以考虑搬迁,因为古镇区的用地更适合旅游相关用途。按照既定计划,位于古镇区的XX初级职校和位于老镇区的XX职业技术学校将搬迁到镇区以外。位于古镇区的XX镇行政中心将搬迁到新镇区的珠溪路沿线,规划的XX镇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珠溪路和大淀湖之间的镇区中心部位,有利于镇域居民的便捷可达,也有助于中央林荫大道的景观塑造。XX镇人民医院现位于古镇区内,建筑体量高大,无法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将搬迁到老镇区的318国道沿线,有利于镇域居民的便捷可达。在老镇区的核心部位,保留电影院,现状行政管理设施可以作为社区服务设施。4.6.2商业服务设施规划(1)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以祥凝浜路作为综合性商业发展轴线,为镇域居民提供较高层次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时兼顾古镇区和老镇区居民的日常性商业服务需求,并为外来游客提供不适合位于古镇区的大型餐饮和娱乐设施。(2)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在新镇区,采取商业河街的形式,设置四处小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满足新镇区居民的日常性商业服务需求,同时作为延续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的主要元素。(3)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在古镇区的传统商业街巷,包括漕平路以东和祥凝浜路以北区域的北大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和胜利街,以及淀浦河以北区域的东井街和西井街(平行于淀浦河的区段)等规划指定区段,设置具有旅游特色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时禁止其它街巷沿线建筑作为商业服务用途。4.7旅游系统规划旅游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和江南水乡风貌作为旅游发展资源,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建设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城镇。为此,旅游系统规划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使之发挥持续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二是整合观光-休闲-度假三种旅游功能片区,形成相互关联的空间格局。4.7.1旅游功能布局基于观光-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发展策略,以古镇区为核心,观光-休闲-度假三个旅游功能片区形成空间连续和相互关联的旅游功能布局。(1)观光型旅游片区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旅游资源,古镇区形成观光型旅游功能板块,包括文物古迹、传统风貌建筑、具有特色的河道和街巷空间作为旅游观光景点。在人字河和淀浦河两侧的指定区段形成旅游特色商业街巷,古镇区的传统风貌民居可以作为民居旅馆或旅游相关的文化休闲设施。(2)休闲型旅游片区在老镇区的淀浦河沿线地带,结合工业和仓储的搬迁,形成休闲型旅游功能板块,包括文化、艺术、表演、娱乐、特色餐饮和购物场所的综合发展。(3)度假型旅游片区在新镇区的大淀湖周边,利用湖光景色、生态环境和水上活动作为旅游资源,结合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度假设施,在尚未开发的区段形成度假型旅游功能板块。4.7.2旅游设施配置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交通、住宿、信息咨询、购物和休闲娱乐等。道路交通规划为各种交通方式的游客提供了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站点、长途汽车站和社会停车场。为游客提供的住宿设施包括古镇区的特色民居旅馆、老镇区的一般旅游旅馆和新镇区大淀湖周边的度假村,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在古镇区的传统商业街区,为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在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功能片区,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设施;在老镇区的中心部位,祥凝浜路沿线的大型餐饮设施也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镇区南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古镇区周边的停车场是游客集散中心,应当就近提供信息咨询、导游、旅馆预订和票务等综合性服务。4.7.3旅游线路组织旅游线路包括步行游览线路和水上游览线路,渗透到古镇区(人字河沿线地带)的观光旅游片区、老镇区(淀浦河沿线地带)的休闲旅游片区和新镇区(大淀湖周边地带)的度假旅游片区,形成空间连续的旅游活动区域。人字河和淀浦河两侧的传统风貌街巷作为步行游览主线,贯穿江南水乡古镇的精华部分,连接各个主要游览景点;其它街巷作为步行游览次线,形成完整的步行网络,并与周边车行道路和停车场形成便捷连接。在人字河西侧区域新建一座跨越淀浦河的步行桥梁,形成步行游览环路,强化淀浦河两岸传统江南水乡风貌地区之间的步行联系。大淀湖周边的环湖道路也是主要的步行游览线路,连接大淀湖周边的休闲场所和生态公园,展现新江南水乡的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古镇区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大淀湖的自然生态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应当强化两者之间的步行和水上游览线路。水上游览线路包括人字河、淀浦河和大淀湖三个区段。本项规划保留人字河和淀浦河交汇处的现状游船码头,并在淀浦河和朱昆河交汇处、大淀湖周边设置新的游船码头,形成完整的水上游览线路,渗透观光、休闲和度假三个旅游功能片区,连接各个观光景点和游览场所。淀浦河和朱昆河交汇处的游船码头与游艇俱乐部相结合,并可开辟XX与淀山湖和青浦新城之间的区域性水上游览线路。4.8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4.8.1给水工程规划规划目标给水规划应满足XX镇区(以下简称本区)发展对于用水量增长的需求,适应地区发展对于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卫生提出的更高要求。(2)给水量预测本区规划用水指标为:居住生活用水最高日250升/人•日;行政办公建筑10升/m2•日(建筑面积,下同),商业金融建筑12升/m2•日,文化娱乐建筑8升/m2•日,医疗卫生建筑20升/m2•日,体育建筑10升/m2•日,其他公共设施10升/m2•日;市政设施用地50立方米/公顷•日,道路广场用水25立方米/公顷•日,绿化用地用水20立方米/公顷•日;未预见用水以上述总用水量的15%计。规划预测本区总用水量约为2.94万立方米/日。(3)水源规划本区主要水源来自青浦区第二水厂,通过输水管沿老318国道(九龙塘路)进入镇区。(4)管网布置由镇区南部老318国道下的DN1000-DN800给水主干管分别在各主要交叉口引入DN400-DN300的给水管,在本区内结合现有管网形成给水主干环网。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下一级支管环网,支管管径一般为DN200。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城市道路的西北两侧,埋设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距人行道路缘石1-2.5m,埋深一般为1.5-2.5m。4.8.2排水工程规划4.8.2.1规划目标和排水体制结合道路及竖向规划,在排水(污水和雨水)系统上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力争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达到最佳。本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结合地块开发和道路建设,按分流制进行规划设计。4.8.2.2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量预测本区污水总量以本区居民生活用水及公共设施总用水量的85%计,则总污水量约为2.1万立方米/日。(2)污水设施及管网布置根据《XXXX中心镇污水系统专业规划》,本区污水主要排入规划的XX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污水厂位于318国道南侧,朱泖河西岸,占地约3.8公顷,处理量为3万立方米/日。本区内设置1条污水收集总管,位于珠溪路和318国道下,管径为D1000-D600。并在淀浦河以南、珠溪路以东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座,控制用地约1080平方米。污水在地块内收集后就近排入地块周围道路下的污水管道,然后分别接入污水收集总管,最后排入污水厂进行处理。污水管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位于道路的东南两侧,埋深控制在2.0-5.0m。4.8.2.3雨水工程规划(1)雨水量预测雨水量计算采用青浦县暴雨强度公式:暴雨流量公式:Q=Fq 参数选用:重现期一般地区P=1年重点地区P=2年集水时间t=t1+2t2t1一般取10-15min,路面排水取5min综合径流系数φ=0.6,绿地采用0.15(2)雨水排放模式根据镇区雨水工程专项规划,采用圩区排水模式:即街坊雨水通过市政排水管渠至内河,再通过泵、闸排放至外河。本区以淀浦河为界,分为南北2个排水区域。(3)雨水设施及管网布置本区内共设置11处水闸(包括现状4处),其中5处配有排涝泵站,便于雨水排放。雨水排放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自然水体,管网的布置采取分散布置、就近排放的原则。由于本区内河道纵横,雨水在区内大都可以自流排放,局部河流较稀及靠近外河一侧地块通过市政道路下的雨水管道就近排放至内河。雨水管道管径一般为D800—D600。雨水管一般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下,位于道路的西北两侧,埋深控制在2.0-5.0m。4.8.3水务工程规划(1)规划目标确定河道(湖泊)的规划控制蓝线和各项水务设施的位置,以满足防汛排涝和河道整治的要求,维护水生生态环境。(2)河道(湖泊)蓝线在一般情况下,河道(湖泊)的蓝线控制范围应当符合水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为了保护和延续传统水乡城镇的空间格局和风貌特色,在规划指定的传统水乡风貌区段(包括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传统水乡风貌界面、新镇区的商业河街和传统水乡风貌意象界面),河道蓝线不作强制性规定。淀浦河作为市管水域,河道蓝线控制宽度不小于50米。区管水域包括大淀湖、朱昆河和朱泖河,河道蓝线控制宽度不小于15米。其它河道的蓝线控制宽度与河口宽度相关。河口宽度大于22米河道的蓝线控制宽度不小于12米,河口宽度大于15米和小于/等于22米河道的蓝线控制宽度不小于10米,河口宽度小于/等于15米河道的蓝线控制宽度不小于6米。在河道(湖泊)蓝线范围内,不得建造与水务工程(如水闸和泵房)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当以滨水绿地和开放空间为主,也可以作为城市道路用地。(3)水面率为了保持和延续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维护水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满足防汛排涝的要求,不得擅自改变本项规划确定的蓝线范围内的水体;如需改变地块内的其它水体,也必须确保变更后的水面率不得低于现状的水面率。(4)防汛排涝设施以淀浦河为界,XX镇区分为南北两个水系各成圩区控制。淀浦河的最高控制水位为3.5米,圩区内水系的最高控制水位为3.0-3.2米。在镇区内设置11处水闸(包括4处现状水闸),其中5处配有排涝泵站。在河道蓝线范围内的相应部位,应当预留水闸和泵房用地,用地规模由水务管理部门确定。4.8.4供电工程规划(1)规划目标规划电力设施网络应达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适应性强的目标。(2)负荷预测供电用地负荷密度指标为:居住建筑50w/m2,其中居住区内的小学、幼托建筑20w/m2(建筑面积);行政办公建筑30w/m2(建筑面积,下同),商业金融建筑50w/m2,文化娱乐建筑40w/m2,医疗卫生建筑30w/m2,体育建筑60w/m2,其他公共设施20w/m2;道路广场用地及绿化用地2w/m2(用地面积,下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8.5w/m2。规划本区装机负荷为16.9万kw。取综合同时系数0.7,则本区的最大负荷约为11.9万KVA。(3)电源规划根据现状和负荷预测,结合镇区高中压配电网络规划,确定本区的主要供电电源为4座35kv变电站,分别为现状35kvXX变(主变容量2*20MVA),新建3座kv变电站(主变容量分别为3*20MVA)。35kv变电站的来源为现状220kv干练变和未来规划建设的220kvXX变。根据用电容量计算及用地划分,规划新建8个10kv开闭所(转供容量控制为10000-25000KVA/座),除开闭所所带负荷外,其余由35kv变电站直接供电。10kv开闭所可与10kv变配电站合建,分别位于所带负荷中心,10kv开闭所应设有二回以上电源。由35kv变电站和10kv开闭所出线对10kv变配电站(变压器)进行调控和管理。10kv变配电站(变压器)设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独立的变电房、附设于楼幢内或装配式变电箱等形式。公用变电站的单台变压器容量选用1000KVA及以下。(4)电力线路规划10kv电力线路沿区内主要道路布置,原则上采用地埋排管方式。主干线路规划采用地埋电缆沟的敷设方式。电缆沟一般敷设在道路东南两侧的人行道上,距道路红线1.0-1.5米。4.8.5通信工程规划4.8.4.1电信规划(1)规划目标应满足信息服务快速、高效、广域的要求。(2)电话量预测本区电话规划的标准为:居民电话1.5对/户,商业建筑电话100m2/对(建筑面积,下同),办公管理建筑电话50m2/对,其他公共建筑电话100m2/对。本区共需约35000对电话线,交换机容量4.38万门。规划本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50%,流动人口按居住人口的30%计,移动电话用户为3.25万户。(3)电话局所布置根据现状和镇区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在本区内设立2处电话端局(现状XX局容量13000门,新建局30000门)和2处模块局(分别为4000门),可满足本区电话量需求。同时在商业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等人流较多的设施附近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电话亭。规划移动电话基站在现有3处设施(包括XX移动2个和XX联通1个)基础上,新增5处,以满足移动电话量的需求。同时设置1处有线电视基站。(4)电信线路规划规划电话局所之间以电话光缆联系,而局所与一般用户以电话电缆出线,分别接入各个地块的电话交接箱。电话电缆在布置线路时全部管道地埋,并且保留足够地下空间。管孔数为干管48-18孔,支管12-6孔。有线电视线路与电话线路同管道敷设,占用其中1-2个管孔,不再另设管位。通信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西北两侧的人行道下,距两侧道路红线一般为1-2m,埋深控制在0.8-1.6m。4.8.4.2邮政局所规划根据本区的人口规模及用地规划,在本区内设置1个邮政支局和3个邮政所,以满足日常通信需求。4.8.6.燃气工程规划(1)规划目标积极发展管道天然气,力争居民气化率达到100%,提高生活的安全、舒适、卫生。(2)气源规划依据《XXXX中心镇镇区城市燃气规划》,本区气源规划采用天然气(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天然气由青浦燃气高压管网引出,由周家巷附近的高中压调压站引至镇区。(3)燃气负荷规划本区居民气化率为100%,居民天然气定额为:2800MJ/人•年。取居民生活用气与公建用气比例为1:0.3,未预见量均按总用气量的5%计,天然气的热值按35.60MJ/标立方米计算,则本区的总用气量(天然气)约为1.62万标立方米/日。(4)燃气管网规划根据具体情况,规划本区管网压力在部分地区采用中压一级供气系统,部分地区采用中低压二级系统。燃气管网在区内呈环状布置,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管径为Dg250-Dg110。燃气管道布置于道路东南两侧的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距人行道路缘石1-2m,埋深控制在1.2-2.0m。道路宽度大于40米的干道,天然气管道考虑双侧布置。4.8.7环卫设施规划(1)规划目标合理规划和布局垃圾站点和公厕,方便使用和运输。(2)垃圾转运站由于规划范围离青浦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约为10公里,因此在镇区内不需设置大/中型垃圾中转站,而直接用垃圾车收运。现有1座垃圾转运站改建成压缩收集站,在新镇区增设3座垃圾压缩收集站。(3)公厕布置古镇风貌保护区内的公厕密度已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予以保留。规划范围的其他地区按3-4座/km2设置,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一般为60m2以上。考虑到大片水域和结构绿地,规划区内共需设置约20座公厕。(4)废物箱设置废物箱设置标准:生活性主要道路设置间距为80m,生活性次要道路设置间距为100m,其它道路设置间距为200m,其中古镇旅游区道路的废物箱设置间距应不大于50m。此外,在水上旅游路线的游船内和旅游公交路线的旅游车内也必须设置小型废物箱。合计,规划区内需设置废物箱约为1500只。4.8.8消防工程规划按责任区范围4-7平方公里的标准,考虑到规划区内的水域面积较大,现状的1处标准消防站能够满足要求。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重点地段不大于80m,完善建筑消防设备的配置,加强保养与维修。古镇区的建筑普遍陈旧,且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密度很高,街巷狭窄,消防车辆难以通达古镇区的内部。并在河道沿线设置潜水泵式的消防栓系统。古镇区作为火灾隐患较高的地区,需要特别考虑消防应急措施。除了古镇区周边道路作为消防通道,还要利用人字河和淀浦河作为水上消防通道,配置消防艇通达古镇区的内部。同时,在古镇区的四个集散广场各设置1处消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