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6生物学中文课件_第1页
细胞-6生物学中文课件_第2页
细胞-6生物学中文课件_第3页
细胞-6生物学中文课件_第4页
细胞-6生物学中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题1.简答题:①PKA和PKC系统在信号放大中的根本区别是什么?②G-蛋白偶联受体与酶联受体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2.选择题:①下列通讯系统中,受体可进行自我磷酸化的是(B)。

A.鸟苷酸环化酶系统B.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

C.腺苷酸环化酶系统D.肌醇磷脂系统②动员细胞内贮存Ca2+的第二信使分子是(C)。

A.c-AMPB.DGC.IP3D.PKC1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27.1线粒体的形态37.2线粒体结构与化学组成4外膜(outermenbrane)

◆标志酶:单胺氧化酶;◆外膜含有较大的通道蛋白:孔蛋白;内膜(innermembrane)◆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部位,通透性差;?

◆含有大量的心磷脂(cardiolipin),心磷脂与离子的不可渗透性有关;◆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3类酶5膜间隙(intermenbranespace)◆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功能:建立电化学梯度线粒体基质(matrix)◆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功能:?●生化角度:●细胞生物学角度:6细菌外膜中的孔蛋白7线粒体内外膜的分离?8◆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来自何方?◆定位机理如何?7.3前导肽与线粒体蛋白定位9九九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布洛贝尔107.3.1前导肽(leadingpeptide)蛋白质的两种运输方式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时有两种可能的存在状态∶●游离核糖体(freeribosome);●膜旁核糖体(membranousribosomes)。11◆蛋白质的两种运输方式●翻译后转运(post-tranlationaltranslocation)●共翻译转运(co-translationaltranslocation)12细胞质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与去向13游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去向14前导肽与信号肽◆前导肽(leadingpeptide)

导向序列、导向信号、转运肽◆信号肽(signalpeptide)15◆前导肽的性质●长约20-80个氨基酸,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

●序列中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并且有形成两性(既亲水又疏水)α螺旋的倾向。16●需要消耗能量;●需要分子伴侣。◆前导肽的特异性●具有细胞结构的特异性●前导肽的不同片段含有不同的信息17双导向序列187.3.2线粒体蛋白定位线粒体基质蛋白定位线粒体膜间间隙蛋白的定位线粒体内膜蛋白的定位线粒体外膜蛋白的定位19◆线粒体基质蛋白的定位20线粒体膜间间隙蛋白寻靶新说21线粒体内膜蛋白定位的三种途径?22外膜蛋白的定位

运送到外膜的蛋白质没有导肽,它的氨基酸末端延伸部分就有识别受体的功能,直接插入到外膜。237.4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7.4.1真核细胞中的氧化作用糖的有氧氧化(细胞氧化或生物氧化):◆糖氧化成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24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细胞质中的葡萄糖(或糖原)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生成丙酮酸的过程成为糖酵解(glycolysis)。25糖的酵解与氧化26线粒体基质中乙酰辅酶A的生成◆丙酮酸跨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在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氧化成乙酰辅酶A。27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又叫Krebs循环、柠檬酸循环。28三羧酸循环?297.4.2呼吸链与电子传递线粒体能量转换策略?◆三羧酸循环中的能量转换

NAD+→NADHFAD+→FADH2

◆NAD和FADH2必须被氧化才能维持三羧酸循环

NADH+1/2O2→NAD++能量

FADH2+1/2O2→FAD++能量◆NADH和FADH2被氧化时释放的H+、电子和能量如何安置?30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又称电子传递链,是四种复合物组成的复合体◆功能是参与对还原型辅酶的氧化●H+的传递●电子传递31TheElectronTransportChain32递电子体与递氢体◆递电子体◆递氢体◆电子传递、氢质子传递方式◆电子载体类型∶铁硫蛋白、黄素蛋白、细胞色素和辅酶Q。33泛醌的氧化与还原34主、次电子传递链◆主呼吸链∶

复合物Ⅰ、Ⅲ和Ⅳ构成主呼吸链,从NADH来的电子依次经过这三个复合物,进行传递。◆次呼吸链∶

复合物Ⅱ、Ⅲ、Ⅳ构成次呼吸链,来自FADH2的电子不经过Ⅰ。35线粒体内膜主次呼吸链36

7.4.3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Oxidativephosphorylation

活细胞中伴随着呼吸链的氧化作用所发生的能量转换和ATP的形成过程。37线粒体内膜电化学梯度的建立◆Electrochemicalgradient

●质子梯度●内膜两侧电位差◆proton-motiveforce(质子动势)38质子动势的建立39F1-F0

复合物是ATP合成部位

通过线粒体内膜重建实验证明位于内膜上的F1-F0颗粒是呼吸链中ATP合成的部位。40F0-F1颗粒的结构和功能◆酶活性:两种酶活性●ATP水解酶的活性●ATP合成酶的活性

故F0-F1颗粒又称为ATP合酶(ATPsynthase)。41StructureofATPsynthase

42F1和γ旋转实验示意图43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英国生物化学家P.Mitchell1961年提出了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omotic

complinghypothesis)解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44化学渗透学说457.6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小的、膜结合的细胞器;◆直径在0.1~1.0μm,内含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是多功能的细胞器,有50多种不同活性的酶类;◆植物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叫乙醛酸循环体。46电镜下的过氧化物酶体477.6.1过氧化物酶体的酶类◆氧化酶(oxidases)

●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一半●各种氧化酶作用于不同的底物●将氧还原成过氧化氢。

RH2+O2→R+H2O248◆过氧化氢酶(catalase)●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约占过氧化物酶体酶总量的40%●作用是将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RH2+H2O2→R+2H2O497.6.2基本功能◆过氧化物酶体是过氧化氢合成和氧化的位点(H202)

◆与衰老相关◆对氧浓度的调节作用50氧浓度对过氧化物酶体

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影响517.6.3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过氧化物酶体通过二裂法进行增殖;◆所有的酶和蛋白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导肽运送而来;◆过氧化物酶体的脂类都是由内质网合成并通过胞质溶胶中的磷脂交换蛋白输送的;

◆在过氧化物酶体酶蛋白的羧基端有一个三肽序列∶Ser-Lys-Leu

起引导作用。52过氧化物酶体的增殖53

第八章

叶绿体

Chloroplast54重点、难点?1.结构:三膜三空间2.功能:光合作用光反应:

暗反应:3.反应的部位与装置55功能理解◆生物化学角度◆植物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