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_第1页
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_第2页
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_第3页
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_第4页
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回灌工程存在问题及优化解决1、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由于其所具有的节能环保等特点,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引入到我国后,应用发展较快。我公司通过对多个施工工程的总结和跟踪并对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的调研,认为热泵主机运行效果稳定过关,但在利用管井采灌地下水方面,如回灌井构造、回灌工艺方法、地面其问题如下:灌井的地面装置不科学,井口、管路没有密封,回灌过程会使空气随着水一起灌到含水层,造成气相堵塞,破坏人工回灌的进展,时间一长,使井的使用年限降低,甚至会使管井报废。另外有的井由于井身构造不合理或使用操作不当,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回灌量渐渐削减,甚至完全堵塞不能回灌,致使大量地下水在机组提取温度后白白流失。管井的井身构造不合理,有的回灌井仍承受开采井的单网滤水管或桥式、水泥管等滤水管构造,在采、灌双向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过滤层砾料排列挨次破坏,造成井水上砂。操作方法不当,缺乏定期的排污和回扬,致使回灌水中所含有的粘土颗粒、结垢物等逐步淤塞过滤层,影响井的透水性能。有的或采或灌只有单一性能(如两眼采灌对井中仅一眼井下泵),冬、夏二季长期如此,依据我们的阅历,这样操作使用结果不仅不能合理利用地下储能作用而且会使单纯的回灌井造成气阻,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长期使用会使回灌井报废。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水源热泵技术的关键是管井的采、灌技术。只有到达地下水灌采平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效果,节约地下水资源和运行费用。2.采(灌)水目的层的选择依采灌井的作用而言,应尽力加大井的出水量,一般出水量和回灌量是成正比的,即出水量增19-23℃范围内选取富水性强、渗透性好的含水层成井。在河南、津京、河北、山东及江浙地区都分布有第四系冲击相、河湖相松散沉积层。含水组岩性以粉细砂、中粗砂、砂砾岩为主,一般条件下,粒度自上而下由细变粗,渗透系数影响半径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地下水温渐渐上升。这样都具有开凿采灌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依据地源热泵所需的水量、水温及水质要求,按该区域的地温梯度通过计算确定取水层深度。以富水性好的含水砂层为采水目的层。70^”90m有利于增加回灌量。3、成井构造及成井工艺成井构造设计前分析了以前造成回灌量小、涌砂的缘由。包括含水层颗粒细、滤水构造不合理、孔径偏小、洗井不彻底等缘由,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具有针对性的做了如下的分析:孔径应满足泵室管及滤水管和填砾厚度的要求。一般松散层供水井标准要求孔径一般要大于φ400mm。钻孔涌水量随着口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确定数值后,口径再增加,钻孔出水量增加的数量渐渐削减,甚至不再增加。考虑到灌采井的特别作用及双滤网滤水管的口径加大,其孔径应≥φ600mm管井过滤器类型选用是否得当,是取得最大出水量,最小出水含砂量的关键。为了增大管井单位出水量,必需使水流向管中的各项阻力减至最小,阻力中以井孔四周的紊流摩阻损失和水流经过滤器时的摩阻损失为主。为了削减紊流损失必需加大井壁四周的渗透性,一般承受加厚井外填砾的方法。为了削减水流经过滤器的摩阻损失,必需降低水流进井的速度,假设该速度过大,不仅大大增加水头损失(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且将带动井外的细砂,使之渐渐聚拢堵塞在过滤器外面,随着井的开采,堵塞将渐渐严峻,使井的采、灌量削减。故此,滤水管承受笼状双层填砾过滤器(两层滤网均为约翰逊式)。内层为φ228mm低碳钢塑料喷涂滤网,缠丝间隙1.2mm,孔隙25%;外层滤网形式与同层滤网一样,直径φ334mm,1.0mm25%。双层滤网之2-3mm1.0-5.0mm同砾径的双层过滤层,不仅加大了过滤层厚度,而且在采、灌不同方向的水流冲击作用下,能保持20-30m,以防止砾料连续下沉时上部粘土封闭滤水管。成井工艺首先用φ430mm鱼尾或三翼刮刀式钻头钻至设计深度,然后用终孔口径牙轮拼装扩孔钻头进展扩孔,扩孔中反复划孔不少于二遍,以保证孔径规格。钻进中严格把握钻压,均匀给进以保证钻孔垂直度,确保滤水管四周有厚度均匀的填砾层。成孔后利用电子测井仪器(一般利用其电阻率及自然电位)方法确定采水目的层位置。部及井底必需加焊支撑架用以导正,确保滤水管的居中性。241.08g/cm3井孔四周均匀缓慢填入,当证明填砾高度满足要求后,先经一阶段洗井,洗井中丈量填砾高度,如有降落还须补填。然后用红粘土进展上部井孔封闭。水清砂净为止。再承受负压法强力抽洗。只有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对井孔直径、垂直度、泥浆性能指标严格把握,保证其符合《供水管井设计与验收标准》的要求,才能为以后采水、回灌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根底。成井构造和成井工艺特点井孔孔径大于φ600mm于滤网内的砾料相对固定,不因采、灌时的双向水流冲击作用转变原有的排列挨次,故而能保持管井长期的灌、采运行。2-3mm1.0-5.0mm砾料形成梯级填砾反滤层,可以阻挡采水和回扬时细颗粒进入井内。填砾高度高于滤水管20-30m,可以防止因长期抽、灌亏砂,粘土下滑堵塞含水层。增加单位出水量的效果。井内安装水位测管,可以在运行中随时进展水位观测,把握井的运行状况。按此种方法成井,经过测试证明,在粉细砂地层一般都可得到出水量90t/h以上、单位出水量:3.5t/h.m以上(5t/h.m)、含砂量:<1/20230的良好效果采灌装置与工艺流程的要求采灌装置采灌装置是指采、灌管井的配套设施,安装在热泵机组和管井相连接的管路局部。采、灌管路应随井数的不同而分别设计。管路系统是采水、回灌的主要设施之一。由输水管线、回灌管线、排水回扬管段、共同管段、井口密封装置和潜水泵、水位测管等局部构成。它们各具不同功能,可用阀门调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路体系。上述管路的各局部,应满足如下要求:实现每个单井的采水、回灌、排污(回扬)的任意切换。泵管回灌管段是连接泵管与机组排水管的管段,为进展真空回灌要求密封性应能保持-0.05MPa8小时以上。每个单井管路都应装有计量水表和压力表,能随时观测采、灌水量和采、灌水管路的压力。(4)密封装置是封闭井口的专用设施。由井口法兰、胶垫、密封盘、出水弯头、潜水泵动力电缆密封口、排气管出口等组成。安装于井口,其下部连接潜水泵管,而上部连接输水管线。其作用除输水与泵管回灌的通道外,主要是封闭井口,防止压力回灌时造成回灌水外溢,并且在泵管真空回灌时不发生泄漏。回灌时由于水位上涨井管内的空气能通畅地由排气管排出。(5)水源热泵的凿井还要满足当地政府地下水治理部门的相关要求。5.井间距对采灌井使用效果的影响要在整体运行中到达节能、环保、不铺张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回灌是考核的主要指标,也是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人们努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井间距对回灌量的影响无论承受何种回灌方法,当回灌水进入井内与四周的地下水位产生水头(压力)差,使回灌水能抑制阻力向含水地层里流淌。因此,回灌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四周地下水位的凹凸。井的静水位较低,是增大回灌量有利的客观条件。而在松散地层中,由于含水层颗粒大小的不同,其回灌量也有很大差异。经实践证明在细颗粒含水层中,单位回灌量是单位出水量的1/3-1/2。而回灌量是与地下水位呈反比的关系。即区域地下水位越低,回灌量越大,反之则越小。通过天津技术产业园区海泰大厦的抽、灌试验证明单位回灌量已达原井单位出水量的74%。取得如此好的回灌效果,经过我们对具体状况的分析,认为制定了合理的井间距也是影响回灌量的重要因素。以回灌井的动力弥散来讲,回灌井的流场为发散流场,在发散作用的把握下,回灌水自井壁向四周推挤,使回灌水带渐渐扩大,形成以回灌井为中心的近似同心圆的回灌水弥散带。在己运行的二个季节中:冬季为西井采水,东井回灌;夏季为东井采水,西井回灌。东西二井间距为46m。在以前的贮能回灌试验中,冬灌夏采或夏灌冬采是在同一井内进展的,回灌中并未受到地下水运动1/3是正常的。而在灌采对井中,当采水井运行时,回灌井处于采水井的影响半径之内,即在采水井四周形成的下降漏斗区内。当水源热泵运行时采灌是同时进展的。采水时会造成水位下降,这样在影响范围内也会引起回灌井的水位下降。如做水位观测时,西井采水,西井静水位90.4m,经2小时抽水后,下降至101.4m,降深11m;而东井在未使用的状况下,其水位由91m下降至95.2m,降深4.2m。这样当回灌水进入含水层后,由于受到采水井的作用,会加强对含水层的渗透、补给,并向采水井方向运移。所以在确定程度上把握了回灌井内的水位上升,增大了回灌量。井间距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在以前的冬灌夏采贮能试验中,当灌入水的温度与地下水原来的温度相差悬殊时,往往在回灌井四周形成冷水保持体,这种水体的水温虽然是集中的,但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照旧可以保持与四周地下水不同的温度,因而冬季灌入的冷水可以在夏季抽出用作冷源,而在夏季灌入的温水可以在冬季用作热源。故此建议在灌、采对井使用中冬夏两季应使其作为互为灌、采调换使用。因此在作为水源热泵所使用的采、灌对井中,井距必需把握在适宜的距离,只有采水井供给适宜的水温,才能保证热泵的合理运行,充分表达节能效果。如井距过小,使回灌水在含水层中未能使温度得到恢复即流淌到另一井,势必会影响正常的出水温度。(430m)、互为灌采冬夏两季调换使用。成井初期出水温度23.9℃。在经受冬季一个使用期,由西井采水向东18.723248m3,后,夏季东井平均采水温度为21.1℃(20.7℃,比23.9℃2.8℃。经夏灌后(29.35℃)24.8℃。这样,当互为灌、采的井,平均采水温度发生夏降冬升(在确定范围内)的水温变化趋势,对热泵的运行是有利的,更便于其在高效率参数范围内运行。但应留意,在天津地区存在着夏季制冷负荷大于冬季供暖负荷的现象,应实行措施予以平衡,防止长期使用井水温度逐步上升。上例二井井距为46m,接近合理值,对回灌量及采水水温有益。故此建议在粉细砂含水层同层50m左右为宜。结论与建议以上所述的采灌井构造经实际证明趋于合理,适用于松散层细颗粒含水层的采灌使用。由于双滤网内的砾料相对固定及不同砾径的级配,保证了砾料的排列稳定并有效地防止了采灌双向水流冲击作用引起的管井涌砂现象,延长井的使用寿命。互为采灌井并到达采灌平衡,其技术特点是将所开采的地下水全部回灌至同一含水层中,可有效地保护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