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区域发展差异1.掌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及东、中、西部发展的差异3.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4.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11.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为全国各地的
条件、
、发展水平和对外
程度。2.我国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
,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中西部地带地域
,
丰富。随国家
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一、东、中、西差异自然经济基础开放发达广阔资源西部大开发23.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
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
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上,我国大致有“南轻北重,东
西
”的基本特征。4.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带相对
。5.东部地带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则较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西部的对外开放。三农业轻重滞后3我国南方与北方以
一线作为分界线。
二、南方与北方项目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
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
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植被
林及针阔混交林
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黑土、黄土红壤、硅红壤秦岭—淮河平原和高原温带季风落叶阔叶常绿阔叶4水田单一水运51.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
的趋势。2.范围:包括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
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省、贵州省、四川省、
市、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自治区。3.现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
。但西部基础设施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4.目的:缩小东西部地带经济差距,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将西部地带的
优势变为
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三、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新疆维吾尔云南重庆广西壮族发展潜力落后资源经济6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1.三大自然区模式图7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青藏高原8自然因素地貌二、三级阶梯上,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山、丘陵、盆地海拔高、差别显著,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一级阶梯上,有世界高大山地气候季风影响显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植被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有部分草原荒漠、草原、高山草甸土壤多为林下发育,淋溶性强有机质含量低,盐分高土层薄,发育差河流外流河,多大河,雨水补给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多为内流河,边缘有大河上游流过9人类影响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类活动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地带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范围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沿海省、市、自治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个省、自治区陕、甘、宁、青、新、渝、川、云、贵、藏10个省、市、自治区10自然特征濒临海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条件较好,气候条件优越;多位于河流下游距海近、地形以高原、平原、丘陵为主;能源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距海较远,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矿产及水能资源丰富。干旱和高寒地区广地位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位于中国腹地,起承东启西的作用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11优势条件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高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70%为国界线,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其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12发展方向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13区域差异(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我国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地区差异。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05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14(1)关于我国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北大于河北B.山西大于江西C.天津大于重庆D.湖南大于海南(2)我国沿海地区国有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高于内陆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者数量较多B.市场化程度较高C.企业规模较大D.经营管理水平较高15【解析】
直接结合图例从图中读取。湖北大于河北、天津大于重庆。注意审题,强调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劳动者数量,市场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答案】
(1)AC
(2)BD上题主要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差异的分析,来考查区域特征以及由于区域差异导致区域发展的差异。在分析区域特征时要注意运用综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16(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区域项目AB人口(万人)22393508面积(平方公里)2708055375耕地面积(千公顷)9892760GDP(亿元)160135276城市化水平(%)67.535.5三次产业结构2∶47∶5126∶44∶30每万人大学生数(人)34391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0.260.5417(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________;B区域______________。(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__________。①资金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18【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图表能力。由题目和图表提供的有效信息可得出A、B两区域发展经济的各自相对优势:A区域:沿海,则海陆交通便利;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多,劳动力素质高;从GDP上看是B区域的三倍,城市化水平是其两倍,得出其经济发达;每单位GDP能耗低反映出A区域的科技水平高;从产业结构比看出其产业结构已较成熟合理。B区域:由表内得知,其劳动力丰富,煤铁资源多,人均耕地多。(2)A、B区域合作发展,相互间的要素流动应各自扬长避短,故A区域流向B区域的应是人才、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B区域流向A区域的则是剩余劳动力和矿产资源。19(3)A区的资金和技术流入B区后,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以及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答案】
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2)①③⑤②④(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20(2009年广东肇庆检测)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1~3题。211.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2.图中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陕西、山西B.甘肃、内蒙古C.山西、河南D.广西、贵州3.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解析】
1题,由图可知,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区位指数较高是因为交通、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等多项社会指标具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错。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支离破碎,联系不便。另外河湖众多,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故只有C正确。2题由图可直接读出区位指数10~20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所以A正确。3题甲区域为广东省,区位指数大于40,是因为具有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等。【答案】
1.C
2.A
3.B23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4~6题。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排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③②①245.三个地带比较(
)A.①地带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6.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严重污染型25【解析】
本组题考查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明确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状况及读懂图是解题的基础。比较①②③可知:①点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反映的是东部经济地带;②与③相比,②点第二产业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相对较低,反映的是中部经济地带。【答案】
4.A
5.C
6.A267.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资料一见图1。图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27资料二见图2。资料三见图3。图3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28资料四见下表。不同年份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表(%)(1)图2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9(2)图3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表中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外商在东、中、西部投资变化的三条曲线,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从变化幅度、升降、快慢三个方面作出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建账个体管理办法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政策课件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中央一号文件考题及答案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含答案)
- 出差报销培训课件
- 出差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八年级政治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 农机碳足迹核算方法-洞察及研究
- 神经性呕吐针灸治疗分析-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文献检索方法课件
- 幼儿园经营与管理课件
- 航空发动机强度与振动:Chapter 4 Vibrations of Disc and Shells (盘和壳体的振动)
-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全册配套优质教学课件
- 光伏电站组件清洗周边除草治理方案
- 高考语文复习-引号的作用 课件37张
- 农业模型PPT讲稿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政治经济学》网络课机考网考形考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 核质保监查员考试复习题(答案)
- Q∕GDW 10356-2020 三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