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_第1页
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_第2页
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_第3页
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_第4页
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行业专题报告:车险综改回顾与展望,阶段改革目标达成1.引言1.1.财险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推动财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车险作为我国财险业的第一大险种,重要性不言而喻。机动车辆保险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险种,长期以来是财险领域第一大业务。2021年我国车险保费收入达7773亿元,占财险保费的56.8%,车险保费仍是财险公司核心保费收入贡献,从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来看,都是财险公司基本盘。近年来针对财险业,银保监会推动财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我们整理了近年来监管对财险业以及车险业务发展的监管思路,以飨读者。银保监会监管思路可以总结为:完善车险市场机制,有序推动综合改革、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行业运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2020年9月车险综改推出前夕,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中提出“我国车险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比较突出…”。2021年9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到2030年底,行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综合费用率较2020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市场业务结构明显优化,非车险业务比重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行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承保盈利公司覆盖面较2020年底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行业运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水平有效提升。对于车险领域改革,监管反复强调车险费用率仍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对于车险综改,监管的定调仍是“委托推进”和“稳健有序”。1.2.商车费改回眸:2015年至2020年自2015年6月正式启动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至今已七年有余,改革聚焦条款和费率机制,从产品和价格入手,辅以阈值监管和“报行合一”等费用监管手段。在条款方面,建立了行业示范条款(《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14版)》)和公司创新型产品相结合的条款体系。在费率方面,建立了由基准纯风险保费、附加费用和费率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的费率形成体系,其中费率调整系数包括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无赔款优待系数(NCD)和交通违法系数(部分地区适用)。回眸2015年6月至2020年9月的三轮商车费改,主要围绕自主定价系数展开变化。三次商车费改的调整核心是围绕自主渠道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调整,监管分区域多次调整范围,以增强险企定价的灵活性。同时,银保监会通过完善或建立费率回溯、“报行合一”、查处等监管手段,防范车险业务的定价和经营风险。不过可惜的是,车险市场的手续费竞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客户利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中小产险公司陷入持续亏损泥潭,车险费用率于2018年达到高点(达43%,车险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集中爆发),行业整体受费用率抬升的压制,承保利润整体受损。商车费改初衷是通过给予险企定价自主权,降低投保人的保费支出,抬升赔付支出,倒逼行业压缩费用空间。但实际情况却是,财险公司并没有探索构建差异化战略、创新商业模式,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秩序,而是通过“费用战”的形式(各种形式返佣)比拼市场规模,保费为王的粗放式竞争秩序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随着综改后NCD系数的引入以及各地交通环境日趋改善,车险出险率明显下降,部分财险公司将赔付率的下降去贴补费用率的比拼,实则与费改的初衷相去甚远。整体来看,经过三次费改,高手续费、定价粗放、数据失真、非理性竞争等行业顽疾并未得到有效根治。1.3.2020年车险综改落地2020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并于9月19日正式实施,以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车险高质量发展。车险综合改革的目标将“保护消费者权益”作为主要目标,短期内将“降价、增保、提质”作为阶段性目标。车险综合改革是实现车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次车险综合改革,是以高定价、高手续费、经营粗放、竞争失序、数据失真等问题为导向,实施的一次综合性、全方位的改革,既涉及到交强险改革,也涉及到商车险改革;既涉及到条款改革,也涉及到费率改革;既涉及到产品改革,也涉及到服务改革;既涉及到车险市场改革,也涉及到监管改革;既涉及到车险供给侧的改革,也涉及到中介机构的改革,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立体的工程。改革实施后,对消费者释放“六大改革红利”:1)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升;2)商业车险保险责任更加全面;3)商业车险产品更为丰富;4)商业车险价格更加科学合理;5)车险产品市场化水平更高;6)无赔款优待系数进一步优化。车险综改倒逼行业各参与主体聚焦高质量发展。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以各种违法违规手段套取费用的现象将明显减少,提升费用经营效率。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改革有利于获得合法合理的中介收入,规范财务业务管理,减少违法违规风险。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以更低的保费支出获得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自主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强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2.本次车险综改的成效2.1.监管思路:明确以保护消费者为中心,阶段性目标达成本次车险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目标性。此前多轮车险改革目标很多实际情况往往是顾此失彼,包括车险规模是否下降、行业承保否亏损、中小主体受影响程度以及让利消费者等方面,但无法同时实现这些目标,历次监管目标顾此失彼反而使得历次费改结果与初衷本末倒置,监管在保费规模、经营效益和车主利益方面纠结过多,使得渐进式的改革下中介成了最受益的主体。本次车险综改,监管明确提出改革目标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其他目标都均服务于该目标,而阶段性目标是“降价、增保、提质”。本次改革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客户感受到改革的价值。“降价、增保、提质”是目前各地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车险综改逾一年以来,银保监会和各地银保监局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到车险综改阶段性目标基本达成,消费者获得感显著提高”,并以消费者保费支出负担下降作为依据。整体来看,车险综改逾一年,平稳运行下“降价、增保、提质”效果明显,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

和保险责任限额、商业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2.2.考验风险定价能力本轮车险综改倒逼行业参与主体不再依赖监管定价和市场定价,必须要成本定价,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定价核保模型。根据商业车险保费厘定的根据商业车险保费厘定的规则,本次车险综合改革基本将保费的商业车险保费计算公式为商业险签单保费=基准纯风险保费/(1-附加费用率)*无赔优待系数费*交通违法系数*自主定价系数行业重新测算了基准纯风险保费的同时并做了如下优化:1.建立了1-3年的调整机制。2.将无赔优待系数计算时考虑的赔付记录范围由前1年扩大到至少前3年,平滑了消费者偶发事件对于车险保费的影响度。3.将“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合二为一,称作“自主定价系数”。并分两步将自主定价系数逐步放开,第一步将自主定价系数范围确定为[0.65-1.35]第二步会适时放开该区间范围,给予了保险公司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也使得市场中价格竞争更加激烈。综改后保费的变化频率加快,“一车一价”的现象常态化。对于车险的业务质量已不能简单用好坏来区分,在综改之前,因为市场竞争导致的市场报价基本都处于地板价,赔付率是检验车险保单品质的重要指标。而综改后,由于自主定价系数的市场化程度加大,各财险公司结合自身品牌、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的差异自主定价,此前盲目跟随定价策略将面临亏损。综改后随着车均保费不断下行,赔付在成本中占比不断提升,针对细分客户的精准定价能力对公司实现承保盈利目标愈发重要。头部险企通过“价费联动”优化精算定价能力。“价费联动”要求车险定价过程中将业务维度进行细分,在调整定价的同时结合费率配置水平,也就是根据业务质量进行资源的配置,实现成本的精准投放。对于赔付率低的优质客户,给予更高的费用率,利用费用杠杆引导主动风险筛选,实现承保管控联动,也即利用差异化跟单手续费配置和承保管控定价相关联,最终实现业务结构优化、业务合理转化、地区差异性的目的。车险综改实施后,人保财险通过从人、从车和从用等众多风险因子,建立了领先行业的定价与风险识别模型,并在庞大的客户数量基础上打造优异议价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公司在数据积累、数据质量、风险建模、精算判断、IT工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通过高效的内部治理和销售能力将定价策略运用到具体业务中,2.3.车均保费进一步下降:较改革前降幅达20%消费者保费支出明显降低。根据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为2808元/辆,较改革前降幅达20%,约89%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其中降幅超过30%的占比达63%。自车险综改以来,全国车险消费者为此减少保险支出达1047亿。商业车险平均续保车辆NCD系数(即无赔优待系数,是计算保费的重要依据,NCD系数越低、保费越低)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3。2.4.赔付率上升:降价与增保共同推升赔付率高企车险综改后使得财险公司车险业务赔付率上升幅度高于综合费用率下降幅度,最终导致车险综合成本率承压,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从赔付率角度来看,由于保费车均保费明显下降,叠加综改引导提升交强险和商车险的保障水平。包括1)提升交强险责任限额。将交强险总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升到20万元。无责任赔偿限额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从1.21万元提升至1.99万元;2)优化交强险道路交通事故费率浮动系数。在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引入区域浮动因子。浮动比率上限30%不变,下限由原来-30%扩大到-50%,提高对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3)拓展和优化商车险保障服务。本轮车险综改理顺商车险主险和附加险责任,在现有车损险主险条款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6个方面的保险责任(机动车全车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然损失险、发动机涉水损失险和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险)。同时监管支持开发新增附加险产品(如车轮单独损失险、医保外用药责任险等)。商业险投保率与保额双升。全国2021年9月底,车险综改满一年后,在交强险保额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61万元,达到150万元;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2%,大幅提高了16.3个百分点,商业险投保率由改革前的84%上升至88%。2.5.费用率下降:精细化效率提升仍是行业课题从费用率角度来看,综改前竞争焦点多集中于价格,综改后费用竞争有所弱化。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1Q22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7.5%,同比下降了10个百分点。其中,车险手续费率为8.2%,同比下降近7个百分点,浙江车险手续费率低至5%,达到历史上最低的水平。车险业务及管理费率为19.4%,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精细化效率提升仍是行业课题。车险未来将持续面临进一步降低综合费用率和赔付率的压力,精细化运营将持续成为考验财产险公司经营能力的“行业课题”。化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就是提升车险业务的科技含量,进行客户细分,努力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个性化的车险产品与服务,通过产品创新进一步抑制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降低出险率与赔付率;提升业务管理效率,降低内部管理成本。2.6.保费压力已过,赔付率压力趋缓车险综改“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监管和市场进一步降低车均保费的动力不足。2021年末银保监会专栏文章中专设一段强调“车险综合改革使消费者保费支出明显降低”,提出“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消费者普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