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_第1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_第2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_第3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_第4页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开课屠呦呦与青蒿素第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屠呦呦和青蒿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分析综合能力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曲解文意,于文无据B.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D.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限定语发生变化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范围混淆答案:B3分,C2分,D1分第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解题指津①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②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③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确认选项。审读选项定区间⇒筛选比对巧判断⇒依据要求定答案

第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选择题:常见的迷惑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第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

——分析综合能力命题指向: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限制条件:

有哪些、简要分析(隐性要求)第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误区1(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客观因素: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物专业,大学毕业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埋头从事中药研究,最后能从其它的资料里得出启示。未分点作答,答题不规范。1第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误区2(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她对医学的兴趣;②他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条件艰苦,但她坚持不懈,不怕苦;③埋头工作,心无旁骛,忠于自己的事业;④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⑤不怕麻烦,有耐心,四处走访老中医;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答题范围不准,审题不清0第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误区3(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还有各省研究所的帮助;②各组织人员的不懈努力,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③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的启示,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不放弃的科学精神。概括不全,分点不清晰,不会归类4第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误区4(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给她的启示;②中医科学院团队的帮助;③关键时刻,国家让她出任抗疟新药项目的科研组长。答题过于简练4第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要求:请各小组在相关段落中,划出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概括分析,形成完整的答案。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段: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3)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①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段: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②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第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段: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③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第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解题指津】①仔细审题,明确筛选和概括的内容是什么;②要找出相应的阅读区域,划出相应的句子或段落;③要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关键句,恰当整合,准确表述;④分点作答。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6分)①团队通力合作。在青蒿素研发过程中,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及全国523项目单位通力合作,共攻难关。②中医文化深厚,文献丰富。历代医籍、老中医、相关文献尤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为其医药研究发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③国家提供研究平台。为满足越战需要,国家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发起抗疟大规模合作项目,为屠呦呦提供了研究平台。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请分析文本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鉴赏评价能力思考角度:(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结构、氛围、情感)①(内容)突出疟疾疫情的严重性以及各国治疗的困境。②(形象)烘托了研究理想抗疟新药的难度,突出屠呦呦的贡献之大和她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品质,丰富内容和传主形象。③(结构)交代研究背景,引出下文屠呦呦着手研究,攻克难关的内容。(每点2分,共6分)第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结合文本,谈认识分析形象

题型:

限制条件:

命题指向:人格魅力——探究能力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①屠呦呦在国内外抗疟新药研究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担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②她在临危受命,研制成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计疟疾患者的生命。0混淆概念、审题不准答题误区1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①当屠呦呦获奖后,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一再强调“也没有什么好讲的”,表现了她的淡泊名利的特点;②从她经历了90次失败后,仍不放弃,继续努力着,表现出她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③她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了青蒿素,解救了许许多多认的生命,表现了她善良乐于奉献,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④她是一名女科学家,获奖后不忘感谢所有共同合作的人,不邀功,说明她是一个感恩,慷慨大方的人。6答题不规范答题误区2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哟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8分)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谦虚低调: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许多骄人的成果。心无旁骛: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坚持不懈: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①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

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参考答案:①心无旁骛。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许多骄人的成果。②坚持不懈。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③淡泊名利。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潜心科研。④谦虚低调。获得殊荣后,屠呦呦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中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说青蒿素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诗歌鉴赏——社会背景唐朝代宗广德元年,吐蕃攻破松、维、保三州,成都告警。作者那年在梓州,感于国防空虚,朝中无人,自己虽有壮志,不被重用,因而写了这首诗,抒发感慨。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既反对非正义的对外战争,也坚决主张抵抗外来的侵略。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