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接触网、变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供电专业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接触网、变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供电专业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接触网、变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供电专业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接触网、变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供电专业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接触网、变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供电专业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5-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编号________专业xxxxxxxxxxx班级xxxxxxxx学生姓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指导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设计(论文)任务与要求:任务:1.设计变电所主接线,论证所设计的主接线是讨论方案中的最佳方案;2.设计牵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3.牵引变电站220KV三相供电方案;要求:1、学习和掌握变电站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2、对所设计的变电站的特点,以及它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方式等应有清晰的概念。3、熟悉所选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及其运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4、熟悉所采用的电气主接线图,掌握各种运行方式的倒闸操作程序。5、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6、简化一收回路,节省电缆;7、保护铡控装置可以灵活安装;8、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9、利用网络通信,高建、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10、以实现无人值班为目标.可快速进行控制和操作;11、可扩充,方便维护,最大限度减少扩建工作和投资,降低维护费用。设计(论文)依据的原始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公司发布的《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2、110kV某市输变电工程设计委托书。3、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4、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15°C~+45°C。(2)相对湿度:月平均≤90%,日平均≤95%。(3)海拔高度:≤1000m。(4)地震烈度:不超过8度。(5)风速:≤35m/s。(6)最大日温差:25°C。周围环境无易燃且无明显污秽,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和地貌条件(如避开断层、交通方便等)。并应考虑防洪要求,以及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如对通讯、居民生活等)。参考资料:[1]朱大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管理导则》;[3]TA21型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与综合自动化系统说明书[Z].2002;[4]熊晔华.哈尔滨至大连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5]林海雪.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6]吕润馀.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7]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任务下达时间:xxxx年xx月毕业设计开始与完成任务日期:xxxx年xx月系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该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同意下达任务系部主任审批意见同意按计划执行签字年月日目录摘要································2Abstract······························3第一章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41.1无人值班站改造背景·······················41.2110kV电压等级部分·························51.310kV电压等级部分························61.4站用电系统和照明系统······················71.5变电站主控室综合自动化系统····················8第二章主接线形式的确定及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92.1主接线形式的确定························92.2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原则和方法·············102.3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1第三章综合自动化·························153.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系统的设计··············153.2综台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153.3综合自动化系统谩计的原则···················163.4综台盲动化系统设计的息路···················173.5综音自动化幕统设计的具体方案改造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173.6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19第四章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254.1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254.2220kV三相供电方案························29参考文献································31总结································32致谢辞·······························33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改造方兴未艾。几乎所有的牵引变电所改造和新建都将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近年,哈大线、秦沈线等干线铁路均采用了综合自动化技术,而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本身对于铁道电气化专业的同行来讲,也属于新课题,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的确定就显得十分必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集保护、测量、控制、远传等功能于一体,采用微机和网络技术,并充分利用数字通信的优势来实现数据共享的一套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自动化装置。随着数字式微机保护、监控技术和远动通信的广泛普及,电力系统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的实施,使供电部门提出的“减员增效”工作得以成功实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了电力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对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变电站电气化综合化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监控AbstractAlongwiththenationaleconomyrapiddevelopment,theelectricrailwayconstructionandthetransformationisontherise.Thenearlyallhaulingtransformersubstationtransformationandwillfoundacapitalnewlyusesthesynthesisautomatedsystem.Recentyears,theKazakbigline,skeletonlinerailroadsandsoonQinShenXianhaveusedthesynthesisautomationtechnology,buttowstransformersubstationsynthesisautomationtechnologyitselftosayregardingtherailroadelectrificationspecializedcolleague,alsobelongstothenewtask,towsthetransformersubstationsynthesisautomatedsystemtheselectionprincipleandthemethoddeterminationappearsextremelyessential.Thetransformersubstationsynthesisautomatedsystemisfunctionsandsooncollectionprotection,survey,control,farbiographyinabody,usesthemicrocomputerandthenetworking,andfullyrealizesdatasharingsetofelectricalpowersystemtwoequipmentautomatedinstallmentsusingthedigitalcommunicationsuperiority.Alongwiththedigitalmicrocomputerprotection,themonitoringtechnologyandmovethecorrespondencefarthewidespreadpopularization,theelectricalpowersystemtransformersubs-tationautomatedlevelhavehadtheradicaltransformation.Thetran-sformersubstationnobodydutyworkimplementation,causesthepowersupplydepartmenttopropose;thedownsizingforefficiency;theworktobeabletosucceedtherealization,hasobtainedtheobviouseconomicefficiencyandthesocialefficiency,enhancedtheelectricpowerente-rprise'slaborproductivity,promotedtheelectricalnetworksecuritystablemovement,impelledtheelectricpowerproductionmanagementmod-ernization,toenhancedtheelectricalnetworkthesecurity,theeco-nomicalmovementlevelplaysthepositiverole,thereforecarriedonthetransformersubstationsynthesisautomationconstructiontobecomethecurrentelectricalpowersystemdevelopmenttheinevitabletrend.【Keywords】IntegratedElectricPowerSystemSubstationMicroComputerMonitoring第一章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1.1无人值班站改造背景上世纪90年代期间,改造的110kV变电站基本上采用的是基于在RTU基础上加一台微机为中心的当地监控系统,不但未涉及继电保护,就连原有传统的控制屏台仍予保留。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下,而且安全系数不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变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研制成功了各种分散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并投入运行,一经过这么多年的实际运行经验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实现了对远方变电站的“四遥”功能,即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通过“四遥”系统可完成对变电站电气运行状态的监视、测量、控制和调节,使自动化程度、安全系数及效率大大提高。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方面,许多学者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2q】,文章以增城的荔电降压站改造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2增城荔电降压站的改造情况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网得到迅速发展,城、乡电网加快建设和改造,越来越多的供电部门己积极开展了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践。变电站无人值班工作的实施,使供电部门提出的“减员增效”工作得以成功实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了电力生产管理的现代化,对提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的性价比或投资效益来看,各种技术装备各有其特点,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不同的技术装备适应不同场合。对于新建变电站或者投运年限较长,一、二次设备老化比较严重的变电站,采用综合自动化方式较为合理。而对于投运年限不长,二次设备仍可利用的变电站来说采用常规RTU方式比较合理。如果考虑变电站与当地操作或者说考虑改造过渡,或有人向无人逐步过渡的话,则采用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较为合理。基于上述原因,增城的荔电降压站采用的是比较成熟的南京南瑞RCS--9000综合自动化系统。110kV荔电降压站的规模为:2台40[VIVA主变、2条llOkV进线、18条10kV馈线、2组站用变、2组110kV断路器、2组儿0kV隔离刀闸、2组110kV电流互感器、2组的11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及2组110kV避雷器。本次改造主要是将老旧的断路器,隔离刀更换成新式的西门子生产的SF6开关和隔离刀闸,更换了10kV馈线柜24面并增加了相应的馈线保护,更换了380V站用交流屏系统,更换了照明、消防和五防系统,更换了新的电能EAC系统;增加了2组11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4组10kV电容器组及相应的电容器保护、直流系统、110kV线路保护系统、变压器保护测量系统、光纤通讯系统、变压器10kWJ,电阻接地保护系统、电u⋯匕EAC系统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2110kV电压等级部分110kV变电站高压部分:11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取110kV进线的一相电压从而得知进线的电压是否异常,110kV电流互感器取110kV三相进线的电流,电流互感器把大电流按~定LLff,J变为小电流,提供各种仪表和继电保护用的电流,将二次系统与高电压隔离。不仅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使仪表和继电器的制造简单化、标准化,提高了经济效益。更换的110kV隔离刀闸部分具有远方控制功能:通过加装辅助开关使刀闸的闭合状态和分开状态,地刀的接地状态和不接地状态传送到通讯柜,通讯柜和变电站后台主机相连,产生的信号在微机上直观的反映出来。在后台可以直接控制刀闸的分开与闭合。刀闸的接地刀具有电磁闭锁功能,防止带接地刀合刀闸误操作情况发生。带接地刀的刀闸并装有连锁机构,以保证隔离开关的正确操作。110kV断路器采用的是西门子生产的户外型敞开式SF6开关,在后台微机上可以直接看到开关的分开和闭合状态,在后台主机接线图上可以进行分合开关功能。开关具有电流过流、速断、重合闸功能,通过加二次电流可以在后台微机上模拟出来。后台自动化系统具有SF6气体压力不足告警等功能反映开关设备运行状况。110kV变压器加装测量、保护功能:变压器的主保护采用二次谐波制动的差动保护、重瓦斯保护、不带延时的差流速断作为差动保护;后备保护采用10.5kV相间电压闭锁的一次过电流保护,有选择跳分段或主变及电容器开关。另外负荷保护延时作用与报警信号,轻瓦斯保护作用与报警信号,低压断线作用信号。变压器备自投装置启动条件:在二台主变分裂运行状态下,运行主变差动、瓦斯保护动作跳变压器及电容器开关。主变二次无电压、一次无电流,自投备用主变两侧开关,并保证自投一次。测量回路在后台微机上可以反映出变压器两侧的电压、电流、变压器温度、变压器油温度、变压器电压档位、变压器负荷等情况,在后台微机上通过控制电路可以调节变压器的电压,从而达到变压器的安全运行。1.310kV电压等级部分10kV母线采取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lOkV高压开关柜采用手推小车型中制式开关柜,开关采用的是德国施奈德生产的10kV真空断路器。10kV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可以给重要用户接2条出线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并且检修和维护的时候不用整个母线全停,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10kV部分的将控制、I/O、闭锁、保护等单元装在高压开关柜上,通过网络通讯线与主控室通讯柜相连,并与管理机和远方调度中心通信。10kV出线柜具有两相式电流速断和反时限保护。低频减载保护,具有三轮低频减载,当频率恢复正常时,按逆顺原则,自动恢复重要用户供电。10kV电容器保护:两相式电流速断和反时限保护,10kV相间过电压保护,10kV相间低电压保护,零序过电压保护(电压取白电容器放电线圈开N--角电压)。10kV母线具有分段各自投装置功能:在2台主变分裂运行状态下,一台主变差动、瓦斯保护动作,跳变压器及电容器开关,主变一次无电流,二次无电压。检测另一台主变二次有电压,自投分段开关,并保证自投一次。使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10kV的控制回路一般用交流和直流电源,本站采用是直流电源控制回路,控制回路的总开关控制整个回路,分开关控制每个高压柜,这样能减少对高压柜电子设备的干扰,同时提高了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1.4站用电系统和照明系统变电站的站用电系统,是保障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旦站用电系统出现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严重时会扩大事故范围,造成故障停电。老式变电站站内用电10kV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保护,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站用电源的可靠转换非常重要。采用双投刀闸人为切换站用电以低压供电,根本不能对站用电实现远方操作:而采用单相熔断器保护,只是~种粗略概念,无法获得全部保护信息;如果采用一般的空气断路器,又不能实现机械闭锁而有效地防止站用变低压并列及反串电,在实现综合自动化的环节上,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本站照明系统分直流和交流2个系统,变电站正常运行时,交流照明系统工作;当故障发生时,直流系统照明工作,从而保证事故处理工作的顺利方便进行。1.5变电站主控室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报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全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现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的功能概括如下:(1)站内监控功能(SCADA功能)此功能包括站内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及报警记录、设备检测与诊断、报表编辑生成修改与打印、人机交互联系及系统维护管理、计算统计、历史数据记录、事件顺序记录(SOE)、事故追忆、远方通信等常用SCADA功能。(2)控制和调节通过键盘在屏幕所显示的画面上对各可控设备进行开/合,投/退等控制操作,对各可调设备进行升/降、定值设定等调节控制。控制开关时可以按选择——返校——执行的方式实现每次操作一个对象的控制,也可以按批次控制、顺序控制的方式一次对多个对象进行控制(无论那种控制方式,都要具备完整的控制闭锁功能)。进行调节时可以一次调节一档,也可以一次调节多档,同样具备完整的调节闭锁和边界报警功能。(3)电压无功控制对于110kV电压等级变电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分布式站内自动电压无功控制(VQC)。满足远方调整电压无功,即通过自动化系统可在当地监控系统或调度端实现远方手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和投切电容器功能。(4)对时系统对时要求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要求。110kV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GPS对时功能,定时完成由系统主机或由调度端发出的对站内间隔层设备的对时功能。(5)五防闭锁五防闭锁功能是自动化必须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变电站自动化没有实现隔离开关的自动控制,电动隔离开关机械转动的不可靠性是原因之一。这种由于一次设备带来的不完善的自动化系统,不仅给运行维护管理带来了麻烦,而且使得自动化系统的五防闭锁必须和一些厂家的现场智能钥匙(智能锁控器)配合使用。随着一次设备的工艺质量提高,厂站电动隔离开关使用情况基本没有问题。本站隔离开关采用电动操作,自动化系统的五防闭锁方案是比较完善和可靠的,站内有专门的五防系统,五防微机和监控主机相连,微机五防和一次设备上的五防锁配合使用。每次操作前,先在五防机上模拟操作,模拟完成无误后方进行人工操作。防止误造作发生,这样大大提高安全性(6)同期由于实现电网互联是必然趋势,故负责系统联络线联络变压器的枢纽变电站仍需配备自动同期装置,使待并列的两个系统在电压、频率、相位角都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并列操作,这部分功能也应纳入自动化系统。主控室内110kVPT并列柜、10kVPT并列柜,在电压满足的条件下并列运行成功。(7)EAC系统即电能计量系统电能量信息的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系统通过在高压室每个出线柜和电容器柜安装电能表,变压器和站用变的电能表安装在主控室专门的电度表屏上,然后通过专门的网线连接在通讯屏上。可以方便查询电能的有功、无功、频率等信息。(8)消防系统由于值班人员的减少和自动化系统功能的完善,消防自动监视设备纳入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能及时将烟雾、温度等报警信息传送给值班人员或上级调度中心。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由最初的基于二次装置及RTU加上简单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现场集中监控,历经20年发展到现在的分散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如今发展迅速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的使用使自动化的实现变得简单得多,同时加上使用成套设备,使设计变得简单,施工中比较省时省力。第二章主接线形式的确定及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2.1主接线形式的确定实现两线资源共享从设计角度看主变电站可以采用两种主接线形式,如图1、图2。图1的主接线形式为两线全共享的主变电站。35kV侧采用二级母线,即经过一个总的35kV进线断路器再经两个35kV分进线断路器分别向4号线、6号线的35kV负荷送电。4号线、6号线的35kV侧均为单母线分段方式,I、II段母线之间设有分段联络。图2的主接线形式为35kV侧采用二级母线,即经过一个总的35kV进线断路器再经两个35kV分进线断路器分别向4号线、6号线的35kV负荷送电。4号线35kV为单母线分段方式,I、II段母线之间设有分段联络。另由向6号线供电的35kV分进线断路器间隔向站外6号线专用35kV开关站供电。35kV开关站结合牵、降变电所进行建造。图1的主接线形式优点在于两条轨道交通线在主变电站内实现了电力资源完全共享,不需要另35kV开关站。缺点在于主从地位上两线完全相同,两线控制中心对于主变110kV进线断路器的控制无从属关系,将给投运后的两条轨道线控制中心对该主变电站的控制和调度带来困难。图2的主接线形式,将6号线看成是本变电站的一个用电户,由4号线的控制中心对本变电站的主变进线断路器实行控制,6号线的控制中心可通过4号线的控制中心对其实行监视。这样方便两线投运后的运营管理,适应主变电站共享后的运营管理和电能计量的特殊需求。2.2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原则和方法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和研究最近几年国内发展很快,目前正在研究的有十几家,投入运行的两家,通过鉴定的四家。同时,国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已进入中国市场。由于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对铁路用户来讲,选择合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显然非常重要,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国内外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运用的研究和了解,提出了一些选择原则和方法供从事铁路供电系统工作的同行们参考。2.3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定义与特点什么是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它和传统的微机保护与控制系统加RTu(远动终端)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一个典型的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在分散的多套微机保护与控制装置加RTU(远动终端)的基础上,利用高可靠性的光纤网络,重新设计整个系统结构,整个变电所的保护、测量、控制和通信功能由一套系统(或装置)完成⋯。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所有的间隔单元集保护、测量、控制于一体,从而取消了控制屏和中央信号屏及RTU,对于集中组屏方式来讲,屏数减少近一半,电缆节约三分之一;2)所有以前由RTu实现的四遥功能均通过间隔层经过所内高速光纤网实现,节省了大量电缆和施工工作量;3)所有的报表都可实现远方实时打印,易于实现无人值班,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4)与传统的远动系统相比可提供更加丰富的实时运行信息,可实现实时的远动功能。使牵引供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5)为供电段生产指挥中心的牵引供电管理系统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供电段技术人员可在段部对每一个变电所的每一个装置的运行情况非常清楚,可进行远方试验、远方故障诊断、整定等等。当事故发生后,能在供电段生产指挥中心了解到最新情况,做出科学、快速的反应;6)布线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增加,由于在所内问隔层采用高可靠性、高速的光纤通讯系统,所有的控制回路,均可在当地布线,盘与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大大增加。2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方法采购一套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根据美国电科院的实测数据和国内变电所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间隔单元之间的通讯必须采用光纤,否则通讯会受到电磁干扰变得不可靠;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任何一个环节或单元坏,均不会影响系统工作。所内的网络拓扑结构建议采用双环无主总线自愈光纤网如图l所示。在图l中,通讯管理机是由两个完全独立的通讯机组成。一旦其中一个损坏,经过一定时限后,后台或远动即可自动切换致另一单元运行;③不建议采用CAN网,CAN网本来是德国BOScH公司80年代初用于现代汽车的设备之间通讯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讯协议,存在着数据通讯量小(一次通讯,只有一个字节)的缺点,当系统节点数超过20时,系统通讯速度会降到几十kbps以下。不建议采用485现场总线方式,串行通讯速率只能达到十几kbps。同时485上光纤必须经过~个光电转换模块。模块以前的双绞线就是通讯的干扰点‘纠。在电力系统中以前采用的集线器方式,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即一旦集线器损坏,整个系统必然失效。如图2所示。④建议采用90年代开发出的LONWORKS,通讯速率可达1.25Mbps,同时在节点数不超过256时,系统性能保持不变;⑤90年代末开发出的10Mbps以上工业以太网更不失为一种选择,这时所内的网络结构会演变成一种新型结构。如图3所示。该结构取消了通讯管理机和双层网络,全部采取TCP/IP的通讯协议,所内的间隔单元、后台是平等的。取消变电所所内局域工业控制网,整个系统演变为一个由电调中心、间隔单元组成的广域网,从而完成了由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向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的演变,这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⑥间隔单元应采用集保护、测量、控制于~体的装置。对于用户来讲,第一,可节省装置;第二,可节省中央控制室的空间、相关的电缆、屏体及开关等。要达到一套装置完成相关功能,问隔单元必须采用32位以上的CPu系统旧],否则必须以牺牲装置的性能为代价,如每个工频周期的采样点减少,采样精度降低等。同时考虑到,间隔单元除了保护功能具有测量功能,高精度的采样器件必须采用。SMT(表面贴装技术)、多层印制板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间隔单元的抗干扰能力。⑦性价比必须考虑,哈大线综合自动化系统全部采用德国设备,价格(含安装调试及售后服务)是国内同类产品的10倍左右,国内同类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关键技术的可靠性是可以信赖的,同时在人机环境(如汉化界面)、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及零配件供应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国内工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在工艺结构,系统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我国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秦沈线采用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套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列车时速超过300km的试验中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⑧在选择国内产品时,应考虑采用具有成熟运行经验的产品,特别是在干线铁路上,有成功运行经验的产品,国内某些产品就是从电力系统低压自动化站移植过来的,存在着技术落后,不能很好的适应牵引供电的特点的问题,在选择一个产品时,建议用户到该产品实际投运的地方去实际考察一下,做一个客观的比较。当然最好采用国内大的专业工厂的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上,售后服务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综上所述,当资金十分充足时,国外产品是一种选择。一般来讲,用户在选择国内产品时,应选择牵引变电所内必须采用双路光纤为通讯媒体的工业局域网、间隔单元上具有双光纤接口、间隔单元采用32位cPu系统、无集线器、任何一个部件损坏,均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原则。同时应该选择大厂的产品。第三章综合自动化3.1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运行系统的设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变电站综台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生产中发挥丁重要的作用.它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为保证电嘲安全、经济运行.新建的1lOkV变电站也应该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七八十年代建成的110kv变电站同样应当进行综合自秘化的改造。因此.常规保护如何更换为微机保护.整个变电站改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后新旧设备如何衔接才能保证安全运行.这些都是设计人员所要解决的问题。3.2综台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一)综合自动化隶巯设计的总体要求由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及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的严格要求.应意识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单单是为了实现无人值班.更主要是为了提高变电站的技术水平、运行管理水平及调度自动化水平。据此,改造变电站综台自动化系统应前足以下要求:1、采用先进的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技术.满足电网丑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装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2、满足集中监视和控制的要求.尽可能提供变电站内来自电气一次厦二次设备的各种信息.提高保护和控制功能的辨别能力。满足电网监控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3、简化一收回路,节省电缆;4、保护铡控装置可以灵活安装;5、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6、利用网络通信,高建、安全、可靠地传输数据;7、以实现无人值班为目标.可快速进行控制和操作;8、可扩充,方便维护,最大限度减少扩建工作和投资,降低维护费用。3.3综合自动化系统谩计的原则同时.变电站综台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l、奉站搐无^值班有人职守、四遥站设计.采用综合自动化实现控制、保护、测量和远动等功能。2、采用微机控制.并通过。远方”“就地”选择开关宴现就地(就地单元控制)、远方(站内控制室徽机及调度中心)两种控制方式,用微机实现模拟操作。待确认后再执行控制命令。3、保护全部采用微机综台自动化系统.主变及110kv部分集中组屏后置于主控富内.6kv部分分教安装于各对应的开关柜上。各保护单元均相对独立.能独立完成其保护功能.井通过通信接口向监控系统传送保护信息。4、测量元件和保护元件接各自独立的cr。5、全部四遥量送至调窿中心.站内通信采用大容量通信罔,通信规约采用部颁P0lli醒规约。6、蛄内预留有与消防报警和肪盗系统的接口。3.4综台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息路车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按无人值班站设计.且具有当地功能.采用面向间隔的分层分布式模块化结构,扩展方便。当变电站改、扩建时.只需在系统中增加相应间隔单元模块。整个系统分为2层:站缴层和间隔层。(一)站鲤屡就地监控系统和远动主站(远方调度中心),是系统的管理核心.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进行站级层的信息分析和处理.完成通讯规约的转换.实现与间隔屡和远方调度中心的通信联络。站级层包括主机兼人机工作站,远动数据处理厦通信装置、Gps同步系统等.就地监控和远动接口相互独立.其中l十接口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其它部分的工作.可靠性较高。此层与通信网相连,能收集间隔屡上进的网络信息.使垒站信息进人数据库.根据需要将网络信息转换成满足标准远动规约的型式,上送调度中心和变电站监控中心.实现。四遥”功能。(二)间隅县间陌层甩基本相同的硬件结构和不同的软件模块实现不同的保护、测控、信号监视等功能,如继电保护测量控翩信号开关量输入输出等。采用分布式综合设备。接一扶设备的布置进行配置。针对不同一次设备间隔将保护装置和谢拉装置进行模块化组装.可将模拟量、开羌量散宇化.上送测量和保护信息。接收控制命令和参数定值。实现保护功能。3.5综音自动化幕统设计的具体方案改造设计的具体方案包括(一)电气一盘设备改造1、变电站主要一次设备大多为油断路器.其可靠性较差.换为六氟化硫断路器以增强可靠性、克服断路器油问题。2、110kv冉断路器35kv.10kv少袖开关更换为真空断路器。3、主变压器中性点隔离开关由手动操作改为电动撮作。(二)电气二次设备改造对于电气二次设备的改造有条件的变电站应全部改造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具体如下:l、取悄全站的常规控制、保护屏.在各开关对应的控制回路中(开关柜或保护屏)设就地操作功能厦红绿灯。增设搬机五防闭锁功能.设置。当地。、“远方”切换开羌。2、取消当地测量仪表。3、组建站内自动化系统厦分布式通信网络。4、35kv、10kv线路开关选用徽机保护,安装于高压开关柜上。5、改造主变压器的温度测量回路.以适应测温的需求。6、更换站内旧式电能表为智能式电能袁.电能量通过电度表电能采集装置上传至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地调。7、更换站内直流系统为高频开关电源。带有通信485接口,实现与微机综舍自动化系统的接口通信.电池采用免维护的铅酸蓄电弛。8、更换站用电系统,使之具有备用电源自动授人及遥控功能。(三)系统结特棋点该系统具有控制、测量、信号、保护厦远动装置功能.各微机装置通过网络山后台机进行统一管理.形成所内的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保护功能相对独立.当后台机厦网络故障时.不影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综合自动化系统能把现场散据及信号收集并处理后储存在当地后台机中,其中包括大量的山于通道限制而不能远传到调度的散据.为分析和处理系统异常情况和故障提供可靠的原始数据。主要装置采用集中在主控制室布置的方式,以躐轻电磁场对微机设备和通信网的干扰影响。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用微机束实现变电站的监测、控制、保护、信号、远动的垒部功能.控制操作相互闭锁.实现对变电站就地和远方的监视、控制。(四)系统的主妻抽能1、正常运行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运行日志厦报表生成,管理功能。运行人员操作功能。采集变电站运行实时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当地或远方显示器显示以数据和画面方式显示反映运行工况。工频模拟量采用交流采样.状态量采用接点方式接人监控系统。2、安全监视功能:对采集的模拟量、状态量及保护信急进行自动监视。3、保护功能:电网发生故障时,能有选择的迅速越开断路器,把断路器动作情况及动作信号.故障数据存储下来,供事后分析故障原因用。4、电能计算:可宴现有功和无功电度的计算和电度量分时统计、运行参数的统计分析。5、遥控功能:垒站断路器.电容器的的投切可按下达的命令自动操作。6、远动功能:根据主站调度需要的信号接通信规约传进信息实现遥信、遥调功能。7、自诊断和自恢复功能:系统奉身有对其硬件、软件的自诊功能。综上所述.110kv常规变电站改造为微机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方式有利于系统扩展的方便性和灵活性。3.6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分析变电站是输变电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电网的主要监控点。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和发展,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不断发展、成熟,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流。其设计思想上实现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由“面向功能”设计向“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转变。系统4i再单纯考虑某一个量,而是为某一设备配置完备的保护、监控、测量、计量功能装置,以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并保证了系统的分布式开放性。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深入应用对变电站设计尤其是电气二次设计方法、思路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设计人员的观念、习惯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思路上,加£缺乏相关的计算机及通讯知识,对综合自动化技术引起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E的变化有些无所适从,笔者就自己在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I: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予大家分享变电站缘合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电气=次部分的区爱与联系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计量的一种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问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事,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是相对于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而言,通过对电气一次设备的保护、测量、监视、控制、调节而保证一次设备的电压等级变换、电能输送、分配的功能正常执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说也是变电站电气二次的其中一部分,都是为变电站一次部分服务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变电站一次部分通过电工技术完成各自的功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二次部分各自完成的功能是一样的,这些功能经过细分大概有这些:继电保护、跳合闸操作、四遥、小电流接地选线、防误闭锁、直流系统、各自投、低周减载、同期并列、GPs对时、故障录波或保护信息子站、sOE和事故追忆、定值传送、后台监控、远程通信。在完成这些功能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二次部分所起的作用是有所差异的。变电站的综舍自动化系统与电气=次部分功能分析曩对电气二次设计的要求.(一)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变电站最重要的功能。没有继电保护,变电站不能运行。因此变电站的保护单元要独立于监控系统,即当该系统各软、硬件发生故障退H{运行时,继电保护单元仍然能lE常运行。目前各种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变电站一次设备,如变压器、线路(包括进线,出线)、母线、电容器、接地变,都配有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置,通过保护测控装置采集各个间隔层部分的电压、电流等数据,由内部cPu的逻辑判断而完成各自间隔层的保护功能。对电气二次设计来说,保护单元具体实现过程不用再考虑,但设计的内容应考虑哪蝗电气一次设备需要配置保护,应该配置什么保护功能,进而选择合适的保护测控装置型号,保护cT、PT的精度等级和容量选择。(二)跳合闸操作综合自动化系统对变电站所有能电动操作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都能远方遥控操作,最终通过二次回路来完成操作。此功能电气二次设计的内容在于如何正确、合理设计操作机构,使综合自动化系统发出的跳合闸弱电信号与跳合闸线圈强电回路的电平转换。对IlokV断路器需要独立的操作箱;对lOkV断路器,一般保护测控装置本身能已直接与跳合闸操作回路连接。对地刀来说。般就地操作,除主变中性点地刀需要遥控。不做遥控设计。隔离开关的操作一般由测控装置发出跳合闸信号至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三)四遥四遥是变电站基本功能。其它的功能单元,都以四遥为基础,通过共享在通讯网络上的四遥数据实现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已完成了数据采集、分类处理并上送到调度端或后台监控系统的任务。电气二次设计主要是考虑变电站运行、检修、事故分析需要哪些四遥量,哪些量由智能设备通过网络上送,哪些量需要外接到相应的测控装置并完成相应的二次电缆连接。(四)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目前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各大生产厂家,。都不设独立的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通过测控装置的某一模块实现这一功能,或者后台监控软件完成这一功能。一般通过采取3IO、3u0及其增量来判断是否有接地故障,也可用5次谐波方式分析接地故障。完成这一功能所需要的3fo、3U0数据取自10kV保护测控装置发送到通信网络上的3IO,3uO,不需要独立的接至10kvcT、PT的电缆。一砦重要的变电站如果10kv出线是电缆,对地电容大;或雷击频繁的变电站,可考虑采用独立的一套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独立地引接电缆到所有10kv310cT与3u0PT。对电气二次设计来说,考虑的是一个站的接地方式,是否需要设接地选线功能;接地选线动作后是去发信弓还是去跳闸;零序互感器的选择;接地选线功能有无必要独立于通信网,如果是独立于通信网,则要考虑电缆的接线问题。(五)防误闭锁防误闭锁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凡是有可能引起误操作的高压设备,均应在控制中采取防误闭锁措旌。防误闭锁主要有电气防误闭锁和微机机防误闭锁两种方式。电气防误闭锁同路是一种现场电气联锁技术,主要通过相关设备的辅助接点连接来实现闭锁,这种方式需要接入大量的二次电缆,接线方式复杂,运行维护较为困难,且辅助接点可靠性差;’其防误功能随二次接线而定,不宜增加和修改。微机机防误闭锁是通过用软件编写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间的操作闭锁规则,将现场大量的二次闭锁回路变为IU脑中的“五防”闭锁规则库,实现了防误闭锁的数字化,并可以实现以往电气闭锁不能完成或者难以实现的防误功能,所以具有智能化程度商、功能齐全、操作简单、扩充方便等优点。。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厂家已将这部分功能已嵌套在后台监控软件中。不再设计单独的微机机防误闭锁装置,完成防误闭锁所需要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位置信号可从通讯网络获得。在变电站二次设计中,町以选择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防误闭锁功能,不再考虑电气上的电缆连接;如果设置电气防误闭锁,二次设计则需要考虑大量的电缆连接a(六)备自投变电站备自投有两种基本的供电方式:第一种是母联分段供电方式,分段开关断开,两个工作电源分别供电,两个电源互为备用,此方式称为母联(桥)备自投方式(也称暗备用方式)?第二种方式是双进线向单母线供电,1#进线工作,2#进线作为备用,此方式称为线路各自投方式(也称明备用方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各自投置部分根据采样的电压、电流、断路器位置信号判断充电、放电条件满足与否。二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选取合适的各自投装置和备投方式。设计装置与PT,cT、断路匝器辅助接点的电缆连接。(七)低周减载,。j1lokv、10kv线路的低周减载功能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保护装置实现,不用单独配置低周减载装置。整定值由各条线路装置自行整定,变电站的电气二次设计可以不用考虑另外的硬件设备和接线。(八)同期并列用于110kv线路断路器、110kV旁路断路器、110kV母联断路器及110kV侧断路器处,同步检测断路器两侧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并发出同期合闸启动或闭锁信号。此功能可进行检无压同期,亦能进行手动准同期和捕捉同期。既能满足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同期,能满足系统事故时的同期。同期方式为集中式和分布式手动准同期,正常情况下采用后台监控计算机手动准同期,当网络监控、远动主站退出运行时,上述各元件的同期并列操作应能在各自的保护屏处(或中央信号屏处)手动进行。电气二次设计需要对此功能进行完善设计,主要考虑手动操作和遥控操作时的对时实现方式。(九)GPs对时一般全站设置一套独立GPs时间同步系统,配一套标准同步主时钟,采用时问同步扩展装置,满足站内监控系统、保护装置及其它智能设备的对时要求。设计时应考虑用电气回路对时还是B码对时方式,用监控网络对时一般达不到精度要求。(十)故障录波或保信子站故障录波是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及振荡时自动记录故障数据的一种技术,通过对故障录波数据的分析、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障性质、类型、相别,初步差别故障点位置,缩短查找故障及进行处理的时间,保证尽快地恢复正常供电。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OkV或以上线路保护装置,亦或通过变压器保护装置附加一功能模块,共享保护cT的数据,再配合后台监控软件町完成故障录波功能。故障录波功能基本上淘汰了采用集中独立的故障录波屏的方式,冈此对于110kV变电站的二次设计町以不用考虑另外的硬件设备和接线。220kV变电站则需要配置独立的故障录波屏。爿前有些地区采用继电保护信息系统来实现故障录波、定值查看和修改、故障分析等功能。从I面要求每个变电站配置独立的继电保护信息子站,即保信予站。当保信主站建设后,保信子站必须配置,否则会影响继电保护信息系统的完善性。电气二次设计时应根据主站建设情况考虑工程是否需要配置保信子站,考虑保信子站的安装、网络连接、电源及通讯。(十一)SOE(Sequence0fEvent)和事故追忆用于事故的事后分析,查找事故第一原冈。s0E记录事故前后重要遥信的变化情况,判断开关动作的时序;事故追忆记录事故前后重要模拟量的变化请况。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这一功能的实现大都由保护和测控装置完成后通过通信网络上送到调度端或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由于完成sOE和事故追忆功能没有增加任何电气上的连接,因此在变电站二次设计上不需要考虑电气上的连接,但必须考虑工程所有保护测控装置的GPs对时一致性。(十二)电压无功补偿根据系统潮流进行无功自动调节控制,也可人工控制(人工操作可就地、可远方)。自动控制时可根据电压、潮流和无功负荷、由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自动控制调节变压器抽头位置或投退电容器组。二次设计需要考虑的是:控制调节变压器抽头位置或投退电容器组的信号来自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哪些装置,VQc发出的控制信号如何接入操作回路。(十三)定值传送通过后台监控机或调度端查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整定值,也可在后台监控机或调度端修改和打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整定值。比到现场直接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上查看或修改保护整定值比较起来方便快捷了很多,减少了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部分功能完全由综合自动化系统完成,在变电站二次设计上不需要再做考虑。现在保信子站也可实现这一功能。(十四)后台监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取消了过去常规变电站的中央控制屏,用一台监控机代替了中央控制屏,后台监控机由计算机组成,安装了当地监控系统软件。有些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增加了其他工作站,集成了AVQc、定值传送、五防和操作票等诸多功能,为变电站自动化提供了一体化的方案和强有力的手段。当有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功能在当地监控系统的后台机上进行,运行人员利用cRT屏幕和键盘或鼠标器进行操作。当无人值班时,人机联系功能在上级调度中心的主机或工作站上进行。与后台监控系统联系的仅仪是通信线,没有其他的电气联系,因而在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上不需要再做考虑。但由于计算机所需电源为交流.供电可靠性篾,需要配置逆变电源,采用交流和直流供电方式,保证不间断供电。(十五)远程通信将站内运行的有关数据及信息远传至调度中心及设备运行管理单位。其中包括上E常运行时的信息和故障状态时的信息,以便调度中心人员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及进行事故处理。可实现四遥和远方修改整定保护值、故障录波与测距信号的远传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与调度中心对时或采用卫星时钟GPS对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完成了数据采集和规约转换工作。二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道的选择:载波、微波或扩频等;通讯方式:同步或异步;通讯速率;通信协议的选用如cDT、DNP、IEc61870—5一103等;调度端站址和本站站址的设置。通信通道应考虑有备用通道,远动装置考虑双硬件配置。设备工作电源应同监控系统一样考虑不问断供电方式。(十六)其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对PT接口及欠压报警是町以用软件来实现的。但由于欠压报警信号重要,故还应考虑硬接点报警。10kV采用常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时其二次回路还应装设微机消谐装置,并安装于相应的高压开关柜。同时还有其他智能设备的接入,包括直流系统、交流系统、电度表、消防报警系统、图像监视系统、消弧装置、UPs、GPs及其他未能直接接入监控网络的设备和保护装置。第四章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4.1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为减少电力牵引负荷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对牵引变电站采用220kv供电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电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220kv三相供电方案,包括一个220kV牵引变电站和两个110kv牵引变电站,220kv牵引变电站由电力系统供电,该站设置两台220/110,27.5kv的三相变压器,两个110kv牵引变电站以“换相连接”方式接入220kv牵引变电站,从而降低了220kv侧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电压波动。该方案可节约建设费用,既可用于新建的电气化铁路,也可用于现有的110kv牵引变电站的改造或扩建。电力牵引负荷属于大功率单相整流型负荷,由于具有不对称、非线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在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注入电力系统后,必然会引起三相电压不对称、电压波形畸变和电压波动,从而对电能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的电气化铁路已超过10000km,牵引变压器的容量也由10.『20MvA发展到目前的40^75MVA,电力牵引负荷对电能质量的影响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牵引变电站和电力机车上都采取了多种措施‘3.51,如采用换相连接、安装滤波器等。这些措施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能够减少牵引负荷注入电力系统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效果不甚理想。由于东北电网没有110kV电压等级,因此哈尔滨一大连的电气化铁路(哈大线)采用了220kV的两相供电方式,路沿线的17个牵引变电站均由双回220kV两相线路供电,站内设置两台220,27.5kv的单相变压器,分别与两回220k线路构成两组线路变压器组。辽宁省谐波监测中心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气化铁路投运前220kv电网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在0.76%以下,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在0.5%一1.1%之间。哈大线投运以后,电网中各监测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相关电厂的负序电流、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各次谐波电流都未超过国标的规定。但如果系统变电站内有一条联络线路检修,必然会引起系统短路容量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按电气化铁路各牵引变电站的平均负荷计算,仍然有部分监测点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超标。因此这种供电方案能否推广到其他电网还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为减小电力牵引负荷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电网建设的现状,从降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电压波动的角度,分析了电力牵引负荷采用220kV供电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2220kV供电的可行性分析衡量网负序电压水平的指标是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假设公共连接点与电源间的联系阻抗的正序分量与负序分量相等,则电力牵引负荷在牵引变压器高压侧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可近似计算为式中巩为电网线电压,kv;I1(2)为电力牵引负荷的基波负序电流,A;sk为高压侧的系统短路容量,MVA。衡量电网电压波形畸变程度的指标是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其数学表达式为(2)式中n为谐波电压的次数;rhru.。为谐波电压含有率,给定系统短路容量sk时rhru.。可由式(3)计算式中In为电力牵引负荷注入电网的凡次谐波电流,A。电力牵引负荷的波动还会引起电网电压波动。以YN,d11接线变电站为例,假设牵引侧两供电臂的负荷电流分别为厶、厶,功率因数角分别为仇、仇,对应的牵引变电站高压侧的三相电压波动而为由式(1).(4)可见,当牵引负荷一定时,牵引变电站高压侧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电压波动均近似地与高压侧的系统短路容量成反比。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省级电网已基本形成了以500kV线路为骨架、220kV线路为主干通道的区域电网,这就为牵引变电站采用220kV供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同一区域电网中,220kV电网的短路容量肯定要大于110kV电网的短路容量。因此采用220kV供电将会降低牵引变电站与电网连接点处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和电压波动,从而减小了牵引负荷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此外,220kV电网的可靠性比110kV电网高,这一点对于保证电力牵引负荷的安全准时是非常有利的。采用220kV供电既可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还降低了电能损耗,这样就可节约电气化铁路的运行费用,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指标和减少国家的能源消耗,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相当可观。现有220kV两相供电方案分析2001年8月投运的哈大线采用了220kV两相供电方式。两回220kV线路分别来自电力系统中两个不同的变电站或同一个变电站的两条不同母线,与牵引变电站内的两台220/27.5kV单相变压器构成两组线路一变压器组。其接线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注意的是:①由于采用了两相线路供电,注入电网的负序电流与正序电流相等,其三相电流不平衡度为100%,随着电力牵引负荷的逐年增长,220kV侧的负序电流也会增加;②所有牵引变电站都要按照220kV的标准建设,都要架设220kV的铁路专用线,这必然会增加建设费用。4.2220kV三相供电方案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一种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其接线方式如图3所示。该三相供电方案中包括一个220kV变电站(B牵引站)和两个110kv变电站(A牵引站和C牵引站),正常运行时由电力系统经两回220kV线路(互为备用)向B牵引站供电,该站设置了两台220/110,27.5kV三相变压器,27.5kV侧为本站牵引负荷供电,11砒Ⅳ侧为A牵引站和C牵引站供电,相当于将三个牵引变电站的负荷连在一起集中接入220lⅣ电网,这有利于减小电力牵引负荷对电网的冲击。为降低注入220kv电网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两个110kv牵引站可采用“换相连接,方式接入220kV牵引站,具体接线方式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三个牵引站形成一个循环,使一部分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只在110kV系统中循环,从而减少了注入220kV电网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该方案如果用于新建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每三个牵引变电站中只需建造一个220kV变电站,其余两个牵引站均按110kV建造,其中的110kV备用电源可直接从附近的电力系统变电站获取,从而显著节约建设投资;如果用于对现有110kV牵引变电站进行改造,则只需对l,3的110kV牵引变电站进行升压,即将图4中的A牵引站和C牵引站原有的一条110kV线路改接到升压后的B牵引站,另外一条110kV线路仍与电力系统的110kV电网相连,作为这两个牵引站的备用电源,这样也可节省许多改造费用。(1)提出了一种牵引变电站的220kV三相供电方案,由于220kV电网的短路容量大于110kV电网的短路容量,在牵引负荷相同的条件下,注入电网的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都将减小,对电网的冲击也会减小,因此降低了牵引变电站与电网连接点处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及电压波动,减小了牵引负荷对电能质量的影响。(2)该方案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还可节约建设费用,既可用于新建的电气化铁路,也可用于扩建和改建现有的110kV牵引变电站。随着我国的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采用220kV供电的优越性必将得到大家的认可。参与文献:[1]朱大新,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J].电工技术杂志,2001;[2]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管理导则》;[3]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1皖编,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_二次部分),中国电力出版社;[4]常弘,茹锋,薛钧义.IEC61850语义信息模型的实现;[5]吴在军,窦晓波,胡敏强.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保护装置建模[J].电网技术,2005;[6]王茹,宋瀚涛.XML文档结构定义规范XMLSchema[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7]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TA21型牵引变电所安全监控与综合自动化系统说明书[Z].2002;[8]安志琴.基于SCL建立IED配置文件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9]林海雪.公用电网谐波国标中的几个问题[J].电网技术,2003;[10]唐敏,李群湛,贺建闽.牵引变电所无功综合补偿方案研究;[11]张志文,王耀南,刘福生,等.多功能平衡牵引变压器运行方式研究;[12]王跃,扬君,王兆安,等.电气化铁路用混合电力滤波器的研;[13]熊晔华.哈尔滨至大连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14]林海雪.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5]吕润馀.电力系统高次谐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6]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总结2010年3月,我开始了我的毕业论文工作,时至今日,论文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星期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3月初,在与指导老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题目定了下来,是: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设计。当选题报告,开题报告定下来的时候,我当时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中,当时面对浩瀚的书海真是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我将这一困难告诉了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方向和方法有了掌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认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我在学校图书馆搜集资料,还在网上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将这些宝贵的资料全部记在笔记本上,尽量使我的资料完整、精确、数量多,这有利于论文的撰写。然后我将收集到的资料仔细整理分类,及时拿给指导老师进行沟通。3月底,资料已经查找完毕了,我开始着手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和指导老师联系,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请教专业课老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困难一个一个解决掉,论文也慢慢成型。4月中旬,论文的图文已经完成致谢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写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那种感觉就宛如在一场盛大的颁奖晚会上,我在晚会现场看着其他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领奖,自己却始终未能被念到名字,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后,终于有位嘉宾高喊我的大名,这时我忘记了先前漫长的无聊的等待时间,欣喜万分地走向舞台,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抒发自己的心情,发表自己的感想。这篇毕业论文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语便是有点成就感后在舞台上发表的发自肺腑的诚挚谢意与感想: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篇幅所限,不便把各位恩师一一列举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在此对电气其他专业课老师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xx老师、xxx老师、xx老师等等.各位老师鲜明地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将是我回忆中的大学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感谢我的室友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三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这份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三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最后,我向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系的全体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三年的辛勤栽培!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HYPERLINK"/detail.ht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